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稀土La(Ⅲ)、Nd(Ⅲ)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紫外吸收、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稀土离子La(Ⅲ)和Nd(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a(Ⅲ)和Nd(Ⅲ)离子能配位诱导BSA,使其分子中色氨酸和酪氨酸芳杂环疏水基团外露,在280 nm处的吸收增强而表现出增色效应和较小的蓝移.La(Ⅲ)和Nd(Ⅲ)可以有规律地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其猝...  相似文献   

2.
对Eu(Ⅲ)配合物光转换剂光谱性质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稀土配合物光转换剂无一不是Eu(Ⅲ )配合物 ,Eu(Ⅲ )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明显不能吻合 ,叶绿素对Eu(Ⅲ )配合物转换光的吸收少 ,植物光合作用对转换光的利用率低。Eu(Ⅲ )配合物光转换剂加强光合作用的功能需要重新评价。本文对稀土配合物光转换剂的研究提出建议 :进行Sm(Ⅲ )配合物光转换剂的研究 ,取代Eu(Ⅲ )配合物。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乙醇-碘化钾-水体系析相萃取分离和富集Au(Ⅲ)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能使Au(Ⅲ)与W(Ⅵ)、Ag(Ⅰ)、Mg(Ⅱ)、Ce(Ⅲ)和Pb(Ⅱ)分离。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正丙醇-碘化钾-氯化钠体系析相萃取分离和富集Ru(Ⅲ)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制pH 2,能使Ru(Ⅲ)与Ce(Ⅲ)、Ag(Ⅰ)、W(Ⅵ)和Mg(Ⅱ)分离.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NH_4)_2SO_4]-邻苯三酚红(PR)体系中Bi(Ⅲ),Fe(Ⅲ),Cu(Ⅱ),Ni(Ⅱ),Co(Ⅱ),Pb(Ⅱ)的萃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Bi(Ⅲ)在pH3.5~6.5及Fe(Ⅲ)在pH4.0~7.0范围内可以被PEG相几乎完全萃取,而Cu(Ⅱ),Co(Ⅱ)在pH1.0~7.0,Pb(Ⅱ)在pH2.0~7.0,Ni(Ⅱ)在pH1.0~4.5则不被萃取。从而实现了将Bi(Ⅲ)(pH3.5),Fe(Ⅲ)(pH5.0)与Cu(Ⅱ),Co(Ⅱ),Pb(Ⅱ),Ni(Ⅱ)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同时探讨了PEG相的萃取机理。  相似文献   

6.
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牛黄解毒片中可溶性砷(Ⅲ)和砷(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牛黄解毒片中可溶性砷(Ⅲ)和砷(Ⅴ)。对牛黄解毒片中可溶性砷的基体效应进行了考查,探讨了HCl酸度、还原剂NaBH4浓度对As(Ⅲ)和As(Ⅴ)的测定影响,确定了在酸性介质HCl质量分数为10%-15%,还原剂NaBH4质量分数为2.0%-2.5%时,用校准曲线法分别测定As(Ⅲ)和As(Ⅴ)与As(Ⅲ)的总量,用差减法测定As(Ⅴ)含量。对同一厂家生产的牛黄解毒片进行6次分析,As(Ⅲ)和As(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0%和2.90%,As(Ⅲ)和As(Ⅴ)的加标回收率分别96.7%-103.5%和109.0%-116.8%。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苯甲酸(BA)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 制得芳羧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BA。以PSBA为大分子配基, 以邻菲啰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 与Tb(Ⅲ)离子配位, 分别制备了二元配合物PS-(BA)3-Tb(Ⅲ)与三元配合物PS-(BA)1-Tb(Ⅲ)-(Phen)2及PS-(BA)1-Tb(Ⅲ)-(Phen)3,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吸收光谱(UV) 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深入研究了配合物(溶液与薄膜)的荧光发射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大分子配基PSBA与Tb(Ⅲ)离子所形成的二元或三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均能发射出很强的Tb(Ⅲ)离子特征荧光, 即键合在PSBA侧链的配基BA能有效地敏化Tb(Ⅲ)离子的荧光发射。与二元配合物相比较, 以小分子Phen为第二配体所形成的两种三元配合物具有强度更高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测定环境水中痕量砷(Ⅲ)的共振瑞利散射(RRS)新方法.在pH=6.6 KH2PO4-Na2HPO4(PBS)缓冲溶液中和聚乙烯醇(PVA)存在时,I-3与结晶紫(CV)能生成稳定的离子缔合物,导致共振瑞利散射增强.当加入微量As(Ⅲ)时,碘能定量氧化As(Ⅲ),导致共振瑞利散射减弱.在0.1-3.0 μg/25mL浓度范围内,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改变值△IRRS与As(Ⅲ)浓度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1.0μg/L.已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As(Ⅲ)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在0.30 mol·L-1盐酸中,铁(Ⅲ)显著催化过硫酸钾氧化甲基红的褪色反应,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铁(Ⅲ)的“Fe(Ⅲ)-盐酸-过硫酸钾-甲基红”新体系,研究了该体系测定痕量铁(Ⅲ)的最佳条件,考察了共存离子对测定的影响,分析了测定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及方程,并利用动力学性质探讨了测定痕量铁(Ⅲ)的反应机理,从而构建了一种测定痕量铁(Ⅲ)的新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研究表明,在最大吸收波长518 nm以及最佳测定条件下,该体系中甲基红的浓度变化与铁(Ⅲ)含量呈以下良好线性关系:ln(A0/A)=1.334 1+0.001 0,相关系数为0.999 1;痕量铁(Ⅲ)发生一级反应,该测定体系符合准一级反应特征且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9.88 kJ·mol-1;反应机理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该体系中痕量铁(Ⅲ)起催化作用;该痕量铁(Ⅲ)的测定方法操作简便,所用试剂廉价易得,目前还未见报道,其灵敏度优于普通光度法,检出限达0.005 mg·L-1。该方法应用于实测水样和食品中痕量铁(Ⅲ),相对标准偏差为1.18%~2.11%,平均回收率为98.0%~104.0%。该测定体系稳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在HCl介质中,Sb(Ⅲ)和Sb(Ⅴ)在氢化物发生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效率不同,通过测定经还原剂还原后和还原前Sb的荧光强度,求解联立方程计算出Sb(Ⅲ)和Sb(Ⅴ)的含量,据此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直接测定土壤水溶态Sb(Ⅲ)和Sb(Ⅴ)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考察了HCl浓度和KBH4浓度对Sb(Ⅲ)和Sb(Ⅴ)测定灵敏度的影响以及共存元素的干扰情况,并比较了两种还原剂对Sb(Ⅴ)的还原效果。方法检出限为Sb(Ⅲ)1.11 ng·g-1 ,Sb(Ⅴ)1.57 ng·g-1。加标回收试验表明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首次制备了Fe(Ⅲ)改性修饰的海藻酸钠微球作为固相微萃取材料,用该微球装载的微柱能够在不同形态砷化物共存时选择性富集水样中As(Ⅴ)。结合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可以实现实际水体样中无机As(Ⅲ)和As(Ⅴ)的形态分析。具体过程为:(1)以0.1 mol·L-1柠檬酸为介质,在填充柱后流出液中选择性测定As(Ⅲ);(2)以20 g·L-1硫脲-10 g·L-1抗坏血酸溶液为预还原剂,5%盐酸为介质,测定不经过微萃取柱分离的原始水体样品中无机总砷(As(Ⅲ)和As(Ⅴ)),然后以差减法计算As(Ⅴ)的量。Fe(Ⅲ)改性海藻酸钠微球制备过程简便,成本低廉、 绿色环保,相应基于Fe(Ⅲ) 改性海藻酸钠微球微萃取过程的砷形态分离分析微萃取柱及其光谱联用技术,可以有效、 快速地测定自然水体中As(Ⅲ)和As(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HCl介质中,溶液中的铝(Ⅲ)能与盐酸洛美沙星反应生成一稳定的络合物.使盐酸洛美沙星的内源性荧光显著增强,据引建立了铝(Ⅲ)-盐酸洛美沙星体系测定铝(Ⅲ)的荧光分析新方法.该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365nm,最大发射波长λem=420nm,铝(Ⅲ)浓度在8.0×10-10-3.2×10-8g/mL范围内.与荧光增强程度成正比.方法用于水样微量铝(Ⅲ)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抑制CTMAB催化结晶紫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铝(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碱性介质中 ,铝 (Ⅲ )对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CTMAB)催化结晶紫的褪色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建立了一种抑制 -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铝 (Ⅲ )的新方法。此法在 0 .0 2— 1.8μg/L的范围内 CAl(Ⅲ )与 ΔA值呈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 :ΔA=0 .0 0 2 93+ 0 .2 179CAl( Ⅲ ) (μg/L) ,r=0 .9990 ,检出限为 1.4×10 -9g/m L。该法用于水样中 Al(Ⅲ )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针对JO-9C(Ⅲ)炸药的冲击起爆判据参数缺失问题,结合理论模型和模拟计算结果,拟合得到了JO-9C(Ⅲ)炸药的3种不同形式的起爆判据参数。利用AUTODYN软件,建立了不同尺寸钛飞片冲击起爆JO-9C(Ⅲ)炸药的数值模型,得到不同尺寸钛飞片起爆JO-9C(Ⅲ)炸药的临界速度。根据冲击起爆理论和飞片临界起爆速度,计算出JO-9C(Ⅲ)炸药内入射冲击波的波阵面参量,再结合p-τ、James和Π-τ3种起爆判据形式,拟合得到JO-9C(Ⅲ)炸药的起爆判据参数,起爆判据参数的拟合精度从高到低依次为Π-τ、p-τ、James。  相似文献   

15.
文美琼  李露 《光谱实验室》2008,25(2):226-228
用紫外光谱方法研究了四环素(TC)-Fe(Ⅲ)配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作用.吸收光谱研究表明,四环素(TC)-Fe(Ⅲ)配合物能与小牛胸腺DNA以嵌插方式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兴龙  高保娇  丁浩 《发光学报》2013,34(3):268-275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萘甲酸(NA)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 制得萘甲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NA。 以PSNA为大分子配基, 以邻菲罗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 与Eu(Ⅲ)离子配位, 分别制备了高分子-稀土二元发光配合物PS-(NA)3-Eu(Ⅲ)与高分子-稀土三元发光配合物PS-(NA)3-Eu(Ⅲ)-Phen。 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吸收光(UV)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深入研究了配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关系, 并应用Antenna效应理论, 从微观机理上进行了深入分析。 制备了配合物的固体薄膜, 考察了固体薄膜的荧光发射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大分子配基PSNA与Eu(Ⅲ)离子所形成的二元或三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 均能发射出很强的Eu(Ⅲ)离子的特征荧光, 即键合在PSNA侧链的配基NA能有效地敏化Eu(Ⅲ)离子的荧光发射。 大分子侧链的萘甲酸配基比苯甲酸配基对Eu(Ⅲ)离子荧光发射具有更强的敏化作用。 第二配体的协同配位效应导致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高于二元配合物。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分子结构的硒杂环化合物—金属离子在乙醇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光谱 ,硒杂环均为苤硒脑类化合物 (piazselenoles,简称Pis) :4 ,5 benzopiazselenole(BP) ;anthra[1,2 c][1,2 ,5 ]selenadiazol 6 ,11 dione(AS) ;piazselenole(PS) ;5 methyl piazselenole(MP) ;4 ,6 diBr piazselenole(DBP) ;4 ,4 ' dipiazselenole(DP)。结果表明 :Pis随分子共轭体系增大或共轭效应增强 ,紫外吸收波长λ呈现有规律地红移 ,摩尔吸光系数ε增大 ;Sn(Ⅳ ) ,Cd(Ⅱ ) ,Cr(Ⅲ ) ,Sb(Ⅲ ) ,Fe(Ⅲ ) ,Fe(Ⅱ )及Cu(Ⅱ ) BP≥ 1均使BP的紫外吸收增强 ,Zn(Ⅱ )的影响较小。Sn(Ⅳ ) ,Cr(Ⅲ )和Sb(Ⅲ )均可使Pis的短波位置的紫外吸收增强 ,使MP于 2 33nm处的峰形变钝。  相似文献   

18.
在氯仿和乙酸乙酯溶液中合成了1,6-二[(2′-苄胺甲酰基)苯甲氧基]己烷(L)的铕和铽的配合物,及其与La(Ⅲ)、Gd(Ⅲ)、Y(Ⅲ)的混合配合物。元素分析数据表明单—稀土硝酸盐与配体形成的是2:3型的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表征,混合配合物和单一配合物具有相似的配位结构。紫外光谱的数据表明,掺杂数量相同的其他离子会干扰Eu和Tb配合物对紫外光的吸收。对混合配合物的荧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La(Ⅲ)、Gd(Ⅲ)、Y(Ⅲ)对铕和铽的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但对其发射峰位的影响不大,三种离子中Gd~(3 )的增强作用最大,且掺杂量对荧光增强作用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室温下柠檬酸在水溶液中可与Sb(Ⅲ)和Sb(Ⅴ)形成稳定络合物,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联用,以5mmol·L-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和3mmol·L-1邻苯二甲酸(调pH为4.5)为流动相,Sb(Ⅲ)和Sb(Ⅴ)的柠檬酸络合物在PRP-X100阴离子交换柱上达到基线分离,从而实现了海水中Sb(Ⅲ)与Sb(Ⅴ)的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20.
在氯仿和乙酸乙酯溶液中合成了1,6-二[(2′-苄胺甲酰基)苯甲氧基]己烷(L)的铕和铽的配合物,及其与La(Ⅲ)、Gd(Ⅲ)、Y(Ⅲ)的混合配合物。元素分析数据表明单—稀土硝酸盐与配体形成的是2:3型的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表征,混合配合物和单一配合物具有相似的配位结构。紫外光谱的数据表明,掺杂数量相同的其他离子会干扰Eu和Tb配合物对紫外光的吸收。对混合配合物的荧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La(Ⅲ)、Gd(Ⅲ)、Y(Ⅲ)对铕和铽的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但对其发射峰位的影响不大,三种离子中Gd3+的增强作用最大,且掺杂量对荧光增强作用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