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毛叶香茶菜(Isodon.japonica)属唇形科(Labiatae)香茶菜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民间用作抗菌、消炎、抗癌药物.在中国和日本许多地区用作驱虫剂.其叶子也作为治疗肠胃功能紊乱的一般家用药,日本称之为"延命草",其意为"延长人类生命的草药",现仍为市售苦味健胃药.采自不同地区的该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其含有三十多个对映-贝壳杉烷二萜化合物[1,2].  相似文献   

2.
藏药无茎芥(Pegaeophyton scapiflorun(Hook.f.et Thoms)Marq.et Shaw)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无茎芥属(Pe-gaeophyton Hayeket Hand-Wazz)植物,又名单花芥、高山辣根菜,为多年生草本,主要产于云南西北部、西藏、四川、青海等地,生长于海拔3500~5400米的高山草地[1].在藏族地区,藏医用无茎芥全草内服退热、治肺咯血、并解食物中毒,外用治刀伤[2,3].无茎芥属植物只有无茎芥一种植物,该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前人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
橐吾属植物分布在我国境内的有一百多种,多生长于西北、西南、华北等地.在我国民间,有近三十种长期入药,是一类民间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草药资源,主要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活血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感冒、咽喉炎、痛肿、疔疮、跌打损伤、肺结核咳血、小便不利等疾病[1~4].因橐吾属植物药用价值,近年来我们研究小组已对该属植物约十个种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抗癌、抗菌活性均较强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本文研究了从未见报道的太白山橐吾(Ligularia dolichobotrys)的化学成分,得到一系列的倍半萜和甾醇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命名为3β,7α,22-三羟基豆甾-5-烯(1)和8α-甲氧基6β-当归酰基艾里莫芬-7(11)-烯-8β,12-内酯-14-羧酸(2).  相似文献   

4.
海南狭瓣鹰爪花(Artabotrys hainanensis R.E. Fries)为番荔枝科鹰爪花属植物,该属植物在世界上约有10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产4种,广东有2种,即香港鹰爪花(A.hongkongensis Hance)和鹰爪花[A.hexapetalus(Linn.f)Bhandari],海南有2种,即毛叶鹰爪花(A.pilosus)和海南狭瓣鹰爪花(A.hainanensis R.E. Fries).海南鹰爪花在海南岛分布较广,储量十分丰富.在民间,海南狭瓣鹰爪花作药用植物已有很长历史,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常用作治疗疟疾和头颈部淋巴结核.番荔枝科植物富含抗肿瘤活性成分而被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先后对鹰爪花属多种植物的根、茎(皮)、叶和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生物碱类、黄酮flavone类和萜类[1-4]等四十多种化合物.海南狭瓣鹰爪花为海南特有植物,其化学成分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为寻找新的药理活性成分,我们对海南狭瓣鹰爪花茎和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海南狭瓣鹰爪花药材采集于海南尖峰岭.  相似文献   

5.
刘铸晋  陆仁荣  陈齐  洪海 《化学学报》1986,44(7):729-733
1(ipalbidine)和2(ipalbine)是植物Ipomoea属中分离而得的两个生物碱,2具有光学活性.来源于南美洲同属植物alba L.的1为消旋体,而来源于中国同属植物华陀豆(I.hardwickii Hemsl)的1具有光学活性,其氢溴酸盐显示[α]_D~(25)十54.1°(c=1,C_2H_5OH).迄今,尚未有此二生物碱的绝对构型和优势环稠合构象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6.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弥勒獐牙菜中的总生物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弥勒獐牙菜又称青叶胆 (SwertiaMileensis) ,为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 ,产地红河洲弥勒[1 ] 。该属植物资源丰富 ,药用价值较高[2 ] 。民间用于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温热黄疸、食欲不振、尿路感染、带状疱疹等。龙胆宁碱 ( gentianine)、次龙胆碱 ( gentianadine)、龙胆黄碱 ( gentiofavine)是獐牙菜中的有效成分 ,并具有抗炎、解毒、降压等作用。本文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对弥勒獐牙菜中总生物碱进行分离[3] ,一次进样 2 0mg ,得到了 3种生物碱。1 实验部分1 1 仪器与试剂GSIOAZ型…  相似文献   

7.
紫珠(Callicarpa pedunculataR.Brown)为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地区,根、茎、叶及种子均可入药,有通经活血之功效[1].该属植物在中医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出血症,其中较常用的为紫珠,紫珠首载于<本草拾遗>,别名止血草,传说本药得之于某盗贼,故又称为"贼仔草"、"创伤草".经文献查阅,国内外对紫珠化学成分研究的报道较少,报道的化合物主要为黄酮、萜类成分[2-5].为了寻找紫珠中的活性成分,我们对紫珠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朝鲜淫羊藿中生物碱类新成分的分离提取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淫羊藿系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 ,具有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它还具有防治骨质疏松和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2 0 0 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 5种淫羊藿属植物 ,朝鲜淫羊藿为其中一种 ,是长白山道地中药材之一 .朝鲜淫羊藿中化学成分的研究多集中在黄酮类化合物方面 [1~ 6 ] ,而对其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研究较少 [7,8] .本文对朝鲜淫羊藿中生物碱类化合物进行了研究 ,并发现了一种新的生物碱 (6-羟基 -1 1 ,1 2 -二甲氧基 -2 ,2 -二甲基 -1 ,8-二氧 -1 ,3 ,4,8-四氢 -2 H -7-氧杂 -2 -氮 -苯并 [c]菲 ) ,采用核磁共振波…  相似文献   

9.
香茶菜属植物和五味子科植物是两大重要的药用植物类群,而香茶菜属植物二萜和五味子降三萜的研究则是近年来天然产物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研究成果之一.目前,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已发现1200多个二萜类化合物,涉及11种结构类型;而从五味子科植物中已发现200多个五味子降三萜(schinortriterpenoids,SNTs),包括二十余种不同骨架类型.由于其多样的结构类型和显著的生物活性引起了国内外合成化学家的广泛关注.对近十年来香茶菜属植物二萜和五味子降三萜的合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Rosa)植物全世界共有200余种,我国有82种[1],该属植物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如峨嵋蔷薇(Rosa omeiensis Rolfe Rhed.et Wils.)果实具有止血、止痢等功效,美蔷薇(Rose bella Rehd.et Wils.)具有理气、活血等功效,绢毛蔷薇(Rose sericea Lindl.)果实具有消食键胃、止泻等作用[2].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属植物进行了一些化学和药理研究,为了便于对该属作为传统中药资源进行研究开发,我们建立了快速定性分析3种蔷薇的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方法,从中初步分离鉴定了10种化学成分,分别为:4'-羟双氢黄酮、金丝桃甙、金合欢素、山奈素-3-O-葡萄糖甙、没食子酸甲酯4-O葡萄糖甙、报春素、槲皮素、tiliroside、epi-arjunic acid、pomolic acid.  相似文献   

11.
黑叶菝葜中呋甾烷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合科菝葜属(SmilaxL.)植物在我国品种较多,且许多为民间药用,继前文我们又对黑叶菝葜(S.NigrescensWangetTang)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根部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4种呋甾烷甙,其中一种为新化合物,本文报道它们的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12.
满山香中的联苯环辛二烯木脂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满山香[Schisandra propinqua(Wall.)Hook.f.et Thoms]为五味子科植物,云南民间代五味子药用^[1],由于从五味子科植物中已分离到不少保肝降酶,抗艾滋病毒,抗癌和PAF拮抗等活性成分,其研究受到重视^[2-4],主含满山香根和提取物的复方注射液曾在云南省几所医院临床用于治疗肺癌,但其研究仅分离鉴定了两个三萜 酸([2],为进一步寻找有效成分,我们对满山香茎藤进行了研究,从中分得8种联苯环辛二烯木脂素,经波谱和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为:acetylgomisin R(1) angeloylgomisin R(2),gomisinA(3),gomisin B(4),gomisinN(5),gomisinO(6),6-O-benzoylgomosin O(7)和Schisantherin A(8),1为新化合物,2系首次从五味子属植物中分得,其它均为首次从满山香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毛莨科翠雀属(Delphinium)植物主要分布在北温带,我国约有近120种翠雀属植物[1],广泛分布在西藏、四川西部、青海和甘肃,生于海拔2100~4000米山地草坡或多石砾山坡,其中许多是著名的中药,具有镇痛、消炎、抗菌治疗心血管病、抗癌等功效[2],陈耀祖院士等曾对川西翠雀和甘肃南部的蓝翠雀中二萜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进行了研究[3],考虑到同一种植物生长的环境不同,所含化学成份也不尽相同,我们选择了青海翠雀进行了研究[4],以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中药的神奇功效体现在多种成分的协调作用,对中草药进行多个部位,多种成分的综合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发展方向[5],本文用GC-MS对青海翠雀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垂穗石松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全株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用MS和NMR等多种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经鉴定分别为3β,14α,15α,21β-四羟基-1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酰)-千层塔烷(1)和16-酮基-3β,21α-二羟基-14-千层塔烯(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小石松属植物分离.  相似文献   

15.
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和虎皮楠(Daphniphyllum angustifolium)属于虎皮楠科虎皮楠属,为小乔木.近年来,从虎皮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一系列结构非常复杂的、独特的、生物活性多样的聚环生物碱[1,2],我们从交让木(D.macropodum)中分得7个此类生物碱,根据NMR和MS数据鉴定了3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1个为新化合物.另外4个化合物的结构正在鉴定中.经文献查阅发现对该属植物非生物碱部分的研究很少,我们从虎皮楠)(D.angustifolium)非生物碱部位分得18个化合物,并根据NMR,UV,和MS等数据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7个为新化合物.新化合物的结构如下所示:  相似文献   

16.
三种西藏香茶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唇形科植物香茶菜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民间一直用作抗菌消炎药使用,近年来发现,香茶菜属植物有抑制肿瘤和抗癌活性,其活性成分是二萜。我们对采自西藏的3种香茶菜的挥发油进行了GC/MS分析。从小叶香茶菜[Rabdosia Parrifolia(Batal)Hara; Litte leaf Rabdosia]油中分出84个峰,鉴定了27个,占总面积的60%;从川藏香茶菜(Rabbosia Pseudo-irrarata C.Y.Wu,Szechwan-Tibet Rabdosia)油中分出72个峰,鉴定了39个,占总面积的82.5%;从皱叶香茶菜[Rabdosia rugosa(Wcll.)Hara,Wrinkted leaf Rabdosia]中分出了90个峰,鉴定了39个,占总面积的62.1%。3种香茶菜的分析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7.
点腺过路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  言点腺过路黄 (lysimachiahemsleyanamaxim) ,又称少花排草、毛过路黄、大金钱草 ,为报春花科 (primulaceae) ,珍珠菜属(lysimachiaL .) ,多年生草本。药用为全草或仅地上部分 ,性甘、气微、味淡平 ;主治黄疸、水肿、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反胃噎膈、跌打损伤、疮疡肿毒等等。其功效类似同属植物金钱草 (L .christinaehance) ,至今未被中国《药典》收载。至今未见有关点腺过路黄挥发油成分的报道 ,本文较详细报道了其挥发性化学成分 ,旨在为生药鉴定及深入开发利用提供资料。2 实验部分2 .1 点腺过路黄挥发油的提取 盛花…  相似文献   

18.
川明参茎叶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川明参 ( Chuanminshen violaceum Sheh et Shan)属于伞形科川明参属 ,在形态上与明党参相近 ,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 ,主要分布在四川 ,多为栽培 [1] .其根作为滋补药材 ,具有润肺化痰、和胃生津和解毒等功效 .饶高雄 [2 ] 及周燕等 [3] 曾对不同产地的川明参根部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分离鉴定出的主要成分为芦丁和多种香豆素 .为了进一步探索川明参的活性成分以及对川明参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我们对一般弃置不用的川明参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从其水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8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分析鉴定了其中 7个化合物 ,它们是 4-…  相似文献   

19.
大高良姜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a(L.)Willd的干燥根茎[1].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温胃、散寒止痛的药效[2].大高良姜与高良姜有区别,过去曾以大高良姜作高良姜用[3],对高良姜化学成分研究较多[4,5],而对大高良姜化学成分未见系统研究.本文首次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大高良姜中萃取出挥发油,用GC-MS方法测定其化学成分,从大高良姜挥发油中鉴定出40个化合物,其中以1,8-桉叶素(1,8-cineole)、反式-α-甜没药烯(trans-alpha-bisabolene)、十五烷(pentadecane)、佛手甘油烯(berganotene)、1'-4-乙酰氧基胡椒酚醋酸酯(1'-4-acetoxychavicot acetate)、1'-乙酰氧基丁香油酚乙酸酯(1'-acetoxyengenol acetate)、乙酸(4-烯丙基)苯酯(4-allyl phenyl acetate)等为主.  相似文献   

20.
防己叶菝葜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SmilaxmenispermoidesD.C.),分布在我国西北,西南地区,民间用于祛风除湿代替中药土伏苓(S.ChinaRaxb)[1,2]。迄今未见其化学成分的报道,本文报道防己叶菝葜中一个新的甾体皂甙1的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