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华钟 《物理学报》1965,21(10):1825-1828
π介子电磁形式因子,在光生介子和核子电磁结构等一系列低能π-N系统同电磁场相互作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Frazer和Fulco首先引入并推导出π介子电磁形式因子。由于还没有满意的π-π散射理论,还由于导出的形式因子公式很复杂,不便应用,因此,目前一般都引用唯象或简化了的π介子电磁形式因子。近年来,出现了应用Regge极点方法来导出形式因子的工作。假设ρ介子Regge极点是主要贡献,那么,就  相似文献   

2.
彭宏安 《物理学报》1962,18(12):621-628
用色散关系讨论了低能π-N散射振幅T+的部分、指出对P1/2波的散射,用CGLN公式计算的结果基本上即已符合实验,对于S波散射,用CGLN得的与实验值的符号都相反,且随q迅速增加而超过么正条件所允许的极限,经过分析指明不可能引入π-πS波作用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同时还能保持使P1/2波与实验相符,但从“减去”(subtraction)一次的S波色散关系出发,则由此修改后的CGLN公式计算的结果就基本上与实验相符,而π-π作用看来对它们只起着细致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直接以平底势计算得到的赝标介子波函数,在欧氏空间中计算出物理的0~-介子的类空电磁形状因子。数值结果表明,在适当选择参数下,理论计算的结果能和实验相符合。  相似文献   

4.
在层子模型中,0-介子波函数可以利用经 Wick 旋转后的 Bethe-Salpeter 方程通过数字计算求解.如何把这种欧氏空间中的介子波函数延拓回闵氏空间,从而计算能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的0-介子的电磁形状因子是个未曾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形状因子的解析性质的基础上,证明了在选取光子在其中为类空的特定座标系中,可直接利用欧氏的 B-S 介子波函数,在欧氏空间计算出物理的0-介子的类空电磁形状因子.文中以近平底势算得的赝标介子波函数为例.计算了若干组参数下的赝标介子的电磁形状因子.初步的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参数选择下,理论计算的结果能够和实验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直接以平底势计算得到的赝标介子波函数,在欧氏空间中计算出物理的0-介子的类空电磁形状因子。数值结果表明,在适当选择参数下,理论计算的结果能和实验相符合。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用横向膨胀流体力学模型研究了质心系能量为S=20GeV的16O-Au碰撞的末态π介子的横动量分布,考虑了膨胀气体的成分影响,取更合理的能量密度的初始条件后,和NA35实验数据比较,其结果虽然比D.Kusnezov的计算更较好接近实验数据,但仍不足以完全解释实验.  相似文献   

7.
周光召  戴元本 《物理学报》1960,16(5):252-262
本文讨论了π介子核子碰撞产生π介子的色散关系,计算了束缚态的贡献。所用的方法是把核子场的算符由态矢量中提出来,对运动学和对称性作了较详细的分。  相似文献   

8.
董宇兵 《中国物理 C》2000,24(11):1005-1010
利用夸克模型,考虑π介子云对质子,特别是中子的形状因子的影响,计算了质子和中子的电磁形状因子.对中子的性质给予了较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算符乘积展开和重整化群的方法,研究和给出了在量子色动力学中的1++介子B-S波函数和A1-π转换电磁形状因子的大动量行为,并讨论了可能的实验检验。  相似文献   

10.
安瑛  吴詠时  戴元本 《物理学报》1976,25(3):188-196
本文论证了对赝标介子与核子耦合的理论,齐次Callan-Symanzik方程可用来得到电磁形状因子的渐近行为。由此得到这个理论中核子电磁形状因子的微扰论领头项,并讨论了较一般的情形。  相似文献   

11.
韩缨  阮同泽 《中国物理 C》1984,8(3):267-271
本文采用解簇射方程得到的电子在物质中的近似轫致辐射谱[1]和单π交换近似下的光生π的微分截面[2]在PDP-11/23机上计算了能量为1.2GeV的电子在Be、C、Al、Cu和Pt等五种物质靶的情形下产生的π介子产额, 并对产生角θ进行了优化; 为给靶厚的选取有所依据, 还给出了产额与靶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郭硕鸿 《物理学报》1960,16(5):299-304
本文应用V-A型普适费米弱作用由协变性和规范不变性的考虑,利用微扰论,计算了π介子辐射衰变的分枝比。  相似文献   

13.
胡宁 《物理学报》1976,25(6):494-506
本文利用Bethe-Salpeter型的方程处理了层子模型中的介子内部波函数,指出如果层子和反层子之间的作用可以用一个赝标型位阱来代表,那么0-和1-介子将满足相同的近似迳向波动方程,从而导致SU6对称性。我们以前曾经证明赝标型位阱是唯一可以导致这个对称性的单一型位阱。我们的位阱是V=V0+V1,V0代表一个超强的深位阱,它的作用是降低层子的原始质量M,使它的有效值M′变得很小,使得层子在强子内部的运动是相对论的。V1代表数量级为1/M的简谐振子位阱,另外还引入一个张量力来解释自旋和轨道角动量相同态的能级分裂。我们得出基态和角动量激发态0-和1-介子的解,基本上解释了所有观察到的介子。我们的理论可以同样处理重子态,只要唯象位阱V0只有介子的值的一半。  相似文献   

14.
在程函理论的框架下, 利用π核一级光学势, 我们讨论了π±介子在大变形核上的弹性与非弹性散射. 在封闭近似下, 我们考虑了到达低激发态的虚激发对弹性散射的影响. 对于180MeV的π±152Sm核上的散射, 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胡宁 《物理学报》1966,22(3):325-333
本文讨论了经过減除的π-核子散射色散关系和通常拉格朗日描述及其重整化处理间的关系。指出一次減除可以解释为作用常数的重整化。我们用经过減除的色散关系处理了π-核子S波散射。计算结果指出,π介子和核子间的相互作用应该是赝矢型而不是赝标型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近平底势下的0-介子波函数为例,一方面,认为由四维协变的B-S方程解出的介子波函数在等时极限下所给出的三维位形空间波函数有几率振幅的意义,利用它计算了介子的2>;另方面,直接从四维B-S波函数出发,先算出介子的类空形状因子,然后由其零点斜率导出2>,数字计算表明二者有较好的符合(只标量耦合情形误差略大,约达30%),从而表明:尽管四维B-S波函数不明确具有几率振幅的意义,但是,由它在等时极限下得到的三维位形空间介子波函数被赋予几率振幅的解释却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用RVUU模型统一地研究了重离子碰撞中产生的K介子和π介子的动力学过程.考虑了K产生和输运过程的介质效应,同时,计入了π在核物质中的传播.用它模拟了每核子1GeV入射能量的重离子碰撞中π产生和阈下K产生过程.讨论了核介质效应对π末态性质的影响,以及对K末态性质的联带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吸引的π光学势,影响了末态π动量分布,使横动量分布中具有小动量的π产额增大,同时明显增大了K的产额,改变了K的动量分布.这说明要合理地评价重离子碰撞的探测信息,需要统一地研究K和π的这些末态动力学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炳安 《物理学报》1975,24(1):21-45
本文从层子模型的基本假定出发,对介子和重子波函数进行了探讨。文中讨论了介子、重子这样的强耦合束缚态的物理特性,指出“层子对”的产生效应对波函数的贡献是重要的。文中给出了具有任意角动量的介子波函数的一般形式。在质心系中,假定介子波函数和重子波函数具有近似的SU6对称性质,得到了在质心系具有SU6对称性质的介子波函数和基态重子波函数的一般形式,禁戒了实验中不出现的介子态。在质心系假定了O3?SU6对称性,写下了在质心系具有这种对称性的几个低激发态重子的波函数。在每一个O3?SU6多重态中的介子和重子波函数都含有两个洛仑兹协变的空间函数,对强耦合的束缚态,由于“层子对”的产生效应是重要的,这两个不变函数一般是不相等的。由于只在质心系假定了SU6和O3?SU6对称,因而可以使波函数具有洛仑兹协变性,即运动系中这种对称性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共积累了317个非弹性作用事例。作用中的次级带电粒子在(π~--N)质心系中的角分布与动量分布等和前人结果一致,并且基本上可以用边缘碰撞机制来说明。 对带有次级质子的事例作了如下分析: (1)计算全部次级粒子(质子除外)在它们自己系统中的总能量ω。作ω分布,并与边缘碰撞1π交换近似计算的理论曲线比较,在ω=1.5BeV附近观察到有突出于理论曲线之外的高峯,并对峯区内事例进行了初步分析。 (2)综合我们的和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数据,计算了次级质子在镜象系的非弹性系数К_э,并使К_э值的分布与根据Барашенков等人理论计算的К_э分布曲线作了比较。此外,还试从靶质量观点出发,利用Duller-Walker的F图方法,对不同К_э值的各类事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庆承瑞 《物理学报》1966,22(5):607-610
近年来高能电子在核上的散射直接肯定了核子具有一定的结构,实验并已较好地测出了质子和中子的电磁形状因子。但是,轻粒子的形状因子还没有测定。在轻粒子中,中微子的形状因子又是一个很有兴趣的问题。由于中微子只参与弱相互作用,所以对它的结构因子的理论分析可能较为简单。我们在工作中曾经指出,通过和电子(或μ介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微子将具有一定的电磁形状因子。初看起来,通过中微子v_e在电子上的散射,可以测定中微子的电磁形状因子。但是事实上,因为v_e和电子有一级的弱相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