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筏—桩—土共同作用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分析筏-桩-土共同作用工作性状的实用计算方法-位移协调法,该方法假这筏板与土地基位移协调,对矩形筏板根据其边界条件和变形性状采用一种双重三角形数位移模 桩在采用单储计算方法-考虑桩压缩性的位移协调法,分析桩土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富盈 《河南科学》2007,25(6):957-959
在低承台摩擦桩基中,桩-土-承台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共同作用,为了在设计中能够方便地考虑这种作用,设计了一个模型试验来研究桩筏基础的承载机理,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实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瑞江 《科技资讯》2009,(3):94-94,96
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整体。设计中忽略了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人为地把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隔离计算,既不经济,也不安全。本文主要探讨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情况,提出考虑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宋夏明 《科技信息》2007,(25):112-112
本文从从群桩的共同作用影响、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与基础的共同作用几个方面简要论述了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筏-桩-土共同作用分析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分析筏-桩-土共同作用工作性状的实用计算方法—位移协调法[1].该方法假定筏极与桩土地基位移协调,对矩形筏板根据其边界条件和变形性状采用一种双重三角级数位移模式.对拉土地基采用单桩计算方法—考虑桩压缩性的位移协调法[1,2],分析桩土之间的相互影响。根据位移协调条件和力平衡条件建立筏-桩-土共同作用的分析方程.可求解筏板与桩土地基之间的接触应力、桩土地基的应力及沉降、筏板的沉降、弯矩、扭矩及应力和桩筏基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文中对桩筏基础、片筏基础及性承台的分析与设计具有理论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桩筏基础非线性共同作用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平面壳体单元模拟筏基,用一维杆单元模拟桩体,用广义剪切位移法和有限层法模拟桩的非线性工作性状和桩-土,桩-桩,土-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建立了考虑筏板实际刚度的桩筏基础非线性共同作用分析方法。通过算例分析,探讨了筏板刚度,布桩方式等因素对桩基础非线性共同作用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筒体-桩筏-地基土共同作用非线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虑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土三者共同作用,以及土的弹塑性性质,采用中厚板理论分析筏板,建立了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筒体结构下桩筏基础受力作了非线性数值分析。通过对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明确了非线性分析的意义。研究了地基土应力、应变随荷载的变化情况及桩顶反力分布的发展过程,并指出筏板厚度的增加并不总是使桩顶反力趋于不均匀。同时,讨论了土塑性及基础沉降曲面形状对桩筏基础工作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层状粘弹性饱和土地基与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子结构法将上部结构向边界凝聚 ,得上部结构的控制方程 .筏板的控制方程由薄板理论和虚位移原理得到 .利用层状粘弹性饱和土表面作用垂直载荷的基本解和筏板与地基的变形协调条件 ,可以得到筏板和地基相互作用的控制方程 .对上述控制方程进行 Laplace变换 ,得到变换域内的控制方程 .求解上述变换域内的方程并进行相应的逆变换 ,则可求解出共同作用问题 .  相似文献   

9.
桩筏基础由于其整体性好、竖向承载力高、基础沉降小、调节不均匀沉降能力强等优点,日益成为高层建筑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的基础形式。本文从从群桩的共同作用影响、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与基础的共同作用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共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高层结构与岩溶洞穴地基基础共同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基是一种复杂地基,在岩溶地基上建设高层建筑需要较准确的分析以提供设计依据.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能比较准确反应结构及地基的受力,而有限元法能有效地进行共同作用分析.为此,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岩溶地区的高层建筑进行共同作用分析,并与不考虑共同作用的常规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并探讨了共同作用对上部结构、地基及基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岩溶地基而言,共同作用对柱产生的次应力较小,但个别角柱次应力较大;剪力墙的次应力较大,而且其布置方式对共同作用有较大影响,此应力随楼层增加衰减很快;对于岩溶地基而言,筏板基础是比较适合的基础形式,在共同作用中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考虑框架结构、筏板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采用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框架结构、筏板基础和地基之间在连接处的静力平衡和变形协调作用,形成共同作用分析方法,与非共同作用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框架结构柱轴力和弯矩的变化情况.有限元分析表明,在共同作用下,筏板基础发生“盆形”变形,框架结构应力重分布为角柱轴力增大,边柱和中柱轴力减小,柱的弯矩显著增大.共同作用下,不同厚度的筏板沉降量不同,厚度越大,筏板最大沉降量越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框架结构、筏板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模型,进行了模拟施工过程的计算分析,得出了筏板基础沉降、筏板内力的变化规律;在考虑共同作用与不考虑共同作用两种情况下,分析了框架柱、梁内力.进行框架结构、筏板基础的研究,完善框架结构、筏板基础内力分析方法,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获得一些可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和借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结构的迅猛发展,桩筏基础与高层框架结构共同作用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已逐渐成为结构工程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以某地区筏基础与高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建立考虑共同作用的模型和不考虑共同作用的模型,分析结果并说明共同作用模型的合理性,计算结果可作为该类建筑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实际工程中大规模桩筏基础荷载分担及沉降特性,基于桩-土-筏相互作用理论提出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考虑土体弹塑性的刚性筏板下群桩基础共同作用的实用分析方法.桩-土-筏相互作用包括桩-土、桩-桩、筏-土和桩-筏相互作用,土体弹塑性考虑了土体模量的双曲线型变化特性.通过对不同尺寸条件下桩筏基础现场实测案例进行分析,介绍了计算过程中相应土体参数的取值方法,并基于基础沉降及桩-土荷载分担比实测和计算值对比结果,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用于分析实际工程中大规模桩筏基础的合理性.同时基于某工程桩基优化分析,其计算结果表明:考虑筏板的荷载分担能显著降低桩基用量,桩数降为原设计1/3左右时,基础沉降并不会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湿陷性黄土桩筏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和分析高速铁路荷载作用下刚性桩桩筏复合地基控制湿陷性黄土地基沉降的效应,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的方法对不同桩间距设置条件下的刚性桩桩筏复合地基进行了模拟试验.试验研究表明: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法满足高速铁路轨道结构对路基工后沉降的要求,需要加固处理.随着桩间距由2倍增至6倍桩径,地基总沉降量及工后沉降量显著增大且变化速率较大,桩间土对桩体的负摩阻力增大.桩间土与桩体相对位移中性点位置随着桩间距的增大而显著降低,工后阶段中性点位置变化趋势为逐步上升并趋于稳定.工后阶段筏板与桩体相对位移量呈减少并趋于稳定的趋势.差异沉降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桩筏复合地基工后阶段控制沉降及差异沉降的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6.
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地基、基础处于一个共同作用的完整系统中。而长期以来,工程界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上部结构、基础以及土体分割开来,以某地区一框架—桩筏基础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对高层框架结构与桩筏基础共同作用进行整体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得到了该建筑合理的受力情况与所需数据,计算结果可作为该类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室内试验选取了土体的物理参数,从上部结构、筏基两方面通过有限元分析考虑相互作用模型施工过程中巨型框架结构、筏基刚度对砂卵石土基的沉降和应力分布影响.结果表明:巨型框架结构刚度对基础的沉降和内力以及地基的反力有比较明显影响,但结构的层数影响是有限的;随着筏基刚度增加,基础的沉降和差异沉降减小,基底反力向边缘集中,应力分布越不均匀,正应力增大.这对同类问题的研究和应用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由地连续墙-桩-箱筏所构成的复合基础的沉降计算方法,该方法定义为二阶沉降计算方法,进一步论述了在考虑地基上补偿性状的前提下,可用分层总和法计算第一阶段沉降,用变形总和法计算第二阶段沉降。  相似文献   

19.
砌体结构下筏板基础厚度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优化理论,提出了砌体结构下筏板的最优板厚,并提出了在最小配筋率下的最小板厚,若设计板厚大于此最小板厚时均为构造配筋。经与实际工程进行对照,符合较好,这为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筏板基础时,提供一个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将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三者视为统一整体,上部结构考虑空间框架形式,筏板计算采用亨奇中厚板8节点等参数单元,桩土体系采用剪切位移法,考虑群桩效应的共同作用进行空间分析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是一种空间分析方法,可推广到框一剪结构的空间分析.在求解时利用波前法使得效率极大提高.所编制程序具有一定通用性,适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