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高长玉 《数学通报》2018,(12):30-32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简称差余公式)是经典内容,涉及的数学知识广泛,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本课的教学对学生获得“四基”、提升“四能”、培养数学思维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都很有作用.本文在分析这一内容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给出笔者的教学设计,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谈乘法公式应用的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225500江苏姜堰市第三中学葛士才乘法公式应用的教学是乘法公式教学的两大王体Z一(另一主体是公式的探求及证明),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该部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以...  相似文献   

3.
教师以“函数的奇偶性”一节为例,探究“双新”背景下如何推进函数概念与性质的教育教学.学生经历完整认知过程,领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以及类比、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学生思维的起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学情,精心创设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融入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自主探索、构建知识,提升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呈现了“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课的教学设计,通过一系列导向性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同时运用描点法和信息技术绘图,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数学教育活动中,一定要注重“四基”的培养,特别是要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逐渐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基于“四基”的教学如此,未来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也将是如此.这就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变式教学让课堂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失为改造课堂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张文海 《数学通讯》2023,(4):14-17+21
数学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恰当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为例,阐述基于问题解决、着力提升素养的数学课堂应该如何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7.
根据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阐述在概念性教学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并结合教学案例“对数的概念”谈谈“最近发展区”思想在概念性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圆柱的体积是小学六年级的重点内容,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良好素材,但也是学习难点.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与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同的是,圆柱是由曲面围成的图形.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让学生直观操作实物教具或讲解PPT,注重圆柱体积公式的记忆与应用而忽视公式的推导过程.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个公式的学习处于“知其然”而非“知其所以然”状态.如何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同时发展空间想象素养?本文试图将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技术深度融入该教学中,在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同时,渗透转化和极限思想,提高学生的直观想象、空间观念等素养,以期为改善小学数学的圆柱体积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重阳 《数学通讯》2023,(14):20-24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主要导向之一,课堂是培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培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应发展在数学的“知识之后”,蕴含在数学的“思维之中”,升华在数学的“方法之上”.“知识之后”“思维之中”“方法之上”促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三维生长,本文结合“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课堂教学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求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迎合中考、高考加大了对数学思想方法考查力度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是在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新形势下,优化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如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这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1 加强学习和研究,系统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各阶段、各章节中的分布、地位和作用徐利治教授说:“不懂得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师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深入钻研教材,…  相似文献   

11.
“说理”课堂是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之一.“说理”课堂旨在通过有效的数学交流,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改变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普遍存在学生会“算”不会“说”的现象,落实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本文从学生会“算”不会“说”的成因、“说理”课堂的内涵与实践意义、“说理”课堂的教学实施策略三个方面阐述了“说理”课堂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单元教学设计以整体关联性知识为载体,通过具体实例,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建构条件概率,导出条件概率和全概率公式,并在实际运用中促进“一般观念”的发展,实现知识、方法、能力迁移,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1 一个教学实例引发的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于"整式乘法公式"的教学内容提出了要让学生"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的要求[1].这样对乘法公式的几何背景和直观意义的强调,旨在通过数形结合增强学生的数学联系能力和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也增进他们对乘法公式的理解与记忆.但是,在课堂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个别教师对于乘法公式几何背景的看法有些偏差、对引进几何图形而生成的教学空间把握还不到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数学教材八上"15.2平方差公式"第一课时中,先通过一些多项式相乘的计算题,引导学生归纳出平方差公式,然后出示图1并问:一张蓝色纸片,只剪一刀然后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做到吗?拼接前后图形的面积如何表示?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要求学生动手剪拼、独立思考,然后报告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 :“在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 ,要使学生理解数学的内在规律和这些规律的来源 ,这样才能切实掌握、灵活运用 .”例如乘法公式是应用多项式乘法法则得到的一些特殊的多项式相乘的结果 .为了提高运用乘法公式的能力 ,除了理解公式的来源和意义外 ,还要掌握与之有联系的其他公式的内在规律 ,以及该公式某些有用的变形公式及其应用 .下面以两数和立方公式为例进行分析 .(a +b) 3 =a3 +3a2 b +3ab2 +b3 (1 )公式 (1 )本身的含义是十分清楚的 ,即 (a +b) 3 可展开为多项式a3 +3a2 b +3ab2 +b3 .…  相似文献   

15.
侯军  鲁楠  买宏伟 《数学通讯》2023,(12):20-23+35
理性思维的培育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也是数学育人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弦长公式”的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指出了以数学体验为基点,培育学生理性思维的意义:数学体验是形成数学理性的经验基础,是探寻数学本质的必要历程,是理清解题逻辑的活动主线.  相似文献   

16.
发展核心素养的课堂需要教师厘清“明线”,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厘清“暗线”,融入数学思想,构建问题链教学.本文以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为例给出示范,为优化问题链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义务教育的逐步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数学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形成学生良好知识结构的纽带,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关键。化归就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所谓...  相似文献   

18.
王惠清 《中学数学》2022,(17):81-82
<正>对“数学教学教什么?”这个问题的思考,源于当前“内卷化”的数学教学现状.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教育“内卷化”效应愈加明显.“内卷化”的结果直接导致学生不知道学什么,却整天在学;教师不知道教什么,却整天在教.一切为了高考,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累,这似乎成了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常态.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教学到底教什么呢?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教理解、思维、思想方法和数学精神.1教理解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9.
<正>1问题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同时,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过程可以描述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有学者在系统研究“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链”的基本概念,给出了问题链设计的基本流程,其目的主要是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发展数学关键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5章第4节“乘法公式(1)”.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