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Mo/La-Co-O催化剂上甲烷选择氧化制甲醇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备了一系列Mo/La-Co-O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对甲烷选择氧化制甲醇反应的催化性能,并用BET,XRD,LRS,H2-TPR和XPS等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表明,在n(CH4)∶n(O2)∶n(N2)=10∶1∶1,SV=14.4L/(g·h),p=4.2MPa和θ=420℃的反应条件下,7%Mo/La-Co-O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甲醇选择性为60%,甲醇收率为6.7%.Mo负载于La-Co-O上以后,Mo-O物种以无定形的状态存在于La-Co-O表面,并与La-Co-O发生相互作用.Mo的负载量影响Mo-O物种的结构及催化剂的性质.催化剂的还原性和表面O-/O2-比影响催化剂上甲烷选择氧化制甲醇反应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β-二酮钴配合物催化空气氧化二苯甲醇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β-二酮钴催化空气氧化二苯甲醇生成二苯甲酮的反应.利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用量、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发现同一金属中低价态β-二酮金属配合物的活性较高,配体给电子能力强,催化活性就越高.当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2h、NHPI为l0%、Co(acac)2为0.9%时,二苯甲醇的转化率高达97.6%.  相似文献   

3.
Cr2O3-Co3O4/SiO2对十八醇氧化生成十八酸反应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r/Co比例的Cr2O3-Co3O4/SiO2催化剂,并用XRD,FT-IR和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对十八醇氧化生成十八酸反应的催化性能,及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金属硝酸盐在773K焙烧后转变成相应的氧化物并负载于二氧化硅上.Cr2O3-Co3O4/SiO2催化剂对十八醇氧化反应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十八酸选择性最高可达99.93%,收率可达52.44%.Cr2O3-Co3O4/SiO2催化剂的活性明显高于单一的Cr2O3/SiO2或Co3O4/SiO2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将吡啶羧酸钴包埋进SiO2基体中,于80℃干燥12h后得到钴含量为2.8%(Co/Si摩尔比)的干凝胶催化剂.采用FT-IR和TG-DTA方法对包埋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成胶过程中的pH和水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R)对包埋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对甲醇氧化羰化制碳酸二甲酯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凝胶催化剂有较高的比表面积(320~458m2/g).在酸性条件下,增大pH或减小R值可缩短成胶时间.最佳的包埋条件是pH=4,R=6,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凝胶包埋催化剂的活性最高,反应3h,甲醇转化率为5.73%,略低于均相催化剂上的甲醇转化率.但凝胶包埋催化剂分离简便,且重复使用6次后活性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5.
常温常压下光促进烯烃与一氧化碳的羰基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烯烃(环己烯和1-辛烯)与一氧化碳通过光促进实现常温常压非贵金属(钴配合物)催化的羰基化反应.研究发现,以Co(OAc)2为催化剂时,不需要加入光敏剂丙酮就能发生反应;CoSalen,吡啶-2-羧酸钴和大环配合物[Co(14)4,11-diene-N4]I2是较好的催化剂,其催化活性比Co(OAc)2高.其中,吡啶-2-羧酸钴与Co(OAc)2相同,反应中不需要光敏剂存在,其选择性很高.通过氘代丙酮和氘代甲醇同位素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反应中双键异构的存在和副产物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γ-Al2O3负载的Co/γ-Al2O3催化剂上肉桂醛的选择加氢反应.反应结果表明,以CoCl2作为前驱物的Co/γ-Al2O3催化剂的选择性要高于以Co(NO3)2作为前驱物的Co/γ-Al2O3催化剂,而活性则正好相反.当钴的负载量小于9%时,随着钴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随之增加,当钴的负载量大于9%时,随着钴负载量的增加,Co/γ-Al2O3催化剂的活性略有增加,而生成肉桂醇的选择性变化也很小,认为9%的钴负载量是催化剂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一个阈值.在所选定的范围内,反应温度和压力对肉桂醛加氢的选择性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硝酸钴、醋酸钴、硫酸钴和氯化钴为前驱体制备了Co/SiO2催化剂,用XRD,TPR,SEM和H2-TPD等实验技术考察了钴盐前驱体对催化剂结构和二氧化碳重整甲烷反应性能的影响,重点考察了硝酸钴和醋酸钴的作用.结果表明,由醋酸钴制备的Co/SiO2催化剂有最佳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它在钴物种的存在状态、金属-载体相互作用、钴金属晶粒度及抗烧结、抗积炭能力等方面,均与由硝酸钴制备的Co/SiO2催化剂存在显著的差别.Co/SiO2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稳定性分别与其金属分散度和抗烧结、抗积炭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简捷高效的方法在交联聚苯乙烯(CPS)微球表面同步合成与固载了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制备了非均相催化剂CPS-NHPI微球,我们将其用于分子氧对二苯甲醇的氧化过程,探索研究了其催化性能与催化氧化机理,并考察了主要因素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固体催化剂微球CPS-NHPI与过渡金属盐组合形成复合催化剂,可有效地催化分子氧对二苯甲醇的氧化过程.在几种过渡金属盐中,助催化效果的顺序是VO(acac)2Co(OAc)2Co Cl2Mn(OAc)2.显然,乙酰丙酮氧钒盐的助催化效果最好.共催化体系CPS-NHPI+VO(acac)2可在温和条件(75℃、常压的氧气)下高效地将二苯甲醇催化氧化转变为二苯甲酮(二苯甲醇转化率为35.8%,且二苯甲酮是唯一产物),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与优良的催化选择性,催化氧化反应遵循自由基链式反应的机理.体积比为7∶3的乙腈与乙酸乙酯的混合液为适宜的反应溶剂;VO(acac)2与固载NHPI的摩尔比为1∶15时,助催化剂的投加量较为适宜.固体催化剂CPS-NHPI还具有良好的再循环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9.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以SiO2为基体包容乙酰丙酮镍Ni(acac)2·2H2O配合物,制备了分子氧环氧化环己烯的催化剂.并采用FT-IR、TG-DTA及XPS技术对凝胶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包容条件下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包容后得到的凝胶催化剂催化活性与均相催化剂活性相当,环己烯转化率达98.0%.循环使用3次,其活性降低1.5%.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一种用微波固相法制备Mn(salen)/Al-MCM-41催化剂的新方法,并与常规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FT-IR表征结果表明,微波固相方法和常规方法均能成功地将Mn(salen)配合物固载于Al-MCM-41介孔分子筛上,且微波固相法制备的Mn(salen)/Al-MCM-41催化剂在1448cm-1处具有更强的吸收带.比较了不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在苯乙烯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发现微波固相法制备的Mn(salen)/Al-MCM-41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环氧化物选择性.此外,催化剂的性能与制备过程中微波辐射的时间有关.考察了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微波固相法制备的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规律,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苯乙烯环氧化物的选择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1.
新型钴基介孔分子筛催化剂F-T合成性能和烃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介孔分子筛MSU-1,SBA-12和HMS为载体,制得含钴质量分数为15%的催化剂。在原料气V(H2)/V(CO)=2.0,T=473-513K,p=2.0MPa,GHSV=500H^-1的F-T合成条件下,反应活性依Co/HMS,Co/SBA-12,Co/MSU-1顺序降低,高碳烃(C19^ )选择性以Co/HMS最低;Co/MSU-1和Co/SBA-12催化剂介孔结构在反应中相对稳定,Co/HMS介孔结构在反应后完全塌陷。  相似文献   

12.
钴基F-T合成重质烃催化剂载体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考察了ZrO2,Al2O3和SiO2等载体对Co基催化剂上CO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的特性明显影响CO转化率、产物分布及链增长几率.氧化态催化剂上的钴主要以Co3O4形态存在,其晶粒大小的顺序为Co/ZrO2<Co/SiO2<Co/Al2O3.XPS测试结果表明,载体与钴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多孔纳晶TiO2薄膜光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负载型Ni2(OEt)2/SiO2双核金属乙氧基配合物催化剂,利用示差量热、红外光谱和微反技术对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热稳定性、化学吸附性质和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负载型双核金属乙氧基配合物Ni2(OEt)2/SiO2中的Ni2+与载体SiO2表面的O2-以双齿配位形式键合;二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存在桥式吸附态和碳酸单乙酯基物种两种吸附态,丙烯则只有一种分子吸附态;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二氧化碳和丙烯在Ni2(OEt)2/SiO2催化剂上的反应产物主要是甲基丙烯酸.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二氧化碳和丙烯在Ni2(OEt)2/SiO2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机理,反应物分子共吸附于催化剂表面同一活性单元上,羧酸根和丙烯解离吸附态的形成是反应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4.
Co-CeO2/SiO2催化剂上的费-托反应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强  沈师孔 《催化学报》2002,23(6):513-516
 考察了反应条件对Co-CeO2/SiO2催化剂上费-托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1000h稳定性和再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铈助剂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再生性能,整个过程中CO转化率为89.7%,C5+烃类(主要组成为C10~C20直链烃)选择性为81.0%,链增长几率为0.90.催化剂的活性表面被反应产物蜡覆盖时,阻碍了反应物与活性中心的结合,是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将水溶性铑-膦配合物Rhci(CO)(TPPTS)_2(TPPTS:P-(m-C_6H_4SO_3Na)_3)负载于扩孔硅胶上,制成负载水相催化剂(SAPC),在高压反应釜中研究其催化1-己烯氢甲酰化的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水含量对其活性影响很大,在一较窄的水含量范围内(25—35wt%),催化剂活性急剧增大,且存在一极大值,表现出水膜催化剂的特性。反应温度、总压和CO/H_2分压、Rh/P比的影响,与使用烃溶性能。三苯膦络合催化剂时有类似规律,溶剂的影响不明显,实验证明,SAPC具有良好催化活性,SiO_2上负载的铑配合物不会被原料和产物洗提而造成流失,有利于催化剂的稳定和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6.
锆改性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助剂锆和金属钴负载量对锆改性Co/Al2O3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锆助剂能够高度分散在氧化铝载体上,而活性组分钴以一定尺寸存在;锆的添加能够明显地提高Co/Al2O3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C5+烃选择性,但助剂锆含量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不大;在锆存在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随金属钴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催化剂上烃形成速率的提高可能是由于锆助剂能够增加催化剂的活性位数目,增强桥式CO吸附的强度,在Co-ZrO2间形成界面.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助剂促进的负载型Pd-Se/H4SiW12O40/SiO2催化剂对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反应的影响.采用固定床微反装置评价了催化剂的性能,并采用C2H4和O2吸附量测定、吸附C2H4的TPD-MS和TPSR-M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SiO2为载体,以硅钨酸为助剂,Pd-Se-Na-Ru组成的催化剂体系其催化性能比文献报道的结果明显提高.在原料气配比n(C2H4)∶n(N2)∶n(O2)∶n(H2O)=55∶14∶9∶22,反应物空速GHSV=3844h-1,反应压力p=1.4MPa,反应温度θ=155℃条件下,乙烯的转化率和乙酸的选择性分别为8.0%和87.4%,乙酸的单程时空产率达372.0g/(L·h).吸附量测定表明,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C2H4/O2比值高对于提高乙酸的选择性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双(2-羟基乙基)硫酸与1,2一双(2’-对甲苯磺酞氧基乙氧基)苯缩合闭环,得到10-硫杂苯并-15-冠-5,后者再与氯亚铂酸钾反应得到标题配合物;同时研究了该配合物对烯烃与三乙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反应的催化特性,并与硒、碲的类似配合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此配合物是烯烃硅氢化反应的高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负载型Sn2(OMe)4/SiO2双核桥联配合物催化剂,用IR,TPD和微反技术对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化学吸附性质和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核桥联Sn2(OMe)4/SiO2配合物中存在Sn-O-Si双齿配位形式,甲氧基以桥基形式联结两个Sn4+离子;CO2在催化剂表面以桥式吸附态和甲氧碳酸酯基吸附态存在,而CH3OH只以分子吸附态存在.在反应温度413K,压力0.5MPa,反应空速1500h-1以及CH3OH与CO2的摩尔比为2~2.5的反应条件下,CO2和CH3OH在Sn2(OMe)4/SiO2催化剂上生成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达到近100%.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CO2与CH3OH在Sn2(OMe)4/SiO2催化剂表面上的反应机理,反应物分子共吸附于催化剂表面同一活性位上及CO2的甲氧碳酸酯基吸附态的形成是反应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氧化钡促进的Co/SiO2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和分解甲烷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氧化硅负载钴催化剂.通过程序升温还原、氢化学吸附、氧滴定和催化活性评价等手段研究了氧化钡对Co/SiO2的还原性能、钴分散度和颗粒度、分解甲烷活性及其稳定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钡明显地影响Co/SiO2的还原性能;添加2%氧化钡提高了Co/SiO2在中温(450℃)条件下的还原度;氧化钡的还原对Co/SiO2还原的诱导、氧化钡与氧化硅及与氧化钴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Co/SiO2还原性能变化的原因.氧化钡提高了Co/SiO2的初活性和钴的分散度,降低了钴的颗粒度;添加0.5%~1.5%氧化钡有利于提高Co/SiO2的稳定性.钴的分散度和颗粒度影响Co/SiO2的活性和稳定性;氧化钡的强供电效应也是提高Co/SiO2活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甲烷分解生成的碳物种覆盖了钴活性中心,导致Co/SiO2初活性下降;但大部分碳物种并不沉积在钴活性中心上,可能形成了碳纤维生长在载体和钴活性中心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