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阳极化处理玻碳电极,吸附法制备H3 PMo12 O40修饰电极,研究H3 PMo12 O40修饰电极在不同支持电解质、扫描速度下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结果表明:以0.1 mol/L H2 SO4为支持电解质效果最佳,超纯水效果最差,并且该电化学反应属于表面与扩散的共同控制过程;在温和条件下,V(0.1 mol/L... 相似文献
2.
3.
使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铜电极上BH4-在不同硫脲浓度时的电化学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扫描速率40 mV/s时,硫脲存在时BH4-氧化峰比没有硫脲存在时明显增大;根据DBFC电池特征设计出等效电路(R(Q(RW))),对交流阻抗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该等效电路与实际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实验均表明,适当的硫脲可抑制DBFC阳极的析氢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静电纺丝法制备的H3PMo12O40/ PVA和纯H3PMo12O40微米管为模板,制备了H3PMo12O40掺杂的聚苯胺微米棒材料,并运用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扫描电镜进行了表征.四探针法测定了产品的电导率.结果表明:聚苯胺微米棒的直径在400 nm左右;最高电导率为3.3 S/ cm. 相似文献
5.
固体支撑的双层类脂膜不仅是研究和模拟发生在生物膜上各种过程的重要模型,而且也成为研制生物分子电子器件的重要工具.在固体支撑的双层类脂膜中,金/硫醇-类脂双层膜以其缺陷少、稳定性高等特性而倍受关注[1].本文报道了修饰7,7,8,8-四氰基奎诺二甲烷(...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相法在不同温度下(700℃,750℃,800℃和850℃)合成了尖晶石型锰酸锂·应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技术对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合成样品的晶格常数均大于标准尖晶石型锰酸锂的晶格常数,颗粒细,粒径分布在0 2~0 4μm·循环伏安测试表明,锂离子脱嵌分两步进行;750℃下合成的样品循环伏安曲线对称性好,随着循环进行,电极表面形成钝化膜,并逐渐趋于稳定·交流阻抗测试表明,电极过程由一个参数控制转化为两个状态参数控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将Keggin型磷钼酸H_3PMo_(12)O_(40)与金属有机骨架MIL-101(Fe)复合,制得复合材料H_3PMo_(12)O_(40)/MIL-101(Fe).通过SEM,XRD,IR和TG等表征方法,结果证实成功合成了复合材料H_3PMo_(12)O_(40)/MIL-101 (Fe).以H_3PMo_(12)O_(40)/MIL-101(Fe)为吸附剂,以亚甲基蓝(MB)水溶液为目标染料废水.探究溶液的初始p H、温度、初始的浓度等条件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发现了H_3PMo_(12)O_(40)/MIL-101(Fe)对MB的去除率明显高于两种纯物质.同时吸附机理实验证明,复合材料H_3PMo_(12)O_(40)/MIL-101(Fe)对MB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以及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参数ΔΗ0和ΔG 0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和放热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超声清洗铂电极表面的方法制备了铂支撑的自组装类脂膜.应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及循环伏安方法测定了浸有成膜液的铂电极在0.1mol/lKCl中浸泡不同时间后的电化学行为.由交流阻抗谱测得所形成的铂支撑双层类脂膜的电容值为0.51μFcm-2,电阻为1.3×109Ω.在(-0.1~0.5)V的研究范围内,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的氧化还原峰消失,表明所形成的类脂膜没有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电位阶跃法在铂电极上电沉积制备聚酰胺胺一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研究了细胞色素C在复合涂层修饰的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循环伏安测量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在修饰电极上呈现一对氧化还原电流峰,表现为扩散控制的准可逆的电子转移过程、重点探讨了涂层的厚度对促进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的影响.对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的测试结果进行了相关的电化学参数的拟合,讨论了该修饰电极促进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将实验后的金/正18硫醇-卵磷脂(Au supported octadecanethiol-phosphatidylcholine,Au/ODT-PC)双层膜用无水乙醇冲洗并浸泡数小时后以除去卵磷脂(phosphatidylcholine,PC)层,电化学研究表明,这样重新得到的金/硫醇(Au supported octadecanethiol,Au/ODT)单层膜与用自组装法新制备的Au/ODT单层膜具有相同的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性质,而且仍保持着其原来的完整性,在制备双层膜的过程中可以有限次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1.
以水为溶剂,分别选用对甲苯磺酸、对甲苯磺酸钠、高氯酸锂、硫酸氢钾、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支持电解质,用电化学法合成聚吡咯(PPy)膜。采用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谱(EIS)研究了PPy膜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掺杂阴离子种类及聚合时间对EIS曲线有很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Py膜表面形貌进行表征,观察到聚合时间和电流密度对其表面形貌影响极大。聚合时间长、电流密度小生成的PPy膜表面较为平整、致密;反之,表面较为粗糙、疏松多孔。最佳聚合时间为20min、电流密度为100μA/cm^2。 相似文献
12.
MPA包覆的银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制备和电化学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自组装和电化学组装法,将MPA包裹的银纳米粒子修饰到金电极表面,制备成银纳米粒子单层和多层膜修饰电极. 循环电压-电流和电化学阻抗谱测定结果表明:以MPA包覆的银纳米粒子修饰电极的氧化电位明显负移,显示出银纳米粒子具有更高的活性. 以0.5mmol/L的K3[Fe(CN)6]溶液为检测体系,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得出电极表面对探针分子的阻碍作用有所增加. 循环电压-电流结果表明:与单层膜修饰电极相比,多层膜修饰电极的峰电流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14.
类脂双层膜BLMs的镶嵌修饰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类脂双层膜BLMs在离子通道和电子跨膜传递、光电转换、膜与溶液中离子、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作为传感器检测离子、分子等方面的镶嵌修饰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鲁米诺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鲁米诺在玻碳电极上发生不可逆的氧化反应,伴有电活性质粒的弱吸附现象,是一个吸附-扩散混合控制过程.考察了一些因素对鲁米诺电氧化过程的影响,并对电氧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高半胱氨酸SAM膜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高半胱氨酸在金电极上形成单分子自组装膜的条件,并利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谱研究了[Fe(CN)6]^3-/4-在高半胱氨酸SAM膜电极上于不同pH值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循环伏安结果表明,在pH大于高半胱氨酸等电点的溶液中,[Fe(CN)6]^3-/4-在膜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峰电流明显降低,峰分离差增大,说明随pH值的增加,[Fe(CN)6]^3-/4-离子对在SAM膜电极上的可逆性变差;交流阻抗图谱显示,由于SAM膜电极表面带负电荷时,[Fe(CN)6]^3-/4-难以靠近电极表面,使其与电极表面的电子交换反应变得困难,在SAM膜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电阻Rct明显增加,并且随电解质溶液的pH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用循环伏安法,在1mol/L硫酸水溶液和含10^-3mol/L苯的1mol/L硫酸水溶液中对铂电极行为进行了测试;分析了电极过程中产生的氧、氢和苯及其氧化产物在电极表面的吸附特性以及苯的电极反应的可逆性和氧化步骤,提出了在酸性介质中,阳极过程苯发生化学吸附,阴极过程发生物理吸附,氧化反应步骤是不可逆电化学活化为控制步,后继过程为快速化学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