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3):108-113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众所周知的,这与他在诗歌语言上锐意创新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杜甫虽然重视诗歌语言表达的创新,但也非常注重继承前人创造的有效表达范式,并能将其效果最大化。如对"名词铺排"手法的运用,就是如此。对"名词铺排"结构模式的创新,杜甫没有特别的贡献,但却善于在继承前人旧有模式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得炉火纯青,老树发新枝,使自己的诗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在他的诗中,"名词铺排"句不仅数量相当多,而且充满表达魅力,对提升他诗歌的审美价值助益不小。  相似文献   

2.
杜甫善于运用色彩这种绚丽的视觉语言,很注意色调的运用,他的诗本身就是五色缤纷的世界,用形象事物特有的光彩来描述人生旅途的见闻和感慨。在杜甫诗歌中,色彩又是意境创造的重要方式,也是理想人格的有效载体。杜诗色彩的运用极富特点,有着完整的、成熟的、自成体系的用色技巧。后代诗人在用色方面大多是继承了杜甫的手法,再没有人能在体系上全面超过他。这与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追求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杜甫善于运用色彩这种绚丽的视觉语言,很注意色调的运用,他的诗本身就是五色缤纷的世界,用形象事物特有的光彩来描述人生旅途的见闻和感慨。在杜甫诗歌中,色彩又是意境创造的重要方式,也是理想人格的有效载体。杜诗色彩的运用极富特点,有着完整的、成熟的、自成体系的用色技巧。后代诗人在用色方面大多是继承了杜甫的手法,再没有人能在体系上全面超过他。这与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追求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杜甫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儒生"自命,一生坚持"奉儒守官"。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杜甫形成了积极用世、忠慈仁爱的性格和襟怀。而当他的忠君、济世的仁政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他又变得激昂与深沉、忧患与恻隐。这就使得儒家的仁者情怀与关注民生疾苦的精神统一于杜甫的身上。杜甫在诗歌中毫不隐讳自己积极入世的态度和忠君济民的打算;在他的思想中,合理的政治应当表现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和谐:君主应当爱护人民,使之安居乐业,而人民则理所当然地应该忠诚和拥戴君主。儒家思想文化和特定的社会人生际遇使杜甫只能永远是直面现实的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5.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的经历使他的诗凸现出境界的宏阔与现实的惨淡,而其诗中的地理名词更是以独特的文化内涵为杜诗增添了别样的魅力,这在杜甫的七言律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同的地理名词在杜甫七律中的存在形式、类型特征、结构效果都有不同,这些差异正凸现了杜甫在地理名词运用上独特的审美眼光,对于探究杜诗的艺术性开辟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周莹  罗朋朋 《西藏大学学报》2013,(6):180-183,189
“情圣”杜甫辗转一生,其诗歌中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其人其诗又分别被称为“诗圣”、“诗史”。杜甫对各阶层女性的丰富描绘与深刻展现,构成了其诗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的女性亲人、女性歌舞伎、上层女性以及苦难的乡村女性形象丰满真实。其进步的爱情观、女性观,亦玉成了其高尚的人格,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敬仰。  相似文献   

7.
提到浪漫主义诗人,人们不自觉的想到的是诗仙李白,但对杜甫诗篇的研究让笔者感觉杜甫的浪漫主义更有一种感天动地的气魄和力量,一如他自己所言,有一种“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气势,一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杜诗对宋诗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宋人在诗学观念上推崇杜诗,他们继承杜甫"诗史"精神,写出了关心国事民生的诗歌;宋代诗人在诗歌风格上学习杜诗,也注重学习杜诗的诗歌技巧;宋人模拟杜诗,使用杜诗典故,集杜为诗并集杜入乐;宋人在诗歌创作中经常模拟杜诗题目,有时又以杜诗为韵。  相似文献   

9.
唐诗,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盛唐之诗则为峰上的奇葩,李白、杜甫即是照耀这高峰的两个璀璨的星座,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相似文献   

10.
杜甫诗歌的表情技巧是多方面的 ,杜诗中常用自我分离、包孕画面、逆向对比三种表达手法。所谓自我分离法 ,即抒情主体转换自我角色 ,透过他人的视角对自己的情感加以审视和再现。包孕画面法往往抓住瞬间情景简洁构图 ,在简洁与有限中寓丰富无限的情感。逆向对比 ,指的是情感的抒发借助一定的参照物 ,并与参照物呈相反的走势 ,形成明显的反差对比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不停留于分析名词谓语结构的语义或句法特点,而是立足于汉语的事实.以"元"为基础,从发生学机制上提出了"维度观"的"重新分析"论点,旨在挖掘汉语背后的"殊相",为人文科学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献上绵薄之力.同时也论述了汉语名词性词语的"述谓性"及层次性.对汉语教学与表达、汉语句法、句式及语义分析以及信忠工程等,有一些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不停留于分析名词谓语结构的语义或句法特点,而是立足于汉语的事实,以“元”为基础,从发生学机制上提出了“维度观”的“重新分析”论点,旨在挖掘汉语背后的“殊相”,为人文科学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献上绵薄之力。同时也论述了汉语名词性词语的“述谓性”及层次性。对汉语教学与表达、汉语句法、句武及语义分析以及信息工程等,有一些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诗史思维”纵论杜甫诗学,详细论述了杜诗中诗与史的异质同构思维特征、诗史思维的精神指向、诗史思维的文化底蕴、诗的时事化与时事的诗化及诗史思维中的叙事主体及时间距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TIGERSearch软件中两种不同的语料库模版Christine和Susanne,研究以代词和名词为中心词的名词短语在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中作主语和宾语的频率,将所得结论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证明名词短语在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中运用时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代誉为”诗圣”,他的成就和影响几乎无人可及,但清初王夫之却对其存有严重的偏见,竭力贬抑杜甫人品,贬低杜诗成就。王夫之抑杜、贬杜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认为杜诗有悖风雅传统;二是厚古薄今倾向;三是重汉魏轻唐宋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盛唐艺术繁荣鼎盛,并且当时的文人普遍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因而留下了数量颇丰的艺术诗。其中,杜甫的艺术诗成就最为显赫。杜甫的艺术诗不但生动展示了盛唐艺术的风貌,而且深刻阐释了盛唐艺术的风度。一方面,杜甫的艺术诗是受盛唐艺术的强烈感染而作,承载了盛唐艺术的大气与恢弘;另一方面,杜诗创作历来与社会现实密不可分,盛唐社会的急转骤变使杜甫后期的艺术诗具有了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而盛唐艺术的气度始终是杜甫诗歌创作的底气所在。  相似文献   

17.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包含的诗画在功能上的互补性是它们不可或缺的美学内涵,然而两者在功能方面的意义一直未引起学界重视。从功能上讲,“诗中有画”主张诗歌应发挥绘画的愉悦情性的娱乐作用,它改变了诗唯雅正是尊的历史传统,避免了诗歌主题过于严肃、缺乏生活情味的弊端,体现了孔子“游于艺”的文艺功能思想。“画中有诗”则强调给绘画注入诗性特征,使绘画诗化、雅化,进而改善绘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利于更好地发挥绘画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也谈英语词汇的情感功能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有义,义随人生,英语词汇的情感功能与语境,说话人的立场,观点和情感密切相关,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把握词的本义,再探究其引申或比喻之意,还要看其特定的语言环境,才能得出的正确的,忠实于原的译义,否则必生歧义。所以,认真地研究英语词汇的情感功能,对于良好地传达原的思想感情,增强译的表达效果意义重大,值得我们不断探究。  相似文献   

19.
《乐府指迷》是南宋末季沈义父撰写的一本词学理论著作,其内容主要是针对雅词创作而言,其主旨是为雅词创作制作艺术规范。而何谓雅词,在沈义父看来则不仅是词的旨意之雅,还包括下字用语的文雅。在其理论来源方面,则主要来自于吴文英的梦窗词和周邦彦的清真词,两者之间又以清真词为主。  相似文献   

20.
周人通过祭祖诗追忆先祖,实现族人自我认知和异姓诸侯认知的意图,建立了以德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确认了周王朝的合法性。以德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也同时造成了周代后人对政权合法性的焦虑,他们需要通过祭祖、求德来消解这种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