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表明与兔肌酶相同,活性部位巯基羧甲基化的酵母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在NAD 存在下,经紫外光照,形成一发射峰为410毫微米的荧光衍生物。对于在四个活性部位中只有两个被引入羰甲基的酵母酶,也得到同样的结果。用蛋白内禀荧光淬灭方法测定这两种羧甲基酶,结合NAD~ 均为极微弱的负协同性,或几乎无协同性;但根据荧光衍生物形成的测定,两者却均为正协同性,这可能是由于NAD~ 和酶朊的结合方位在含荧光衍生物的酶中与天然酶中较为接近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一系列NAD~ 类似物和活性部位Cys-149羧甲基化的GAPDH一起紫外光照时,形成荧光衍生物的能力与这些类似物作为氢受体的活力,形成Racker band的能力进行了比较。在被测类似物中NAD~ ,NGD~ ,APAD~ 和eNAD~ 对上述三个反应均为正结果;而a-NAD~ ,NMN~ 和CPAD~ 均为负结果,FPAD~ 与羧甲基酶一起紫外光照时能形成荧光衍生物,但无氢受体活力,也不形成Racker band,这可能是由于FPAD的吡啶环3-醛基与活性部位的—SH基团形成了硫半缩醛,而该—SH基团正是后两个反应必需基团的缘故,TPAD~ 虽然作为氢受体有活力,但不能形成Racker band和荧光衍生物。尽管如此,对于绝大多数被测类似物来说,形成荧光衍生物的能力是与它们作为氢受体的活性相平行的,这一事实说明此荧光衍生物的生成,的确发生在活性部位,因此可以用作为研究GAPDH活性部位构象变化的探剂。  相似文献   

3.
本文培养了三种Palinurus versicolor龙虾肌肉D-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晶体:脱辅基酶、脱辅基羧甲基酶和每四体含两个荧光NAD衍生物的酶晶体。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空间群与晶胞参数。结果表明这些晶体以及对应的为NAD~+所饱和的holo酶晶体彼此同晶,良好的同晶性提示着,此种种属来源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与辅酶的结合不大可能导致如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lus酶那样涉及结构域相对运动的较大幅度的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4.
廖清江  黄鸣龙 《化学学报》1980,38(6):551-560
具有激素活性的19-失碳-16-次甲基-17α-乙酰氧基黄体酮(10)可从3β-乙酰氧基-16β-甲基-16α,17α-环氧孕甾-5-烯-20-酮(1)经九步反应合成。1先与HOCl加成得5α-氯-6β-羟基衍生物(2),后者再与四醋酸铅及碘在苯中反应而成6β,19-环氧化物3;16α,17α-环氧结构破环后生成16-次甲基衍生物5,在碳酸氢钾-甲醇溶液中3β-乙酰氧基被选择性水解为3β-羟基衍生物6,6经Jones氧化并除去HCl成7,后者用锌及醋酸还原成19-羟基化合物8α;8α经Jones氧化成19-羧酸衍生物9,最后脱羧便得目的物10。8α用四氯苯醌脱氢成Δ6衍生物11α,再经氧化、脱羧便得Δ6-19-失碳-16-次甲基-17α-乙酰氧基黄体酮(13)。  相似文献   

5.
碳-碳键的构建是有机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类反应, 也是构建有机化合物骨架最常用的手段. 近些年, 通过脱羧反应来构建碳-碳键, 碳-杂原子键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肉桂酸类化合物的脱羧偶联反应也得到了较多的关注. 这类反应一般包括两个过程, 自由基加成和羧基的脱去, 从而得到新的有机化合物. 这类反应的特点是用氧化剂产生自由基, 在反应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为副产物, 相比使用卤代试剂或者有机金属试剂来说, 更为绿色. 作者在之前的研究过程基础上发现, 在无需任何金属催化剂的条件下, 只用过氧叔丁醇(有机溶剂)作为氧化剂, 肉桂酸类衍生物和酰胺类能够发生脱羧氧化偶联反应, 实现C(sp3)―C(sp3)键的生成. 该反应特点是没有用过渡金属盐作为催化剂, 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6.
冯超  刘赛文  彭圣明  易兵  邓国军 《化学进展》2010,22(7):1403-1413
羧酸和羧基功能基团广泛存在于各类有机化合物中。活泼的羧酸衍生物在功能团转换和构建C-C键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含羧基的化合物具有价廉且易制备的特点,通过脱羧反应形成新的C-C键为有机合成反应提供了一条新的反应途径。脱羧反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并且主要副产物为二氧化碳,因此通过脱羧反应来构筑新的化学键的方法是一种廉价﹑环境友好的合成路线。关于脱羧反应的文献综述已经有很多,本文仅对过去几年中基于脱羧法的C-C键生成反应的研究进展做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叔丁氧羰酰基在多肽合成中已被广泛地用来保护氨基酸的氨基。它的主要优点是对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用氯化氢的醇溶液或三氟乙酸酸解而去除。对碱稳定且不被催化氢解和肼解。叔丁氧羰酰氨基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最初是用α-异(?)酸酯与叔丁醇反应而获得,后来大多是采用各种活化的叔丁氧羰酰基衍生物作为叔丁氧羰酰化的试剂。目前最常用的试剂是1959年 R.Schwyzer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荧光增强型量子点探针检测痕量谷氨酸脱氢酶(GLDH)的方法,GLDH是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酶分子,具有氧化性的NAD+通过电子转移淬灭CdTe量子点的荧光,而GLDH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可以消耗NAD+。在所采用的NAD+/GLDH体系中,量子点的荧光先被NAD+淬灭,加入GLDH消耗NAD+,荧光会因NAD+的减少而增强。利用这种高选择性的酶促反应可以检测浓度范围比较宽的GLDH(10~1000 U/L)。对于这个浓度范围GLDH的检测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可用于诊断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  相似文献   

9.
全取代的呋喃酮[Ⅰ]易与胺类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相应的插烯式酰胺,与甲胺在不同溶剂中可得单分子或双分子缩合产物。这类缩合产物不能用碘甲烷,重氮甲烷甲基化;用过氧化氢氧化得到少一碳原子的二元酸;与乙酰乙酸乙酯作用生成吡啶衍生物;与格氏试剂作用,发生类似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1,4-加成反应,生成产物业经合成方法证明。  相似文献   

10.
喹啉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类药物,其中4-氨基喹啉衍生物可以作为痛敏肽拮抗剂,而4-氨基-6-硝基-3-溴喹啉是制备4-氨基喹啉衍生物的前体。本文以4-硝基喹啉N-氧化物为原料,在醋酸的作用下,经铁粉还原反应生成4-氨基喹啉;再经溴代反应生成4-氨基-3-溴喹啉;最后经混酸硝化反应生成4-氨基-6-硝基-3-溴喹啉。化合物结构用1H-NMR、13C-NMR、IR、MS表征。  相似文献   

11.
β-环糊精构筑氨基酸氧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用β-环糊精二间羧基苯磺酸酯与三氯化铁形成的配合物的构筑模拟氨基酸氧化酶, 将苯丙氨酸氧化脱氨生成苯丙酮酸, 在过量H2O2的存在下, 苯丙酮酸进一步被氧化脱羧生成苯乙酸, 若此反应体系是在N, N-二甲基甲酰胺(以下缩写DMF)的弱碱性条件下, 反应则是将苯氨酸氧化成酪氨酸。  相似文献   

12.
魏峰  王继宇  张庆  张晓霞  陈代谟 《合成化学》2005,13(3):307-308,314,i005
2-氨基-5-羟甲基嘧啶衍生物用三甲基氯硅烷在乙氰溶剂中回流会发生醇的甲基化反应,该现象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3.
丙烯醛及其衍生物基态脱羰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从头算自洽场分子轨道方法和能量梯度技术,研究丙烯醛及其衍生物基态脱羰反应的机理,用二级微扰方法考虑电子相关效应。结果表明基态丙烯醛脱羰为一简单反应,反应涉及三中心过渡态。取代基对丙烯醛脱羰反应仅有较小的影响。从计算的势垒可以推得基态丙烯醛及其衍生物热脱羰是很困难的,但是,光激发得到的丙烯醛很可能首先通过内转换成系间窜跃回到基态,然后发生脱羰反应,即基态脱羰很可能在其光解离反应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烷基羧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科研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开发以来源丰富的烷基羧酸及其衍生物作为起始原料的反应.烷基羧酸及其衍生物在可见光氧化还原作用下可以高效地生成烷基自由基,从而在温和条件下用于构筑各类化学键.以可见光催化烷基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脱羧自由基反应类型为线索,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在可见光条件下烷基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脱羧官能团化反应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发展了一个无光敏剂参与的可见光促进的咪唑并[1,2-a]吡啶衍生物的三氟甲基化新反应.该反应利用本课题组此前发展的基于硫叶立德骨架的亲电三氟甲基化试剂作为三氟甲基自由基源,反应条件温和,底物普适性好,同时兼容常见的官能团.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可被自由基捕获剂阻断.对两个反应底物及它们的1∶1混合物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三氟甲基化试剂与咪唑并[1,2-a]吡啶之间形成了一个Donor-Acceptor加合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合理的机理,即该加合物在光照条件下被激发,发生硫-三氟甲基键均裂生成三氟甲基自由基,该自由基与咪唑并[1,2-a]吡啶发生自由基取代反应.同时也成功地将该方法应用于治疗胃溃疡药物佐利米定的三氟甲基化衍生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16.
在接近理论量碳酸钾存在下,并以DMF为溶剂,1,3-双(氯甲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CMDS)能使核酸碱基、核酸碱基衍生物和核苷甲基化,同时生成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_4)。初步研究了反应机理,提出甲基化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与PM3相结合的方法对叶酸辅酶模型——2-甲基-1-乙酰基咪唑啉盐向邻苯二胺转移一碳单元的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咪唑啉环有两种开环方式,反应可以通过两条互相竞争的途径完成,得到相同的产物.每一条途径都经历了6个反应步骤,包括两种反应物的结合,质子转移,五元环的断裂,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形成,再次质子转移和最终产物的生成.上述反应的每一条途径中,两次质子转移过渡态的能量较高,说明该反应存在一般酸碱催化作用,与酶催化甲酸氧化态一碳单元转移的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1,4-二甲基咔唑-9-丙酸与间苯二磺酰氯反应生成混合酸酐,该混合酸酐能够衍生化18个碳以下的直链脂肪伯醇、6个碳以下的仲醇,以及叔丁醇和胆固醇;将荧光衍生物用反相C18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在室温下10min完成衍生化反应,衍生物24h内基本稳定.基于此,建立了血清中醇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一种合成二烷硫基取代的1,2-二氮杂-1,3-丁二烯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在NaHCO3水溶液中,a-羧基二硫缩烯酮和芳基重氮盐发生脱羧重氮化偶联反应,以较高的产率生成4,4-二烷硫基-1,2-二氮杂-1,3-丁二烯衍生物。  相似文献   

20.
陈立功  李阳  孟Yi  李渊  吕萌  罗会兵  王勇 《有机化学》1999,19(2):184-189
通过4,8,12-三甲基-4,8,12-三烯醛(1)类四戊烯醛衍生物的增一碳反应合成了5,9,13-三甲基-5,9,13-十四三烯醛甲酯(3)及5-己烯酸甲酯衍生物(7-9)。用甲氧基甲基三苯基膦处理4-戊烯醛类化合物生成烯基醚,PCC氧化所生成的烯醚则得到标题化合物,5-己烯酸甲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