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化学教育中的美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华文  张忠碧 《大学化学》1999,14(3):47-48,51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强,联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十分紧密的科学,其中充满着丰富的美的素材。如何做到在传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即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日益成为了广大化学教师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我们认为,化学教育与美育密不可分,化...  相似文献   

2.
闫梦醒 《化学教育》2008,29(1):76-78
化学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科学精神体现在不尽的教学探索中,而对教学艺术的追求,也是永远没有穷尽的。化学史与化学美中具有科学、人文和审美的重要内容。作为化学教师,笔者深感为学生构建神奇的化学世界,应该是我们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多年来,笔者努力开展化学史与化学美教育,探索为学生构建神奇的化学史与化学美的世界。1为学生构建神奇的化学史的世界1.1统计、挖掘教材中的化学史内容伟大的法国物理学家、教育家、科学史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郎之万曾经尖锐地批判在科学教育中,只向学生灌输科学知识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3.
王秀红  历晶 《化学教育》2005,26(12):20-22,26
通过科学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建立起一定的科学本质观已越来越受到理科教育者的关注。科学本质的复杂性、丰富性决定了个人或社会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存在层次性和结构性。科学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化学史增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摆在化学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对科学本质和科学本质观的理解入手,初步确定了初中生应具有的科学本质观。通过一个具体化学教学案例的设计,介绍一种融合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化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孙叶  王伟群  王妍 《化学教育》2010,31(8):1-2,65
陶瓷是艺术品,陶瓷美的形成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胎体原料不同、釉料配比不同、温度控制不同和材料工艺的改进,造就了陶瓷的形态美、品质美、色彩美和性能美。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和历史的沉积更是使陶瓷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美。  相似文献   

5.
凌一洲 《化学教育》2019,40(7):47-50
为解决化学审美教育空洞、肤浅、窄化的问题,提出"审美逻辑树"的思维工具。审美逻辑树包括美的产生(树干)、美的感受(一级分枝)、美的鉴赏(二级分枝)、美的延伸(三级或更高级分枝)等多条逻辑链(树枝)。三级分枝的内涵分别是:从实验现象中获得美感、分析美产生的原因、联想其他事物相近的美,核心分别是:外在形态、内在规律、普遍联系,层层递进。审美逻辑树以"美"为内在逻辑,因此可以跨越学科边界无限延伸,将实验现象、科学规律,甚至万事万物联系起来,促进化学与美学的联姻,甚至各学科各领域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6.
詹发云 《化学教育》2019,40(19):11-17
分析了“铁的性质和冶炼”复习教学中的2个问题:未注重实验室与工业生产流程对比,缺乏真实的认知体验;只重视知识的概括和重组,缺乏基于实证的科学探究和思辨后的知识重构。设计真实的生产场景让学生感知化学的社会价值,在科学实验场景中探寻化学的本体价值,同时将化学的育人价值贯穿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化学是分子的科学,化学变化就是分子的转化。分子不仅是科学的产物和科学研究的对象,而且也是艺术品,一种科学的艺术品,是欣赏的对象。我们说分子是美的,因为它体现了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化学家在科学实验中,利用自然规律,把人的意志和目的变为现实,合成了自然界  相似文献   

8.
魏冰 《化学教育》2021,42(23):1-6
化学教育起源于化学科学,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回顾中外化学教育研究不同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化学教育学科要努力从“教学法”范式转变为实证研究范式。探讨了基于证据的化学教育研究的3个主要议题,即研究问题、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介绍了基于证据的化学教育研究的论文写作规范。最后对在我国化学教育界推进实证研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具备像化学家一样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化学科学思维被视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标志。从问题解决思维观的视角下提出了化学科学思维的概念。并通过阐述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化学科学思维方式和证据推理与模型推理的化学科学思维方法明确化学科学思维的内涵。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学科学思维的心理机制和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0.
结合生活情境,以自热食品中发热包的发热原理为探究主题,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旨在实践探究层面深化学生对必修1知识的理解,推进学生对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活的新认识,提升学生的证据推理素养和科学探究素养。  相似文献   

11.
严赞开  马嘉俊 《大学化学》2019,34(11):33-37
以潮汕工夫茶文化为背景,深度挖掘工夫茶潜在的化学资源,提炼成校本化学课程。进而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将课程知识要点与育人计划有效结合起来,设计成课堂教学方案。在实践教学中,首先由宏观现象入手,剖析宏观现象与微观分子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起宏观与微观间的认知模型;其次,借助化学成分的提取原理,去认识茶艺师是如何利用工艺条件的细微变化,以及精妙的冲泡操作,来调和出芳香美味的工夫茶汤;最后,让教学在文化与科学之间穿插,在古典哲学与现代教育思想间对流,这不仅能引导学生探寻文化中的科学道理,培养其崇尚科学的精神;而且还能在茶艺中让学生了解潮汕先民泡茶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从而领悟到做事应精益求精,才能给生活创造出无限美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2.
黄刚  许燕红 《化学教育》2022,43(7):31-37
在化学课堂中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结合微项目学习模式,从课堂教学角度出发,构建选定项目、启动项目、实施项目、交流成果等4个教学流程,确立实施教学的核心问题,设计了鲁科版高一化学“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单元复习课”,进行了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化学微项目学习的实践教学,结合实践的基本情况提出4点反思。  相似文献   

13.
魏锐  黄婷  杨晶晶 《化学教育》2011,32(12):4-8,14
概述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讲座的展开思路。从教学内容承载的具体知识、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等4个方面探讨了该讲座对如何发掘教学内容的功能与价值的启示。从以核心事件为主线串联相关科学问题,充分揭示教学素材的应用价值,通过层层解析和丰富例证得出结论,借助类比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作为认识工具的化学计量内容的处理等5个方面探讨了该讲座对课程与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模式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陈腾 《化学教育》2020,41(6):77-81
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五年制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科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对化学知识内容的要求,以及小学《科学》和高等专科学校《科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内容进行了对比。同时就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化学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选择合适的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化学实验和化学教材建设、建立理论课程和实验教学新体系模块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林珩 《化学教育》2005,26(1):42-44
“中学化学解题技巧”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化学教学论课程相辅相成。这门课程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对该课程对高师生如何进行科学方法的启迪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堂评价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汪英 《化学教育》2015,36(7):16-19
仔细分析了课程标准、3种版本的教材和学生情况之后,对“燃烧的条件”的实验课与新授课进行了整合教学设计.整合后的教学设计连续性好、对比性强、省时高效;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增进了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该文回顾了科学研究范式的形成并讨论了化学与分析测试科学的相关发展历程。实验科学向理论科学演进实际是现代科学的形成过程,对化学而言是一个困难的数学化进程,直到第三即计算科学范式形成,化学的现代科学地位才得以确定。分析化学或分析测试科学发展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化学计量学/信息学在助推其完善分析化学“数学化”进程的同时,也能够挖掘更多有效信息。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快速发展和数据海啸的到来,化学计量学/信息学作为成熟的化学学科分支和有力“武器”,正在协助并推动化学和分析测试科学步入第四即“数据密集型”的科学新范式。该文以作者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为基础,论述了化学计量学/信息学助力推动化学与分析测试科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过程中的相关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邓星汉 《化学教育》1991,12(6):23-27
美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产生着巨大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形象。美可以给人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使人感到舒适和愉快。凡是美的事物都易于而且乐于为人们所感知。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竭力去创造美、渲染美,使学生乐在其中,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塑造人格。化学教学只有达到美的境界,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教学美,应该成为化学教师特别是青年化学教师的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19.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为了更好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南京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依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科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研究规律为主线构建了“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合成与表征+化学原理与测量?化学功能分子实验+化学生物学综合实验+基于项目的研究实验”实验课程新体系,按照一流课程建设要求(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平台。新课程体系综合考虑了化学一级学科的整体性和关联学科的交叉性,在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拔尖计划”和“强基计划”学生中实施,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化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原则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永平 《化学教育》2001,22(11):5-9
认识化学科学是化学启蒙教育的核心任务。本文提出了化学启蒙教育应使学生认识到 :化学是实用的科学 ,化学是研究的科学 ,化学是创新的科学。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化学启蒙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若干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