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碰撞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弹性力学理论出发,推导出碰撞时间的计算公式,并利用碰撞时间测定仪测量了钢球与钢板的碰撞时间.  相似文献   

2.
碰撞中动能损失与恢复系数的一般关系及其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一般性地讨论了碰撞,得到了动能损失与恢复系数的一般关系,对常见的三个结论,即e=1等价于动能不变、e=0等价于动能损失最大,及动能改变ΔK∝(1-e~2),都给予了一般证明。此外,还给出了此类碰撞的核心特征——系统只有一个自由度,其具体条件是:碰撞只发生在一处地方,且为光滑碰撞和严格点碰撞,此外其他约束皆为理想约束。  相似文献   

3.
前面介绍了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那么它的内部结构和性质是如何知道的呢?老话说得好,要知道核桃仁的样子,就要把核桃敲开,仔细查看。所以,要知道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就要把原子核敲开。原子核是非常小的,其尺寸大约只有10-14米,一般榔头打不着。原子核还非常结实,比如,要把一个铁-56原子核打散,就需要用大约8 MeV×56的能量。因此,只有用高速运动的原子核去撞击一个原子核了。国际上第一位对原子核研究进行变革的人是卢瑟福,1909年他利用放射性原子核210Po发射的α粒子轰击非常薄的金箔,发现了原子核。后来,在1919年,卢瑟福又利用α粒子轰击纯的氮气,不仅发现了质子,还产生了氧同位素17O,核反应式是14N+α → 17O+质子。当然,17O的鉴别还是布兰克特在1925年完成的。1932年,查德威克利用9Be (α,n)12C反应,不仅变革了原子核,还发现了中子。近百年来,核物理学家利用不同能量的各种原子核轰击其他原子核,不仅深入研究了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而且,还在实验室中合成和研究了近3200种新核素,发现了20多种新元素。  相似文献   

4.
碰撞过程的瞬态数字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对碰撞过程进行瞬态数字测量的方法和仪器装置。它可以用来显示冲击力的时间过程,计算出碰撞过程的冲量从而可以在气轨实验中验证的动量定理。  相似文献   

5.
微机与碰撞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秀琴 《物理实验》1991,11(3):119-121
一、前言微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用于处理实验数据,而且用于数据采体、实验控制。微机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把有些难以观测的量变得容易,把有些难以控制的实验变得易于操作,拓宽了实验题目及内容的选择,使物理实验的思想更突出,物理图象更清晰,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7.
根据统计规律,用刚性弹性球模型,讨论单原子分子气体分子碰撞的动量、动能交换问题,结果表明平均交换率均为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建立简单的球杆模型,分别计算出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碰撞点在杆的质心和质心外两种情况下,系统总动能的变化与损失,从而得出动能损失与撞击位置及两者质量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小铅块沿光滑水平面入射光滑斜面滑块模拟碰撞过程,形象地模拟了压缩过程及恢复过程,同时还描述了恢复系数e的物理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全量子的分子轨道强耦合方法和经典径迹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从低能到高能的离子与原子和分子碰撞反应截面和速率系数.在分子轨道强耦合计算中,采用从头计算法得到的绝热分子势能面和径向、转动耦合矩阵元,经过幺正变换后,求解强耦合方程组.本文以Si3+离子与氢原子碰撞过程为例,计算了重粒子碰撞过程中发生的电荷转移、碰撞电离和碰撞激发截面和速率系数,并与现存的理论结果和实验测量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阻尼效应和势场的驱动力效应的竞争造成了重离子碰撞过程中不同的质量飘移. 在深部非弹碰撞阶段, 阻尼效应大于驱动力效应, 实验基本上未观察到或观察到很小的质量分布的平均值的飘移; 而在快裂变阶段, 驱动力效应加入作用, 质量分布的平均值迅速飘移并很快达到平衡. 基于这种基本思想, 本文唯象地讨论了不同竞争情况下的质量飘移大小, 并同新近的实验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全量子的分子轨道强耦合方法和经典径迹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从低能到高能的离子与原子和分子碰撞反应截面和速率系数。在分子轨道强耦合计算中,采用从头计算法得到的绝热分子势能面和径向、转动耦合矩阵元,经过幺正变换后,求解强耦合方程组。本以Si^3 离子与氢原子碰撞过程为例,计算了重粒子碰撞过程中发生的电荷转移、碰撞电离和碰撞激发截面和速率系数,并与现存的理论结果和实验测量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从总动能变化特点考察一维两体对心碰撞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分析了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击穿碰撞和放能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特点,引入等动量线、等动能线作为各种碰撞的判据.  相似文献   

14.
分子离子碎裂过程中,动能释放(KER)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量,通过研究其分布特征,可以获取母体离子态布居、分子结构、以及解离机制等信息.本文以CO2+→C++O+两体碎裂过程为例,详细介绍了KER的重构过程.利用C+离子的二维动量分布、KER与离子出射角度的关系,校准了影响KER重构的实验参数:飞行时间、飞行时间谱仪电压、位置坐标.校准过程中,只有当碎片离子的二维动量分布呈圆形或者KER与离子出射角的分布呈直线时,影响KER重构的参数才符合校准标准.  相似文献   

15.
对在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实验1.7MV串列加速器上进行的有关离子原子碰撞内壳层电离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经典轨道蒙卡方法研究了弱耦合等离子体环境中的裸核离子与基态氢原子碰撞的电荷转移和电离过程,碰撞能量在10—900kev/amu范围.粒子问的相互作用使用了含与入射速度相关的动力学效应的Debye-Htickd模型.确定了等离子体屏蔽效应所造成的初态电子坐标与动量的微正则分布.研究了电荷转移和电离过程的总截面与等离子体参数、入射离子电荷、速度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环境效应对重离子碰撞过程的影响显著,特别是在低速碰撞时.同时给出了在不同Debye长度(1—50a0)和不同入射离子核电荷数(1~14)条件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7.
 借助动力学分析软件ANSYS/LS-DYNA 11.0,建立了考虑材料强度的流体弹塑性力学模型,运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对爆炸焊接斜碰撞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界面波和射流的模拟结果与爆炸焊接生产实际中的现象较为吻合,说明采用SPH方法对爆炸焊接斜碰撞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是有科学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用经典轨道蒙托卡罗(CTMC)方法计算离子与氢原子碰撞过程电荷转移截面,并计算俘获电子的n(n为主量子数)壳层分布。对于多电荷离子的碰撞过程,利用约化变量得到了截面的q标度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经典轨道蒙卡方法研究了弱耦合等离子体环境中的裸核离子与基态氢原子碰撞的电荷转移和电离过程,碰撞能量在10-900 kev/amu范围.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使用了含与入射速度相关的动力学效应的Debye-Hückel模型.确定了等离子体屏蔽效应所造成的初态电子坐标与动量的微正则分布.研究了电荷转移和电离过程的总截面与等离子体参数、入射离子电荷、速度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环境效应对重离子碰撞过程的影响显著,特别是在低速碰撞时.同时给出了在不同Debye长度(1-50a0)和不同入射离子核电荷数(1~14)条件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耗散动力学方程与主方程耦合求解并在考虑壳修正的情况下计算了单闭壳原子核碰撞系统和非满壳原子核碰撞系统的电荷、质量的一次矩、二次矩和中子质子关联函数.对于两类不同的碰撞系统而言,电荷、质量的二次矩和中子质子关联函数均存在系统而明显的差别.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比较,基本一致.表明壳效应对于低能重离子碰撞中的电荷、质量二次矩和中子质子关联函数的影响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