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科技日报》报道,天文学家最近首次发现了一与太阳相仿的恒星附近存在着一颗与木星相仿的行星绕其运行。这是人类首次发现与太阳系类似的恒星系统。该恒星称为51Peg,位于飞马座,距地球约40光年。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与太阳系类似的恒星系统天文学家最近首次发现了一与太阳相仿的恒星,附近存在着一颗与木星相仿的行星绕其运行.这是人类首次发现与太阳系类似的恒星系统.该恒星称为51Peg,位于飞马座,距地球约40光年.在日内瓦工作的天文学家米歇尔·梅厄和迪...  相似文献   

3.
美国宇航局2009 年3 月发射的开普勒天文台已经成为探索日外行星的同义词。但这并非它肩负任务的全部,它还会记录恒星的轻微搏动,这是从恒星核心散发到表面的声波导致其亮度变化而产生的。
近期《科学》(Science)刊登的一篇论文报告了对大约500 颗类日恒星搏动所做的研究,研究者测算了它们的质量、半径和年龄,并测试了恒星演化模型。
而在同一期的另一论文中,另外一个研究小组报告,他们利用开普勒的数据探测了一个三星系统,包括1 颗红巨星和2 颗红矮星。虽然天文学家认为红巨星会出现内部声波导致的类日搏动,但是研究小组发现这是由于2 颗红矮星轨道运行引起的引力涨落所致。研究者希望利用这些观测数据进一步认识恒星系统的形成和演化。  相似文献   

4.
《现代物理知识》2010,(4):57-57
由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克劳瑟(Paul Crowther)率领的研究小组,梳理了哈勃空间望远镜在这个10年早些时候获得的观测数据,并将克劳瑟与智利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VLT)获取的新图像进行了结合。通过VLT所具有的极强的分辨能力,研究人员在NGC3603恒星簇(距离地球2.2万光年)中挑出了3颗超巨星;  相似文献   

5.
树华 《物理》2007,36(2):94-94
在近期的Nature杂志中有4篇论文提出,某些大质量的恒星在塌缩成黑洞之前仅发射γ射线,而不发射其他物质.天体物理学家们认为,比太阳重8倍以上的恒星在塌缩成黑洞之前,在壮观的超新星爆炸中“死亡”.  相似文献   

6.
周英  谢双媛  许静平 《物理学报》2020,(22):282-290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压缩驱动放置一个YIG小球的腔量子电动力学(QED)系统产生两体和三体纠缠的理论方案.微波腔场与铁磁共振(FMR)模和静磁(MS)模的强耦合导致腔内光子、FMR模和MS模之间互相产生纠缠.稳态情况下,腔内光子、FMR模和MS模之间可以产生三体纠缠,其三体纠缠的最小剩余共生纠缠度随非线性增益的增加而增大.进一步研究发现,该三体纠缠与MS模式的耗散系数有关,最小剩余共生纠缠随MS模耗散系数的减小而增大.同时还发现,压缩驱动导致的三体纠缠对温度不敏感,具有很好的鲁棒性.结果表明磁-腔QED系统是研究宏观量子现象的一个强有力平台.  相似文献   

7.
卢道明 《物理学报》2012,61(18):180301-180301
研究由耦合腔和四个全同的二能级原子构成的系统中三体纠缠态纠缠量的演化. 四个原子分别囚禁在单模耦合腔A和B中, 并且原子通过单光子跃迁与腔场发生共振相互作用. 采用纠缠张量方法, 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每个腔中三体纠缠的演化. 讨论了原子与腔场间的耦合强度对三体纠缠演化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原子与腔场间的两体纠缠强于原子间的两体纠缠, 每个腔中的三体纠缠是两体纠缠相干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成泰民  孙立红 《大学物理》2011,30(11):7-9,13
利用不变本征算符法研究了三体耦合摆量子系统的简正频率及其对应的简正坐标与共轭动量,并对系统的哈密顿量进行了退耦合,得到了系统的明显的简正频率解析解.推导出在坐标表象中系统的精确波函数的解析解.但是,不变本征算符法对于计算系统哈密顿量中包含力学量的3次方及3次方以上的项时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9.
杨戟 《物理》2001,30(11):712-716
对行星系统起源问题的研究在近年来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一方面是星际分子云与恒星形成的天文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研究表明,包括太阳在内的恒星是由冷暗的星际分子云收缩形成的。在形成恒星的过程中,普遍伴随出现围绕恒星的盘状的原始行星系统,在这种原始行星系统中间,尘埃颗粒逐渐生长,并凝聚成行星,彗星等,从分子云到原始行星系统大约经历百万年,而木星这样的大行星有可能在恒星收缩阶段同时形成,并且在行星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行星系统起源的另一方面进展来自包括彗星,太阳系行星际探测,从而对太阳系这样的行星系统的组成和性质,对行星大气等有了更精确的了解,以此为参考,能够测定那些离太阳系的其他新近发现的行星系统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提供了一系列互相联系和对比的样本,通过上述进展,现代天文学正逐渐揭开行星系统形成之谜。  相似文献   

10.
SDSS DR8海量光谱中包含许多有研究价值的稀有天体,如特殊白矮星(DZ,DQ,DC)、碳星、白矮主序双星、激变变星等,如何在海量光谱中自动搜寻稀有天体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提出一种基于核密度估计和K-近邻(K-nearest neighbor, KNN)相结合的方法在SDSS DR8 信噪比大于5的546 383个恒星光谱中搜寻稀有天体。首先对光谱进行高斯核密度估计,选取概率最小的5 000个光谱作为稀有类,概率最大的300 000个光谱作为普通类,然后进行KNN分类,同时也将5 000个稀有光谱的K个最近邻也作为稀有的天体,结果共有21 193条光谱。为了方便分析,对这些光谱聚类后进行人工检查。这些光谱主要包括由于数据缺失、红化、流量定标不准引起的问题光谱、行星状星云、没有物理联系的光谱双星、类星体、特殊白矮星(DZ,DQ,DC)、碳星、白矮主序双星、激变变星等。通过和SIMBAD,NED,ADS及一些主要的文献交叉验证,我们新发现了3个DZ白矮星、1个白矮主序双星、2个伴星为G型星的激变变星,3个激变变星的候选体、6个DC白矮星,1个DC白矮星候选体和1个 BL Lacertae(BL lac)候选体。还发现了1个有CaⅡ三重发射线和MgⅠ发射线的DA白矮星和1个光谱上表现出发射线的晚M恒星但测光图上像是一个星云或星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求解Faddeev方程, 研究了量子三体系统中的Efimov效应。 改进了变分方法对于求解激发态的不足。 在不同的两体作用下得到了三体系统中的Efimov态。 讨论了在不同质量比的三体系统中出现Efimov态的条件。 并由三体计算的结果分析了具有两个价中子的核系统在两体存在束缚态时可能存在的Efimov效应。We studied the Efimov effect in a three body system by solving the Faddeev equations. Different models and interactions were considered. The occurrence of Efimov states was discussed. The possible Efimov state was clearly presented and its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2.
恒星光干涉仪中主动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动镜是恒星光干涉仪中的关键部件之一。介绍了主动镜在干涉仪主动镜系统中的作用和主动镜的结构。给出了用光电法设计的用来测试主动镜动程、分辨率和频率响应特性的两套系统。对所研制的主动镜的性能进行了实测并给出了测试结果。实测结果表明 ,主动镜两个轴上的转角行程和分辨率均方根值完全达到了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细致分析 ,发现一维环上三个等质量质点的体系还存在一种新的更一般的内部振动模式。从一个侧面说明 ,在决定系统的内部运动时 ,对称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核物理学中,三分裂变是一个很特殊的问题,也是一个颇引人注意的课题,因为它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核裂变的机理.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关注这项研究的进展.早年在居里实验室工作的钱三强与何泽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邱昌东  卢道明 《光子学报》2016,(10):104-108
考虑3个单模腔处于等边三角形的3个顶点,腔与腔之间通过光纤耦合,并且每个腔囚禁一个二能级原子的情况,研究了该系统中3个原子间和3个腔模间的三体纠缠特性.考虑系统激发数等于1的情况下,给出了系统态矢的演化规律;采用三体负本征值Negativity度量三体纠缠,通过数值计算给出了3个原子间和3个腔模间的三体纠缠演化曲线;讨论了腔模与光纤模间的耦合强度变化对纠缠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子间和腔模间的三体纠缠量均呈现不规则振荡;随着腔模与光纤模间耦合系数增大,振荡频率增大,而原子间和腔模间的三体纠缠均减弱.  相似文献   

16.
利用Ket-Bra纠缠态方法,求解了原子与热库相互作用系统中的密度矩阵主方程,得到了密度矩阵的演化表达式.考虑三个二能级原子独立与热库相互作用的情况,利用负本征值度量三体纠缠,研究了系统中原子间的三体纠缠特性.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讨论了热库平均光子数和原子自发辐射率对原子间三体纠缠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原子自发辐射率和热库平均光子数的增大,原子间的三体纠缠衰减加快.  相似文献   

17.
在n-D 破裂反应中,中子-中子准自由散射测量,可以研究三核介限内未态相互作用和准自由散射过程,确定核子-核子低能散射参数,提供实验和计算之间量的比较,它是实验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叙述E_n=14Mev 时,D(n,nn)P反应,共平面并对称排列的中子-中子准自由散射测量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光线在恒星附近传播时,理论计算的偏折角有两个结果.一个结果由Newton引力论计算而得,另一个由Einstein广义相对论计算得到.后者是前者的两倍.对于与人类最近的恒星太阳,数值计算结果分别为0.875″(角秒)和1.75″,本文给出这两个结果的详细计算过程.日食发生时是检测理论结果的良好时机,迄今为止所有的实验观测结果支持相对论对太阳光线偏折角的计算.  相似文献   

19.
地基测量设备在出厂前通常进行精确的实验室标定,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测量环境、使用时间,以及器件本身老化等因素使得设备输出响应发生变化,影响测量精度,因此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现场标校。提出了一种利用红外标准恒星辐射光谱对地基测量设备(主要是光谱仪)进行辐射标校的新方法,以校准因时间、环境等因素导致的系统输出响应偏差。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三轴椭球体模型和非均匀的星风物质损失的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并分析了转动双星系统的演化.结果表明子星间物质交换和氢开始燃烧提前,主序带变宽,演化更大幅度地向蓝方向运动并形成较大回绕,演化轨迹向低光度偏转,子星半径在慢速物质交换过程中出现周期性的膨胀和收缩,角动量损失率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