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槲皮素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槲皮素与Zn(Ⅱ)的配合物为模板,在甲醇溶液中制备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研究了槲皮素与Zn(Ⅱ)的配位方式及配位比,验证了槲皮素、Zn(Ⅱ)和4-乙烯基吡啶之间的三元配位作用.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平衡结合实验考察了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用量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优化了聚合物的反应配比.同时对系列印迹聚合物的识别体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槲皮素-Zn(Ⅱ)模板印迹聚合物对槲皮素-Zn(Ⅱ)的配合物表现出明显的吸附选择性和特异性,对槲皮素结构类似物芦丁和柚皮素的吸附选择性较差,分离因子分别为3.21和1.91.  相似文献   

2.
李鸣芳  王兵 《化学学报》2012,70(7):921-928
以槲皮素-钴(Ⅱ)的配合物为模板分子,在强极性甲醇溶剂中分别采用低温光引发和高温热引发聚合制备槲皮素-钴(Ⅱ)配位印迹聚合物.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确定了槲皮素与钴(Ⅱ)形成配合物的最佳配位比.根据印迹聚合物的平衡结合量优化功能单体丙烯酰胺用量.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平衡结合实验,考察不同引发方式对聚合物的结构、微观形貌及结合性能的影响.进一步通过特异吸附容量和印迹指数确定,低温光引发聚合更适于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同时研究了不同阳、阴离子对印迹聚合物选择识别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引发的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印迹指数可达3.919.  相似文献   

3.
以槲皮素-铜(Ⅱ)配合物(Qu-Cu)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在强极性溶剂甲醇中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槲皮素与铜(Ⅱ)形成1:2配合物,槲皮素、铜(Ⅱ)和功能单体α-甲基丙烯酸三者发生了络合作用.利用透射电镜及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溶剂用量对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形貌及其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4.
槲皮素金属配位印迹聚合物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培民  王兵 《化学学报》2010,68(24):2543-2550
以中药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与Zn(II)的配合物为模板, 以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水溶性线性聚合物聚乙二醇(PEG, Mw=600)为添加剂,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带支撑的锌离子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膜. 使用扫描电镜测定了不同PEG用量下膜的表面形貌. 通过膜渗透实验考察了PEG含量对金属配位印迹膜渗透速率的影响, 系列印迹聚合物膜的识别体系及对不同底物的渗透选择性, 同时考察了阳离子和阴离子对印迹膜渗透模板分子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制膜过程中水溶性线性聚合物PEG的加入可以明显改善膜的透过性能|槲皮素-Zn(II)模板印迹聚合物膜对槲皮素表现出明显的渗透选择性, 对槲皮素结构类似物芦丁和柚皮素的渗透选择性较差|且该金属配位印迹聚合物膜对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也都表现出较好的选择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5.
铜离子配位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宁  李元宗  王宗睦  常文保  李铁津 《化学学报》2001,59(10):1572-1576
为了探讨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机理,提高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的选择性与亲和性,制备了金属铜离子与2,2‘-联吡啶配合物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平衡吸附法系统研究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铜(Ⅱ)-2,2‘-联吡啶配合物的识别。证明印迹聚合物对铜(Ⅱ)-2,2‘-联吡啶具有选择性识别能力,Scatchard分析显示在聚合物中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求得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和最大结合量,并研究了识别过程的动力学。结果表明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有较高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和较快的动力学结合过程。  相似文献   

6.
钇(Ⅲ)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钇(Ⅲ)离子作为模板,以4-乙烯吡啶(4-VP)、乙酰丙酮(Hacac)和钇(Ⅲ)形成的三元配合物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钇(Ⅲ)离子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系统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钇(Ⅲ)离了的吸附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钇(Ⅲ)离子有很好的亲和性,达到吸附半衡的时间为60 min,最人吸附量为12.4 mg·g-1,重复使用时性能稳定,而且印迹聚合物对钇(Ⅲ)离了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孙妍  王兵 《化学学报》2012,(14):1569-1575
采用沉淀聚合的方式以诺氟沙星(NFA)-Zn2+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分别选取酸性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与碱性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制备了诺氟沙星-Zn2+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研究发现诺氟沙星与Zn2+及两种功能单体均发生了金属配位印迹作用且形成了比例不同的印迹复合物.红外光谱的功能基团的表征结果显示,甲基丙烯酸与诺氟沙星-Zn2+形成了以诱导作用占优的三元配合物,而4-乙烯基吡啶则与诺氟沙星-Zn2+形成了共轭作用占优的三元配合物.扫描电镜及粒径分布实验表征了聚合物的物理特性,结果显示印迹聚合物的表面存在孔及孔道结构而非印迹聚合物的表面较致密不存在孔且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的粒径均在100μm以下,其平均粒径为39μm.等温结合及选择性实验的结果表明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识别性能优于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其特异性吸附容量和印迹指数分别为66.84μmol/g和4.207.同时在混合溶液的选择性实验中以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的选择识别诺氟沙星的能力优于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的聚合物,其识别因子分别为3.408和2.909,而非印迹聚合物对底物的吸附量较小且识别因子均接近于1,说明非印迹聚合物对底物的识别为非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8.
以类雌性激素双酚A为模板分子,选取4-乙烯基吡啶作为功能单体,在极性溶剂甲醇中,通过非共价键完成自组装过程,沉淀聚合制备对双酚A分子具有高度选择性识别和亲和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双酚A和4-乙烯基吡啶的配合方式以及配位比,结果表明双酚A与4-乙烯基吡啶以配位比1∶2的方式,在极性溶剂中,无法以常用的氢键形成超分子配合物,却可以π-π堆积这种非共价键完成自组装过程.通过红外谱图,验证了沉淀聚合法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可以完成双酚A的印迹和可逆分离.通过扫描电镜和等温吸附实验考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和选择性吸附机理,印迹聚合物的特异性吸附容量为37.39μmol/g,印迹指数为4.31;对其结构类似物四溴双酚A和苯酚的分离因子分别为2.51和2.06,同时对莠去津,萘普生和槲皮素的分离因子分别为2.14,2.26和2.63,证实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在极性溶剂中可以对双酚A分子进行很好的特异性识别,并且识别环境更接近天然分子环境.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子印迹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对内分泌干扰物雌酮具有高选择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动力学和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与非印迹聚合物相比,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对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聚合反应条件对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和识别性能有重要影响,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摩尔比为1:3:6,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选择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子印迹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对内分泌干扰物雌酮具有高选择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动力学和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与非印迹聚合物相比,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对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聚合反应条件对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和识别性能有重要影响,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摩尔比为1:3:6,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选择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化学学报》2012,70(14)
采用沉淀聚合的方式以诺氟沙星(NFA)-Zn2+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分别选取酸性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与碱性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制备了诺氟沙星-Zn2+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研究发现诺氟沙星与Zn2+及两种功能单体均发生了金属配位印迹作用且形成了比例不同的印迹复合物.红外光谱的功能基团的表征结果显示,甲基丙烯酸与诺氟沙星-Zn2+形成了以诱导作用占优的三元配合物,而4-乙烯基吡啶则与诺氟沙星-Zn2+形成了共轭作用占优的三元配合物.扫描电镜及粒径分布实验表征了聚合物的物理特性,结果显示印迹聚合物的表面存在孔及孔道结构而非印迹聚合物的表面较致密不存在孔且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的粒径均在100μm以下,其平均粒径为39μm.等温结合及选择性实验的结果表明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识别性能优于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其特异性吸附容量和印迹指数分别为66.84μmol/g和4.207.同时在混合溶液的选择性实验中以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的选择识别诺氟沙星的能力优于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的聚合物,其识别因子分别为3.408和2.909,而非印迹聚合物对底物的吸附量较小且识别因子均接近于1,说明非印迹聚合物对底物的识别为非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12.
以钇(III)离子作为模板, 以4-乙烯吡啶(4-VP)、乙酰丙酮(Hacac)和钇(III)形成的三元配合物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 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钇(III)离子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 系统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钇(III)离子的吸附性和选择性. 结果表明, 印迹聚合物对钇(III)离子有很好的亲和性, 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60 min, 最大吸附量为12.4 mg•g−1, 重复使用时性能稳定, 而且印迹聚合物对钇(III)离子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水热反应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的镍配位聚合物,[Ni(Pht)(bbim-4)]n(Pht=邻苯二甲酸阴离子,bbim-4=1,4-双(咪唑-1-基)丁烷),经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是一个三维的具有三角形孔道的多孔配位聚合物。配位聚合物表现出一个整体上的铁磁行为。77 K温度下,气体吸附研究表明该多孔配位聚合物对N2和CO2气体的吸附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手性药物(S)-布洛芬氢键自组装印迹聚合物识别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含有单一结合基团的手性药物(S)-布洛芬作为模板分子,制备了系列印迹聚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对印迹及识别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分别通过形成蓝移氢键和红移氢键完成预组装过程和再识别吸附过程,且形成了主客体配比为1∶1的配合物.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吸附,特异性吸附容量为37.92μmol/g,印迹指数为3.06,且印迹聚合物内特定的三维空间结构对其特异性吸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由手性分离实验考察了印迹聚合物的拆分性能,其对(R)-布洛芬的分离因子为1.79.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双安息香缩三乙四胺及其与草酸共同配位的Co(Ⅱ)、Ni(Ⅱ)、Cu(Ⅱ)、Zn(Ⅱ)、Cd(Ⅱ)的三元双核金属配合物.经质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与磁矩测定及热分析等方法表征.用气体吸收装置探讨了配合物在DMF溶剂中的载氧性质和载氧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肖海梅  蔡蕾  张朝晖  陈珊  周姝  符金利 《应用化学》2020,37(9):1076-1086
本文以磁性氧化石墨烯/MIL-101(Cr)复合材料为载体,以Cu(Ⅱ)和Pb(Ⅱ)模板,多巴胺(DA)为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印迹技术成功制备一种对Cu(Ⅱ)和Pb(Ⅱ)具有高选择吸附性能的磁性离子印迹聚合物。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技术对该磁性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形貌、粒径大小和磁性能进行表征。 详细探讨了该磁性离子印迹聚合物对Cu(Ⅱ)和Pb(Ⅱ)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性能及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该磁性离子印迹聚合物对Cu(Ⅱ)和Pb(Ⅱ)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44.92和322.58 mg/g。 优化了磁固相萃取条件,该磁性离子印迹聚合物成功用于水样中微量Cu(Ⅱ)和Pb(Ⅱ)的分离和检测,Cu(Ⅱ)和Pb(Ⅱ)的回收率分别为81.99%~89.91%和81.24%~95.15%。  相似文献   

17.
本文合成了1,1'-二(N-水杨酰腙乙基)二茂铁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ML·nH_2O[M=Mn(Ⅱ)、Co(Ⅱ)、Ni(Ⅱ)、Cu(Ⅱ)、Zn(Ⅱ)和Cd(Ⅱ)],并用元素分析、UV、IR、~1H NMR、TG-DTA和摩尔电导进行了表征.配体以烯醇式通过亚胺基氮原子和酰胺基氧负离子与金属离子配位,按摩尔比1:1结合.Ni(Ⅱ)配合物有一分子DMF配位.大部分配合物都比配体热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8.
王素素  张月  李辉  许苗苗 《应用化学》2015,32(11):1290-1298
以芦丁(RT)-槲皮素(QT)为混合模板分子制备了芦丁-槲皮素复合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 优化了制备条件,研究了模板用量比、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用量对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 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 探讨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及键合位点特征,考察了其选择识别性能,并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吸附介质,萃取分离芦丁粗提液中的目标化合物。 结果表明,当槲皮素与芦丁的摩尔比为3:2,且模板总量与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用量摩尔比为1:8:10时,所得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最好,对槲皮素和芦丁的吸附量分别达47.86和60.97 mg/g。 吸附可在3.5 h内达到平衡,显示了较快的吸附动力学。 Scatchard分析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基体中存在四类不同性能的键合位点,分别为芦丁和槲皮素的高亲和键合位点及非选择键合位点。 相对分布系数(k=Kd(RT)/Kd(QT),Kd=qee,Kd为分布系数,qe为平衡吸附量,ρe为平衡质量浓度)大于1,表明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芦丁具有更高的选择键合作用,当模拟混合物中芦丁和槲皮素浓度分别为0.07和0.03 mmol/L时,相对分布系数和分离因子(α=qe(RT)/qe(QT))分别达6.669和25.02。 另外,以乙腈、甲醇及甲醇-醋酸混合物依次为洗脱剂,通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可从槐米提取物中分离芦丁和槲皮素两种黄酮类化合物,总回收率分别为96.70%和94.67%。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丙二硫醚桥联2个乙酰丙酮的双β-二酮分子1,3-二(3-硫醚基-2,4-戊二酮基)丙烷(L1),以此为配体与镍(Ⅱ)作用得到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摩尔电导分析方法确定了镍(Ⅱ)配合物的化学组成,比较分析了配位前后的游离配体与配合物的红外及紫外吸收光谱,采用紫外光谱滴定法对配体L1与Ni(Ⅱ)离子在溶液中的配位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并进行金属离子液膜传输实验考察了L1对Ni(Ⅱ)的液膜传输性能。结果显示,L1通过4个O原子与Ni(Ⅱ)配位成键形成配合物,且对Ni(Ⅱ)具有良好的液膜传输性。  相似文献   

20.
苏立强  李继姣  高源 《化学通报》2016,79(4):349-354
以接枝双键的凹凸棒土(TM)为载体,槲皮素为模板分子,采用表面印迹技术制备对槲皮素具有特异吸附性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利用光谱法选择实验条件及对化合物表征。采用静态法研究聚合物对槲皮素的结合性能与识别性能。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材料对槲皮素具有特异的识别特性和优良的亲和性,提高了传统聚合物的结合率。以该印迹聚合物为固相萃取材料,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菜中的槲皮素进行分离富集,方法回收率为84.0%~90.6%,相对标准偏差低于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