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7 毫秒
1.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充分地利用数学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指导与培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相似文献   

2.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数学新课程的一大亮点.这种学习方式对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巨大的作用.其实,数学教学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研究性学习材料,关键是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有发现的智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邵文武 《数学通报》2012,51(12):54-57,17
1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而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做中学",力图通过学生主动探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于课堂,深入钻研教材,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本节课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依托于教材,但是不局限于教材,通过对其进行深层次挖掘,达到上述目的.  相似文献   

4.
周芸 《数学通讯》2022,(8):7-10
通过高中数学建模活动的四种实践方式,在数学的自主学习、常态学习、应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不同层次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与表达、思考与创新、团结与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当代教学与教育想要培养学生在初中阶段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及意义学习的思维模式,就必须要促进并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深度学习着重于学习的深度与长度,并不是难度,它是对一般性问题的深思与联合过程,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它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惰性与机械问题,从知识点的广度上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无论哪种方式,最重要的一条是质疑.所谓数学质疑能力就是提出数学疑难问题的能力.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质疑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主动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关注学生情感,营造主动去质疑的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慧 《数学通报》2004,(10):4-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将在全国高中普遍实施.“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主要从人的发展上对课堂教学活动做了较大的改革,即“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通过探索性、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和实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也就是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王峰 《数学之友》2022,(3):45-47
数学建模过程是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独立思维的双重测试.数学建模可以完成数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生命结合,帮助学生提高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从实际的生命视角分析和讨论事物,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泛化能力,进一步发展学习能力.本文通过阐述“数学建模”对高中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分析了高中数学通过建模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构建了一个信息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型,并基于模型进行教学设计,开展适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最后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进行有效性的验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进程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其主阵地一课堂,改变以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适时进行角色变换,促进学生个体实现自我学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就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进入高中后,由于数学知识难度增大以及对高中生活的不适应,形成了一部分高中数学的学困生,学困生的问题成为焦点;但在现阶段的教育环境下,对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基于此,当前对高中数学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数学理念渗透于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教育载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增长,发展创造个性,培养科学精神,它以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目标为背景.  相似文献   

13.
顾嫣宏 《数学之友》2023,(14):58-59
项目化学习并不是通过具体的教材去培养学生,而是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去激活学生的审辩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而解决现实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团队合作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样的学习真实发生,这样的学生拔节生长.  相似文献   

14.
王新 《中学数学》2021,(4):78-79
自主学习能力是重要的数学学习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也是素养发展的关键.当前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自主学习能力薄弱,总是习惯于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他们缺乏自主预习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提问的能力等.因此,教师要以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习变成一次自发的建构.一、创设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换言之,自主学习首先就要求能自己发现问题.数学学习不是重复地做大量的题目,不是简单地听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数学学习首要的就是发现问题,发现数学的奇妙之处,进而引发思维的参与.教师要设置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邓文虹  沙沙  顿继安 《数学通报》2012,51(8):17-19,24
本世纪以来,我们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始终在倡导创新教育,在这个大环境下,数学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开始关注数学的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模式.2000年的《数学教学大纲》中就已经涉及到数学探究性课题.我们现在所说的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着眼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以类似的数学研究和实践的模式来主动进行探索活动,强调通过学生主动去"做"的探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研究基础在最近几年的工作和研究中,我们接触到了大量的初中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案例.所谓的主题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探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 ,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 ,无疑是当今数学教育改革中的热点和亮点 ,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 ,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 ,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 ,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无疑研究性学习与已有的数学教学相比 ,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在我国 ,1 997年以后各大学纷纷开设“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程 ,作为实践创新教育的新举措 .其中的“数学实验”是指以…  相似文献   

17.
浅谈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杰 《数学通报》2005,44(6):25-27
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问题上,有两种较为普遍的看法值得商榷.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学生立体几何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会自然地得到提高;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只要学生多做些习题,空间想象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然而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能力和知识的关系只是中度相关,知识的累积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在高中学生学习数学活动中,心理素质是学习成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好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都是学习的佼佼者,然而到了高  相似文献   

19.
何棋 《数学通报》2003,(2):21-22,12
研究性学习 ,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相对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而言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探索式学习方式 ,应该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之中 .华东师大霍益萍教授认为 ,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恰当选定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首要问题是学习内容的选择 ,内容选得是否恰当 ,将直接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影响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可从以下…  相似文献   

20.
渠东剑 《数学通报》2007,46(12):21-23
1问题的提出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小结几乎是每节课都不能少的.的确,在一堂课临近结束的时候,全面总结一堂课的重点内容,回顾学习探究的历程,领悟重要的思想方法(包括学习方法),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深化知识网络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教师总结反思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