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3,5-二甲(丙)基-4-氨基-1,2,4-三唑为配体,与CuI在H2O/MeCN混合溶剂热合成了2个构型不同的Cu4I4超分子化合物{[Cu2(aadmtrz) I2]·CH3CN}n(1)和[Cu2(dptrz) I]n(2)(aadmtrz=4-((1-氨乙基)-氨基)-3,5-二甲基-1,2,4-三唑,dptrz=3,5-二丙基-1,2,4-三唑),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X射线粉末衍射及单晶衍射等表征。2个配合物中Cu4I4构型不同,配合物1中,Cu4I4簇连结成一个8环椅式-椅式结构,通过配体连接成(4,4)二维菱形格子结构;而配合物2中,Cu4I4簇呈畸变的立方烷结构,构成了含有19.5%孔隙率三维孔洞聚合物,其结构可简化为(3,4)-连接的拓朴结构。同时,在常温下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2.
以3,5-二甲(丙)基-4-氨基-1,2,4-三唑为配体,与CuI在H2O/MeCN混合溶剂热合成了2个构型不同的Cu4I4超分子化合物{[Cu2(aadmtrz)I2]·CH3CN}n1)和[Cu2(dptrz)I]n2)(aadmtrz=4-((1-氨乙基)-氨基)-3,5-二甲基-1,2,4-三唑,dptrz=3,5-二丙基-1,2,4-三唑),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X射线粉末衍射及单晶衍射等表征。2个配合物中Cu4I4构型不同,配合物1中,Cu4I4簇连结成一个8环椅式-椅式结构,通过配体连接成(4,4)二维菱形格子结构;而配合物2中,Cu4I4簇呈畸变的立方烷结构,构成了含有19.5%孔隙率三维孔洞聚合物,其结构可简化为(3,4)-连接的拓朴结构。同时,在常温下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3.
利用3,5-二(3-吡啶)-4-氨基-1,2,4-三唑(L)配体与Co(Ⅱ)/Cu(Ⅱ)盐室温下反应得到了一维的配位聚合物{[CoL(H_2O)_4]SO_4·H_2O}n(1)和单核配合物[Cu(hfac)2L2](2,hfac=hexafluoroacetylacetonate)。通过红外、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检测手段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配体L呈顺式构型,采取双齿配位方式桥联Co(Ⅱ)离子形成一维正弦链状结构,一维链通过多种氢键相互作用连接进一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溶剂水分子和硫酸根阴离子通过氢键连接在框架上。配合物2中,配体L则采取单齿配位方式,与Cu(Ⅱ)离子形成离散型的单核结构,通过多重氢键作用进而连接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2个基于多金属氧酸盐(POM)的Cu~Ⅱ和Cu~Ⅰ新型杂化配合物材料,即[Cu_2(4-NH_2-trz)4(Mo_8O_(26))(H_2O)_4]·5H_2O(1)和[Cu_4(4-NH_2-trz)4Mo_8O_(26)](2)(4-NH_2-trz=4-氨基-1,2,4-三唑)。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在配合物1中,4-氨基-1,2,4-三唑双齿配体连接2个相邻的CuⅡ中心形成双核结构单元,这些双核结构单元进一步通过Mo_8O_(26)~(4-)连接形成一维(1D)的杂化配位结构。在配合物2中,4-氨基-1,2,4-三唑双齿配体连接相邻CuⅠ中心构筑了独特的[Cu4(4-NH2-trz)4]n一维螺旋链,这些左手和右手的一维螺旋链再通过(β-Mo_8O_(26))~(4-)连接形成2D杂化骨架。光催化实验研究表明,样品1和样品2对于不同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罗丹明B(Rh B)和甲基橙(MO))具有很好的光催化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异构的半刚性多羧酸配体3,5-二(3-羧基苯氧基)苯甲酸(3-H3BCP),3,5-二(4-羧基苯氧基)苯甲酸(4-H3BCP)和刚性双三唑配体4-(4-(4H-1,2,4-三唑-4-基)苯基)-4H-1,2,4-三唑(L)在相似的水热条件下与金属Zn(Ⅱ)离子反应,制得混合配体的配位聚合物{[Zn(3-HBCP)(L)]·0.5H2O}n(1)和[Zn(4-HBCP)(L)0.5]n(2)。配合物1为含有双核簇的(4,4)连接的二维网络结构,而配合物2为三重互穿的2D+2D→2D平行网络结构。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荧光光谱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以3-苯氧基甲基-4-(4-甲基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L)为配体分别合成了2个金属配合物即[Cu2L2Cl4]·2H2O(1)和[Cd3L2(μ2-Cl)6]n·2n CH3CN(2),对其进行了红外、紫外、热重、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和晶体结构等表征。配合物1和2都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都为P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中心铜( Ⅱ)原子具有畸变三角双锥构型[Cu N3Cl2];配合物2是配位聚合物,每个重复单元有3个Cd( Ⅱ)原子和2个不同的Cd( Ⅱ)配位中心,Cd1( Ⅱ)原子具有中心对称的畸变八面体构型Cd Cl4N2,Cd2( Ⅱ)原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构型Cd Cl4N2。  相似文献   

7.
以1-氢-3,5-二(3-吡啶基)-1,2,4-三唑和2,2'-二硫二苯甲酸(H2L)为混合配体与硝酸镍反应合水热成了一个镍配合物[Ni(L)(3,3'-bpt)2·(H2O)3]·H2O(3,3'-bpt=3,5-二(3-吡啶基)-1,2,4-三唑,L=脱质子2,2'-二硫二苯甲酸)(1)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7.9020(16),b=19.152(4),c=18.196(4),β=92.69(3)°,V=2750.7(10)3,Z=4,F(000)=1360,S=1.067。配合物中金属镍(Ⅱ)形成六配位畸变八面体构型,相邻的镍结构单元通过三唑配体的吡啶氮原子桥联形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整个配合物通过丰富的氢键形成三维网络结构(CCDC:986971)。  相似文献   

8.
以碘化汞为原料,分别与3,5-二(4-吡啶基)-1,2,4-三唑(L1),4-氨基-3,5-二(4-吡啶基)-1,2,4-三唑(L2)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反应,合成了2个一维链状Hg(Ⅱ)配聚物{[Hg2I4(4-bpt)2]·3DMF}n(1),{[Hg2I4(L2)]·DMF}n(2)。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聚物1中汞离子位于扭曲的配位四面体中心,相邻汞离子通过分别与L1的2个端基N原子配位,桥连形成了一维zig-zag链结构,碘离子占据配位四面体的剩余两配位点,配聚物1的一维链平行于bc平面。配合物2中汞离子位于扭曲的配位四面体中心,分别与L2的一个吡啶N原子和3个碘离子配位,其中2个碘离子充当桥联配体将相邻汞离子连接,形成了一维-Hg-I-Hg-I-的zig-zag链,相邻的-Hg-I-Hg-I-链进一步通过作为双齿配体的L2连接,形成一独特的一维双链梯状聚合物,配聚物2一维链平行于a方向。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聚物1在383.7nm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而配聚物2在299.7 nm和376.5 nm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9.
利用3,5-二(3-吡啶)-4-氨基-1,2,4-三唑(L)配体与Co(Ⅱ)/Cu(Ⅱ)盐室温下反应得到了一维的配位聚合物{[CoL(H2O)4]SO4·H2O}n1)和单核配合物[Cu(hfac)2L2](2,hfac=hexafluoroacetylacetonate)。通过红外、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检测手段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配体L呈顺式构型,采取双齿配位方式桥联Co(Ⅱ)离子形成一维正弦链状结构,一维链通过多种氢键相互作用连接进一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溶剂水分子和硫酸根阴离子通过氢键连接在框架上。配合物2中,配体L则采取单齿配位方式,与Cu(Ⅱ)离子形成离散型的单核结构,通过多重氢键作用进而连接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以3-苯氧基甲基-4-(4-甲基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L)为配体分别合成了2个金属配合物即[Cu2L2Cl4]·2H2O(1)和[Cd3L2(μ2-Cl)6]n·2n CH3CN(2),对其进行了红外、紫外、热重、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和晶体结构等表征。配合物1和2都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都为P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中心铜( Ⅱ)原子具有畸变三角双锥构型[Cu N3Cl2];配合物2是配位聚合物,每个重复单元有3个Cd( Ⅱ)原子和2个不同的Cd( Ⅱ)配位中心,Cd1( Ⅱ)原子具有中心对称的畸变八面体构型Cd Cl4N2,Cd2( Ⅱ)原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构型Cd Cl4N2。  相似文献   

11.
合成并表征了3个配合物NiL(1),Cu_2L_2(2)和Zn_2L_2(3)(H_2L=1,2-双(3,5-二甲基-4-乙氧羰基-吡咯-2-基)苯)。单晶衍射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中,脱质子配体用4个氮原子与金属Ni(Ⅱ)配位,中心金属离子为扭曲的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而双核配合物2拥有双螺旋结构,每个配体桥联2个具有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的铜中心。推测配合物3和2的结构类似。此外还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2.
以碘化汞为原料,分别与3,5-二(4-吡啶基)-1,2,4-三唑(L1),4-氨基-3,5-二(4-吡啶基)-1,2,4-三唑(L2)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反应,合成了2个一维链状Hg(Ⅱ)配聚物{[Hg2I4(4-bpt)2]·3DMF}n(1),{[Hg2I4(L2)]·DMF}n(2)。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聚物1中汞离子位于扭曲的配位四面体中心,相邻汞离子通过分别与L1的2个端基N原子配位,桥连形成了一维zig-zag链结构,碘离子占据配位四面体的剩余两配位点,配聚物1的一维链平行于bc平面。配合物2中汞离子位于扭曲的配位四面体中心,分别与L2的一个吡啶N原子和3个碘离子配位,其中2个碘离子充当桥联配体将相邻汞离子连接,形成了一维-Hg-I-Hg-I-的zig-zag链,相邻的-Hg-I-Hg-I-链进一步通过作为双齿配体的L2连接,形成一独特的一维双链梯状聚合物,配聚物2一维链平行于a方向。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聚物1在383.7nm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而配聚物2在299.7 nm和376.5 nm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2个3-氨基-4-羟基香豆素类Schiff碱双核Ni(Ⅱ)和立方烷型Cu_4(μ_3-O)_4的四核Cu(Ⅱ)配合物,[Ni(L~1)(DMF)(H_2O)]_2(1)(H_2L~1=3-((5-溴-2-羟基-亚苄基)-氨基)-4-羟基-苯并吡喃-2-酮)和[Cu_4(L~2)_4]·DMF·CH_3OH·2H_2O (2)(H_2L~2=4-羟基-3-((2-羟基-3-甲氧基-亚苄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双核结构,由2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2具有立方烷型Cu_4(μ_3-O)_4的四核结构,由4个金属离子和4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1是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2是四方晶系,I4_1/a空间群,且中心金属Ni(Ⅱ)和Cu(Ⅱ)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六配位的扭曲的八面体。此外,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C-H…π及π…π作用形成1D超分子链结构,配合物2通过分子内氢键和π…π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此外,研究了H_2L~1,H_2L~2及其相应的Ni(Ⅱ)和Cu(Ⅱ)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合成了一个二价钴配合物[CoL25(NCS)2],(配体L5=4-对溴苯基-3,5-二(2-吡啶基)-1,2,4-三氮唑)。其结构由单晶X衍射结构分析,红外和电喷雾离子质谱表征。该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钴原子和2个三芳基三氮唑配体的4个氮原子(平面)和2个硫氰根的氮原子(轴向)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磁性测定表明在1.8~300 K的温度范围内该配合物处于高自旋态。  相似文献   

15.
利用3,5-二(3-吡啶)-4-氨基-1,2,4-三唑(L)配体与Co(Ⅱ)/Cu(Ⅱ)盐室温下反应得到了一维的配位聚合物{[CoL(H2O)4]SO4·H2O}n1)和单核配合物[Cu(hfac)2L2](2,hfac=hexafluoroacetylacetonate)。通过红外、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检测手段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配体L呈顺式构型,采取双齿配位方式桥联Co(Ⅱ)离子形成一维正弦链状结构,一维链通过多种氢键相互作用连接进一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溶剂水分子和硫酸根阴离子通过氢键连接在框架上。配合物2中,配体L则采取单齿配位方式,与Cu(Ⅱ)离子形成离散型的单核结构,通过多重氢键作用进而连接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合成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u_2(L)_2Cl_2](1)和[Cu_2(L)_2(OAc)_2](2)的结构(HL为3-甲基2-乙酰吡嗪缩4-苯基氨基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中,每个拥有四方锥配位构型的Cu(Ⅱ)离子与来自1个阴离子配体L-的N2O电子供体和2个阴离子配位(1中为氯离子,2中为醋酸根离子),其中1个阴离子为μ2桥联配位模式。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7.
利用3-(2-吡啶基)-1,2,4-三唑配体(HL)和不同的金属盐设计合成了5个配合物[Co(HL)_2(H_2O)_2](NO_3)_2(1)、[Cu_2(L)_2(NO_3)_2(H_2O)_4](2)、 [Cu_2(L)_2(AcO)_2(H_2O)_2]·6H_2O(3)、[Cu_2(L)_2(HL)_2(ClO_4)_2]·2CH_3CN(4)和[Cd_2(L)_2(HL)_2(NO_3)_2]·2H_2O(5),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单核结构,并且可以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5为双核结构。配合物2和5可以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3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研究了配合物中HL配体的配位模式。此外,研究了配体HL和配合物1和5的固态荧光性质及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18.
由水热法合成了2个配合物[Co(1,2,4-HBTC)(tib)](1)和[Ni4(1,2,4-BTC)2(tib)4(H2O)2]·(1,2,4-HBTC).9H2O(2)(1,2,4-H3BTC=1,2,4-苯三甲酸,tib=1,3,5-三(1-咪唑基)苯),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及热重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由Co(Ⅱ)和tib连接形成的二维层状结构,1,2,4-HBTC2-作为端基配体与Co(Ⅱ)配位,而配合物2是通过1,2,4-BTC3-连接[Ni(tib)]2+二维网形成最终的二维多层结构,这2个化合物最终均被氢键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3,5-二(4-吡啶基)-1,2,4-三唑和酪氨酸为混合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单核镍配合物{[Ni(tyr)2(4,4’-bpt)].H2O}.H2O(1)(其中4,4’-bpt=3,5-二(4-吡啶基)-1,2,4-三唑,Htyr=L-酪氨酸)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空间群,a=6.0720(12),b=14.083(3),c=17.609(4),β=92.18(3)°,V=1504.6(5)3,Z=2,F(000)=950,S=1.011,最终偏离因子[I>2σ(I)]R1=0.0481,wR2=0.0952,对全部数据R1=0.0583,wR2=0.1000。  相似文献   

20.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u(L)Br]·DMF (1),[Cu(L)Cl]·2H2O (2)和[Cu2(L)2(SO4)]·H2O·CH3OH (3)的结构(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4-甲基氨基硫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中的Cu(Ⅱ)离子与来自1个缩氨基硫脲阴离子配体的N2S给体及1个卤素阴离子配位(1和2中分别为溴离子和氯离子),采取扭曲的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而双核配合物3中,2个Cu(Ⅱ)中心由2个缩氨基硫脲配体的2个硫原子桥联形成Cu2S2簇,Cu…Cu距离为0.318 0 nm。每个Cu(Ⅱ)离子还与来自同一缩氨基硫脲配体的2个氮原子和处于外轴向位置η2-SO42-的1个氧原子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四方锥。此外,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