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C12-s-C12•2Br在正庚烷中反胶团形成及增溶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助表面活性剂正己醇存在下, 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C12-s-C12•2Br(s=2、3、4、5、6、8、12)在正庚烷中形成了反胶团. 以水增溶法测定了临界反胶团浓度cmcw, 这些cmcw均分别小于它们在水中生成正胶团的临界浓度cmcaq. cmcw随s的变化规律与cmcaq随s的变化规律类似, 在s=4时出现极大值. 由水增溶法和电导法获得的反胶团饱和增溶水量(mw或mc)约在s=5时出现最大值. 这些现象被归结为联接链构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C12-s-C12·2Br和C12En混合水溶液的胶团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铵盐二聚表面活性剂C12-s-C12@2Br(s=2、3、4、6)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2E10或C12E23在水溶液中生成混合胶团.其临界胶团总浓度cmcT值介于二元复配体系中各组分的临界胶团浓度和之间.当添加少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摩尔分数α2=0.1)时,混合胶团中C12E10或C12E23的摩尔分数均已超过0.35;随着溶液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大,混合胶团中逐渐以C12E10或C12E23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3.
季铵盐二聚表面活性剂C12-s-C12·2Br(s=2、3、4、6)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2E10或C12E23在水溶液中生成混合胶团.其临界胶团总浓度cmcT值介于二元复配体系中各组分的临界胶团浓度cmc01和cmc02之间.当添加少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摩尔分数α2=0.1)时,混合胶团中C12E10或C12E23的摩尔分数均已超过0.35;随着溶液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大,混合胶团中逐渐以C12E10或C12E23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4.
C12-s-C12•2Br和C12En混合水溶液的胶团化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铵盐二聚表面活性剂C12 s C12•2Br(s=2、3、4、6)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2E10或C12E23在水溶液中生成混合胶团.其临界胶团总浓度cmcT值介于二元复配体系中各组分的临界胶团浓度和之间.当添加少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摩尔分数α2=0.1)时,混合胶团中C12E10或C12E23的摩尔分数均已超过0.35;随着溶液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大,混合胶团中逐渐以C12E10或C12E23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5.
己醇的加入使C12-s-C12·2Br(s=3,4,6)的临界胶团浓度cmc降低,s越大其影响也越显著.己醇参与组成了混合胶团,当添加的己醇量相同时,它在混合胶团中的摩尔分数几乎一样.混合胶团表面反离子解离度随己醇浓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溶作用有助于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在恰当比例时,能基本保持其表面活性;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弱,容易形成接近“理想”的混合胶团;恒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时,随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溶液的浊点也增加;超过临界胶团浓度后浊点下降。  相似文献   

7.
朱永平  赵剑曦  游毅 《化学学报》2002,60(6):1001-1005
随着丙、丁、戊、已醇的加入,与季铵盐二聚表面活性剂C_(12)-2-C_(12)· 2Br组成了混合胶团,醇分子以烷烃链插入胶团中,羟基则位于胶团栅栏层处。这 减弱了表面活性剂离子头基间的静电排斥力,使临界胶团浓度(cmc)降低,同时使 胶团表面反离子解离度增大。随着醇分子的烷烃链增长,这种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C12-s-C12•2Br和己醇混合水溶液的胶团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己醇的加入使C12-s-C12•2Br(s=3,4,6)的临界胶团浓度cmc降低,s越大其影响也越显著.己醇参与组成了混合胶团,当添加的己醇量相同时,它在混合胶团中的摩尔分数几乎一样.混合胶团表面反离子解离度随己醇浓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用电导法、稳态荧光法和粘度法研究了二聚表面活性剂C12-s-C12*2Br分子中的连接基团链长度(s=2, 3, 4, 6)对其在水溶液中聚集行为的影响. 实验发现, C12-s-C12*2Br的胶团生成能力远比其单体C12TABr强得多, 前者cmc值较后者降低一个数量级. 胶团聚集数N随表面活性剂浓度c的增大而增大, 其中当s=2时的N值在c=7.7 mmol/L后开始急剧增大. 计算结果表明, 此时胶团形状发生了明显变化, 形成了椭球形的胶团. 粘度测定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SDBS)、3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TTAB、DTAB)和2种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12-3-12、12-4-12)修饰碳糊电极。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接触角以及分析物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探讨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在电极表面的吸附情况,推测在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TTAB、12-3-12和12-4-12在碳糊电极表面形成了圆柱形的表面胶团,而DTAB和SDS可能是饱和单分子层吸附。以BPA为分析物,研究了表面活性剂修饰电极对BPA的电化学增敏机理,结果表明修饰电极对双酚A(BPA)的电化学增敏作用主要是因为表面胶团对BPA的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和BPA间的阳离子-π作用是表面胶团增溶BPA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林翠英  赵剑曦 《物理化学学报》2006,22(12):1501-1505
近红外(NIR)光谱技术可用于表征氯仿体系中反胶团增溶水的能力. 对于C12-s-C12•2Br (s=2, 3, 4, 5, 6, 8)系列, 不论体系是否含有NaBr电解质, 由于具有较短联接链的表面活性剂易形成较大的反胶团, 其增溶水的能力随着联接链长度增加而降低. 与未含NaBr电解质的体系相比, 当体系中存在NaBr电解质时所形成的反胶团增溶水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2.
叶志文 《应用化学》2012,29(5):571-575
采用荧光探针法测定了C12-3-C12·2Br及C12-3(OH)-C12·2Br Gemini表面活性剂胶团聚集数,结果表明,浓度极大影响其胶团聚集数,当浓度为各自临界胶团浓度的5.5倍时,由于联结链中羟基的作用,C12-3(OH)-C12·2Br的胶团聚集数为44.7,远大于C12-3-C12·2Br的33.2;C12-3-C12 ·2Br浓度直至64 mmol/L,C12-3(OH)-C12·2Br浓度直至54 mmol/L,剪切速度γ在0~1 875 s-1范围内,流变行为表现出牛顿体特征;在其后浓度的范围,临界剪切速度γ*以上时,为非牛顿体特征.黏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并有—上升拐点;在联结链上引入羟基,对流变行为影响不大,但在相同条件下,黏度略微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以芘丁酸(PBA)为荧光探针测定了30℃时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C12-2 -En-C12·2Br水溶液的临界预胶团浓度(cpc)分别为0.029 5(n =1)、0.037 3(n =2)和0.050 1(n=3)mmol/L.结果表明,与通常方法(例如电导等)相比,荧光探针方法能更灵敏地反映二聚表面活性剂的预...  相似文献   

14.
王腾芳  尚亚卓  彭昌军  刘洪来 《化学学报》2009,67(11):1159-1165
研究了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C12mimBr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Gemini 12-3-12, DTAB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复配体系的性质, 并分别采用Rubingh-Margules模型和Rubingh-正规溶液模型计算了临界胶束浓度和混合胶团组成. 研究发现, 两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匹配性及带电头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混合溶液性质的主要因素. 对于分子结构差别较大的C12mimBr与Gemini 12-3-12的混合, 其行为远远偏离理想混合性质; 对疏水链长相同仅亲水头基不同的C12mimBr与DTAB则接近于理想混合; 而对C12mimBr+SDS的复配体系, 正、负电荷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使得混合体系大大偏离理想行为. 计算发现, 两种理论模型得到的混合胶团组成基本一致, 但Rubingh-Margules模型预测的临界胶束浓度比Rubingh-正规溶液模型要好  相似文献   

15.
AEOT/异辛烷/水反胶团体系对血红蛋白的提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Riet等报道以反胶团技术提取蛋白质以来,有关反胶团技术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的报道较多,但研究对象多为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及酶.由表面活性剂丁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形成的反胶团体系水含量W0,有机相中水的摩尔浓度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浓度之比)较小,提取率偏低.  相似文献   

16.
郑玉婴  赵剑曦  郑欧  游毅  邱羽 《化学学报》2001,59(5):690-695
测定了C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m-----s-----C~m·2Br(m=8,10,12,;s=2,6及m=12;s=3,4)水溶液的电导,从电导(k)~表面活性剂浓度(c)曲线的转折点可求得临界胶团浓度cmc.实验发现,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胶团化倾向明显强于其“单体分子”)即单离子头基单烷烃链表面活性剂)。根据质量作用模型计算了胶经过程的吉布氏能、焓和熵的改变。结果表明Gemini表面活性剂聚集机理和其对应的“单体分子”类似,主要来自熵驱动。所有的焓/熵补偿图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补偿直线在γ轴的截距随s减小而变小,这意味着具有较小s的Gemini表面活性剂倾向于生成稳定的胶团。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盐存在时不同比例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简称12CH)和溴化正辛基三甲基铵(简称C8NBr)混合物的表面活性、表面吸附以及胶团形成等性质,结果表明:(1)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物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不论其混合比例如何,临界胶团浓度(cmc)及cmc时溶液的表面张力(γcmc)皆较任何单一组分时小;(2)不论体相中比例如何,表面层中12CH和C8NBr的饱和吸附量的摩尔比皆~1.7且总饱和吸附量亦皆~5.2x10[-10]mol.cm[-2].由此求得表面层中分子截面积为32A[2],与由分子结构计算的数据相近,说明正、负表面活性离子排列紧密;(3)与碳链长相同的正、负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比较,本体系反应离子浓度对cmc有明显影响,证实表面层带电,胶团也带电;(4)计算了离子强度相同,温度不同时和温度相同、离子强度不同时的热力学量,得出离子强度大者易形成胶团。  相似文献   

18.
利用荧光探针法和表面张力法测定了新型双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团浓度(cmc)、最低表面张力(γcmc)、胶团微极性和胶团聚集数(Nagg),探讨了连接基团对此类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聚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连接基团增长时,cmc和胶团微极性增加,γcmc增大,Nagg减少,表面活性降低,在溶液中自发形成胶团的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9.
浓度对表面活性剂胶团形状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健  葛蔚  李静海 《中国科学B辑》2005,35(3):252-257
表面活性剂的很多行为因多种机制的耦合作用至今还未被理解, 而计算机模拟能方便地使用简化的模型对各种机制分别探索, 日渐受到重视. 文中采用重点描述亲水亲油性质的简化的原子模型对油水混合物中不同浓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胶团的形状、结构和大小进行了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 在临界胶团浓度(cmc)以上, 随浓度的增加, 它们依次自发形成从球形胶团、棒状胶团到层状结构的各种聚集体, 并以胶团转动惯量特征值之比(g1/g3, g2/g3)定性表明了这种转变过程. 模拟结果表明胶团聚集数与表面活性剂浓度成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芘为荧光探针、二苯酮为猝灭剂,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新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团浓度(CMC)、胶团聚集数(Nagg)及胶团微极性.研究了Gemini表面活性剂结构和氯化钠浓度对CMC、Nagg、胶团微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CMC比常规表面活性剂的CMC低1—2个数量级.当疏水基碳原子数增加时,CMC依次降低,Nagg增大,胶团微极性减小.当氯化钠浓度增大时,Nagg增大,胶团微极性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