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程华  郝媛媛 《数学通报》2022,(4):15-18+21
<正>1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7年版》)颁布以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中学教学的目标导向.教师普遍认同核心素养的理念并积极实施[1],2021年人大复印资料《初中数学教与学》与《高中数学教与学》,均将“核心素养培养”列为重点选题.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看,数学教学设计需要关注哪些要点?核心素养目标与三维目标有着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数学概念、原理和法则之间构建起有效的认知结构,体会不同教学内容之间数学研究方法的一致性和可迁移性,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必须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找到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孕育点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张泉  陈锋 《中学数学》2024,(6):1-2+8
<正>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模型思想”归结为数学十个核心概念之一以来,大量数学教育者围绕数学建模的理论内涵、活动设计、策略方式等开展了许多研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新课标”)进一步明确模型观念是初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表现之一,并提出了注重“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建议.可以预见,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将逐步课程化,因此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评价体系亟需建立.  相似文献   

4.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开阔视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并要求数学文化应尽可能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本文中以笔者的市级公开课“斐波那契数列”课堂教学实践为例,阐述“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如何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体验数学文化的魅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1 问题提出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应“课程基本理念”部分第一次创新性地提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重要理念.对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养成,一直渗透于数学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成为数学活动中的一种常态.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养成,对于教学与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与目标意识,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单元中如何加以实施,能够更加有效培养并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呢?  相似文献   

6.
桑树林 《数学通报》2023,(10):24-28+46
<正>1问题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应该把握数学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交流,形成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1].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引领,以活动或情境为支撑,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聚焦数学本质,培育学生理性思维,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然而,笔者在参加教研活动时,  相似文献   

7.
吴丹丹  赵齐猛 《中学数学》2023,(10):22-24+39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为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还要把握教学内容主线与相应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联.”数学课程内容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学要突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构建数学认知结构,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数学的内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知识内容结构化、方法形成过程化、  相似文献   

8.
许天枢 《数学通报》2023,(11):19-2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课标”)提出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1].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成为当下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在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的目标不是使学生习得知识技能,而是以知识技能为载体,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这个过程是一个“生长”的过程.这里的生长,包括教学内容的生长、数学活动的生长、育人价值的生长,只有教学内容、数学活动、育人价值同步和谐生长,才能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结合“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过程,来说明如何通过三维生长,让学生在交流中觉知、在交锋中表达、在交融中升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赵薇  徐运阁 《中学数学》2023,(19):17-19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高中数学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学者章建跃也提出“教好数学就是落实核心素养”.那么,六大核心素养怎样才能落地生根?什么样态的知识教学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学者李松林认为问题驱动的整合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并提出学习即持续的自主建构,学生的学习及核心素养的发展最终依靠的都是学生本身的内源性学习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是数学的教与学过程应当特别关注的基本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为进一步跟进和落实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苏州市教科院于2016年6月15日在苏州实验中学举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研讨活动.笔者有幸在本次活动中开设了一节公开课“阿波罗尼斯圆”,在积极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教学感悟,也从中体会了如何尝试去为“理解”而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1问题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同时,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过程可以描述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有学者在系统研究“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链”的基本概念,给出了问题链设计的基本流程,其目的主要是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发展数学关键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李青 《数学通报》2021,(3):18-2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教师要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明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内容体系形成中表现出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要求教师避免知识碎片化,实施整体教学、单元教学[1].如何进行整体教学,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实际上,整体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与追求,没有统一模式,更不能简...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新教材”)提供了素养视域下的教学文本,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以单元学习形式,承载素养导向教学的要求,推动素养为本教学的落地.但当下数学教学,学生学习普遍存在着主动性不强、投入感和参与度低等问题,导致所学知识碎片化、认识表层化及方法单一化等问题,因而学生难以构建起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相似文献   

14.
白雪峰  郭文征 《数学通报》2020,(3):31-34,6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精神、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学要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刻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1]正如G·波利亚指出:思维应该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应起一个产婆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精准选择学习材料,系统设计探究任务,合理组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体验发现,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林凡 《中学数学》2024,(6):58-59
<正>1 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作为学科基础,是构建数学理论的根基,是数学思维的细胞,因而数学概念课教学至关重要.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重心,既然数学教学是学生获取数学素养的有效载体,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然实际概念教学中,不少教师喊着“核心素养”的口号,却只是牵强附会地套用教学模式,概念教学流于表面,效果欠佳.如何打破这种流于表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林日福 《数学通报》2020,(2):31-34,48
当前,核心素养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让学生通过学习后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课标(2022年版)》)的颁布,确立了以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集中体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课标(2022年版)》明确指出了学生所应形成的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在数学学科中的内涵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初中阶段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18.
<正>1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7年版》)将数学核心素养定义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9.
李刚 《数学通报》2023,(2):16-21
<正>1问题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创设合适的数学情境和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分别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角度对考查目标进行评价.基于情境或情境活动的探究,要求学生能够在正确思想观念的引领下,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或技能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1]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参与抽象、推理和模型等数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数学体验是学生在外部操作和表层认知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参与上述活动,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具体经验,是形成“三会”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