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最近的一次高三数学综合测试卷中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三人互相传球 ,由甲开始发球 ,并作为第一次传球 ,经过 5次传球后 ,球仍回到甲手中 ,则不同的传球方式共有 (   ) .  (A) 6种  (B) 8种  (C) 10种  (D) 16种该题叙述通俗易懂 ,源自生活 ,背景公道 ,能够反映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一道好题 .本文从 4个不同角度探究其解法 .解法 1 画树枝图法约定 :在图 1中用“甲→乙”,表示“甲”把球传给“乙”;“甲→乙→丙”,表示“甲”把球传给“乙”后又传给“丙”,等等 .图 1从图 1中可以清晰地发现 ,球由“甲”…  相似文献   

2.
<正>有这样一道题目:三个人互相传球,由甲开始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经过5次传球后,球仍回到甲手中,则不同的传球方式共有多少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并解决它.首先,我们用"树枝图"的形式对传球过程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3.
中学数学2003年第7期刊登了胡兴平老师的“一道关于传球问题的解法探究”.下面介绍这道题的一种更简单而通俗且便于课堂教学的解法——抓两头促中间法. 题目 三人传球由甲开始发球,并作第一次传球.经5次传球后.球仍回到甲手中,则不同的传球方法共有( ). (A)6种 (B)8种 (C)10种 (D)16种 分析 由于球开始和最后都在甲手上.四此球第一次传出后及最后一次传出前必须在“非”甲手上(为了方便,把乙和丙统称为  相似文献   

4.
冠世银 《数学通讯》2002,(17):21-22
1 原问题三个人相互传球 ,由甲开始发球 ,并作为第一次传球 ,经过 5次传球后 ,球仍回到甲手中 ,则不同的传球方式共有 (   )(A) 6种 .     (B) 8种 .(C) 10种 . (D) 16种 .简解 这是 2 0 0 2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 )的第 12题 ,画树图或枚举不难知道 ,符合题意的传球方式共有 10种 ,所以选 (C) .本文约定 ,如不加说明 ,n ,m都表示正整数 .2 探究一 三个人相互传球 ,由甲开始发球 ,经过n次传球后 ,球仍回到甲手中 ,则不同的传球方式共有多少种 ?2 .1 归纳—猜想设 f(n)表示符合题意的传球方式数 ,用解答原…  相似文献   

5.
1 问题甲,乙,丙,丁4人进行篮球训练,互相传球,要求每人接球后立即传给别人,开始由甲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第四次传球后,球又回到甲手中,问有多少种不同的传球方式? 2 求解上述传球问题别致有趣,主要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到传球人数和传球次数均不多,故可考虑用枚举法解之. 解法1 符合题设条件的传球方式可用树形图枚举如下:  相似文献   

6.
问题三个人互相传球,由甲开始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经过5次传球后,球仍回到甲手中,则不同的传球方式有多少种?一般同学解这个问题多用列举法,即把可能出现的传球方式一一列举出来.解若第一次传给乙,传球方式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图:甲乙甲乙甲丙甲丙甲乙甲丙甲乙甲丙甲丙甲乙甲  相似文献   

7.
文[1]把“传球”问题推广到一般情况:m(m≥2,m∈N^*)个人互相传球,甲先发球作为第一次传球,经过n(n≥2,m∈N^*)次传球后,球仍回到甲手中,则不同的传球方法有多少种?并推得一般结论  相似文献   

8.
题目甲、乙、丙、丁四人做相互传球练习,第一次由甲任意传给除甲外其他三人中的一人,第二次由接球者再将球任意传给其他三人中的一人,这样共传了4次球仍回到甲手中,则不同的传球方式有多少种?这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道"传球"组合问题,对该题的理解及处理方式不同,得到的解法也不同,以下给出该问题的三种解法供读  相似文献   

9.
<正>高中所研究的计数问题多数是以具体数字的形式呈现的,熟练解决这些问题,是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重心和立足点,在此基础上,如果把一些经典问题一般化,更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从而发现处理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1传球问题例1甲、乙、丙、丁四人相互传球,第一次甲传给乙、丙、丁三人中任一人,第二次由拿球者再传给其他三人中任一人,这样共传了n次,则第n次仍传到甲的方法共有多少种?  相似文献   

10.
问题包含甲在内的m(m≥2)个人练习传球,设传球n次,球首先从甲手中传出,第n次仍传给甲,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传球方法?分析设第n次球传给甲的传球方法有an种,第n次球不传给甲的传球方法有bn种,对每个传球的人来说,每次传球的方法有m-1种,n次传球共有(m-1)n种方法.∴an+bn=(m-1)n.另外,第n+1次球传给甲,则第n次球必不传给甲,因而an+1=bn,∴an+an+1=(m-1)n.设cn=an(m-1)n,则cn+1+1m-1cn=1m-1,∴c-1=-1(c-1).又a1=0,c1=0,c1-1m=-1m,∴数列{cn-1m}是首项为-1m,公比为-1m-1的等比数列,∴cn=1m+(-1m).(-1m-1)n-1,∴an=1m(m-1)n+(-1)n.m-1m.例1甲、乙、…  相似文献   

11.
问题甲、乙、丙、丁四人做相互传球练习,第一次甲先传给其他三人中一人,第二次拿球者再传给其他三人中一人.这样共传了4次,则第四次球仍传回到甲的传法共有多少种?分析甲→□→□→□→甲.分两类,第一类中间一空是甲,共有3×3=9种传法.第二类中间一空不是甲,则有3×2×2=12种传  相似文献   

12.
题目 甲、乙、丙、丁四人做相互传球练习,第一次由甲任意传给除甲外其他三人中的一人,第二次由接球者再将球任意传给其他三人中的一人,这样共传了4次球仍回到甲手中,则不同的传球方式有多少种?  相似文献   

13.
拜读了文[1]龚老师的传球问题的三种解法一文后,笔者很受启发.下面笔者将传球问题进行推广,得到一般性的问题及其解法.一、问题的推广甲、乙、丙等k(k≥3)人传球,第一次球从甲手中传出,传到第n次后,球又回到甲手中  相似文献   

14.
文[1]把“传球”问题推广到一般情况:m(m≥2,m∈N*)个人互相传球,甲先发球作为第一次传球,经过n(n≥2,m∈N*)次传球后,球仍回到甲手中,则不同的传球方法有多少种?并推得一般结论an=mm-1[(m-1)n-1-(-1)n-1].图1圆文[2]把“种植”问题推广到一般情况:如图1,一个圆形花坛分为n(n≥3,n∈N*)个扇形,种植m(m≥3,m∈N*)种不同颜色的花,要求相邻两部分种植不同颜色的花,有多少种不同的种植方法?也推得一般结论:an=(m-1)n (-1)n(m-1).文[1]的结论难记,随手整理一下:an=1m[(m-1)n (-1)n(m-1)].这是文[2]的结论的m分之一!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经过探索…  相似文献   

15.
周斌 《数学通报》2023,(1):26-29
<正>1问题的提出“激活”一词,其本意一般是指刺激机体内某种物质,使其活跃地发挥作用.创生激活就是指创立、生长出激活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使教与学真正发生,并使其活跃起来.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从环节来看,研究对象的获得、探究、应用等是构成数学课堂“机体”的三种“物质”.但是,通过观课,我们发现,大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忽视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忽视探究过程深化的要义,忽视例题变式延伸的路径等现象,使之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并没有活跃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郑定华 《数学通讯》2012,(Z3):19-21
题目甲、乙、丙三人传球,第一次球从甲传出,到第六次球又回到甲手中的传球方式有种.思路1画出树状图,即可得到答案,有22种,图略.图1图2思路2如图1和图2所示,甲、乙、丙三人传球,可以发现,当且仅当在六次传球中,按顺时针方向的传递次数与按逆时针方向的传递次数之差  相似文献   

17.
苏化明 《大学数学》2003,19(6):81-84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同一个量 ,或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个量 ,这种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数学方法称为“算两次”原理 .单教授在 [1 ]中曾形象地将算两次原理比喻成“三步舞曲”,即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适当量 ,“一方面 ,另一方面 ,综合起来可得”.在积分理论中 ,由于可通过改变积分的顺序而用两种不同方法来计算同一个重积分 ,而这一方法是以富比尼 ( G.Fubini)的名字命名的 ,故算两次原理也称为富比尼原理 .算两次原理不仅在几何学、组合数学、数论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1- 3] ,而且在代数学、分析学、概率论等数学分支也有很多应用 ,…  相似文献   

18.
例谈如何上好概率探究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改后,概率逐渐成为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等可能事件”单元是六年级数学的内容,作为初中概率的第一课,为了增加学生对于概率的兴趣,已有教师尝试用以“问题情境”为主的探究课形式作为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基础教育的使命在于为受教育者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已从着眼于应试转向为追求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之后,教师应该注意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过程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应该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以“学生活动和问题探究”为中心,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探究、再创造.  相似文献   

20.
严淑芳 《数学之友》2022,(3):37-38+41
尺规作图和“定弦定角”问题是近几年一些地区的中考热点题型,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想不到用圆来解决,因此必须追本溯“圆”.基于此,本文还原了此次省级公开课的真实情境,本节课从特殊到一般,利用尺规作图探究“定弦定角”,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