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根皮素为母体合成了根皮素缩氨基硫脲,采用UV,IR,1 H NMR,13 C NMR及M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以L-多巴为底物研究了根皮素及根皮素缩氨基硫脲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相比于根皮素,根皮素缩氨基硫脲对酪氨酸酶表现出更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57.81±1.46μM。酶学动力学研究表明,二者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混合型可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荧光和圆二色光谱法并结合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欧前胡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欧前胡素是一种可逆的混合型抑制剂,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90×10-5 mol·L-1。欧前胡素通过静态型方式猝灭酪氨酸酶的内源性荧光,两者有一个结合位点。25℃时结合常数为2.90×103 L·mol-1,疏水作用力是驱动两者结合的主要作用力。同步荧光和圆二色谱分析表明,欧前胡素对酪氨酸酶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周围的微环境几乎不产生影响,但导致酪氨酸酶二级结构变得松散。分子模拟显示,欧前胡素占据酪氨酸酶的活性中心位点,并与His244,Val283,Val286,His263等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阻碍了底物结合到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降低酪氨酸酶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红旱莲黄酮的色谱分析及酪氨酸酶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了纯化后的红旱莲黄酮中的主要黄酮组分,通过测定抑制率和抑制动力学,评估了红旱莲总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机理。结果表明,槲皮素是纯化后的红旱莲黄酮中的主要黄酮成分,其后依次为芦丁、黄芪苷、山奈酚、金丝桃苷和异槲皮素,其总黄酮含量为44.7%。与阳性对照曲酸相比,红旱莲黄酮是一种有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IC50=46.99μg·mL-1),其抑制类型是典型的可逆竞争型,抑制常数Ki为34.07μg·mL-1。  相似文献   

4.
本文定义了Γ-环的b-理想与拟b-理想,论述了Γ-环中都有一个Baer根,一个b-根与一个拟强b-根,并且还证得了Γ-环的Baer根=b-根=拟b-根。  相似文献   

5.
Γ-环的强Levitzki根与拟强Levitzki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定义了r-环的局部强幂零理想与拟局部强幂零理想,研究了局部强幂零根与拟局部强幂零根,并且证明了任何r-环都有拟局部强幂零根,且拟局部强幂零根等于局部强幂零根。  相似文献   

6.
采用利用内源荧光、1-苯氨基萘-8-磺酸(ANS)荧光、酶活性的测定以及动力学分析等手段,研究肌酸激酶在氧化型的二硫基苏糖醇(DTT)溶液中的结构与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氧化型DTT浓度的增加,肌酸激酶的活性逐渐丧失,直至完全失活,并伴随着构象的变化.肌酸激酶起初微小的结构变化就会导致酶活性的迅速丧失,而且其的失活先于明显可测的整体构象变化,酶分子的活性部位处于柔性区域内.另外,随着氧化型DTT浓度的提高,肌酸激酶的内源荧光发射峰位明显地红移,外源ANS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即酶分子的疏水面加大,该结果暗示了酶蛋白的构象发生了改变.动力学分析表明,氧化型DTT对肌酸激酶的氧化过程是一个慢的可逆抑制过程,其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A的大小与氧化型DTT的浓度无关,因此是非络合型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定义了Γ-环的拟次强诣零根,证得拟次强诣零根是Γ-环的Amitzur-Kurosh根,还证得Γ-环的拟次强诣零根等于次强诣零根,从而也加深了对次强诣零根的理解与刻划。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广义Г-环的强Brown-McCoy根与拟强Brown-McCoy根,证明了任何一个广义Г-环都有一个强Brown-McCoy根,和一个拟强Brown-McCoy根,而且拟强Brown-McCoy根等于强Brown-McCoy根,这样就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刻划广义Г-环的强Brown-MoCoy根。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把解析几何与根轨迹法结合起来实现串联超前校正计算方法,无需精确绘图和繁琐的试凑运算,也能得到精确而又令人满意的校正效果,为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途径,也为线性系统设计的计算机仿真奠定了又一基础.  相似文献   

10.
Γ-环与广义Γ-环的强Jacobson根与拟强Jacobson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定义了Γ-环的强左拟正则理想与拟强左拟正则理想,得到任何Γ-环都有强J-根与拟强J-根,以及强J-根等于拟强J-根等结论,还验证了在广义Γ-环中本文所有结论都能成立。  相似文献   

11.
四环素类抗生素因具有抗菌和促进畜禽动物生长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由于畜禽对抗生素的吸收、代谢较少,30%~90%的抗生素都以本体药物的形式随畜禽粪便排出流入环境.以四环素类抗生素——金霉素为例,研究了金霉素对小麦根生长的毒性效应,建立了不同形态金霉素对小麦根系生长的毒性效应模型:1/EC50=f+/EC+50+f0/EC050+f-/EC-50+f2-/EC2-50,得到各形态金霉素对小麦根毒性强弱的排序:二价阴离子态一价阴离子态中性态阳离子态,共存Ca2+对金霉素毒性的影响与Ca2+以及金霉素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乌骨鸡活性肽对体外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体外非酶糖基化反应体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乌骨鸡活性肽I、Ⅱ37 ℃孵育,同时以肌肽为阳性对照,观察乌骨鸡活性肽对非酶糖基化反应的影响.通过测定预定时间体外非酶糖基化体系的吸光度和荧光值计算乌骨鸡活性肽对非酶糖基化反应的抑制率和对非酶糖基化终产物生成的抑制率.结果表明乌骨鸡活性肽Ⅱ对体外非酶糖基化反应和非酶糖基化终产物的生成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土地沙漠化是目前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研究植被斑图对防治土壤沙漠化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文章基于已有的植被斑图模型,建立了具有交叉扩散项的新模型,分析了该模型对应的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非负常数平衡点的稳定性. 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本研究以6种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模拟干旱胁迫,通过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干旱胁迫对长雄野生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的优势门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分别为24.3%~36.49%、11.94%~20.39%和8.9%~17.83%。古菌的优势门是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相对丰度分别为0.50%~1.05%,0.17%~0.64%。与空白土壤比较,干旱胁迫后的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群落组成结构发生显著改变(P<0.05)。在干旱胁迫处理下,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α-变形菌(Alphaprote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放线杆菌门(Actinobacteria)、TM7和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而δ-变形菌(Deltaprote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OD1、绿菌门(Chlorobi)、螺旋菌门(Spirochaetes)、OP11和NC10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长雄野生稻根际微生物能对干旱环境进行响应,发生群落结构改变达到新的平衡,保持同样高的群落结构多样性,来应对干旱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大麦耐铝性与根际 p H 值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小雄培养法研究了大麦耐酸铝性与根际pH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根际pH值变化与培养液氮源的种类有关外;也反映了品种的耐酸铝性的差异.以NO;为唯一氮源时,根吸收N03引起根际pH迅速上升,耐性品种83-122(B)和沪麦8号(H)的能力比敏感品种裸县无芒六棱(S)强.以NH;和NO;(比例1:12为氮源时,pH值变化出现双相现象.第一相,根际pH值下降,敏感品种S下降幅度比耐性品种B,H大,下降相持续的时间也长.第二相,pH上升,B和H上升速率最快,S最慢.在明显出现第二相后更换新鲜培养液,pH变化形式发生改变.耐性品种H}pH下降相不明显或消失,直接出现上升相,而敏感品种S的pH变化却仍为先下降后回升的状况.说明大麦品种间调节根际pH值的能力差异反映了品种耐铝性的差异,耐性品种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升高根际pH而达到解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炎症是生物体内与许多疾病相关的重要保护反应,过氧亚硝酸根(ONOO-)参与炎症过程,与炎症有着密切联系。采用6-羟基-2,3,4,4a-四氢-1H-氧杂蒽-1-酮(GCTPOC)作为双光子荧光团(双光子荧光活性截面δΦ=262 GM(1 GM=1×10-50cm4·s·photons-1·molecule-1),激发波长λex=860 nm)设计并合成一种用于检测过氧亚硝酸根的双光子荧光探针GCTONOO。该探针具有良好的荧光响应,检出限低(13.5 nmol/L)、Stokes位移大(135 nm),可特异性识别ONOO-。细胞急性炎症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探针可实现细胞炎症过程中ONOO-的荧光成像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旋转异构态模型基础上的改进构象统计方法研究聚二甲基硅氧烷链(PDMS)的无扰尺寸.研究结果发现PDMS侧基结构对其短链的均方回转半径特征比影响较大,而长链时构型参数〈S^2〉/M值仍趋向于7.76×10^-3nm·(g·mol)^-1,与实验结果一致.对PDMS链特征比与一级相互作用能的关系作了数值计算,通过对各种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发现如果取旋转异构态模型进行计算,考虑侧基的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多种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白杨素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机制.结果表明白杨素以竞争方式可逆地抑制胰脂肪酶活性,IC50值为(8.21±0.02)×10-4 mol L-1.白杨素与胰脂肪酶在氢键和疏水作用力驱动下形成了基态复合物并通过静态方式猝灭胰脂肪酶的内源荧光,其结合常数为104 L mol-1数量级,...  相似文献   

19.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pH 7.4),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光谱法(CD)和红外光谱法(FT-IR)并结合粘度实验和熔点测量,研究了麦芽酚(MAL)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结合性质和结合模式。实验结果表明,MAL与ctDNA的结合未引起ctDNA的熔点和粘度产生明显变化,NaCl浓度的增加,对MAL-ctDNA体系紫外吸光度无明显影响,表明二者是以沟槽方式结合且不存在静电作用。计算出的热力学参数表明,MAL与ctDNA的结合作用主要由氢键和范德华力驱动。圆二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MAL更倾向于与ctDNA的T碱基结合,并诱导ctDNA由从正常的B型结构转变为高度松散的B型ctDNA结构。分子模拟直观展示了MAL与ctDNA的结合模式为沟槽结合,且主要结合在ctDNA的T碱基富集区,证实了实验结果。凝胶电泳实验表明,MAL没有引起DNA明显损伤。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不同pH对血红蛋白与过氧化氢复合物中间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血红蛋白模拟过氧化物酶,在不同pH溶液中,测定并比较了催化反应中间体-Ⅱ的ks,t1/2和催化活性等。结果表明,中间体-Ⅱ的ks,t1/2和催化活性均与缓冲液的pH密切相关,其稳定性在pH5.0时最小,而此时的催化反应速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