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众所周知,数学思维的特点是它的抽象性,抽象的概念通常是以图象的形式储存和呈现的,因此数学思维活动在大多数场合都以图象的组合和变换的方式来实现.对图象的恰当应用必然有助于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心理学上的一些经典图象常具有强烈地说明及暗喻作用.笔者经过研究与教学尝试发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巧妙地利用这些心理学图象去引导学生,从而激发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将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文将就此进行阐述,并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2.
通过一道模考试题的图形绘制以及图形分析,在一课一题的教学活动中探究解题,以绘制图形为基础,思维导图分析为主线,建构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在复习过程中将知识点进行串并,达到以点带面,以试题解答串联知识点的复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对于某一类问题,在老师先后教给学生的几种方法中,学生在每种方法单独使用时往往都可以掌握得比较好,甚至很熟练,但是当需要学生自己在解题时从学过的各种方法中选择一种最恰当的方法时,学生往往就很难做到最好,也就是不会选择最简易的解法.那么在教学中,教师究竟该怎样合理地处理这样的问题呢?笔者以初三数学"求锐角三角比的复习课"课堂教学的片段加以说明.这是一节单元复习课,所以笔者先带领学生复习了求锐角三角比的三种常用方法:(1)直  相似文献   

4.
高三数学复习课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尤其是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课如何上,一直是众多数学教师研究的课题.由于高三数学复习时间的紧促,不允许我们像讲解新课一样开展第一轮复习教学,这就对复习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基本解题方法的熟练掌握,又要保证复习进度.众所周知,离心率是衡量圆锥曲线形状的一个重要性质,因此它是高考的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分析2005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我们看到直接考查离心率的试题有:全国卷、福建卷、江苏卷、浙江卷、山东卷等近10道,可见其在高考复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在第一轮…  相似文献   

5.
祝敏君 《数学之友》2020,(4):11-12,15
高三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重要阶段,有别于新授课的解题教学是高三数学复习的重要环节.高考是通过数学题来考学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成为解题高手自然需要解题训练.许多教师将数学复习课的重心放在解题教学上,这样的选择自然无可厚非.可是大量的事实表明,教师不辞辛劳地加班加点,学生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并没有带来正比的收益.要如何提高高三数学解题教学的效率,是数学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圆锥曲线是高考数学重要的考查内容,也是教学中典型的低效复习内容.本文以圆锥曲线内容为例,对解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希望能够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在前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 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大家学习的都很认真,这节课 我们上复习课,来巩固一下所学过的知识,同时也来解 决一些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 同学们,你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马上就要进 行最后一个学年的考试了,你们还记得前四个学年的 数学成绩吗?  相似文献   

7.
波利亚说过 :“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呢 ?就是要善于解题 ,……”从广义上讲 ,学习数学在于解题 ,数学教学是以解题为中心的教学 .解题教学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题中的“目标意识”(特别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 ) .众所周知 ,解题就是解决问题 ,它是思维活动的过程 ,而思维的目的性是思维的第一特征 ,没有目标 (问题 ) ,就没有思维 ,为了避免学生思维的盲目性 ,进一步强化对思维活动调控、优化 ,解题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强烈的目标意识 .本文通过两道例题加以剖析 .例 1 设函数 f(x) =logax - 2ax + 2a(a >0 ,a≠ 1) ,若x∈…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解题中,图象法以其直观、形象、简捷深受青睐,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的确,图象的直观为人们分析问题、简化解题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但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图形的准确性、存在性、一般性、合理性,还有数学书写表达的规范与否,都给解题的正误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教学中常发现学生在利用图象解题时,由于缺乏对图形  相似文献   

9.
<正>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的纸带圈,称作莫比乌斯带.它的性质众所周知:只存在一个面.若从它中间剪开,会得到一个环,而不是两个.那么,它还存在其它玄机吗?如果将其三等分、四等分,会分别出现什么情况呢?并且,纸圈扭转的角度相应有何变化?还有其他类型的纸圈具有莫比乌斯带的性质吗?  相似文献   

10.
刘奎 《数学之友》2023,(5):53-55
逆向思维是初中数学学习必备的数学思维,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解题效率,还能以逆向思维带动抽象思维、联想思维、分析思维等高阶思维的提升,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从而实现高质量、全方位的发展.本文以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应用研究为研究主题,分析了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性和逆向思维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探索出了激发学生利用逆向思维解题的意识、设计逆向思维解题专题课和为学生提供逆向思维解题练习的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11.
数学复习课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兴模 《数学通报》2005,44(4):29-34
数学复习课如何上?知识如何串?方法如何讲?一直是众多的中学数学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教学的实践表明:注重复习方法、讲究复习策略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知识系统化、方法大众化、题型模型化、答题规范化、思维策略化是复习课教学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数学概念课的教学中,多数教师轻概念、重解题.大量解题训练代替了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导致教学重心错位.长此以往,数学课堂效益低下,学生学习质量差,苦不堪言.基于上述原因,笔者以近期教学研讨活动中开设的“丰富的图形世界”概念课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本课着眼于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感悟.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0月,我校承担了“重庆市中小学数学农村教学培训计划”的中学数学展示课活动,笔者有幸作为其中一名教师给大家展示了一节《勾股定理的验证》课。本节课在初中数学范围内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蕴含了许多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类比思想等。同时,本节课在教材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是代数与图形的融合,在代数与图形中有着承上启下、相辅相成的作用。因此,笔者在设计教学时更应该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数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薛莺 《中学数学》2023,(10):12-14
以苏科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专题复习课教学为例,阐述初中代数专题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了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基于分析,提出了代数概念的专题复习教学要做到通过概念剖析对解题方向进行同质化引导,通过概念联系对解题程序进行本质化引领,通过概念挖掘对解题思路进行特质化引申.  相似文献   

15.
特级教师张惠民老师上的一节高三二轮复习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认为张老师的课堂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凸显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学科本质,张老师的课堂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引,探究为主线,是目前高三复习课需要的一种高效课型.为此将本节教学过程整理如下,并附上个人的一点思考,不当之处请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16.
刘倩 《中学数学》2021,(4):24-25
最近参加了一次名师工作室的展示活动,该工作室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开设了一节九年级二次函数的复习课.该课的教学设计得到了工作室团队的打磨,复习课所选例、习题与教学流程都精心设计的,体现了工作室教研活动的辐射引领作用.课后的评课阶段,大家纷纷表示不虚此行,观摩到一节高品质的展示课.然而,笔者对这节课中一个数学活动的教学片段有些不同的思考,本文就先概述这个教学片段,并给出这个片段的教学再设计,供研讨.  相似文献   

17.
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去复习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下面就如何搞好九年级数学复习工作,从如何提高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效率和阶段复习两方面谈谈个人的想法,与大家一起研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高考试题深化基础性考查,注重数学的本质与创造性思维,深入考查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高三二轮复习是学生提升能力、灵活思维的关键时期,可以在二轮复习中开展“一题一课”教学实践,在解题教学过程中加强对问题“结构”的合理设置,引导学生对解题本质的“领悟”,促进思维的灵活性,达成减量提质之效.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是概念教学—新知教学—解题教学—反馈教学—反思教学等一系列系统的教学综合.对整个高考应试而言,学生更直接领会的是解题教学的好坏,这就要求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准确实施试题讲评.在国内著名的数学论坛K12或百度贴吧里,笔者常常看到学生的抱怨:我们的老师讲什么都不知道,明明很简单的问题讲的方法又繁又复杂!老师讲的方法我听懂了,可是我们根本想不到!怎么破?……这就表明了解题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教师在试题讲评的时候如何  相似文献   

20.
一、课例背景2019年初夏,笔者在全市开设了一节解题教学复习研讨课.在备课的过程中,下面这道题进入了我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