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5-二甲氧基苯胺的乳液聚合及聚合物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二甲氧基苯胺的乳液聚合及聚合物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以水为介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乳化剂的苯胺乳液聚合过程进行监测,发现苯胺在水体系中与DBSA反应形成DBSA-苯胺盐的棒状聚集结构,讨论了DBSA、苯胺、氧化剂的配比及浓度对聚合过程中棒状聚集结构的长度和数量及生成聚苯胺的电导率的影响,提出苯胺在DBSA/水体系中的乳液聚合反应是在胶束表面进行的,而棒状聚集结构中的DBSA-苯胺盐单体经水相扩散到乳胶粒子中,形成颗粒状的聚苯胺.  相似文献   

3.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的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的微乳液聚合;聚硅氧烷;微乳液聚合;成核机理  相似文献   

4.
乳液聚合的最新进展(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近10多年中发展起来的与乳液聚合相关的聚合技术,如无皂乳液聚合、细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分散聚合等,也对其实施方法、理论研究结果和应用作了介绍;还针对近年来已经成为热点的核壳乳液、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及表面官能化的乳液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6.
微乳液聚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从聚合机理和所得聚合物性能两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微乳液聚合与乳液聚合的差别.并介绍了微乳液聚合研究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7.
吕亦同  胡江磊  张龙 《应用化学》2017,34(6):636-643
报道了一种高溶解性导电聚苯胺(PANI)的制备方法,以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PAMPS)作为掺杂酸和乳化剂,利用其特有的长链、亲水性及强酸性基团效应,通过乳液聚合法一步合成出具有较高溶解性的导电聚苯胺。利用核磁共振光谱仪(NMR)、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手段对产物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m(苯胺)∶m(AMPS)∶m(APS)=1∶2∶1.5;AMPS质量分数为20%;APS质量分数为30%;反应时间为5 h;反应温度为5℃的条件下,聚苯胺的产率高达86%,在有机溶剂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溶解度可达0.3814 g/g,在水中的溶解度可达0.2123 g/g,电导率达5.9 S/cm。  相似文献   

8.
通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正丁醇(n-butanol)/苯胺/水微乳液体系的拟三元相图,考察了恒定磁场(0.4T)和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mn-butanol/mSDBS)对苯胺微乳液聚合体系的相行为、电导行为以及微乳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体系醇含量的增加,微乳区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当Km值为1.0时,形成的微乳区最大;外加磁场可以增大微乳区面积.通过对外加磁场条件下溶液电导率随水含量变化规律的分析,印证了拟三元相图的表征结果.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磁场条件下合成的聚苯胺颗粒比无磁场条件下合成的聚苯胺颗粒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了乳浓聚合动力学研究的进展,着重于澳大利亚Sydney大学Gilbert等在乳液聚合阶段Ⅱ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概况。介绍了不同水溶性单体的小尺寸种子乳液体系的SmithEwart递推方程的求解方法及其解析解形式和乳液聚合动力学数据的处理。同时讨论了该研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三维荧光光谱法连续测定苯胺、二苯胺和N-甲基苯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比较了苯胺、二苯胺、N-甲基苯胺的二维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提出了同时测定苯胺,二苯胺和N甲基苯胺的分析方法,它们的浓度分别在2.0×10~(-7)~5.0×10~(-6)mol/L,9.0×10~(-8)~7.4×10~(-6)mol/L,1.3×10~(-7)~2.0×10~(-8)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7)mol/L,8.0×10~(-9)mol/L,1.0×10~(-7)mol/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7%,7%.此方法用于混合样品和工业废水的分析,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乳液聚合的最新进展(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群  府寿宽 《高分子通报》1996,(4):210-219,239
乳液聚合的最新进展(下)王群,府寿宽,于同隐(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上海,200433)2.5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和应用自从50年代,Vanderhoff等人首次成功地制备单一尺寸的聚合物胶乳以来,对聚合物微球的兴趣日渐增长。乳液聚合是最早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2.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应用于乳液聚合体系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同时保证乳液的稳定性和聚合反应的可控性。本文主要对乳液ATRP体系中影响聚合反应可控性和乳液稳定性的各种因素、乳液ATRP的机理和乳液ATRP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及其亲水亲油基团的化学性质、催化剂/配体在油/水两相之间的分配行为、引发剂的溶解性、反应温度以及各组分的浓度是影响反应可控性和乳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各组分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行为使得乳液ATRP的机理比传统乳液聚合更加复杂。乳液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结合了活性自由基聚合和乳液聚合的优点,在理论研究和工业生产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RAFT乳液聚合     
项青  罗英武 《化学进展》2018,30(1):101-111
高分子材料性能追本朔源主要由分子链微结构决定。以RAFT聚合为代表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结合了传统自由基聚合和活性阴离子聚合各自的优点,提供了一种有效调控聚合物分子链微结构的聚合方法。RAFT乳液聚合作为"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中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聚合方法,在过去二十年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RAFT乳液聚合乳液失稳机理、聚合动力学、链结构的可控性等方面的进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通过RAFT乳液聚合这一可控制备聚合物新材料的平台制备得到的新型嵌段共聚物、梯度共聚物,并展望了RAFT乳液聚合在高分子合成材料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对恒电位法低浓度苯胺的电化学聚合进行了研究,推导了受扩散和电极反应同时控制的聚合电流方程式,成功地进行了验证,并对与聚合反应有关的电化学参量αA、kB,DR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5.
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备含氟硅丙烯酸酯乳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氟醇RfCH2CH2OH和乙烯基硅氧烷VTES为原料合成的氟硅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在复合乳化体系中通过核壳乳液聚合制备了稳定的氟硅共聚乳液。对氟硅单体和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结构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得到了目标单体和共聚物。共聚物的TEM形态观察发现,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在125 nm左右。与丙烯酸酯共聚物相比,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乳胶膜的吸水率降低至8.32%,热分解温度提高了23℃,耐溶剂性与氟硅单体的含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While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has proven to be well‐suited for conducting living/controlled radical polymerization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s have proven to be far more challenging. Ab initio emulsion polymerizations, in which monomer droplets are present during polymerization, have thus far not been successful with TEMPO‐mediated polymerizations, as a result of colloidal instability and coagulum formation. By selectively inhibiting polymerization in the monomer droplet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droplet polymeriz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large (>1 µm) particles that can lead to coagulum formation. Furthermore, we show that coagulum‐free latexes can be produced using a TEMPO‐mediated ab initio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by suppressing droplet polymerization.

  相似文献   


17.
悬浮态乳液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种新的聚合方法--悬浮态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比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和悬浮态乳液聚合方法的异同,突出了悬浮态乳液聚合的优点。讨论了悬浮态微液聚合的机理,以及分散剂,表面活性剂,水油比等对聚合物颗粒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Reverse iodine transfer polymerization (RITP) is a new controlled radical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the use of molecular iodine I2 as control agent. This paper aims at presenting the basics of RITP and the strategy that we have follow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rocess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from the validation in homogeneous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up to recent results in heterogeneous aqueous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Typical examples of RITP of butyl acrylate in emulsion and RITP of styrene in miniemuls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