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题,作为巩固和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与方法的理解的载体,在课本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数学学习中,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例题的学习,将直接影响到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掌握,从而导致迥异的数学学习效果.从课本的一道例题中,除了从表面上的学习概念、公式与定理的运用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科书中,除了定理和例题外,还配套了适量的课后习题.多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一般会对课本中的定理和例题较为重视,对课后习题则不以为然,有些教师通常也只对其中一些有难度的课后习题进行课堂讲解.殊不知课后习题无论难易,都留有玄机,暗藏精髓.  相似文献   

3.
<正>例题,作为巩固和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与方法的理解的载体,在课本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数学学习中,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例题的学习,将直接影响到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掌握,从而导致迥异的数学学习效果.从课本的一道例题中,除了从表面上的学习概念、公式与定理的运用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只有对此有了相对明确的答  相似文献   

4.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根源,"万变不离其踪"指的就是课本,课本的例题更是知识的精华,往往也是高考试题的源泉.在学习中,我们若对例题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挖掘,并适当将其推广、变形、转化、延伸即可充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习中的“阅读”,不同于读小说书,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还需大脑建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数学阅读的内容也非常广泛,有课本概念的阅读、课本例题的阅读、学生板演的阅读、章节归纳阅读、辅助材料阅读等等,通过阅读,可以加深理解、规范思路、辨析判断、归纳整理、拓展延伸,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阅读数学概念———深刻理解高中数学中概念较多,它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特有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数学定理、公式和掌握数学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为…  相似文献   

6.
初中数学课本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定理,需要同学们在知识积累中主动回味、反复发掘,才能较深入的领悟问题的本质.梯形中位线定理就是如此.四边形--梯形中位线定理的第一次接触在课本《四边形》一章中,梯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表述为:定理1如图1-1,在梯形ABCD中,AD∥BC,AM=MB,DN=NC,则MN∥BC,且MN=1/2(AD+BC).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在学习几何时 ,面对千变万化的题目 ,总感深不可测 ,不知如何下手解答 .针对这个问题 ,就要求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理解好各几何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推论之外 ,还应注意理解和掌握各类题型的证明途径和方法 .课本中的例题 ,习题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学习的依据 .所以教师教学时 ,对课本例题 ,习题进行适当的变化或引申帮助学生对例题、习题的理解和对例题作用的认识 ,就非常重要了 .初中几何课本人教版第二册第 2 3 5页例 5:已知△ABC ,P是边AB上的一点 ,连结CP .( 1 )∠ACP满足什么条件时 ,△ACP∽△ABC ;…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情景导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的点拨等环节,学生对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定理等知识应当能初步掌握.然而,要深刻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定理,必须要经过例题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迈进初中大门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计算层面,还要更深入地理解理论层面的知识,也就是数学课本中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等.绝对值就是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掌握其本质,即紧紧抓住"距离"这一本质,那么在后期练习过程中错误率就会明显降低.为此,本文从绝对值问题的易错点出发,结合日常教学中发现的学生解题错误,帮助学生从几何角度深度理解绝对值,让学生的初中数学基础更牢固.  相似文献   

10.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源于课本的题型占据了一定的份量,因此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课本例题和习题的充分挖掘.这样,我们才会真正从题海战术中脱身出来,同学们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愉悦.  相似文献   

11.
祝贺同学们又上一个新的台阶!新的学年是充满着快乐和激情的,八年级数学的学习更是乐趣无比,但同时也对我们同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该如何学好这一学期的数学呢?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一、认真研读数学课本,把握好教材精髓数学课本是同学们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依据,但不少同学误把数学课本当成习题集,除了做一做课本上的习题,其他内容一概不看,结果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成绩不理想.八年级上册教材可读性更强,全书中新概念、新定理较多.要通过反复的研读,找出新知中的关键字,体会它与类…  相似文献   

12.
<正>解三角形是高考数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其中,涉及到三角形中线问题时,同学们做答情况往往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无法将中线长与三角形的三边建立联系.新旧教科书中恰好都将这一问题做为例题来分析,可见其题目之典型、方法之重要.本文围绕这道课本例题,结合初高中知识深入挖掘证明与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3.
2004年高考数学上海试卷,仍然坚持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体现了稳中求新的特点,难易程度比较适中,试题贴近考生,有利于素质教育和高校选拔.试卷平和清新,达到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考试目标.1.立足基础知识,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许多试题源于课本,紧扣教材,是课本例题或习题的类比、改造、延伸和拓展,给考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事实上,数学概念、定义及其性质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起点,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发展的.教材丰富的内涵是编拟高考试题的源泉,课本中重要的例题和习题,一般都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4.
近十几年来,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命题的趋势之一是部分试题来源于课本.一方面体现在有的试题本身就是由课本的例题、习题甚至重要的定理改编、引申和拓展而成,而另一方面反映在试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来自于课本中典型例习题的求解和定理的探究.下面笔者以两道初中数学竞赛题原型研究为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导数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宝泉 《数学通讯》2003,(12):12-13
在高中试验教材中增加了导数的内容,以利于中学生了解导数的一些基本概念,初步学会运用导数的概念公式及相关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教材中运用导数解决单调性和最值等问题,但题型欠丰富.下面提供一些例题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初二学生要学好几何证明,我认为应该把握十六字方针:“紧扣教材、图文结合、分类归纳、合理运动. ”一、“紧扣教材”要深刻理解教材中概念引入、例题分布以及关于定理的题目设计与结论,体会定理在练习题中的运用环境与范围.几何教材中,知识的安排遵循一条规律:命题→真命题→定理→定理应用(例题分布 )→应用(练习). 同学们只要把握好这个结构链,就会整体把握教材中知识点的安排,对每一个细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有明确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意识地建立知识框架,整体把握教材,对每一章每一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做到心中有谱,就胸有成竹了.…  相似文献   

17.
杨勇 《中学数学》2016,(4):44-4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和思维性更强的学科,不能简单地把课本上空洞、生硬的概念、定理等知识生搬硬套地灌输给孩子们,否则就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共鸣.唯有把这些数学课本上的"真理"拿到学生生活中予以检验,孩子们才会信"真"、"理"学.同时,我们更要尊重和鼓励学生的独特生活体验,让他们敢于挑战课本、挑战权威,给他们自己发  相似文献   

18.
课本例题一般是编者通过精心编拟而设置的 ,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 ,因而在学习中 ,我们要善于研究它们 ,做到举一反三 .本文试以一例说明 ,供同学们参考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实验修订本 (必修 ) )数学第二册 (上 )第 130页例 2是如下例题 .图 1 例题图例题 如图 1,直线 y=x - 2与抛物线 y2 =2x相交于A ,B两点 ,O是坐标原点 ,求证∠AOB =90° .(以下称问题 )如图 1,此问题涉及抛物线的弦对其顶点张角的问题 ,课本是用纯解析几何知识解决的 ,下面我们用平面向量的有关知识来研究 .1 问题的别解证明 设A(x1,y1) ,B(x2 ,y…  相似文献   

19.
<正>在文[1]《从课本知识的学习中汲取思路与方法》中,通过具体例子谈了课本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这里和同学们再谈谈关于数学课本的学习.大多数同学总觉得课本上的知识简单,像读小说一样,一行行看过,而思考的少,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本上有很多例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课本上例题的教学.怎样用好课本上的例题是数学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最近听了一节常规课,在对课本一道例题的"听"中得到了一些启示.一、课堂此节课的内容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2§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P126-P128).上课老师在讲评例题2时是这样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