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生成坐标方法(GCM)~([1]_α)考虑集体3~-态与非集体粒子空穴对(ph)_(l~ )耦合模型计算了铅(208)3~-集体态的电四极矩Q_([3~-])、电八极约化跃迁几率B(E3)和跃迁密度ρ_(3~-)~(tr)随核的径向距离r的变化曲线。结果是:Q_([3~-])=-0.098eb,B(E3)=38w.u.。计算中没有像通常那样假设一个有效核子电荷而是在GCM框架下考虑核心激发进行微观计算,其结果与实验符合,说明GCM能够对核元激发的耦合作微观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生成坐标方法(GCM)[1]探讨了208Pb核表面多极振荡对1+态M1跃迁影响的问题. 计算结果表明集体性最强的八极振荡态的影响是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 无质量Bose子和Kerr-Newman黑洞不形成束缚态. 有质量的Bose子, 在0<α<√M2-Q2的情况下, 若E≠am+eQr+/2Mr+-Q2则无束缚态; 若E=am+eQr+/2Mr+-Q2则非束缚态存在的必要条件是(22)和(24)式. 在a=√M2-Q2的情况, 束缚态的能量E=√M2-Q2+eQM/2M2-Q2, 当Q=0或者e=0时, 本文结论与de Felic[1]和章世伟、苏汝铿[2]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
用相干结构波函数和格劳伯尔近似, 研究了18O(π+, π-) 18Ne(2+1, 1.89MeV)反应, 发现核结构对π核双电荷交换四极跃迁有重要影响, 多次散射机制能解释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5.
侯仁锠  赵玄 《中国物理 C》1983,7(2):236-244
本文用DWBA方法对两种入射能量Eα=31和和43MeV的64Zn(α, α′)64Zn*非弹性散射中可能的四极-八极双声子激发进行了研究. 考虑了核力势和库仑势, 零级近似核力势取为Woods-Saxon势, 由靶核振动引起的核力势的非球对称部分V1作为微扰. 在计算中, V1取到核表面集体坐标αλν的二级项, 总初态波函数Ψ(+)i取到V1的一级项,目在扭曲波格林函数中略去了作为中间态的吸收道. 此外在双声子激发机制中, 假设直接双声子激发的贡献是主要的, 相继双声子激发的贡献是次要的. 所得的理论角分布与实验符合得相当好. 由这样符合可推知64Zn的3.72和4.19MeV能级是四极-八极双声子激发能级, 其角动量和宇称分别为3和5.  相似文献   

6.
最近对于偶偶核 68,70,72Ge,70,72,74Se,74,76,78,80Kr 以及65Ga,74Br 能级的研究,发现了大量不同的集体带结构.其中包括建立在近球形基态以及有较大变形(可能包括三轴形变)的激发态之上的带,建立在同样的(g9/2)2轨道上的中子对和质子对的转动排列(RAL)带,具有奇自旋和偶自旋的 RAL 负宇称带以及偶偶核中ΔI=1的γ型振动带.直到1974年,一篇关于 Ge 和 Se 偶偶同位素的综述指出高于4+态的能级(例如见文献[1]的图1和2),还知道得很少.除了在70,72Ge 核中有异常低的0+激发态(最初是于1948年在范德毕尔特大学在72Ge 中发现的)之外,对于这些核,理论上起先只限于按一些振动模型来处理.但是最近以来,关于这个区域的核涌现了大量的信息,表明它们具有许多引人注目的崭新的特征.对于0+激发态也获得了更为深入的认识.特别令人惊讶的是在重离子反应在束γ射线谱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多重、独立、高集体性的带结构.本文将要介绍我们在关于68,70,72Ge[3-6],70,72,74Se[7-13]74,76,78,80Kr[14-18]诸核的研究中发现大量的集体带结构(例如在我们关于68Ge,74Se 和76Kr 能级的研究中发现至少有七种不同的带,见图1—3)的证据和理论解释.这种多重结构包括:1)建立在近球形态上的基态带和以0+′态为带头的大形变态上的激发带的共存;2)以8+态为带头,被解释为建立在中子和(或者)质子的(g9/2)2准粒子组态上的 RAL 带和基态带的同时存在;3)中子和质子的 RAL 奇宇称带,来自于一个 g9/2准粒子一个 P1/2,P3/2或者 f5/2准粒子与核实的耦合;4)△I=1偶宇称带,它可很好地被认为是γ振动带;以及5)目前还不清楚其性质的其它带.  相似文献   

7.
在用14.8MeV中子轰击天然钨样品时, 观察到了一条γ射线, 其能量为291.7keV, 以5.17±0.03秒的半衰期衰变. 根据实验事实, 我们假设183W的5.2秒同质异能态衰变中除了已知的两条跃迁分支外, 还存在11/2+11/2[615]→5/23/2[512]态的另一条同质异能(E3)跃起迁. 计算了这条新跃迁分支的爱阻因子, 它与K禁戒同质异能跃迁的一般经验规则很好相符.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Δ33准门口态模型[1]近似下, 计算了(3.3)共振区的π-12C弹性散射的T矩阵, 着重分析了模型参数的变化对角分布、总截面的影响. 这些参数反映了π核相互作用中多体修正和在核介质中Δ(1232)与核子相互作用的性质, 理论结果与实验材料符合是满意的. 特别有兴趣的是: 为了符合实验材料, 尤其是解分布, 发现原子核中Δ(1232)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强度VΔLS必须是正的, 不同于核子的负值.  相似文献   

9.
由包含单极对力与四极力的原始哈密顿量出发, 采用生成坐标方法(GCM), 微观地推导了与截断四极声子模型(TQPM)形式相同的等效哈密顿量及电四极跃迁算符. 通过对应关系即可计算出唯象IBM哈密顿量及跃迁算符中所需的参量值. 文中对振动型核110Cd及150Gd的实验数据进行了计算, 获得较好符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线性响应理论的基础上, 推导得出惯性张量的微观计算表达式; 取尼尔逊单粒子态[1], 对236U核裂变的惯性张量进行了数值计算; 观察了惯性张量随核温度T和形坐标δ2、δ4的变化; 分析了惯性张量的对效应和壳效应; 对惯性张量在能级交叉处和通过临界温度Tc时出现的特殊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反应128Te(19F,5n)142Pm研究了双奇核142Pm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 建立了142Pm核高自旋态能级纲图. 根据能级结构的系统性, 识别了四个两准粒子态. 根据经验壳模型计算建议了几个新建的关键能级的组态. 67微妙同质异能态被指定为一个全顺排四空穴态(πg7/2-1d5/2-2ν h11/2-1)13.  相似文献   

12.
朱伟 《中国物理 C》1986,10(4):505-507
借助价子模型, 讨论了原子核中的质子电形状因子GP(Q2)和π衰变常数fπ. 联系准弹性峰附近56Fe上的(e,e')反应, 我们证明核介质对GP(Q2)和fπ有影响, 而且它们的修正同结构函数的畸变(EMC效应)一样, 均是由于强子尺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导出了过程J/ψ→γ+G(3-+), G(3-+)→M1M2的多重角关联函数, 其中G是Jpc=3-+的态, M1和M2是自旋为零的介子. 本文还讨论了3-+胶子球态并计算了过程J/ψ→γ+G(3-+)的螺旋性(helicity)振幅之比. 结果表明, 其中的一个比率与胶子球的质量无关, 其值很小.  相似文献   

14.
The high spin states of 129Ce have been populated via heavy-ion fusion evaporation reaction 96Mo (37Cl, 1p3n) 129Ce. The γ-γ coincidence and intensity balance used to measure the B(M1; I→I-1)/B(E2; I→I-2) (the probability ratio of the dipole and quadrupole transition) in ν7/2[523] rotational band of 129Ce. And the energy splitting (Δe′) has been got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Routhians. The lifetimes and quadrupole moments Qt have been extracted from the lineshape analyses using DSAM. The deformation of the ν7/2[523] rotational band of 129Ce was extracted from the Qt and moment of inertia JRR.  相似文献   

15.
利用能量为161—175MeV的32S束流,通过反应118Sn(32S,1p4n)产生了145Tb的高自旋态.进行了γ射线的激发函数、γγt符合测量.首先建议了由24条能级和42条γ跃迁组成的145Tb核的能级纲图,并指定了各条能级的自旋值及部分低位能级的宇称.用一个πh11/2价质子与144Gd核芯激发态的耦合定性地解释了145Tb的一些低位激发态.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对两种核电荷分布(指数型及方型)、两种试探波函数(指数型及Gauss型)用变分法计算了μ原子的1s态及2p态能级, 并与严格计算[1]做了比较. 用"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方法(LCAO)计算了双中心扩散核Coulomb场中μ的四条能级. 用"定态微扰"方法(PSS)解与时间有关的Schrödinger方程, 求得了四能级下μ的末态几率. 结果表明μ原子瞬发裂变后μ主要位于重碎片的基态(1s态), 位于轻碎片基态的几率仅有3.8—5.1%, 位于重、轻碎片2p态的几率各为0.7—0.9%和—0.1%. 这些结果与文献[2]、[3]的计算值基本一致, 与实验测量值相比, 在测量误差范围内也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别从壳模型和生成坐标方法(GCM)出发给出了j3体系的解. GCM在同时考虑了所有可能的费米子和玻色子收缩后能够得出与壳模型完全一致的严格解. 因此有理由预期在处理核内玻色和费米自由度之间的耦合时, GCM是一种有效的微观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含有p态激发的双阱集团壳模型波函数,计算了6Li的集团结构态间的约化跃迁几率B(E2)和均方根半径2>1/2,得到与LCCO相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重层子模型[1]中得到的介子B-S波涵数讨论介子的轻子型弱衰变、电磁衰变和各种二体强衰变过程. 除了解释fπ≈fK, 1→l+l等过程外, 计算得到的各种强衰变宽度也都同实验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我们已经给出的在带头对数近似下强子价夸克分布函数的解析表达式[9]讨论了在中微子深度非弹过程中结构函数xF3的QCD行为, 理论预言与实验结果很好地符合. 最后, 讨论了由于我们在用A-P方程求解解析解过程中作了一个近似所引起的误差计算表明即使在Q2=200GeV, x=0.1情况下, 相对误差仍小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