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2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199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Rudolph A. Marcus教授,以表彰1956—1965年期间他在“电子转移过程理论”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电子转移过程可发生于众多的体系之中,如:在溶液中或在胶体中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在不同界面如金属/液体界面、半导体/液体以及液体/液体界面的电子转移过程,还有生命体系  相似文献   

2.
刘强  刘中立 《有机化学》2009,12(3):380-391
对近十年来报道的在有机合成中有重要意义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做了简要的总结. 包括六个部分: (1)光诱导电子转移(PET)反应的基本原理, (2) PET诱导的自由基离子裂解和去保护基反应, (3) PET诱导的加成和环加成反应, (4) PET诱导的环化反应和串联环化反应, (5)不对称PET反应, (6)微反应器中的PET反应.  相似文献   

3.
4.
张荣华  曾原  江致勤 《有机化学》2008,28(3):407-415
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PET)作为有机光化学反应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近年来始终深受众多化学家的关注. 随着这一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 许多具有合成潜力的工作不断涌现. 结合近年来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 总结了在光诱导电子转移环合反应中进行不对称控制的常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单电子转移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跃法 《有机化学》1991,11(4):360-371
本文对重要有机反应之一的单电子转移过程作了综述。单电子转移反应与极性反应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每次只发生一个电子的转移,而后者通常每次发生一对电子的转移。影响这二种历程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立体因素,电子结构及氧化还原能力。单电子转移按其反应方式又被细分(?)inner-sphere ET (?) outer-sphere ET 二种历程。一些典型的单电子转移反应已被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6.
利用科学原理对Marcus电子转移理论的科学性进行了考察, 结果表明Marcus电子转移理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7.
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与光敏化的单重态氧反应是光氧化反应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子转移光氧化是随着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研究的广泛开展而得以迅速发展的。近年来,与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有密切关联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可见光催化反应也已成为研究热点。一些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的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也已出现。本文根据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的不同机理,对这些反应进行分类,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电子转移敏化剂(包括氰基芳烃类光敏剂、鎓盐类阳离子光敏剂、过渡金属配合物类光敏剂以及有机染料类光敏剂)引发的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并讨论了各类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中底物的各种活性中间体、反应中氧的活性形式、可能的反应途径以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相应轨道变换”和“广义”密度矩阵的方法,向MOPAC程序包中加入了新的功能,使其能处理电子转移反应中的部分参数.然后用此程序包中AMI方法对具有螺环结构的分子进行处理,计算了化合物在不同外加电场强度下的势能面、反应热ΔE,重组能λ及电子转移矩阵元V_(AB),结果表明,λ,V_(AB)受外加电场的影响较小,而ΔE则与之成正比.对标题化合物1的计算结果也同ab initio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其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这说明本方法在计算电子转移方面是可靠的.与ab initio方法相比,本程序不仅适用于计算较大体系(如生物大分子),而且还具有速度快,耗时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应用"相应轨道变换"和"广义"密度矩阵的方法,向MOPAC程序包中加入了新的功能,使其能处理电子转移反应中的部分参数.然后用此程序包中AM1方法对具有螺环结构的分子进行处理,计算了化合物在不同外加电场强度下的势能面、反应热△E,重组能λ及电子转移矩阵元VAB,结果表明,λ,VAB受外加电场的影响较小,而△E则与之成正比.对标题化合物1的计算结果也同ab initio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其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这说明本方法在计算电子转移方面是可靠的.与ab initio方法相比,本程序不仅适用于计算较大体系(如生物大分子),而且还具有速度快,耗时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肽链中电子转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含色氨酸、酪氨酸的肽链,含硫氨基酸的肽链中的电子转移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11.
史凡  王磊 《化学教育》2018,39(1):19-26
通过梳理电化学的有关研究,在已有的电化学认识模型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高一原电池的具体知识和活动经验,构建了高一原电池的教学模型和表现指标,并开发前、后测试工具。以单液原电池、氢氧燃料电池、双液原电池等3种典型的教学原型为例,从情境素材的选取、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对话的调整等3个维度来分析不同教学设计的异同点,并概括出高一原电池认识模型建立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朱宇萍  覃松 《化学教育》2020,41(24):25-29
介绍了大学无机化学课堂中“原电池”部分的教学实践。通过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把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经过不断的设问和探究,最终设计成原电池,实现了通过原电池装置来证实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了电子传递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探究、分析、推导、创新和修正,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知识的前后逻辑关系,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原电池装置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辩证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原电池"教学为例对HPS模式进行探讨,指出教学设计要基于教师对知识生成过程的正确理解;教学素材要甄选具有代表性的化学史实;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化学与社会生产实际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以原电池一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例,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微视频及课前学案的制作、课前学案的分析与反馈、课堂教学的实施等4个方面探索翻转课堂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在基于学情组织教学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方面的优势以及面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所要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必修阶段原电池教学内容对促进学生能量观发展的价值,提出理解原电池原理和建构原电池装置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实现能量观功能化的前提条件。阐述了在原电池新授课阶段,通过优选原电池教学模型,采取学生探究设计原电池,建构原电池认识模型等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观念的建构与功能化。  相似文献   

16.
苏小俸  王强 《化学教育》2018,39(3):43-48
在国内外翻转课堂相关文献对比和教育游戏特点分析基础上,尝试进行了基于教育游戏的高中化学“原电池的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利用教学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翻转课堂课前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18.
19.
张丽华  杨玉琴 《化学教育》2019,40(15):41-47
以近30年“原电池”(第1课时)的教学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教学演进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化学课程改革进程,“原电池”核心教学内容、基本认识模型及教学实验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理念、目标、方法、内容组织及实验形式等在合理传承的基础上也在不断超越,呈现出渐进性变革的特征。但仍存在三维目标割裂设计、Cu-Zn原电池模型易衍生错误概念及学生探究活动仍存在浅层化等问题,需要在核心素养时代背景下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