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11年高考已落下帷幕,江西卷理科第10题及文科第10题立意新颖,构思独特,其内容涉及摆线,是教材内容的延伸,较大程度考查了学生数学能力.本文以理科第10题为起点,迸一步认识摆线及其方程.  相似文献   

2.
2010年高考数学北京卷文理科第(14)题,都是以沿轴滚动的正方形的一个顶点所形成的图形为着眼点,考查函数的性质以及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视角独特,设计新颖,不失为一道优秀的试题:1试题的简解及分析题目(2010年北京卷理第14题)如图1放置  相似文献   

3.
2009年天津高考文理科试卷中,各有一道解法较为接近的试题: 文科第16题:若关于x的不等式(2x-1)2相似文献   

4.
函数内容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板块,它是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的主要载体.而导数又是研究函数问题的有力工具,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成立是高考试题的常考题型.借助导数工具对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第22题解法进行探究,以求一题多解.并立足原题,多方变式,旨在对综合性问题或新颖问题重新建构,以求一题多变.  相似文献   

5.
2012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大纲版)的文理科选择题第12题,非常有趣,试题如下:文科12题: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BC上,AE=BF=1/3,动点P从E出发沿直线向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一次碰到E时,P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  相似文献   

6.
研究高考试题,对感悟高考命题理念,体会高考命题思想,把握高考命题原则,揣摩高考命题意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无疑是重要的、有益的.对高考的研究应包括对试题的热点、引发的争论、教学的反思等方面.2010年高考数学四川卷文理科第(19)题,直接考查教材中最基本的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近50万考生答对第(Ⅰ)小题的仅有几百人,由此引起学生、家长、教师乃至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引发热烈争论.本文拟对这道试题作一些粗浅分析,不当之处祈望指正.  相似文献   

7.
<正>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热点之一.2019年高考浙江高考数学试题中,第7题、第9题、第10题、第16题、第17题、第21题、第22题表面上看,似乎与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没有多大关系,事实上,它们与三个"一元二次"问题脱不了干系.1重构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图象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近几年数学高考的立体几何问题中经常出现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由于其涉及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所以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识图及分析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2009年浙江省数学高考填空题17题翻折问题,是当年试卷客观题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题.2010年浙江卷解答题20题的翻折问题更甚,许多考生无从下手.但从考查能力的角度讲,这两道题是近几年高考立体几何的两朵“奇葩”.  相似文献   

9.
王中学  蔡忠芳 《数学通讯》2021,(4):34-36,38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科第20题及北京卷理科第20题分别是一道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和定值问题,考查了椭圆的基本性质,也考查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运算求解能力.本文分别对试题第(2)问中的定点及定值进行探究,发现他们在本质上其实是一对姊妹题,并对其进行拓展,给出了一般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复习说明 ]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和分析 ,进而对所获取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处理 ,是信息时代处理问题的实际需要 .高考紧扣时代脉搏 ,自1 998年全国高考出现“水瓶形状”图形信息题仅隔两年之后 ,2 0 0 1年高考又推出两道图形信息题 ,即第 ( 1 1 )题“屋顶面积”问题和第( 1 2 )题“网络传递”问题 .这些图形信息问题的背景新颖、构思巧妙 ,突破了常见题型的呈现形式 ,能有效地甄别考生的思维品质与学习潜力 .本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掌握从图形中提取、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常用方法 ,难点是对图形的位置特征 ,数值特征和结构特征的认知和转换 .[内容…  相似文献   

11.
杨华  黄殷 《中学生数学》2012,(13):34-3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各省市的高考试题也在与时俱进,以基本问题为载体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的好题也越来越多.2011年高考全国卷理科第21题(文科22题)就是一道主要考查解析几何基本思想与基本方法的压轴题.两问中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2.
2010年高考北京卷理科第19题的背景取自于教材,但作了创新,重点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代数运算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难度并不大,但却显露精彩,是一道难得的好题.本文给出该题的另外几种解法,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3.
曾瑞海 《数学通报》2005,44(10):19-20
1 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 许多应用问题都与日常生活、生产、社会、自然有密切的联系,都有一定的实际背景,例如2000年春季高考(上海)第19题是一个商品销售问题,同年秋季高考第6题是与GDP和人口增长率有关的问题,而第20题是给机器人下指令问题,2001年春季高考(上海)第11题是存款利息问题,第19题是钢锭浇铸容器问题,同年秋季高考(上海)第7题是土地沙化面积问题,第21题是清洗蔬菜上残留农药问题,它们都有各自的实际背景。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高考已经拉下帷幕,纵观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卷,全国卷Ⅰ中的立体几何客观题给我们的印象颇深.近几年全国卷Ⅰ理科数学对立体几何的考查格外重视,比如2017年第16题、2018年第12题、2019年第12题,都是处于客观题压轴题的位置上.对比一下今年的高考题更是有意义,题目设置基本,背景熟悉,但极能考查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经过反  相似文献   

15.
纵观 2 0 0 0年数学高考 ,笔者认为 ,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是 :开放、创新 !1 历年高考试题中开放性试题的特点与评价长期以来 ,开放性试题就一直是高考命题探索的重点和热点 .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开放性试题可以概括为两类 :一类是存在型开放性试题 ,如 1 989年理科第 2 3题 ,1 995年理科第 2 5题 ;另一类是归纳型开放性试题 ,如 1 993年文科第 2 6题 ,1 994年理科第 2 5题 ,1 998年理科第 2 5题 ,1 999年理科第 2 3题 .这两类试题都突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能力的考查 ,要求考生不但会演绎法 ,也必须会归纳法 ,不但要掌握逻辑…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Ⅰ卷第21题双曲线试题考查了运动中的不变性,是常见的解析几何考题考法,保持高考试题命制的一贯风格.在本文我们尝试从参数法、弦长公式法和投影法几个不同的角度对这道试题进行了剖析.1原命题重现(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B卷第21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上海高考是在新老教材的交叉部分命题的第二年,全卷代数占94分,几何占56分,与去年一致,与考试说明相当.全卷首次考查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成为上海高考又一个鲜明的亮点和标记.二期课改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要使学生从被动地学习转向主动地学习,从接受型学习转向接受型与研究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2006年上海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充分体现了这一命题思想,主题突出,导向明确,研究型学习问题的考查体现得最为明显和深刻的是第12题、第20题和第22题.从考生反馈的情况和我们对试卷的解答和分析上来看,我们感觉今年的数学高考和去年相比,难度大了…  相似文献   

18.
2014年江苏高考数学第18题是一道很好的应用题,本题与社会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及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散发着新课改的气息,试题本着教材起点、高考落点的原则,较好地考察了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那么,这道题有哪些亮点?考生解答时又有哪些典型错误?对2015年高考备考有哪些启示?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与部分考生进行了交流,并做了一些思考.以下是笔者的浅见,希望同行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9.
丁益民 《数学通讯》2021,(4):11-13,16
2020年是山东、海南两省进入高考综合改革后的首次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这对高考数学命题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试题必须在试卷结构和题型上有所创新,以增强测试的选拔功能,达到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目的.从2020年全国新高考卷(供山东、海南两省使用)来看,除了增设多选题之外,还在解答题中设置了结构不良试题,这两类题型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本文拟以新高考卷中的结构不良问题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张少君 《数学通讯》2011,(11):48-50
2011年湖南数学高考卷的最大亮点要数以新概念出现的阅读理解题(文理科16题),这两道题构思精巧、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设问巧妙,对运算和推理都有较高的要求,可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潜能.新概念题是从教材中引申一些新的数学概念、符号,要求考生运用所给的新概念或符号作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