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谈渗流     
刘俊丽 《力学与实践》2019,41(2):249-252
渗流是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渗流现象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工程材料、动物、植物中。多孔介质种类繁多,包括岩石(含各类矿藏)、土壤、生物材料和人工多孔介质材料等。渗流理论已经成为人类开发地下水、地热、石油、天然气、煤炭与煤层气等诸多地下资源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从渗流的基本概念、渗流的分类、渗流的影响因素、渗流的特征以及渗流的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谈谈应用力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简要阐述了应用力学的范围和发展概况以及对今后发展应用力学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谈谈粘弹性材料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辉 《力学与实践》2000,22(1):54-55
应用材料力学的研究力学,从几何方程、本构方程和静力学关系出发,分析了粘弹性圆轴的扭转和粘弹性梁的纯弯曲,从而说明在传统材料力学中引入新材料,新理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确定安全抛物线的4种不同方法,即通过确定曲线族包络线的分析方法,判定一元二次方程重根条件的代数方法,寻找沿斜面最大射程的极值方法和包络线构造的几何方法. 从代数、几何和力学等不同角度讨论了安全抛物线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武际可 《力学与实践》2019,41(3):352-354
<正>实验和观察是科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从17世纪开始的近代科学革命,就是基于系统的实验和观察。为了比较深入一点地了解实验和观察,以及它们在科学方法中的地位,我们需要把话说得长一点,先从什么是科学和什么是科学方法谈起。通俗说来,科学方法包含摆事实、讲道理两个方面。所谓摆事实,就是我们这里要讲的实验与观察;而讲道理就是严格的逻辑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还包括数学计算和论证。用科学方法去探索客观规律的活动,以及所得到的规律本身,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两种最常见的初等分岔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证明了两者的等价性,指出两者是互不包含的:给出了一个新的分岔定义,它包含了现有的分岔定义。  相似文献   

7.
8.
谈谈计算力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计算力学的当前发展概况并简要介绍了当前应当注意的若干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杨建 《力学与实践》1997,19(3):53-53
本文论述了在流体力学教学中使用CAI的优点;提出了几种基本类型的课件;结合具体实例对于讲课型、练习型、实验型等主要课件给予说明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弹塑性力学中的基本假设、本构模型和简化分析方法. 指出在这一领域中, 简化是非常重要的和必需的.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以复矢量法讲解刚体动力学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发展,有相对独立的发展时期,有较多地渗透与综合的发展时期,这两种时期交替出现。恩格斯曾经把十九世纪中叶由三大发现(能量转化与守恒、细胞说、进化论)开始的自然科学系统化的趋向称为自然科学的一次大综合。近年来,人们又愈来愈多地谈论着近几十年出现的又一次自然科学大综合的趋势。这种趋势的代表性特征是各门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大量产生和以控制论、信息论以及系统论等反映综合性规律的新学科的陆续出现。  相似文献   

13.
谈谈随机选择法(RC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Chorin 发展了 Glimm 的思想,提出了随机选择法(Random Choice Method,简称 RCM),并应用于气动力学间断问题的数值计算.由于方法的独特性质和应用效果而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特别是方法的新思路还可应用到气体力学以外的能化成双曲型方程组的物理化学问题,因此值得人们的注意.RCM 有差分法和激波装配法的特征:采用差分法的离散分割;在每一格子内都看作是一个 ...  相似文献   

14.
我同郭永怀先生和李佩先生相识是在1953年,地点是加州理工学院,当时郭先生利用学术休假到加州理工学院和钱学森先生进行合作研究. 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是一位很有造诣的彬彬学者,属于我的老师辈. 在此期间我和郭先生的接触很少. 两位先生的合作显然很有成效,因为不久钱先生就发表了以庞加莱、莱特希尔、郭永怀命名的著名论文PLK方法.力学所成立,钱先生急切地盼着郭先生回来和他一起工作而且告诉我们郭先生将很快回来了.果然,1956年10月郭先生全家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到北京. 火车抵京那一天由于某种原因钱先生未能到车站亲自迎接. 因为我能认出郭先生一家人,所以就派我去了. 接到后郭先生夫妇和女儿郭芹住进了北京饭店.郭永怀先生的到来明显加强了力学所的领导力量,分担了钱所长的许多工作,明显加速了力学所的建设. 钱郭二位先生相互了解很深,有深刻的友谊,各方面都十分默契. 他俩研究问题,心领神会,很快便能得出统一意见,郭对钱也十分尊重. 这是办好力学所的绝好条件.事实证明也确实是这样.初到力学所,郭先生的名义是学术秘书,不久改任副所长. 郭先生很快便帮助钱先生整顿所的秩序,订立规章制度. 例如,郭先生把所图书馆每月增订外文期刊的工作统一抓了起来,改变了过去随便有哪位高研同意便订的混乱做法,避免了许多重复和浪费. 郭先生直接抓图书馆的工作,不久力学所图书馆便成为全院最好的图书馆之一. 又如1957年全国第一届力学大会之后,决定创办力学学报,郭先生承担了繁重的主编任务,使力学学报一开始就有个高起点,他调来在所工作的北大数学力学系研究生毕业的董务民担任责任编辑,为力学学报的征稿、审稿、定稿确立了一整套规则. 郭先生的领导下力学学报越办越好,成为我国最好的学术期刊之一,在读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至今在经过50多年风风雨雨之后,郭先生对力学学报的影响尤在.郭先生在国外主要是从事理论工作和解析工作,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选定的课题都是国际上的难题. 他不畏艰险硬是坚持用解析方法把它们做到底,得出重要的结论. 这些工作使他在国外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 为此人们往往把他看作一位单纯的理论家. 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也很重视新技术和实验工作,而且为新成立的力学所带来了新技术和实验手段. 这至少包括当时世界上出现不久的激波管技术和等离子体动力学. 后来我了解到,原来在郭先生准备回国之前,他曾经专门考察过他认为为我国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领域.严格说钱先生和郭先生都是以应用数学为主要工具的理论家. 这里说的理论家是那些其本人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但同时对于其所进行的理论研究的实际背景有深刻的了解,对理论研究的现实和可能的应用有明确的认识,对理论研究还需要那些实验研究的相互配合有充分的认识. 因此两位先生有过人的宽广视野和长远战略思考. 一次郭先生当面问我,领导一个研究所的人应当是有理论见解的(好的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家同样可有很高的理论见解),还是什么别的人. 我的回答是前者. 当时他感到满意. 我想这是因为如果科学研究缺少高一层次的理论指导、理论研究或实验研究便会失去方向,落到跟着别人走的地步,难以有所创新.现在看得很清楚,郭先生回国有更大的理想和决心,他要把自己全部的身心献身于祖国,他不论什么事,只要祖国需要,便全心全意地去做好;他把自己当作铺路石子,以培养下一代, 作为自己的使命. 国家的前途就是他自己的前途,别无他求.在力学所他不仅和钱先生一起筹划和领导力学所全面的工作,而且承担很多难免有时是枯燥的组织工作,其中包括科研业务,图书馆,学会和学报等等一系列部门. 钱所长和郭副所长都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听取研究室主任的工作汇报,有时甚至是研究组组长的汇报,听取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给以指导. 在这些场合,有时还会做出调整乃至改变研究方向的决定. 后来钱所长来所的时间少了,力学所的重担便全都落到了郭先生身上. 我们只见他全心全意,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地工作,全然不顾个人的得失. 在我看来他这样做完全出于自觉,出于对祖国需要的责任感. 这也是为了实现他回国时为自己确定的使命.郭先生的工作并不限于力学所. 仅就我所知,他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的主任;承担三峡大坝抗核武器攻击的研究并进而为工程兵策划建立防护工程研究基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我国防护工程研究的奠基人;他又是西南工程物理院的副院长,参加核武器的研制,研究核武器的投放并负责建设该院的结构力学实验室. 郭先生还就国家需要,不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60年代初,力学所承担的2040任务就是在郭先生建议下由军委下达的.在这些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只要是他人在北京,每周末他都要亲自步行到力学所与研究生讨论工作.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不论是盛夏或严冬,不论是刮风或下雨,一位身体瘦长,头戴鸭舌帽,低头沉思着,大踏步地来往于力学所大楼和中关村15楼之间的那位学者.郭先生就是这样默默而高效的工作着.郭先生不善言辞,但他那片对工作、对同志、对国家的忠心和爱心是人人能感觉到的. 他对工作的要求十分严格,对同志十分平易近人. 领导也好,高研也好,初级研究人员也好,行政人员也好,工人也好,他都同等对待. 在大风大浪里,郭先生决不随风倒,``文革'期间有人要闹``斗、批、散',郭先生坚决不同意,而且亲自下到那个研究组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在飞机失事起火的那一霎那,郭先生以火一般的爱国心,科学家特有的冷静与机智,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代价,用血肉之躯在熊熊烈火和重要文件之间构筑起一道烧不透的墙,把文件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力学所凡与郭先生有过接触的人,无不怀念我们的郭所长,他的事迹在人们中传颂着,他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从事各项事业. 他留下的遗产是丰厚的. 他的精神永存.  相似文献   

15.
谈谈对力学的认识和几个关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力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恩格斯曾经举出了古代力学发展的背景是农业发展的某一阶段,城市和大建筑的产生,手工业的发展,航海和战争等等例子。一六八六年牛顿对力学的总结,最初是从天体运动的研究开始的。当时,天文学、数学和力学是自然科学中仅有的三个成熟的伙伴。它们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牛顿力学的发展为大工业准备了基础,也对物理学其  相似文献   

16.
朱自强 《力学与实践》2011,33(2):102-103
2011年3月18日是陆士嘉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陆先生是我国第一位女流体力学家,航空科学和力学科学的教育家。作为她的学生,又在毕业后跟随她工作了几十年,我对她如下的光辉品质和崇高精神有着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从日常马尾提不起豆腐的现象开始,讨论关于固体的强度问 题,并且通俗地介绍了两种强度理论.  相似文献   

18.
《力学与实践》2013,35(6):107-110
介绍了流体中掺杂的微小悬浮颗粒对人类健康和工程技术的影响,同时介绍了利用流体中微小悬浮颗粒增强混合,加快反应速度,提高传热效率等工程应用,最后介绍了利用流体中微小悬浮颗粒的跟随性和激光多普勒效应测量流体流动速度的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laser Doppler velocime-try,LDV)和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  相似文献   

19.
王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对恩师的逝世,悲痛之情难于言表. 1963年,我有幸成为王仁先生的研究生,之后留校与先生朝夕相处,至今已有38个年头了,恩师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宛如昨日,永记难忘.先生治学严谨,办事认真,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前进.这里就先生临终前的几件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王仁先生每年暑期都坚持游泳.2000年暑期,先生一如既往,每天去游泳池,完成自己规定的每年累积游一万米的计划.游泳池的工作人员无不为这位80高龄老先生的毅力所感动,谁会想到当时病魔正潜伏在先生体内. 去年…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实践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学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进行创新教育并开展创新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