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砷和硒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砷和硒。砷和硒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7%和1.19%,检出限分别为0.28和0.40ng·ml-1。线性范围为0~100ng·ml-1,砷和硒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9。砷和硒的回收率分别为95.8%~105.4%和98.5%~103.5%。  相似文献   

2.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大米中的砷和硒。在0~10μg/L范围内,砷和硒的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和0.9998,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2%~100.8%和98.1%~107.6%,砷、硒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不大于6.8%,5.7%(n=6)。  相似文献   

3.
采用硝酸、酒石酸溶解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炬-原子发射光谱法直接测定铅及铅合金中的铜、银、砷。该法测定速度快,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4%-0.49%,铜、银、砷的回收率分别为99.2%~116.7%、93.3%~101.1%、98.3%~116.O%。  相似文献   

4.
ICP-AES法测定玻璃器皿中铅、镉、砷、锑溶出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CP-AES法同时测定玻璃器皿中铅、镉、砷、锑的溶出量,对ICP-AES法测定4%乙酸浸泡液时分析线的选择和射频功率、载气压力的影响,以及基体和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等进行了研究。4种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铅0.012mg/L,镉0.0009mg/L,砷0.015mg/L,锑O.015mg/L,加标回收率为97.3%~102.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5%~1.36%(n=6).  相似文献   

5.
以0.16moL/LHNO3为底液.预镀汞膜的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用微分电位溶出法对固体食品中的铅进行测定,用标准加入法定量。检出限2.5×10-9,变异系数0.7%~5.7%,回收率93%~106%,本法与原子吸收法对比,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无降解离子色谱法对食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残留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用水直接提取,离子色谱分离、测定食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的方法。采用IonPac ASl8作为分离柱,比较了NaHCO3-Na2CO3、Na2B4O7和KOH溶液的淋洗效果,发现KOH淋洗液效果最佳。实验研究了甲醛次硫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及食品中常见阴离子与甲醛次硫酸氢钠的分离度。在选定的离子色谱测定条件下,甲醛次硫酸氢钠在0.1~200mg/kg的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方法的加标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检出限分别为88%~101%、3.3%~5.0%、0.05mg/kg。方法应用于年糕样品中残留甲醛次硫酸氢钠的检测,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波消解进行样品前处理,以硫脲为预还原剂,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塑料原料及其制品中的砷、汞。测定砷和汞的线性范围均为0~8μg/L,砷、汞的检出限分别为0.005、0.076μg/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96%~7.38%、2.94%~7.20%(n=6),回收率分别为92.0%~103.2%、92.0%~98.0%。  相似文献   

8.
采用强阴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样品,建立了固相萃耳更/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饲料中的阿散酸、硝苯砷酸和洛克沙砷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固相萃取吸附条件、洗脱条件,并对提取剂进行了优化。阿散酸、硝苯砷酸和洛克沙砷的定量线性范围为0.5~50mg/L,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阿散酸为0.095mg/kg、硝苯砷酸为0.18mg/kg、洛克沙砷为0.19mg/kg;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0.51%。样品中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阿散酸80%~83%,RSD为1.0%~3.8%;硝苯砷酸76%~81%,RSD为1.2%~4.6%;洛克沙砷74%~84%,RSD为1.4%-5.5%。  相似文献   

9.
采用王水分解试样,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测定了出土文物体及周围土壤中的砷、汞。结果表明,该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1.0%;1.4%~1.5%。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7.0%~102.0%;98.0%~104.0%。该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建立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中砷、汞和铅元素的方法。对茶叶、方便面、精料与二氧化硅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了酸介质与酸度、还原剂浓度、铁氰化钾与草酸浓度等因素对样品测定的影响。当还原剂质量浓度为20 g/L、载流酸度为5%、铁氰化钾和草酸质量浓度分别为4 g/L和2 g/L时,砷、汞和铅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24,0.008,0.066μg/L,方法的回收率为85%~105%,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7%,0.7%,1.8%。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能满足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中砷、汞、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对玩具、铅笔中可溶性砷、锑、硒的形态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对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不同价态砷、锑、硒的方法进行了优化,建立了砷、锑、硒的原子荧光光谱形态分析方法。该方法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2.0%~110.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5%~2.22%(n=10)。  相似文献   

12.
采用HNO_3-H_2O_2微波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化妆品中的汞、铅、砷、锑.实验中探讨了最佳的消解程序,选择适当的同位素,并用铋、铟、锗做内标元素,有效地抑制了分析信号的漂移.结果表明,各元素的检出限在0.089~0.37μg/kg,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709%~2.10%,回收率为80.10%~102.67%.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优点,适用于化妆品中的汞、铅、砷、锑元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3.
建立在硝酸介质中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砷和锑的方法。优化了仪器工作条件、酸度、硼氢化钾及还原剂浓度。砷、锑的线性范围为0~10.0μg/L;检出限分别为0.02,0.01μg/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7%~3.72%,2.95%~4.87%(n=6);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106%,96%105%。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快速,便于推广,适用于水中砷和锑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测定粗锌中砷含量的原子荧光光谱法。粗锌样品经硝酸溶液(1+1)低温溶解完全以后,在盐酸介质中,用抗坏血酸预还原,以硫脲掩蔽铜、铁、银等杂质元素,砷被硼氢化钾还原为氢化物,用氩气导入原子化器测量。砷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3.0%(n=11),加标回收率为98.4%~103.6%。与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对比,相对偏差为0.1%~2.4%。该法准确、可靠,适用于砷含量在0.005 0%~0.50%之间的粗锌中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测定不锈钢食具浸泡液中痕量砷的反应体系.对载气流速、硼氢化钠溶液的浓度、5%抗坏血酸-5%硫脲溶液添加量和介质酸度的影响,以及基体和共存离子的干扰等条件进行了研究.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8%~106.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8%,方法检出限为0.12 μg/L.该方法适用于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标准加入法,消除了基体,背景和粘度的影响,直接用塞曼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白砂糖中的铜及铅含量。此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相对标准偏差铜为0.61%-1.9%,铅为0.94%-3.5%;回收率铜为98.4%-102%,铅为97.4%-104%。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使用微波灰化技术消化原油和成品油样品,并使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其中铅和砷的含量.研究了铅测定的灰化保护剂和砷测定的灰化助剂,并优化了仪器工作条件和实验条件.该方法测定原油和重油中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8%和96.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3%和0.93%;测定原油和重油中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0%和90.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9%和2.63%.  相似文献   

18.
光学玻璃中的各种元素对玻璃的光学性能有不同的影响。如加入镉可以提高玻璃折射率;砷的引入能增加玻璃的透光度,含铅玻璃具有低成本、高折射性等优点。但是镉、砷、铅均为有毒元素,玻璃加工和处理过程以及毒废弃物的处理都可能引起水、土壤、大气的污染并给人体带来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建立自动石墨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左氧氟沙星胶囊中铅、铬、砷、镉、锡、铝、铁7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以HNO3-H2O2()体积比为1∶1为消解体系,采用自动石墨消解法消解左氧氟沙星胶囊样品,消解液除酸后,用5%硝酸溶液定容至50 mL,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消解液进行测定,以内标法定量。铅、铬、砷、镉、锡、铝、铁的质量浓度在0.05~20.0μg/mL范围内与质谱响应值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方法检出限为0.119~1.323μ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1.2%~105.5%,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7%~3.46%(n=6)。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检出限低,测定结果准确,适用于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沙星类抗生素中多种金属元素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