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以平面向量为背景的双参变量最值问题频繁出现,成为各类考试的热点,常作为压轴题出现.这类题目综合性强,方法灵活,有效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了在知识点交汇处命题的特点.下面以一道试题为例,梳理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利于形成公平有效的考核、选拔环境,在我国构建诚信社会的背景下,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研究更为重要.将学生分为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两类学生群体,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机会主义行为的演化进行解释和分析,研究了大学生群体向作弊及诚实考试演变的影响因素,以及所达到的均衡状态.得到结论:考试作弊还是诚信行为的最终演化结果和初始状态有关,增加学生考试作弊的成本,减少作弊可能带来的收益,同时努力的提高群体的诚信考试氛围等措施对于遏制考试作弊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考试 ,对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 ,但怎样发挥考试在学习 (特别是在高三复习 )中的作用却大有学问 .尤其对高三学生来说 ,如何通过考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争取下次考得更好 ,已成为每个同学最关注的问题 .而做好考后分析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更是最后冲刺性复习阶段的关键所在 .那么 ,高三学生应怎样做好每次的考后分析呢 ?作为多年的高三带班教师 ,想就此与大家谈一谈“家常话” ,希望能对同学们有点启发和帮助 .1 肯定战绩 ,享受成功考试结束后 ,无外乎两种结果 :考好了或没考好 .考好了 ,毋庸置疑 ,信心大增 ;没…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考试作为教学反馈的有效手段,是最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考试像一面镜子,可  相似文献   

5.
从“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角度来看 ,“考什么 ,怎样考”对新课阶段教学的指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反三角函数和最简三角方程”(下称本单元 )的考点评析 ,为这一单元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考点简析1.1 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 1999年高考《考试说明》(理科 )中 ,对“反三角函数和最简三角方程”的规定是这样的 :“考试内容 :反正弦函数 .反余弦函数 .反正切函数与反余切函数 .最简单三角方程 .考试要求 :理解反三角函数的概念 .能由反三角函数的图象得出反三角函数的性质 .能…  相似文献   

6.
<正>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检测教学阶段成果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高一、高二年级有单元检测和期中期末的阶段检测,高三年级有周练、周测、几次模拟检测等,诸多考试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众所周知,每次考后的试卷讲评很重要,它是对知识掌握最好的评价,也是对知识查漏补缺的重要举措.如何教好试卷讲评课,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功效,不同的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方法不同,效果当然不同.笔者听了不少试卷讲评课,发现目前高三试卷讲评课存在一些现象:缺少错因的剖析,学生可能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下次再错的可能性更大;没能让犯错的学生说出考试时解题思  相似文献   

7.
史保军 《中学数学》2012,(11):13-14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兴趣的培养应该成为一线老师教学的最终归宿.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首先:在学生正常的学习中,需要确保学生在考试中考出一个乐意接受的成绩.在这一环节中,对数学中一类问题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对一类问题的探讨,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类问题中各个题目的共同点、不同  相似文献   

8.
背景 解答试题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终结果,解答的水平通常是以结果是否正确来评价的.因此,追求一个正确的结果,不仅成了学生参与试卷讲评课的目标,也成了教师组织试卷讲评活动的主要目标.于是,最便于“以学定教”的试卷讲评课,却常常被教师占领,教师麻木于“五个忍不住”:学生还没想,教师忍不住就讲了;学生还在思考,教师忍不住就提示了;学生答错,教师忍不住就讲出来了;学生答对了,教师忍不住立即表扬起来了;时间不够,教师忍不住讲完了.我们麻木于自己固有的习惯和偏好讲评,对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往往浮躁地予以排斥,还美其名曰:“教无定法”、“我带领学生将‘时间十汗水’做到极致,对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反复训练,考试效果也好得很,为什么非要搞新课改?”  相似文献   

9.
以“图形”为背景的数列综合题,是典型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信息迁移题,备受各级各类考试命题者的青睐,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考试卷中,常处于“压轴题”的地位,充当“把关题”的重要角色. 这类问题极富思考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学生求解起来颇感困难,考试时经常弃而不管,令人惋惜! 下面采撷五道典型例题予以导析,旨在探索题型规律,揭示解题方法.一、以“装置图”为背景的数列综合题例 1 (郑州市高考模拟题 )如图 1所示是一个计算装置示意图,J1、J2 是数据入口,C是计算结果的出口. 计算过程是由J1、J2 分别输入自然数m和n,经过计算后得自然数…  相似文献   

10.
<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数学能力都同等重要,而大家感受最深刻的可能莫过于运算求解能力.一方面是高考中大多数的题目需要运算,另一方面是,老师说:学生运算能力(极)差,学生说:算不出或者一算就错.  相似文献   

11.
我国倡导研究性学习已近10年,目前却濒临灭绝.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一切素质教育措施都举步维艰.然而,高三年级又是应试教育最彻底最恐怖的阶段,每周各科有小测验,每个月有月考,还有一诊考试、二诊考试和三诊考试,教师坚持考什么教什么,学生盲从以考代学,以考促学,无论是教学、学习还是评价都围绕考试展开,虽然每个教师都反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2012年中考数学第23题是以矩形为基本图形,综合三角形、四边形与图形变换等主干知识的一道"压轴题",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与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海南省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科试题第23题为:  相似文献   

13.
<正>最值问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难点.一元最值问题主要以函数知识为命题背景,借助导数等函数相关知识进行解题;二元最值问题常以不等式相关知识为命题背景,借助常用不等式解题,也可利用换元思想解题;三元最值是一类背景知识丰富的问题,所以其解法也灵活多样、既有体现数学技巧的,也有通性通法的.此类问题对于学生是个难点,本文借由两道高考题,展开对三元最值问题解题策略的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对于某一类问题,在老师先后教给学生的几种方法中,学生在每种方法单独使用时往往都可以掌握得比较好,甚至很熟练,但是当需要学生自己在解题时从学过的各种方法中选择一种最恰当的方法时,学生往往就很难做到最好,也就是不会选择最简易的解法.那么在教学中,教师究竟该怎样合理地处理这样的问题呢?笔者以初三数学"求锐角三角比的复习课"课堂教学的片段加以说明.这是一节单元复习课,所以笔者先带领学生复习了求锐角三角比的三种常用方法:(1)直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同时,教材是制定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大纲的基本依据.罗增儒教授指出:“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因此高考命题最具体、最方便的依据其实是教材.”历年高考命题中有大量试题直接源于教材或由教材中的例、习题改编而来.比如:2011年高考数学陕西卷文理18题直接考教材上余弦定理的叙述及证明、2016年四川卷理10题改编于教材一道求线段中点轨迹方程的例题、2017年全国卷Ⅲ文12题的双曲正弦、余弦函数背景源于教材习题.  相似文献   

16.
一年一度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快到了 ,同学们 ,你们一定想了解其中的情况吧 .本刊从有关部门获悉 ,海南省 2 0 0 4年数学科中考考试要求已经敲定 .(一 )据悉 ,海口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 0 0 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既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之一 ,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其考试的具体要求如下 :1 .考试范围 :以教育部 2 0 0 1年 7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七至九年级 )为命题范围 ;2 .考试目标 :在考查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同时 ,发展学生的数…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考试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正被广泛采用.每次考试过后,作为考生,最关心的两个问题是:自己能否达到最低录取分数线?自己的考试名次如何?本文将通过具体问题,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来解答这两个问题. 某公司在某次招工考试中,准备招工300名(其中280名正式工,20名临时工).而报考的人数是1657名,考试满分为400分.考试后不久,通过当地新闻媒介得到如下信息:考试总评成绩是116分,36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31名.某考生A的成绩是256分,问他能否被录用?如被录用,能否是正式工? 我们先来预测一下最低录用分数线.记最低分数线为x0。 设考生考试…  相似文献   

18.
初中竞赛中求最值问题,也就是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问题.不管在初中哪个年级的数学竞赛考试,求最值问题都是竞赛考试的内容之一.近年来,在各级各类初中数学竞赛中,最值问题向着多形式的题型发展,并有拓宽和加深的趋势,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灵活度,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找不到切入点无从下手解题.本文选取了初中竞赛试题中有关最值这部分的内容,结合具体问题介绍一些基本的方法,如:绝对值法,  相似文献   

19.
王勇 《数学通讯》2003,(7):23-23
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 ,设置了一些数学学科内的综合题 ,它们的新颖性、综合性 ,值得我们重视 ,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是高考命题改革的一个方向 ,以空间图形为背景的轨迹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闪亮登场” .由于这类题目涵盖的知识点多 ,数学思想和方法考查充分 ,学生求解起来颇感困难 ,考试时经常弃而不答 ,令人惋惜 !以空间图形为背景的轨迹问题 ,要善于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到平面上 ,再用解析几何方法求解 ,实现立体几何到解析几何的过渡 .下面精选二道典型例题并予以分析解答 ,旨在探索题型规律 ,揭示解题方法 .例 1 已知平面α∥…  相似文献   

20.
张俊 《数学通讯》2024,(2):50-53
考试中离不开背景公平、富有新意的解析几何原创试题,从经典的成题出发,通过改造深化是得到新题的重要方法.以一道经典的解析几何题为例,介绍如何对成题进行改造,并将之设计为新题的主要思维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