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倩 《数学之友》2017,(20):25-25
数学源于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数学教学是一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双边活动.教学中教师要以精心设置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用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塑造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觉地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华志远 《数学通报》2004,10(11):12-14
在我市一次区域性的学生调查中,78.6%的学生认为最难学的科目是数学.究原因,学生的回答是数学很抽象,但数学如何抽象呢?就连一些老师也难说出个所以然来,数学抽象似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由于教师对此缺乏深刻的认识,教学中就难以做到高屋建瓴,教学行为便会产生随意性,这种随意性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受到直接影响,数学成绩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3.
数学既有学术形态,同时也有文化形态.在以分数为唯一衡量指标的考核机制下,教师逐渐淡忘了数学的文化形态.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贯彻数学素质教育,那么将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应用融入到数学课堂,将会大大提高数学课程的趣味性,体现数学的美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时,都很重视开头语的设计。一段好的开头语,可以起到承前启后,启迪思维,激起兴趣的作用。下面列举几种开头语的设计方案和同志们共同探讨。一、以生产、生活及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开头数学虽具有抽象的特点,但它来源于现实世界。如果从学生熟知的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开头,不仅能使学生感知数学和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近似数  相似文献   

5.
有位哲人曾说过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同样 ,对于数学来说 ,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生活中处处有着数学的影子 .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搜寻 ,用数学的头脑去分析 ,用数学的思维去领悟 ,就能真正感受到数学离我们很近 ,数学无处不在 ,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的作用 .下面列举一些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并且数学地加以分析 ,旨在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从而让我们更好的用数学眼光 ,去看待我们的世界 ,用数学理性 ,去看待我们的生活 ,养成热爱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例 1 走在街道上 ,会发现下水道的阴井盖有的是…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 ,做数学学习的主人 .面对这一新的数学学习方式 ,我们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 ,让学生热爱数学 ,理解数学 ,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探索、去想象 ,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 ,掌握技巧 .本文仅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谈几点意见 .1 让数学教学科普化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表面上看 ,数学似乎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问 ,有的学生不愿学 ,有的学生学不进 .如果我们把它同相关的科普知识联系起来 ,学生就会对它…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是一门神奇有趣的学科,但是数学课堂却给人一种抽象、高深的印象,许多学生惧怕数学,逃避数学,这样的状态就不可能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数学的学习首先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教师在必要的学习环境下,根据学情和课标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8.
潘神龙 《数学之友》2022,(18):46-49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教学的实施应该是在抓住数学本质的同时尽量做到自然.但由于有些数学知识(比如复数)比较深奥,个别教师在讲授数学概念、定理时往往语焉不详、一带而过,甚至直接用解题方法、步骤来替代数学概念、定理,这种处理方式忽视了学生的探究与体验.如果教师能对这些知识做一个简单、清晰的介绍,那么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将会得到提升.本文就如何向学生介绍复数与一元三次方程的求解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如何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志培 《数学通报》2005,44(6):20-21
1提供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 1.1形象的感性材料 有些教师仅仅把数学概念看作一个名词,往往是举个例子,进行“一次性归纳”,或者直接把概念提出来,作出解释,使学生能理解、记住.对于抽象程度很高的数学学习来说,这样的一种教学活动会扼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学习畏惧、没有兴趣.究其根源,学生对数学概念难以理解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背景知识的欠缺,  相似文献   

10.
1问题提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情境探究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目前,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数学探究这一个环节.即使是教材,也增加了探究的份量,几乎每一个小节都包含探究的问题.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揭示数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与脉络,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确对改进教学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但在实践中常出现一些问题,如情境的虚假与过度使用对数学本质理解的干扰;有的内容难度较低,没有探究的必要;有的内容难度过大,即使教师给予必要的启发,学生仍然无法操作完成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究其原因,多数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所谓的“探究”过程中,忽视学情分析,远离学生的学习经验,偏离学生的学习需要,失去了探究的真实价值.本文以“圆锥曲线(起始课)”为例,基于教材,从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合理性、学生思维过程的合理性上改编和丰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围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及学生能力的提高,谈谈如何依据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策略,实施真实探究.  相似文献   

11.
范权彪 《数学通报》2005,44(8):60-6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更为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所以,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目标清晰、教学重难点较多,学生在上课时需要思想高度集中,逻辑严密,思维飞快,有一定的计算功底;为此有些学生还没有发现数学的美,就已经被数学的表象吓倒,丢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恐惧心理.为了解决这种困境,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通过情境切人课堂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主要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一课为例,论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一个数学题目,往往会有多种解答方法.教师在解题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个误区:教师通常只是讲解了多种方法,而这些解法之间的联系以及缘由却很少触及.从而导致了课堂上学生对各种解法叹为观止,但课后并不能举一反三.学生对为什么能这样解以及还可以怎样解没有理解到本质.这是不利于数学解题教学的.本文以一道高考题的六种解法为例,探讨在解题教学中如何从一种解法过渡到另一种解法,并给出如何从题目本身出发,得到新结论与新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教师提一个问题,学生在下面马上给出了答案,教师继续问理由,而很多学生都会回答是感觉,这样的情景在数学教学中会常常碰到.事实上,学生说的感觉就是直觉思维的雏形.如果教师就此不管,那么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中途夭折了;相反,如果能好好地鼓励培养,那么这些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将有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的背景   在教学时,也许会有学生问教师:"数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数学?""怎么学数学?"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即学生的数学观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直接影响他们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表现.因此,要让学生学好数学,改善学生的数学观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 1.前言我国大学理工科的数学教育从50年代引进苏联教材之后,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体系。在数学教学上辛勤耕耘的广大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掌握了很出色的讲课艺术。同时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使数学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均  相似文献   

17.
进入高中,学生接触到的数学概念越来越抽象,很多学生对数学渐渐失去了兴趣,尤其是上数学的概念课,学生积极性普遍不高,而教师也是完成任务式的照本宣科,课堂效率比较低下.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关键在我们的课堂,换句话说,我们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能否把数学概念课上得精彩?笔者认为概念课是可以上得精彩的,现通过几个典型的案例来具体阐述之.  相似文献   

18.
初中数学复习课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1)教师讲的多,学生动的少,甚至是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2)课前发一张练习卷去做,第二天课堂上逐一讲解;(3)课堂上先让学生想几分钟,然后由会的学生讲,不会的学生听,或由教师讲,其余学生听,讲完后继续下一个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才能提升初中数学的复习效益?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不再强调是否向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数学知识,而是更为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所以,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20.
王薇 《中学数学》2015,(7):31-32
“通过高三数学复习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机的整体,使学生的认知结构逐步完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心理素质不断健全,从而适应高考的需要.”这是“战斗在高三前线”教师的美好愿景.但我们知道,要实现这个愿景并非易事,尤其是面对一群“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学习习惯、缺乏学习毅力”的数学后进生,教师恐怕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当然,对于数学后进生的复习课教学,广大教师向来不吝“流汗”,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