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复习课教学为例,从“研究初置,思路铺垫”“一题多问,纵横联系”“一题多变,开拓思维”“逐层递进,探究本质”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高三一轮复习课中运用“一题一课”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如何在复习课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为了让学生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本文中将基于解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的深度学习理念,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从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三个方面构建“一题一课”复习模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胡生兵  李洪兵 《数学通讯》2023,(5):12-14+55
本文呈现“等腰直角三角形手拉手模型”主题复习的教学过程,教师立足“一题,一类,一课”的新课标主题活动设计思路和理念,基于一道题,借助变式教学,将一类题“串珠成线”,设计了一节高质量、高效率的初三主题复习课,很好地在主题活动中落实了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4.
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审视了分析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甲卷理科第21题,沿着不同的思考方向,寻求该题的多种解法;并就该题进行变式探究,意在通过多题一解,抓住问题的本质.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相互结合与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5.
朱玉海 《数学之友》2022,(24):83-84
“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是高中数学课堂解题教学常用策略,追求“变”与“不变”,引导学生抓住问题核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研究和钻研数学试题,有一题多解的意识,善于一题多变,掌握编题变题的技巧,认真归纳经典题型的解法,使多种解法归一为一体,形成通性通法,让多题归纳成一类形成一解,这样解题思路和思维就会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成为一个整体,加深对数学知识体系化和网络化,不断提炼解题编题技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和编题技能的独创性.总之,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一种能力,学生有联想的思维活动,真正形成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杨金增 《数学通讯》2023,(22):19-23
“一题一课”是微专题复习的一种形式,兼具自身的定位功能和新高考导向的双重价值,它以“精选根题,注重拓展,合理追问”为基本特点,从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或模型出发,通过不断变式、变换问题呈现方式,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探究式学习.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一题一课”的价值及认识、如何开展、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杨晗 《数学通讯》2023,(5):42-45
以一道“对角互补型”几何题为切入点,围绕主题精选、编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并不断对问题进行变式,引导学生挖掘数学问题的本质,提炼共性.在数学教学中,凸显数学思想方法,优化数学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吉明华 《数学之友》2022,(18):36-38
较难题的讲评是平时教学教师需要经常面对的,不少教师通过研发“一题一课”“一图一课”来做好较难题的教学.这类课型研究,往往从一个基本图形或基础问题出发,带领学生做好解题热身,然后拾级而上,变式拓展,最后促进学生自主解决较难题,这一过程既帮助学生实现了学会解一道题,也让学生收获学会解题的方法,同时这也能避免较难题讲评时的“一带而过”教学现象.  相似文献   

10.
变式教学诱发一题多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迪军 《数学通报》2006,45(1):44-45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已经到了“不等式”部分,在教学中重视一题多解,加强各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能起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兴伟 《数学通报》2006,45(9):45-47
在文[1]中,作者给出了一个一题多解的例子,诚如作者所言,一题多解的教学,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但一题多解的教学的好处,远不止这一点,本文不揣冒昧,对一道一题多解的题目进行赏析与延伸,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丁益民  金鹏 《数学通讯》2023,(8):48-51+54
高三专题复习要突出教学组织的整体性,可以围绕一个开放情境进行一境到底的教学探究,也可以围绕一个典型问题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教学实施,还可以围绕一个主线进行一线串通的教学组织,提升专题复习的质量,促进学生思维的培养.本文以解析几何解题教学为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唐绍友 《数学通报》2005,44(8):50-51
笔者学习贵刊2004年第9期《如何认识一题多解的教育功能》后,颇受启发.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一题多解教学,培养思维的开放性,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确实是数学教育界公认的客观事实.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还看到,一题多解并非十全十美,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带来一些负作用.对此,笔者执教高三数学复习时,曾对高三两班学生作过问卷调查,问卷共14项,其中一项是:“教师讲例题,最好一题一解,把一种方法学扎实,在考试时,有的放矢,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对该项的调查结果是:被调查学生共130人,  相似文献   

14.
很多学校在中考几何复习时,往往是一轮复习重复着学生在新授课期间所学内容的知识点、图形性质或判定的梳理,并链接着讲评各地中考几何题;二轮复习则将题型各异的几何题分类复习,如几何动态问题、几何开放题、几何新定义题、几何分类讨论题,等等.以上几何复习课的课型划分看似分门别类、面面俱到,但是有一个不足,就是往往在一些归类复习时,选的几何题“形同而质异”,学生在这些几何习题的题海中训练之后,对一些经典几何图形问题的变式再练容易出现“似曾相识,仍需要长时间思考”,结果考试时间不够,造成解题障碍.笔者近年针对一些经典几何图形问题开展“一图一课”研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一个经典几何图形问题为例,概述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最后浅谈中考几何复习的一些思考与建议,与同行们研讨.  相似文献   

15.
《数学通报》2019年第11期,张东老师撰文[1]“基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推进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提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应该要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解决问题向问题解决转变.”《数学通报》2020年第11期,蒋凯老师撰文[2]“借助问题留白演绎课堂精彩”,文章以课例介绍通过“化整为零”“添加条件”“自编自答”“自主选择”四个环节,开展“一题一课”复习课.但是,“一题一课”复习课教学中,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散乱多”,教学目标无序。  相似文献   

16.
一题多解,是指对同一个题目从不同角度来审视,探求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它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高三复习课不像讲授新课那样受教材内容的限制,在内容和方法上给师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因此一题多解在高三复习课的教学中倍受师生们亲睐,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了方法多样性的展示和挖掘,而忽视了一题多解的教学价值,这种刻意追求一题多解的背后隐藏着令人担忧的浮躁,更存在着对一题多解教学功能理解上的偏离,本文从两节高三教学案例出发,谈一谈本人在一题多解教学方面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数学解题与研究一直是数学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也是提升能力与开拓思维的基本场所.基于一道解三角形问题实例,合理分析与研究,从不同层面加以巧妙探究,合理变式拓展,实现问题的“一题多变”,达到问题的“一题多得”,引领并指导数学教学与解题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高考试题深化基础性考查,注重数学的本质与创造性思维,深入考查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高三二轮复习是学生提升能力、灵活思维的关键时期,可以在二轮复习中开展“一题一课”教学实践,在解题教学过程中加强对问题“结构”的合理设置,引导学生对解题本质的“领悟”,促进思维的灵活性,达成减量提质之效.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提出1.课题研究背景复习课难上是数学教师的普遍共识.一方面,难在“新课题,旧知识”;另一方面,难在“内容多,时间少”.教学中常会看到以下几种倾向:第一种是练习式复习课,教师只注重练题、讲题,把单元复习变成了习题课,将“题海”搬进了课堂,忽视了知识的整理.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本节课(苏科版八下P 26)是在学生相继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下文简写为三个一次)三个知识点后,运用新课标下的自学辅导法进行的一次教学尝试,以求得广大同行的指正.2 教学片段实录与点评2.1 复习与引入新课提问 1.什么叫一次函数?2.用待定系数法是如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3.已知一条直线经过点A(2,0),B(0,-2),求直线AB的解析式;(备注:复习时间3~5分钟,让两个中等生板演结果后揭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