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用微波技术在无溶剂条件下合成了4个6-位取代的2-甲基-3-乙氧羰基-4-喹啉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取代基为甲氧基的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其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0.67780(14)nm,b=O.68990(14)nm,c=2.7329(6)nm,β=92.34(3).,V=1.2769(5)nm3,Z=4,M r=261.27,D c=1.359g/cm3,μ=0.100mm-1,S=1.097.F(000)=552,最终偏离因子为R1=0.087,wR2=0.200.分子间氢键N-H…O和π-π堆积作用使该化合物分子形成稳定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4.
5.
4-羟基喹啉类[4-hydroxyquinolines或4(1H)quinolones]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在抗疟、抗癌、抗菌、抗病毒、抗糖尿病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4-羟基喹啉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包括热环合、碱环合和还原环合等。 相似文献
6.
Friedl?nder喹啉合成法是以邻胺基芳基醛或酮与有α-亚甲基的酮环化制备喹啉的反应,报道了一种喹啉钌络合物催化Friedl?nder法合成喹啉的方法.首先,以8-羟基喹啉钌络合物为催化剂,对模板反应邻氨基苯甲醇和苯乙酮合成2-苯基喹啉进行了反应条件优化实验.重点对比研究了8-羟基喹啉钌络合物配体上不同取代基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其中5-甲基-8-羟基喹啉(1e)钌络合物催化邻氨基苯甲醇和苯乙酮合成2-苯基喹啉获得了73%的最高收率.结合IR, UV以及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讨论了配体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β-H消除形成醛过渡态,交叉aldol反应再亚胺环化,最后脱水生成目标产物的可行机理.以(1e)3Ru为催化剂,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进行了底物扩展研究,以69%~94%的收率合成了32个不同取代的喹啉衍生物,验证了方法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7.
8.
9.
设计合成了新型喹啉酮-香豆素类比色荧光探针7-二乙氨基-3-[3-(7-二乙氨基)香豆素基-3-氧代丙烯基]喹啉-2-酮(QCO), 用于检测水溶液中的Hg2+. 探针QCO对Hg2+表现出高选择性和强抗干扰性. 此外, Hg2+引起探针QCO溶液的颜色变化明显, 可裸眼识别. 比色法中, 吸收值比(A500/A380)与Hg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检出限为2.62×10-8 mol/L. 荧光法中, 探针QCO对Hg2+的检出限为5.42×10-8 mol/L. 经等摩尔变化( Job’s Plot)法、 质谱及红外光谱验证, 探针QCO与Hg2+形成络合比为1∶1(摩尔比)的络合物. 硅胶板实验和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 探针QCO可用于检测实际水样中的Hg2+. 相似文献
10.
11.
用Heck反应合成1-羟基-4-(3-吡啶基)丁-2-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Heck反应条件下,以Ph3P为催化剂配体,由3-卤代吡啶和3-丁烯-1,2-二醇进行偶合可以得到1-羟基-4-(3-吡啶基)丁-2-酮,具有原料易得、合成方法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设计合成了2-[(2'-芴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6)、2-[(2'-菲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7)及其金属锌配合物8和9; 用UV-Vis, FT-IR, ESI-MS, 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认了化合物6和7的结构; 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研究了其调控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结果表明, 化合物6和7对干细胞有明显的增殖作用. 用FT-IR, FAB-MS和元素分析表征了金属锌配合物结构, 光致发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8的发光峰值为602 nm, 发黄光; 化合物9的发光峰值为628 nm, 发橙红色光. 相似文献
13.
14.
球虫病是家禽养殖业中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目前对该疾病最有效的防治手段是化学药物防治。伴随着现有药物纷纷由于耐药性而出现的疗效降低,开发新的抗球虫药物迫在眉睫。本文以邻苯基苯酚作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系列6-苄氧基-7-苯基-4-羟基喹啉-3-羧酸乙酯化合物,并利用~1H NMR,~(13)C NMR,和HR-MS等分析测试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采用抗球虫指数(ACI)方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5a和5f具有明显的抗球虫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试剂3,5-二溴-4-偶氮-8-羟基喹啉苯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微量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Mo(Ⅵ)与新试剂3,5-二溴-4-偶氮-8-羟基喹啉苯基荧光酮的显色反应,在0.6mol·L~(-1)盐酸介质中,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54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l.64×10~5,钼浓度在0~1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体系反应酸度高,选择性好,已用于钢铁样品中微量钼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设计合成了3种8-羟基喹啉衍生物配体:(E)-2-[2-(2-硝基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a),(E)-2-[2-(3-硝基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b),(E)-2-[2-(4-硝基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c)及其相应的锌配合物5a~5c,产物经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技术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紫外滴定模拟了金属锌与配体的配位过程,分别测定了它们固态和溶液状态下的荧光性质:光谱显示化合物5a~5c固体荧光光谱的λmax分别是596,625,592 nm,在DMF溶液中的λmax分别是562,536,618 nm.荧光光谱显示硝基位置的改变可以调控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17.
18.
以生物质来源的对甲氧基苯甲醛(大茴香醛)为原料,经还原反应制备得到对甲氧基苄醇,经氯代反应制备得到对甲氧基氯苄,再与乙酰乙酸乙酯经取代反应制备得到2-乙酰基-3-(4-甲氧基苯基)丙酸乙酯,再经串联的水解、脱羧反应制备得到4-(4-甲氧基苯基)-2-丁酮,最后经脱甲基反应制备得到4-对羟基苯基-2-丁酮,总收率为60.7%。具有路线简捷、易于操作、环境友好、收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正>自从1987年美国Kadak公司C.W.Tang及其合作者[1]首次用8-羟基喹啉铝(Alq3)作为发光层,得到了在较低直流电压(约10V)驱动下高亮度(1000cd/m2)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来,以8-羟基喹啉为配体的有机金属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就一直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2-5];近年来,人们不断对8-羟基喹啉配体进行化学修饰[6-12],在喹啉环结构上引入不同基团,改变分子轨道中HOMO和LUMO能级差,使配合物发光峰改变,成功合成出各种发不同荧光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