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野外定点研究结合人工饲养观察,本文对新疆鬣蜥的栖息环境、活动习性、活动周期的季节变化、冬眠现象、洞穴及食性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
Gypsophila L.中国有25种。1980年出版的“新疆植物检索表”第二册中收载了5种。“新疆植物名录”中收载了4种。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1:336,1982)收载了11种。本文按现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行政范围进行整理研究,共收载了12种,其中发现全国分布新纪录2种—G.capitata M.B.,G.sericea(Ser.)Kryl.新疆分布新纪录1种—G.licentiana Hand—Mazz。本文阐明了新疆境内石头花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特点。在新疆境内本属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主要是亚洲中部的草原和荒漠成分。  相似文献   

3.
任何程度的扩建和增建都可能对生态敏感区内的建筑遗产本身,或其所在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失.本文将以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为例,对生态林保护区、建筑遗产群环境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客观评价.评价基于ArcGIS分析平台,利用多因子叠加评价体系,分析和评估建筑遗产群所处的生态环境,在保证对生态环境、原有规划格局以及建筑遗产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发展计划,提出空间引导与管制方案,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潜质并从中获得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也是衡量当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不同地理、历史、经济结构条件下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统一的指标体系规范下,还应具有一定的特色.本文选取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霍城县作为研究靶区,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霍城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确定了生态文化文明、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安全、生态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制度文明等5个二级指标,选取了农牧民饮用水安全达标比例、牧民定居完成率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等26个三级指标,构建了农牧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借助于该指标体系评价了霍城县生态文明建设状况.  相似文献   

5.
将遥感生态指数应用于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协调研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了2008,2013,2018年浙江省89个区县的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协调发展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在空间尺度上,浙江省土地利用程度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各区县发展差距较大。在时间尺度上,各区县土地利用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东高西低的趋势越发显著。(2)浙江省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较高水平,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果。(3)结合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影响各区县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利用程度。因此,建议由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区县带动周边区县发展,对于生态环境质量滞后于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县,可借鉴耦合协调度较高区县的发展经验,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绿色发展;对尚未深度发展的区县,可借助自身生态优势,选择适合当地特色的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一直以来存在着矛盾的关系。作为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根本目的在于使二者达到一种平衡,本文选择典型生态旅游区的昌吉州作为研究靶区,对生态旅游在生态区开发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以宁波北仑区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6期Landsat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景观格局数据,进行景观格局及其生态风险区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主要景观类型是林地与耕地,景观演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建设用地景观面积大量增加,耕地景观面积明显减少,区域景观破碎化愈加明显;(2)25a间,研究区内低生态风险区大量减少,而中、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大大增加;高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平原地区,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人类活动使山麓地带大量低生态风险区转变为较低生态风险区;(3)1990~2015年,研究区内由低等级转向高等级的生态风险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5%;前期以低生态风险区、较低生态风险区转向中生态风险区为主,后阶段以中生态风险区转向较高生态风险区、高生态风险区的比例有所增加;1990~1995年、2000~2005年、2010~2015年3个时间段生态风险转换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8.
和田布雅露天煤矿岩性结构复杂,裂隙发育、节理明显,给爆破工作带来诸多问题.经过对现场岩性结构仔细勘察和对采用的起爆方式、爆破方法及装药结构等技术分析认为:影响爆破效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现场多次反复不同的爆破实验。解决了现场多年存在的爆破问题,找到了一条可供采用和借鉴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新疆陆东地区白垩系底砾岩沉积相研究,阐述沉积相的分析模式以及用到的方法.首先采取测井结合大地构造格局及沉积背景的方法,对陆东地区白垩系底砾岩地层单元进行划分对比.其次,应用现代沉积学的理论、方法,对该区岩性特征和沉积构造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合测井相分析技术,总结该区各种沉积相标志,判别出各种沉积类型,最终确定沉积相的平面展布.  相似文献   

10.
以连云港连云新城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对景观格局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1)连云新城生态功能分异显著,斑块破碎度高,连通性差;(2)基于水文分析原理和方法,分析最小累积阻力面,获得生态廊道、辐射道和生态节点的空间布局;(3)生态源地周围效应明显,建立源地缓冲带是保护生态源地的关键;(4)生态廊道和辐射道是提高连通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初步地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于河川径流年内变化规律研究之中,并以新疆昌吉州奇台县为例,进行了实际分析计算,我们认为河川径流年内变化的主成分分析法是一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位于莱州湾海水入侵区的李家宋村为例,研究了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并提出防治海水入侵危害的相应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验证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生态安全工作的有效性,该研究以重庆市黔江区水田乡大塘村、石郎村、水田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以压力一状态一响应(简称PSR)框架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土壤侵蚀模数、土壤垦殖率、人均耕地面积等18项指标组成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区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利用物元模型,确定评价指标的经典域和节域,计算各指标的关联度,最终确定土地整理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该项目区土地整理前生态安全级别为临界安全,整理后,上升为较安全级别;18个单项指标与整体水平都处于由不安全、临界安全向较安全和安全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制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依据.文章以宁波为例,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沿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系统,并对宁波市1995~2004年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宁波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上表现为不断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状态也相应地由较差变为良好.  相似文献   

15.
明确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对资源型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新疆的资源型和非资源型产业为例,运用共生理论建立Lotka-Volterra模型,选取了1990-2015年数据,对新疆的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资源型和非资源型的子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虽然整体看来新疆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处于相对有效的互利共生状态,但各子产业之间却并没有呈现出这种有效状态,而是以互相中立或共栖共存作为主流模式.上述结论为推动资源型和非资源型产业协调互动发展,从而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新疆等资源富集区地方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农业开发是江苏滩涂匡围后的最主要利用方式.以围垦历史悠久的江苏盐城东台市为研究区,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10年TM影像,提取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数据,分析其在大规模围垦背景下的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1990~2010年研究区内以耕地为主,占总面积的80%,居民和养殖用地面积增加,光滩面积减少.草地面积前期减少,后期大幅增加;主要转移方向为:海域光滩草地耕地建设和养殖用地.(2)人工景观中耕地的优势度下降,其他类型则表现出强烈的扩张态势,养殖用地的发展尤为突出;自然景观在人工景观的干扰下,景观破碎化过程明显,生态不稳定性增加.(3)区内景观格局整体上趋于破碎化、离散化和多样化(斑块数量增多、平均面积减小、形状更加复杂;斑块间距离增大、相互作用减弱);景观类型的均匀度、多样性增加,优势度下降.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社区在旅游开发中由传统封闭的生活空间迅速转变为开放的旅游接待场所.在该转变过程中,当地妇女的时间利用方式受到旅游开发的深远影响,而现有旅游研究并未给予过多关注.以四川桃坪羌寨为例,利用时间日志和半结构访谈法获取当地妇女的时间利用数据,在与未参与旅游妇女的对比中,研究参与旅游妇女的时间利用行为.结果表明,参与旅游妇女劳动时间的增长挤压了其生活和休闲时间;旅游开发使得参与旅游妇女扮演“双重角色”,进而承担“双重劳动”;社区旅游为参与旅游妇女协调家庭传统角色和新角色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2005—2014年新疆、江苏和浙江纺织产业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纺织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产业集聚水平能促进纺织产业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的增长,过度集聚则会抑制其增长.新疆纺织产业集聚对TFP指数的促进作用强于江苏,更优于浙江的抑制作用.东西部地区间纺织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存在较大差异,有利于实施区域产业转移,既能提高中西部地区纺织产业集聚程度,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能缓解东部地区纺织产业过度集聚带来的拥挤效应,改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为研究耙区,采用泽普县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及景观韵律指数,研究了泽普县乡村聚落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并对其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泽普县乡村聚落整体分布较为密集,但又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在空间上大致呈现出"中南密北疏"的分异特征;泽普县乡村聚落的规模分布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集聚特征,大致呈现出北高南低且北部地区出现"中部低四周高"的环形围绕特征;依据景观韵律指数,将泽普县乡村聚落划分为四种类型:中等规模中高密度分布、小规模高密度分布、中等规模中低密度分布、大规模低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系统空间关系的基础上,界定了旅游资源集合区的概念,剖析了旅游资源集合区的类型与特征,探讨了低地域结合度旅游资源集合区的评价方法与模式,并以浙江省象山县为例对低地域结合度旅游资源集合区的评价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低地域结合度旅游资源集合区的旅游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