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召东 《无机化学学报》2015,31(11):2243-2248
合成和表征了含有硫醚基团的吡啶烷基酰胺配体2-(甲硫基)-N-[2-(2-吡啶)甲基]乙酰胺(HL1)和2-(甲硫基)-N-[2-(2-吡啶)乙基]乙酰胺(HL2)及其3个铜的配合物,{[Cu(L1)(CH3OH)](OTf)}n(1)(Otf=三氟甲磺酸根),{[Cu(L2)(OTf)]·CH3OH}n(2)和[Cu(HL2)(CH3OH)Cl](3),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2均为含有铜的一维配位聚合物,而配合物3为单核铜配合物。分析了配合物中铜离子的配位特点及可能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合成和表征了含有硫醚基团的吡啶烷基酰胺配体2-(甲硫基)-N-[2-(2-吡啶)甲基]乙酰胺(HL1)和2-(甲硫基)-N-[2-(2-吡啶)乙基]乙酰胺(HL2)及其3个铜的配合物,{[Cu(L1)(CH3OH)](OTf)}n(1)(Otf=三氟甲磺酸根),{[Cu(L2)(OTf)]·CH3OH}n(2)和[Cu(HL2)(CH3OH)Cl](3),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2均为含有铜的一维配位聚合物,而配合物3为单核铜配合物。分析了配合物中铜离子的配位特点及可能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1-[N-2′-(2″-吡啶基)乙基]甲氨酰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为配体合成了一种铜(Ⅱ)-铂(Ⅱ)异核配合物,并用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铜(Ⅱ)以五配位方式形成变形四方锥构型,铂(Ⅱ)以四配位方式形成平面四方构型。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证明配合物既能结合DNA,也能在还原剂存在下切割DNA。圆二色光谱表明配合物与DNA以非嵌入方式结合。  相似文献   

4.
合成并表征了2个含有多羟基官能团的新型手性Salen((R,R)-N,N′-[2,2′-双(次氨基次甲基)]双[4-(亚甲基-N,N′-二乙醇氨基)-6-(1,1-二叔丁基)苯酚]-1,2-环己二胺) (5)和(R,R)-N,N′-[2,2′-双 (次氨基次甲基)]双[4-(亚甲基-N,N′-二乙醇氨基)-6-(1,1-二叔丁基)苯酚]-1,2-二苯基乙二胺) (6))的Mn(Ⅲ)配合物7  相似文献   

5.
去甲去氢斑蝥素与取代芳胺反应得到了一系列N-取代苯基去甲去氢斑蝥酰亚胺, 再与5-氯/苯氧基-4-(α-氯-α-肟基甲基)-3-甲基-1-苯基吡唑甲酰基氯代肟发生1,3-偶极环加成反应生成一系列未见报道的3-(5-氯/苯氧基-3-甲基-1-苯基-4-吡唑基)异噁唑N-取代苯基去甲去氢斑蝥酰亚胺衍生物. 所合成化合物经元素分析, IR, 1H NMR, 1H-1HCOSY, NOESY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6.
设计合成了4′-(二茂铁基)-2,2′∶6′,2″-三联吡啶钴(Ⅱ)配合物1以及参比配合物4′-(4-甲苯基)-2,2′∶6′,2″-三联吡啶钴(Ⅱ)配合物2和2,2′∶6′,2″-三联吡啶钴(Ⅱ)配合物3,配合物1中二茂铁基给电子基团的引入使其在可见光区的吸收明显增强,并在部分氧化时呈现混合价态的电荷转移(MVCT)吸收.  相似文献   

7.
以2,2′∶6′,2″-三联吡啶(L1)为基础,通过引入不同的空穴传输基团合成了4′-咔唑基-2,2′∶6′,2″-三联吡啶(L2),4′-二苯基胺基-2,2′∶6′,2″-三联吡啶(L3),4′-二(4-叔丁基苯基)胺基-2,2′∶6′,2″-三联吡啶(L4),4′-(N-苯基-1-萘基)胺基-2,2′∶6′,2″-三联吡啶(L5),4′-(N-苯基-2-萘基)胺基-2,2′∶6′,2″-三联吡啶(L6)5个N,N,N-三齿中性配体,然后以三氟乙酰噻吩丙酮(HTTA)作为第一配体合成了6种铕配合物。在369~373 nm激发条件下,配合物都表现出铕离子5D0-7FJ(J=0,1,2,3,4)的特征发射。引入不同的空穴传输基团后,在铕离子的周围形成了"光吸收天线"(light-harvesting antenna),不仅扩大了配合物吸收光能的范围、增强了配合物的吸收强度,而且提高了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其中含有咔唑基团的配合物具有最强的发光强度和最长的激发态寿命。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2个手性Salen型过渡金属配合物[(N,N′-bis(3-t-butyl-5-methylsalicylidene)-1S,2S-cyclohexanediamine-N,N′,O,O′) nickel(Ⅱ)] (1)和[(N,N′-bis(3-t-butyl-5-methylsalicylidene)-1S,2S-cyclohexanediamine-N,N′,O,O′) copper(Ⅱ)] (2)的合成、波谱与结构表征。它们由(1S,2S)-环己烷-1,2-二胺和3-叔丁基-5-甲基-2-羟基苯甲醛发生席夫碱缩合反应制得的配体分别与Cu(Ⅱ)和Ni(Ⅱ)盐反应而得到。产品经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紫外和圆二色光谱等方法表征,并测定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中的中心金属离子Cu(Ⅱ)和Ni(Ⅱ)均为四配位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而且在其晶体堆积中观察到一种通过芳环之间弱π-π相互作用形成的二聚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三齿吡唑-三嗪(类蝎型)化合物2,4-二(3,5-二甲基吡唑)-6-二乙基胺-1,3,5-三嗪(bpz*eaT)为配体,在无水乙醇和甲醇溶剂中,合成了2个配合物Cu2(mpz*eaT-EtO)2(N3)2Cl2(1)和Cu2(mpz*eaT-MeO)2(N3)4(2)(mpz*eaT-EtO:2-(3,5-二甲基吡唑)-4-乙醇-6-二乙基胺-1,3,5-三嗪;mpz*eaT-MeO:2-(3,5-二甲基吡唑)-4-甲醇-6-二乙基胺-1,3,5-三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以及X-ray单晶衍射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其光谱及结构特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94 9(2)nm,b=1.021 6(2)nm,c=1.148 0(2)nm,α=115.11(3)°,β=106.99(3)°,γ=100.39(3)°,V=0.946 0(3)nm3,Z=1;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546 4(5)nm,b=1.400 8(5)nm,c=0.890 5(3)nm,β=103.227(5)°,V=1.877 9(10)nm3,Z=2。配合物1和2中的中心铜原子均为五配位,形成扭曲的四角锥构型。  相似文献   

10.
以三齿吡唑-三嗪(类蝎型)化合物2,4-二(3,5-二甲基吡唑)-6-二乙基胺-1,3,5-三嗪(bpz*eaT)为配体,在无水乙醇和甲醇溶剂中,合成了2个配合物Cu2(mpz*eaT-EtO)2(N3)2Cl2(1)和Cu2(mpz*eaT-MeO)2(N3)4(2)(mpz*eaT-EtO:2-(3,5-二甲基吡唑)-4-乙醇-6-二乙基胺-1,3,5-三嗪;mpz*eaT-MeO:2-(3,5-二甲基吡唑)-4-甲醇-6-二乙基胺-1,3,5-三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以及X-ray单晶衍射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其光谱及结构特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949(2)nm,b=1.0216(2)nm,c=1.1480(2)nm,α=115.11(3)°,β=106.99(3)°,γ=100.39(3)°,V=0.9460(3)nm3,Z=1;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5464(5)nm,b=1.4008(5)nm,c=0.8905(3)nm,β=103.227(5)°,V=1.8779(10)nm3,Z=2。配合物12中的中心铜原子均为五配位,形成扭曲的四角锥构型。  相似文献   

11.
以2,2′-联吡啶(L1)为基础,合成了5,5′-二溴-2,2′-联吡啶(L2),5-咔唑-5′-溴-2,2′-联吡啶(L3),5,5′-二咔唑-2,2′-联吡啶(L4)3个N,N-双齿配体,然后以二苯甲酰甲烷(DBM)作为第一配体合成了这4种配体相应的铕配合物。在387 nm激发条件下,配合物都表现出非常强的铕离子5D0-7FJ (J=0,1,2,3,4)的特征发射。引入咔唑基团后,不仅扩大了配合物吸收光能的范围、增强了配合物的吸收强度,而且提高了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氯化镍与N-甲基-N′-苄基-乙二胺(NMEA)反应合成了配合物二氯化二(N-甲基-N′-苄基-乙二胺)二水合镍([Ni(NMEA)2·(H2O)2]·Cl2)。利用元素分析、IR光谱、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1H NMR和UV-Vis光谱研究了该配合物与六、七、八元瓜环的相互作用,并且考察了其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六、七元瓜环与配合物能形成物质的量比为2∶1的超分子结构,而八元环与配合物的作用则具有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利用活性结构拼接原理,将高效杀螨剂吡螨胺分子的吡唑环部分引入酰基(硫)脲化合物的分子中,合成了6个新的N-取代苯基-N′-(1-甲基-3-乙基-4-氯-5-吡唑甲酰基)脲(2a~2f)和6个新的N-取代苯基-N′-(1-甲基-3-乙基-4-氯-5-吡唑甲酰基)硫脲(3a~3f),收率44%~89%。2和3的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用叶片浸液法测定了2和3对红蜘蛛的毒杀作用,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它们有一定的杀螨活性。  相似文献   

14.
3-甲硫基-5-羥基-6-甲基-1,2,4-三嗪(Ⅱ)在无水吡啶中与对甲苯磺酰氯作用,得氯化N-[5-(3-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基]-吡啶鎓盐(Ⅷ)。它在含微量呲啶的水溶液中回餾得結构可能是O-[5′-(3′-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基]-3-甲硫基-5-羥基-6-甲基-1,2,4-三嗪(Va)的化合物。此化合物与二乙胺作用得3-甲硫基-5-二乙氨基-6-甲基-1,2,4-三嗪(Ⅶ),后者水解得高熔点的物貭。O-[5′-(3′-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基]-3-甲硫基-5-羥基-6-甲基-1,2,4-三嗪(Va)的結构是借其水解反应及胺解反应等加以推論。对于这类化合物的紅外吸收光譜也进行討論。作者对于3-甲硫基-5-羥基-6-甲基-1,2,4-三嗪在吡啶中与对甲苯磺酰氯作用生成O-[5′-(3′-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基]-3-甲硫基-5-羥基-6-甲基-1,2,4-三嗪(Va)的反应历程提出建議。  相似文献   

15.
利用活性结构拼接原理,将高效杀螨剂吡螨胺分子的吡唑环部分引入酰基(硫)脲化合物中,以1-甲基-3-乙基-4-氯-5-甲酸基吡唑和2-氨基-4,6-二取代嘧啶为起始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合成了5种N-(4,6-二取代嘧啶-2-基)-N′-(1-甲基-3-乙基-4-氯吡唑-5-基)甲酰基脲和5个N-(4,6-二取代嘧啶-2-基)-N′-(1-甲基-3-乙基-4-氯吡唑-5-基)甲酰基硫脲化合物,其化合物结构经IR、1HNMR及元素分析测试技术确证。初步生物活性试验表明,在50mg/L质量浓度下目标化合物的杀螨活性不太理想,但有些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Ⅰb、Ⅰc和Ⅰe对稗草主根的生长抑制率大于60%。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四氯合金酸和N-4-甲基苯基2-吡啶甲酰胺(HL)反应,合成得到了一种新的Au(Ⅲ)配合物:二氯(N-4-甲基苯基2-吡啶甲酰胺合金(Ⅲ)[Au(L-N,N′)Cl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Au(Ⅲ)由二个氮原子和二个氯原子配位,呈平面四方形结构。质谱研究发现,该化合物与5′-单磷酸鸟苷(5′-GMP)反应生成[Au(L-N,N′)(5′-GMP)2]。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4-(5′-氨基萘-3′-磺酸)偶氮-(2″-N-(4苁,6苁-二氯-S-三嗪)苯-5″-(β-羟乙基砜硫酸酯)-2-甲基蒽醌(2a),4-(2′-氨基苯磺酸)偶氮-(2″-N-(4苁,6苁-二氯-S-三嗪)-3″-苯磺酸)-2-甲基蒽醌,4-(5′-氨基萘-3′-磺酸)偶氮-(2″-N-(4苁,6苁-二氯-S-三嗪)苯-5″-(β-羟乙基砜硫酸酯)-2-甲基蒽醌和4-(p-(β-羟乙基砜硫酸酯)偶氮-(2″-N-(4苁,6苁-二氯-S-三嗪)萘-5″-磺酸)-2-甲基蒽醌的FeIII,CoII金属配合物,并在安姆/沙门氏菌/微粒体致突变试验(Ames/Salmonella/Microsome Test)和大鼠胚胎中测定其致突变-畸变作用。不管是否使用代谢赋活剂S9mix,2a-Fe和2a-Co对TA98 and TA100菌株均无致突变-畸变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元胺及二元胺混配方法进行[Co(N)5Cl]2+配合物的合成,分离出分别由三元胺配体和二胺配体构成的2个钴胺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表明由三元胺配体构成的钴胺配合物中,三元胺为N-(2-Aminoethyl)-1,3-propanediamine(记为2,3-tri),但并未以六胺形式配位[Co(N)6]3+,而以六胺五配位形式形成[Co(N)6Cl]2+,这  相似文献   

19.
取代吡唑-5-酰基杂环衍生物的合成、结构与生物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谭成侠  沈德隆  翁建全  欧晓明 《有机化学》2005,25(10):1268-1273
为了寻求新的含吡唑双杂环先导化合物. 用4-取代-1-甲基-3-乙基-5-吡唑甲酰氯与2-噻唑烷酮、2-噻唑硫酮、2-噁唑烷酮等含氮杂环反应得到了12个含吡唑环的双杂环化合物. 化合物结构用IR, 1H NMR, 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3-(1-甲基-3-乙基-4-硝基-5-吡唑甲酰基)-噁唑烷-2-酮(3k)的晶体结构. 晶体为单斜晶系, P21/n (#14)空间群, a=1.52175(3) nm, b=0.52970(1) nm, c=1.58185(3) nm, β=104.893(4), V=1.2323(4) nm3, Z=4, Dc=1.45 g/cm3, F(000)=560.00, R1=0.064, wR2=0.193. 初步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在25 mg/L浓度下, 3-(1-甲基-3-乙基-4-硝基-5-吡唑甲酰基)-噻唑烷-2-酮(3c), 3-(1-甲基-3-乙基-4-硝基-5-吡唑甲酰基)-噻唑烷-2-硫酮(3g)对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的抑制活性达到40%. 在500 mg/L浓度下, 3-(1-甲基-3-乙基-4-溴-5-吡唑甲酰基)-噻唑烷-2-酮(3d), 3-(1-甲基-3-乙基-4-溴-5-吡唑甲酰基)-噁唑烷-2-酮(3l)对稻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的抑制活性达到53.37%.  相似文献   

20.
以氟苯为起始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得N-(4-氟苯甲酰甲基)-N-(1-甲基乙基)苯胺(5);5在ZnCl2存在下环化得3-(4′-氟苯基)-1-(1′-甲基乙基)吲哚(6);6与3-N-甲基-N-苯基胺基丙烯醛发生Vilsmeier-Haauc反应得(E)-3-[3′-(4″-氟苯基)-1′-(1″-甲基乙基)吲哚-2′-基]-2-丙烯醛(8);8经缩合、还原、水解得氟伐他汀钠,总收率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