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6月1日是张宗燧先生诞辰100周年。张先生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在我国统计物理和量子场论研究两个方面都是开拓者之一。他1936年到剑桥大学学习,1938年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做研究工作,1939年因欧战爆发回国。  相似文献   

2.
王正行 《物理》2012,41(7):436-450
王竹溪先生是享誉国际的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物理教育家,他是我国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也是我国理论物理学研究和教学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从抗日战火纷飞的1938年回国直至改革开放后的1983年,王竹溪先生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祖国的物理教育和研究事业,他培养的一代又一代学生为我国的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教育事业创立了丰功伟绩;他的学术名著《热力学》、《统计物理学导论》、《特殊函数概论》(与郭敦仁合著)至今仍为后学者释疑解惑;他为我国物理学期刊建设、物理学名词标准化所付出的宝贵心血依然浇灌着我国的物理出版物,令人长久铭记.2011年12月31日,我国物理学界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了"王竹溪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会上王先生的多代弟子纷纷发言,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高度赞扬了王先生的学术成就和道德人品,表达了对先生的无限怀念之情.为纪念王竹溪先生对中国物理学发展所做出的不朽功绩和继承他正直无私、献身科学的高贵品质,我们特邀请部分发言者及其他学者撰写纪念文章,以王竹溪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题的形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唐光裕先生生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系教授、原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因突发重病,于2012年4月30日逝世,享年81岁.唐光裕教授长期从事基础物理教学、科学研究以及物理文化的传播工作,尤其为成人物理教育研究事业的创立我国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唐先生先后两届担任全国成人教育研究会物理学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后又任两届顾问组组长.他倡导了学科委员会"团结、协作、实干、创新"的会风;主持制定了成教物理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的送审稿;组识多部教材编写和试题库建设等重要工作;他还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份函授物理教学大纲,是我国函授物理教学的开拓者之一.为怀念唐光裕先生,特在本期刊登同济大学物理系严导淦先生撰写的纪念文章.  相似文献   

4.
方守贤先生与病魔顽强地抗争了10个多月后,2020年1月19日离我们而去。噩耗传来,噙泪静思,先生音容笑貌萦绕在耳,精神品学铭刻于心。方先生是我国高能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加速器大科学装置战略科学家,一直坚守在加速器科学研究的前沿,为我国核科学和粒子加速器事业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有幸与方先生相识多年,先生对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加速器发展和我本人曾给予指导和帮助,每每想起这些,心中对先生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5.
<正>1引言虞福春(1914—2003),福建省福州人。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国际核磁共振应用开拓者,核磁共振谱学奠基人之一。他又是中国核教育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物理学教育的一代宗师。他辛勤努力,从不懈怠地耕耘物理学六十余载,没有多少荣誉,没有多少桂冠,在大学里淡泊地度过了一生。他自己总是以穷小子出身,做好一个"教书匠"而感到满足。多少年来,我们大家都尊称他"虞先生",十分感念他。值此纪念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我们重温先生的人生之路和他质朴纯真的物理人生,我们又一次被感动、震撼:惊叹先  相似文献   

6.
<正>黄祖洽先生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氢弹研制的探路先锋,我国战略核武器物理问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和彭桓武先生同称为中国核反应堆理论和设计的奠基人.黄祖洽先生为中国核科学事业和战略核武器理论研究和设计立下了不朽功勋.可以说,如果没有像黄祖洽先生等为代表的卓越的理论先行工作,我国‘两弹’的研制就不会那么快,‘两弹’的质量也不会那么高.黄祖洽先生科学生涯的后30年,是在基础科学研究方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我国氢弹研制的探路先锋和我国核武器物理问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曾任中国原子能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前身)副所长、我们尊敬的黄祖洽院士于2014年9月7日与世长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深感十分悲痛.黄祖洽院士是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和战略核武器设计立下不朽功勋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和彭桓武先生一起奠定了我国核反应堆理论和设计的基础;为  相似文献   

8.
《物理》2017,(5)
<正>金星南先生(1919—2016),上海青浦人,理论物理学家和计算数学家,我国核科学领域计算数学的开拓者,为中国核事业的建立和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心中敬爱的博学多才的长者,远见卓识的能者。金星南1941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1946年考入燕京大学  相似文献   

9.
 今年五月十二日是著名物理学家汤定元院士七十五岁生日,他是我国红外技术的创建人,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开拓者,窄禁带半导体学科的带头人。汤定元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改名为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助研、副研和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
 胡宁先生是国际上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长期从事粒子物理理论和广义相对论的研究.他是在我国开辟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理论研究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王老是一位德高望重、科学成就享誉世界的著名科学家。他是我国粒子物理、核物理和惯性约束激光物理的主要奠基人和卓越的开拓者之一,他做出了开创性的重大科学贡献。在我国发展核武器的事业中,他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的光辉一生已载入历史史册。  相似文献   

12.
《物理》2007,36(12):I0001-I0004
施士元先生(1908—2007)是我国杰出的物理学教育家和核物理学研究先驱,他于1929年进入法国巴黎大学镭研究所,在居里夫人指导下从事核谱学研究.是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的一名物理学博士。施士元先生是我国最早从事核谱学研究的学者。他1933年回国后.受聘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从此在南大执教50多年,先后任物理系教授、系主任,是南京大学核物理和金属物理学科的开创者。施先生热爱祖国,热爱科教事业.热爱物理学,为我国物理学教学事业兢兢业业、勤奋刻苦地贡献了一生.为祖国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物理学人才。2007年9月28日,施先生走完他多彩的百年人生,在南京安详逝世。施先生虽然已经离去,但他诲人不倦、平易近人.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高贵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为我国物理学发展所做出的宝贵贡献将永不磨灭。为永久纪念施士元先生的功绩.本刊特约施先生的多位学生、同事撰文.刊出此缅怀专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方守贤先生是我国著名加速器专家,我国高能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20世纪80年代,他参与领导了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的设计与建造工作,其性能(对撞亮度)超过国际同能区最好水平—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PEAR—个量级,开启了中国基于加速器的高能物理实验研究,为我国在r-粲能区粒子物理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物理》2017,(11)
<正>卓益忠同志是我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工作时的大组长,他的逝世令人十分悲痛。虽然只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短短两年多,但他渊博的学识、宽厚待人的长者风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们的友谊在我离开原子能所以后的几十年里一直维持。这里我把与他交往的一些往事写出来,作为对他的怀念。初次见到卓益忠同志是在1966年初,那时我和何汉新、张锡珍两位研究生同学正在彭桓武、黄祖洽先生的指导下一起学习等离子体理  相似文献   

15.
刘力 《物理》2005,34(8):608-609
黄昆先生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对固体物理学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是我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理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对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信息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他投身于国家教育事业,从事于普通物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等的教学工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家科技栋梁之才.黄昆先生与《物理》有着深厚的缘分,他在《物理》上发表的文章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令《物理》增色;黄先生也曾多次表示《物理》是他晚年以来唯一坚持阅读的期刊,足见黄先生对《物理》的喜爱.2005年7月6日,黄昆先生不幸逝世,我刊特组织这组文章以表达我们对先生的深切悼念和深深的哀思.伟人已逝,但先生的精神与风范长存.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     
《大学物理》2015,(2):1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氢弹研制的探路先锋和我国核武器物理问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黄祖洽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在上世纪50年代黄祖洽先生领导并参与了我国核潜艇用反应堆的初步理论设计,组织领导了多种类型反应堆的理论探索,培养了我国第一代反应堆理论人才.他是中国核反应堆理论和设计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之一.在上世纪50到60年代,黄祖洽先生与我国最有才能的一批物理学家一起,日夜攻关,为我国战  相似文献   

17.
讣告     
《物理》2003,(3)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杨立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1月12日上午6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核科技主要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学教授虞福春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2月12日下午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美籍华人、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学家袁家骝先生,2003年2月11日下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1岁.著名半导体材料学家、物理学家、中国半导体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林兰英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3月4日13时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5岁.本刊将陆续刊登纪念…  相似文献   

18.
《物理》1987,(4)
1986年 12月 22日,北京大学校长丁石孙教授把聘请担任客座教授的聘书送给了著名物理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沈元壤.沈元壤先生生于上海,在台湾大学毕业后赴美攻读博士学位,是诺贝尔奖金物理学奖获得者、哈佛大学教授Bloem-bergn的学生.沈元壤教授是非线性光学这一新的物理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在非线性光学的一系列的基本问题上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七十年代以来,他致力于利用各种非线性光学效应来研究原子、分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也开辟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特别是近年来他率先开辟了利用非线性光…  相似文献   

19.
 王淦昌先生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七十年科研生涯中,他始终活跃在科学前沿,孜孜以求,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氢弹研制的探路先锋和我国核武器物理问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祖洽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黄祖洽1924年10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44年考入西南联大学习物理,1950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