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英汉篇章在衔接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原词重复和同现关系词等方面都有差异。本文拟就英汉篇章衔接手段中照应粘连的异同做一讨论。文章首先将对篇章和照应做出界定,第二部分分别从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在照应粘连上的异同,最后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因素以及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意象在中英诗歌的创作和鉴赏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中国古典诗歌与英美诗歌中的意象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在意象的营造方面存在着一些共同点,然而受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中英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导致两者在意象的创造、运用及表现方式等方面的不同。通过意象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读者更好的鉴赏诗歌,不断提高审美水准。  相似文献   

3.
滑彦立  李圣轩 《科技信息》2009,(14):139-140
在语篇中,如果对于一个词语的解释不能从词语本身获得,而必须从该词语所指的对象中寻找答案,这就产生了照应关系。更确切地说,它是语篇中的指代成分(reference item)与指称或所指对象(referent)之间的相互解释关系。本文从不同侧面对英汉照应衔接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欢 《科技信息》2012,(6):196-196
基于Hanliday和Hason的衔接理论及其对衔接手段的分类,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立法文本中衔接手段的相似及差异。本文选取了英汉立法文本共计两组12篇语料,语料的选择基于其主题和内容的可比性。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立法文本五种衔接手段的异同,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宁 《镇江高专学报》2006,19(2):28-31,35
衔接是为了实现语篇的连贯。照应是常用的衔接手段之一。通过对比分析可见,英汉两种语言在照应衔接手段方面有一些共性和差异,翻译时应根据英汉语言的形式要求,自然贴切地转换衔接手段,从而为读者提供衔接合理、语义连贯的译文。  相似文献   

6.
掌握语篇的段间衔接和句间衔接关系的特点,对加强篇章深层主题的建构、解构和重组的理解与应用,以及加深语篇表层表现形式的理解和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结合运用Halliday与Hasan的衔接理论和Van Dijk的段落形成理论,并分析随机抽取难度不同和题材不同的议论文语篇,可以发现段间衔接和句间衔接在衔接手段和衔接距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8.
张岚 《海峡科学》2012,(12):78-80
该文基于韩礼德语篇衔接理论,统计分析大学英语写作中连接性衔接手段的使用情况,发现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知识与训练,在作文中存在连接成分使用单一的现象以及误加、误省和误用等错误.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加强课文语篇分析、培养学生英汉对比意识、增强对连接性衔接手段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高娟 《科技信息》2008,(2):158-159
由语言形式实现的衔接关系是语篇连贯在形式层面上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一篇文章的重新分析着重介绍了照应、替代和词汇衔接等几种衔接手段及其在语篇中的功能,以期读者对衔接手段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李冰 《枣庄师专学报》2011,28(3):109-112
衔接是语篇分析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衔接在语篇特征和语篇分析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语法衔接手段之一的指示照应衔接手段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以韩礼德的衔接理论为模型,以《儒林外史》及其英译本为语料,对比英汉语中部分指示照应衔接手段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诗是最凝练、最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是语言的精华,诗的格律是由无数诗人的长期创作实践而形成的一套诗创作声律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格律的各种要素,使人们在听觉上,视觉上和意念上对诗歌产生综合的美感。平仄及音步的程式能使诗产生抑扬之美,用韵规则可使诗具有回环之美。  相似文献   

12.
文学即人学,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出了人的许多烦恼-疑问、幽怨、遗恨、愁绪、眼泪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伤和无奈。本文以古典诗词为载体,反映了古人勇敢地与烦恼进行抗争,积极地寻求解脱之路,最终得以解脱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美是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体悟中得出的审美情感归结。含蓄一语,古代诗论者在诗歌鉴赏中从不同视阈多有论及,梁启超等人在现代语境下对古典诗歌含蓄美作出重新阐发,认为含蓄是古典诗歌传达情感的表现手法。本文从诗心美学角度认为,含蓄美是诗人对诗歌的领略、体悟,以达到对生存本体的一种生命体悟。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具体教学中,应以培育学生良好的文学修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的人文素质为教学目标,应采用比较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趣味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处理文学文本是计算语言学领域近年来的热门话题.该文结合点态互信息量与频率阈值,自动发现中国古诗词汇.基于构建的诗歌词典,利用启发式的正向最大匹配算法,对中国古诗作分词处理.采用主题模型对分词后的诗歌文本进行统计建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主题演变和诗人群体风格网络的探索性分析.基于全唐诗语料的实验结果表明:主题模型可以给出具有较好解释力的中国古诗统计模型,验证已有的文学史研究,并在传统的文本细读的研究范式之外,对中国诗学提供了全新视角的宏观刻画、描述与阐释.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意象的再现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关键所在。然而意象的再现不等同于意象的一一对应,通过格式塔意象再造能更好地再现原诗的整体意象,从而达到意美再现。  相似文献   

17.
英汉典故性成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英汉典故性成语折射出中西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是许渊冲教授的中诗英译理论。该理论中的"创"字彰显了许的"创译"观。他运用"三化"法,巧用创造性翻译,凸显译者主体性,让读者"乐之",让文学翻译发展成为接受语中的翻译文学。  相似文献   

19.
“知人论世”、“以诗解诗”、“识鉴诸家”是古代诗论家提出的三种主要诗歌批评方法,它们有不同的理论内涵,体现了诗歌批评的基本规律和特征,这些方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