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不同尺寸的ZrO2超微粉末。对不同粒径的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电子顺磁共振谱测量。  相似文献   

2.
该文用顺磁离子对其近邻~(13)C核的NMR吸收增宽效应,系统地研究了抗坏血酸在不同溶剂中对金属离子Mn~(2+)、Gd~(3+)的配合行为.在水溶液中,抗坏血酸可通过两种配合方式与Mn~(2+)作用,但与Gd~(3+)的作用只有一种稳定的结构.在水中抗坏血酸对金属的配位活性部位分别是1位羟基氧,3位离解的羟基氧和6位羟基氧.在DMSO中,3位羟基由于H~+对该基团的静电遮蔽而变得对金属离子Mn~(2+)表现为配位惰性,同时6位羟基配位活性较大增强.对Gd~(3+)来说,此时没有优势配位活性部位存在.文章还讨论了抗坏血酸在H_2O-DMSO混合溶剂中的~(13)C NMR谱及在DMSO中NaOH对其~(13)C NMR谱及其与金属络合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Ni2+:RbMgF3的电子顺磁共振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含有过渡金属离子的晶体的光学吸收谱、零场分裂D值和g因子与晶体结构有密切关系,应用Ni^2 的参量化d轨道和三角晶场中d^8电子组态的强场能量矩阵,通过建立完全对角化方法,精确地计算了具有C3ν和D3d两种对称的Ni^2 :RbMgF3的电子顺磁共振谱,分析了Ni^2 :RbMgF3的零场分裂D值和g因子与晶体结构参量R和θ的依赖关系。理论值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4.
李少波  殷春浩  徐振坤  李佩欣  吴彩平  冯铭扬 《物理学报》2015,64(10):107502-107502
为了研究配料、温度、氧环境和掺杂等条件对锶铁氧体的磁性能的影响问题,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锶铁氧体粉末, 建立了一种基于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研究锶铁氧体粉末的磁特性的方法. 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对烧结后的产物进行测试发现: 400 ℃预烧下, 锶铁摩尔比为1:9时, 中间产物顺磁相α-Fe2O3含量最多, 高于400 ℃时其含量减少, 亚铁磁相增加, 并确定最佳煅烧温度介于800-900 ℃. 这是由于外磁场和其他磁场综合作用产生亚铁磁相, 进而产生较强的磁矩相互作用所致. 结合工业实际应用, 发现缺氧退火环境下, 顺磁相α-Fe2O3含量较大, 不利于亚铁磁相生成; 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表明: 除了少量杂相, 其余均为顺磁相和亚铁磁相; 电子顺磁共振谱和XRD 谱检测结果综合表明, 锶铁摩尔比为1:9时, 最终产物的顺磁相含量最少, 亚铁磁相含量最多, 磁性最强; 毫特斯拉计的剩磁检测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果. 掺杂实验发现镧离子占锶镧总摩尔数的20% 至30% 时, 能够有效降低顺磁相的产生, 增强最终产物的亚铁磁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半自洽场自由Ni2+的d轨道波函数和点电荷-偶极子模型,建立局部结构、光谱与电子顺磁共振(EPR)谱(零场分裂D和顺磁g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完全对角化方法(CDP)和高阶微扰方法,统一解释CdCl2:Ni2+晶体的局部结构、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EPR),并比较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刘建华  邓佩珍 《光学学报》1995,15(5):52-557
通过对Ti:Al2O3晶体的不同取向的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认为在93K温度下观测到的g=2.00的强烈各向异性的共振线是来自于Ti:Al2O3晶体中的Ti3+离子2T2g能态的中间能级1E1/2的顺磁共振吸收。而室温下观察到的g≈2.00的吸收线是由Ti3+离子2T2g能态上能级2A1的共振吸收产生的。由晶体场理论进行的计算与上述结果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7.
采用强场耦合图像,建立了3d2电子组态在三角对称中的45×45能量矩阵,通过对角化完全能量矩阵的方法,计算出了ZnO:V3 晶体的45条光谱能级和5个电子顺磁共振谱参量(零场分裂D,g因子g//,g⊥和超精细结构常数A//,A⊥),计算结果与实验数值能很好地符合.计算中还发现V3 杂质中心的局部结构与基质晶体的结构不一致,即V3 在ZnO中并不占据准确的Zn2 位置,而是沿c3轴方向位移一段距离△Z≈0.003 nm.作者对上述这些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测量了含有微量Gd3+杂质并具有四角对称结构的天然锆石单晶的电子顺磁共振谱。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技术严格地计算了精细结构参数。Gd的奇数同位素的超精细结构清晰可辨,并给出了超精细耦合常数的一级近似值。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Ni^+离子在三元化合物CuAlS2半导体中替代离子Cu^+。应用晶体场理论,结合CuAlS2中Cu^+位置的结构数据,计算了CuAlS:Ni^+晶体的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g因子和超精细结构常数),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0.
陈太红 《计算物理》2008,25(2):218-224
采用半自洽场(semi-SCF)自由Ni2+的d轨道波函数、点电荷-偶极子模型和Ni2+-6X-(X=F,Cl,Br,I)络合物的μ-κ-α模型,建立结构参数与光谱、电子顺磁共振(EPR)谱(零场分裂D,E和顺磁g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能量矩阵完全对角化方法(CDP)和高阶微扰方法,统一解释NiF2晶体的局部结构、吸收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EPR).比较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零场分裂D,E和顺磁g因子.结果表明:①高阶微扰方法算出的D,E值误差大;②能量矩阵完全对角化方法(CDP)算出的D,E值、光谱、顺磁g因子的值都与实验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α-Al_2O_3单晶体中Fe~(3+)离子在室温下,X波段进行了电子顺磁共振研究,发现Fe~(3+)离子实际上占据四种磁性不等价晶位。在同一氧离子层间的两种晶位上的Fe~(3+)离子具有相同的自旋哈密顿参量,而不同氧离子层间的晶位上的Fe~(3+)离子具有不同的自旋哈密顿参量,两种自旋哈密顿参量为:(1)g=2.001,g=2.003,D=1679×10~(-4)cm~(-1),|α|=237×10~(-4)cm~(-1),α—F=317×10~(-4)cm~(-1);(2)g=2.001,g=2.006,D=1660×10~(-4)cm~(-1),|α|=243×10~(-4)cm~(-1),α—F=338×10~(-4)cm~(-1)。  相似文献   

12.
Ni 离子在三元化合物CuAlS2半导体中替代离子Cu .应用晶体场理论,结合CuAlS2中Cu 位置的结构数据,计算了CuAlS2∶Ni 晶体的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g因子和超精细结构常数),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3.
韩世莹 《物理学报》1989,38(2):317-322
用电子顺磁共振二维旋转测角器确定量子化轴即零场分裂张量的一个主轴,根据矢量的正交关系计算与量子化轴垂直的主轴平面上的取向二维角组、以便按照计算的二维角组测量电子顺磁共振谱,确认零场分裂张量的另外两个主轴,同时确定了主轴座标系(X,Y,Z)相对实验座标系(x,y,z)的Euler角。以渗Cr3+的Na3(AlMo6O24H6)·8H2O单晶的电子顺磁共振测量作为上述方法的一个应用例子。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CdGd2(WO2)4单晶的顺磁共振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粉末XRD测定了CdGd2(WO2)4单晶的晶格常数,由σ- T和ESR实验得出晶体具有顺磁性,但又具有磁各向异性,探讨了晶体的磁各向异性与晶体结构的关系,计算了各向异性g2张量,所得结果和实验符合甚好.   相似文献   

15.
基于煤燃烧和自燃研究在煤矿生产安全以及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等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探讨了煤岩显微组分镜质组在有氧条件下热解的自由基反应. 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对煤镜质组在有氧条件下300 ℃~450 ℃的加热分解产物及未加热处理常温下的镜质组样品做电子顺磁共振研究,得到300 ℃、350 ℃、400 ℃、450 ℃时其产物在常温下(25 ℃)时的电子顺磁共振信号,并对随加热温度不同,信号的产生和变化原因做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镜质组在加热过程中有顺磁中心的浓度和顺磁中心成分的改变,该文中把它归因于镜质组的不同有机成分在不同温度下分解产生的自由基.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小鼠甲醇中毒的氧化应激模型,研究了甲醇诱导小鼠产生氧化应激状态,探讨了大黄中草药和维生素C对小鼠甲醇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模型小鼠共分为5个组:空白组、对照组、甲醇应激组、大黄组、维生素C(Vc)组. 利用电子自旋捕捉技术研究了小鼠甲醇氧化应激不同模型组小鼠体内的肝、肾、脾、心、肺和脑中产生的自由基强度的变化. 结果表明: 甲醇诱发了小鼠体内自由基的产生,甲醇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自由基的强度明显增强(显著性差异统计指标P<0.01);而大黄和Vc对小鼠甲醇氧化应激有保护作用,大黄组、Vc 组和甲醇组相比自由基的强度则明显降低(P<0.01).  相似文献   

17.
我们合成了不同Co掺杂浓度的CeFe1-xCoxAsO,并测量其电输运性质和静磁化率.最佳掺杂浓度为x(Co)=0.15,且超导温度TC=11.3K.超导电性发生在很窄的掺杂范围内.静磁化率和电子顺磁共振测量显示在0.15和0.2两个组分样品中存在磁扰动.磁扰动与顺磁存在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8.
假设在晶体Na_2ZnCl_4·3H_2aO:Mn~(2+)中,处于C_3轴上的一个Cl~-被一个O~(2-)取代,形成MnOCl_3基团,利用对角化能量矩阵的方法,计算了该晶体的电子顺磁共振(EPR)参量D,(?)和g(?)因子,以及单轴压力效应dD/dp和da/dp,得到与实验一致的结果,表明上述假设是合理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卢景雾  刘扬 《波谱学杂志》2011,28(4):564-572
自从1945年前苏联科学家Zavoisky在固体中观察到电子顺磁共振(EPR)这一奇妙的物理现象以来,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已经经历了60多年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世界上,20世纪50、60年代是EPR的基本理论、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对我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60年代开始至今,EPR波谱学在我国已有50多年的发展,其间大约可以分为3个阶段: (一) 20世纪60~80年代初是EPR波谱设备研制和技术发展的初始阶段;(二) 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主要是EPR实验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实验方法及其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中的应用研究阶段;(三) 21世纪以来,开始了新的实验技术和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开始脉冲EPR波谱学的应用和相关设备的研制.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卟啉类敏化剂的光致激发态能量转移和电子转移问题,本文基于紫外可见光谱仪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构建了以锌卟啉为研究对象的"锌卟啉-稳态自由基-二甲苯"实验体系.锌卟啉的紫外可见光谱显示,在可见光谱的B带和Q带出现明显的特征峰,是锌卟啉分子中电子由基态能级跃迁至激发态能级产生的.低温条件下受紫外可见光辐照的实验体系的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检测到了稳态自由基四甲基哌啶氧化物的增强吸收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根据分子激发态相关理论、光化学物理反应理论和化学诱导电子自旋极化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甲基哌啶氧化物稳态自由基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的增强吸收对应于锌卟啉光致激发态的能量转移和电子转移;四甲基哌啶氧化物在低温(143 K)下的电子顺磁共振波谱表现出的各向异性特征现象来源于氮氧自由基电子与氮核的各向异性超精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