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化学改性转化木材为热塑性和热固性材料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余权英 《化学进展》1996,8(4):331-339
综述了利用经典的纤维素酯化和醚化改性反应对木材进行化学改性,使其转化为可溶可熔的新型热性或热固性高分子材料的方法及这些新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利用经典的纤维素酯化和醚化改性反应对木材进行化学改性, 使其转化为可溶或可熔的新型热塑性或热固性高分子材料的方法及这些新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化学改性对催化裂化催化剂氢转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用草酸处理裂化催化剂的活性组分USY型分子筛以及在催化剂基质中添加磷改性的氧化铝等方法对裂化催化剂氢转移反应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酸处理能脱除USY型分子筛孔道中的无定形氧化铝,疏通分子筛孔道,提高分子筛的氢转移反应活性,减少积碳; 对于含稀土的REUSY型分子筛,酸处理首先脱除的是稀土离子,降低了分子筛的裂化反应活性,但提高了氢转移反应活性. 在催化剂基质中添加磷改性的氧化铝能增加基质的弱酸性中心,增加裂化反应的活性中心,提高催化剂的裂化及氢转移反应活性,同时减少催化剂上的积碳.  相似文献   

4.
木材表面改性的XPS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对木材表面进行处理,并诱导引发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达到表面改性的效果以提高木质材料的性能,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木材表面改性前后的表面化学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材经微波等离子体处理,表面氧与碳的原子浓度比(no/nc)增加,产生大量的含氧官能团或过氧化物,从而引发木材与甲基丙烯甲酯单体产生接枝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5.
基于具有刚性主链结构的4,4'-(六氟亚异丙基)双邻苯二甲酸酐/对苯二胺(6FDA/p-PDA)树脂体系, 通过共聚引入间苯二胺(m-PDA)、 4,4'-二氨基-2,2'-双三氟甲基联苯(TFDB)和9,9'-双(4-氨基苯基)芴(BAFL)等主链刚性且兼具大自由体积特性的芳香二胺, 以非反应性封端剂邻苯二甲酸酐(PA)对分子量进行调控, 设计制备了系列分子量可控的热塑性聚酰亚胺(TPI)树脂. 系统研究了共聚结构和分子量对TPI树脂熔融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 构建了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与树脂熔融性能的对应关系, 并对树脂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 大自由体积的芳香二胺共聚结构的引入可有效降低分子链堆砌密度, 增大聚合物的自由体积, 从而赋予树脂良好的熔融性能. 降低设计分子量可进一步改善树脂的熔融加工性. 这类具有刚性主链结构的TPI树脂兼具优异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 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308~338 ℃之间, 以TFDB和BAFL共聚制备的TPI-C-25K和TPI-D-25K树脂表现出高强高韧的特性, 拉伸和弯曲强度分别超过120 MPa和190 MPa, 断裂伸长率大于8.2%, 并且在250 ℃高温下表现出良好的耐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利用环氧树脂改性热塑性树脂共混体系研究的最新进展。着重阐述了环氧树脂在热塑性树脂之间的增容作用,如尼龙6(PA6)合金体系,改性聚苯乙烯塑料(ABS)合金体系,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合金体系等。同时,介绍了利用环氧树脂的反应活性提高无机填料在聚合物中分散性研究的情况,如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聚醚砜(PES)中,以及滑石粉在聚丙烯(PP)中分散性的提高。最后,简介了环氧树脂改性热塑性树脂提高热塑性树脂物理机械性能方面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并展望了环氧树脂在热塑性树脂改性研究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对近十年半纤维素的化学改性如:醚化改性、酯化改性进行了综述,主要从多相反应和均相反应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说明,最后提出了半纤维素改性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渍法制备系列铜铈复合氧化物分子筛催化剂(Cu-Ce/SAPO-34),探讨了Ce负载量对Cu/SAPO-34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的影响,通过XRD、SEM、H2-TPR、XPS和NH3-TPD等表征手段分析不同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750℃水热老化未造成Cu-Ce/SAPO-34催化剂菱沸石(chabazite,CHA)骨架坍塌,但破坏了部分孔结构和酸性位点,使催化剂表面结晶度下降。水热老化促使催化剂晶格发生拉伸畸变,使Cu2+迁移到催化剂表面,Cu2+和Ce4+团簇形成CuO和CeO2,造成催化剂的Cu活性物种减少和氧空穴浓度降低,所以Cu-Ce/SAPO-34的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NH3-SCR)性能下降。掺杂Ce能提高Cu/SAPO-34催化剂表面的Cu2+和Cu+活性物种量,减少Cu物种团簇形成CuO,改善催化剂表面活性Cu物种分布性。提高Ce的负载量能稳固Cu-Ce/SAPO-34催化剂的结构,使中、弱强度酸位点得以维持,从而提高其水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研究的系列Cu-Ce/SAPO-34催化剂中,Cu/Ce质量比为4:5时具有最佳的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使用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氧化铝(Al2O3)进行表面改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对改性Al2O3(m-Al2O3)进行了表征。将Al2O3和m-Al2O3分别填充到高密度聚乙烯/尼龙6(HDPE/PA6)共混物中制备复合材料,以提高材料的导热性。利用导热系数仪、维卡软化点测试仪、万能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耐热性能、拉伸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导热性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与基体相比,材料的耐热性能、杨氏模量也得到了提高。经过硅烷偶联剂处理后,m-Al2O3能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耐热性能和杨氏模量。  相似文献   

10.
11.
棉纤维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及产物的温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酸铈铵(CAN)、过硫酸钾(KPS)及H2O2/H2A(双氧水/抗坏血酸)为引发体系,采用溶液自由基接枝法制备了具有温敏性的棉纤维N-异丙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otton-g-PNIPAAm);在上述3种引发剂作用下的接枝反应可以达到的接枝率(G)排序为G(H2O2/H2A)>G(KPS)>G(CAN);研究了其他因素如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单体浓度等对接枝率的影响,得出了优化的接枝反应条件;接枝样品的FTIR分析图谱和SEM观察均表明样品表面已接枝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DSC分析显示,棉纤维N-异丙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与纯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凝胶(LCST=32.48℃)相似,约为32~33℃;接枝率的变化对试样LCST的影响很小,但其可逆焓变(ΔH)会随接枝率的提高而增加;采用滴水试验法(AATCC 79)和毛效试验法(FZ/T 01071)检测棉纤维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在不同温度时的吸水性变化,显示试样具有温敏特性,其中接枝率介于25%~45%的试样温敏性较高,过低或过高的接枝率均不利于获得高的温敏性;棉纤维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试样的可逆焓变(ΔH)随试样膨胀/收缩时间变化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棉纤维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比纯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凝胶快.  相似文献   

12.
利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表面接枝苯乙烯和4-氟苯乙烯的共聚物.研究不同反应时间和不同配比下接枝共聚物对聚酯薄膜表面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凝胶渗透色谱(GP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接枝改性前后PET薄膜的表面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利用接触角测试和表面能计算对比研究接枝改性前后PET薄膜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和单体百分含量对接枝百分率及接触角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聚酯薄膜表面接枝百分率增大,接触角增加,表面自由能下降.  相似文献   

13.
原位接枝炭黑/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原位固相接枝方法,使在高温和强剪切作用下降解的天然橡胶接枝到炭黑表面.通过对接枝前后炭黑填充天然橡胶的性能对比发现,原位接枝炭黑不但能提高天然橡胶的硫化速度,还能提高拉伸强度,定伸应力和撕裂强度等;动态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接枝炭黑填充的天然橡胶中接枝炭黑网络化程度较低,这些结果主要归因于接枝炭黑在橡胶基体中分散性的改善及炭黑与橡胶之间作用力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尼龙1010( P A1010) 与高抗冲聚苯乙烯( H I P S) 及马来酸酐官能化的 H I P S( H I P S g M A) 间的相互作用,利用 D S C, D M A, S E M 及拉伸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组成比的共混物 P A1010/ H I P S 与 P A1010/ H I P S g M A 的结晶、玻璃化转变、形态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H I P S 与 P A1010 虽然结构相差甚远,但两者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而 H I P S g M A 可使 P A1010 的低温熔融峰变小,当 H I P S g M A 的含量≤50 % 时,随着其含量的增加,共混物中 P A1010 的结晶温度升高;当含量> 50 % 时, P A1010 发生分级结晶行为,其结晶温度由原来的178 ℃降至83 ℃,同时 H I P S g M A 与 P A1010 间的相互作用变大, D M A 谱上有明显的新的松驰峰. P A1010/ H I P S g M A 共混体系的拉伸性能要优于相同组成的 P A1010/ H I P S 体系.以上现象主要是由于 H I P S g M A 与 P A1010 中的端胺基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接枝共聚物 P A1010 g H I P  相似文献   

15.
The kinetics of O-acylation of aspen wood, mechanochemical treated, lignin, cellulose, and xylan were studied at various reaction temperatures . The reactivity of the principal wood components in the range 80-120°C follows the decreasing order lignin > xylan > cellulose. Lignin, an amorphous intercellular substance in wood, is acylated fastest.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接枝型聚丙烯酰胺高分子絮凝剂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通过常规分析测试及SEM,IR,TG等结构分析方法剖析接枝共聚物的结构,从而解释接枝型聚丙烯酰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液接枝法制备了N-(1-萘基)马来酰亚胺接枝等规聚丙烯,并用红外光谱(FTIR)定量表征了接枝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其结晶形态.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和接枝单体用量增加,接枝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一现象可从反应动力学给与合理解释.此外,还发现当接枝率小于2.1%时,接枝前后聚丙烯的结晶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g-聚氨酯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DSC法研究了聚丙烯 (PP)和聚丙烯接枝聚氨酯的共聚物 (PP g PU)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用Avrami方程和莫志深改进法对DSC测定结果进行了处理 ,结果表明 ,PP g PU的动力学参数能很好的符合Avrami方程和莫志深改进方程 .PP接枝了聚氨酯支链后 ,结晶速率增大 ,球晶的生长和成核机制也相应发生改变 ,而其变化规律与接枝物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PET表面接枝偶氮聚合物和光致取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一种丙烯酸酯类含芳香族偶氮生色团的单体ANB .以二苯甲酮为引发剂 ,采用固相紫外光接枝方法将上述单体接枝到聚酯 (PET)膜的表面 ,得到了一种具有光响应性的接枝膜 .通过SEM研究了接枝膜的表面和断面的形貌 ,观察到偶氮接枝层均匀地覆盖了PET表面 ,接枝层厚度约 0 4μm .研究发现 ,当使用488nm的线偏振激光照射接枝膜时 ,偶氮生色团通过快速的顺反异构化反应在垂直于偏振光极化方向上发生取向 ,得到了具有光学各向异性表面的PET接枝膜 .接枝膜的取向是一个快速过程 ,取向有序度参数在 2min时即达到最大值 ,为 0 0 6左右  相似文献   

20.
1.INTRODUCTIONThesynthesisofpolymer-supported"onium"salts(ammoniumandphosphonium)(1~5(wasdiscussedindetailduetothewidefieldofutilizationas:polarstationaryphasesforanionchromatography(6(,polymericreagentsfortrans-quaternizationreactions(7,8(,phase-transfercatalysts(9~13(andpolycationicbiocides(14~17(.Manychemicalmaterialssuchasozone,liquidchlorine,sodiumhydrochloride,s.a.,havebeenlargelyusedtosterilizeairandwater.Suchmaterialsrequirespecialequipmentandcarelessusemaycauseenvironmentalpollu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