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拟用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来代表微观面上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并采用1999年-2013年的相关数据来做实证检验,以期为研究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提供新的思路.结果发现,虽然消费者景气指数对正负货币供给冲击的回馈并不明显,但是正向货币供给冲击的效用还是稍强于负向货币供给冲击的效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非Chetaev型变质量非完整系统的Lie对称性与Noether对称性以及其间的 关系,给出Lie对称性导致Noether对称性以及Noether对称性导致Lie对称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由经济学理论分析可知,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具有显著的影响.利用LM检验和LR检验得到,包含货币政策变量和房地产价格变量的VAR模型具有非线性特征,并构建了相应的LSTVAR模型.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变化对中国房地产价格动态影响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4.
代理理论认为,在动荡和不确定环境下,管理者会做出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为探究金融冲击这个带有不确定色彩的因素,是否会恶化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论文先是使用一个数学模型来说明金融冲击与非效率投资的可能关系,而后以GARCH方法的条件异方差来度量金融冲击的潜变量股市冲击、货币冲击和汇率冲击。最后,实证检验了这三个金融冲击潜变量和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货币冲击和汇率冲击会显著提升非效率投资,而股市冲击能够显著降低非效率投资。进一步研究表明,货币冲击和汇率冲击会通过显著增加过度投资来加大非效率投资行为,而股市冲击则通过显著减少投资不足来达到降低非效率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5.
研究非Chetaev型非完整系统的Lie对称性与Noether对称性,具体研究了非Chetaev型常
质量非完整系统和非Chetaev型变质量非完整系统的Lie对称性与Noether对称性.给出Lie对称
性导致Noether对称性以及Noether对称性导致Lie对称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股市波动的现实和投资行为的异质性,利用已实现波动率设定包含多个机制平滑转换结构的自回归模型,研究我国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性及非对称性的非线性动态调整。模型的检验结果发现,我国股市波动存在一个显著的非线性动态调整机制,机制转换的时点发生在收益率的冲击为1.177个百分点处,转换时点的非负性揭示了市场普遍存在的"售盈持亏"行为;股市波动在两个平稳的自回归机制及其之间非线性平滑调整或转换,但转换的概率偏低,速度较慢,自回归过程的平稳性表明投资者具有"过度自信"的决策行为;波动的非对称性没有表现为确定的杠杆效应,在滞后两期的波动水平较高且信息冲击的程度超过阈值时,股市波动表现为反向杠杆效应。以上估计与检验结果基本准确揭示了市场投资者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种 GARCH-M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不同发展阶段波动的非对称性特征 .结果发现 ,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显著的波动非对称性 ,并且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点 .对三种模型进行比较的结果显示 ,EGARCH-M模型是描述中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特征的最优模型 . 相似文献
8.
论文针对沪深股市牛熊市中所呈现出的波动非对称性的差异,从牛熊市中投资者对信息反应的差异角度予以解释。论文以非预期交易量变化率作为投资者对信息冲击反应的代理变量,研究显示投资者在牛市行情中的过度反应,是造成沪深股市牛市行情波动正向非对称性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论文通过对比美国、香港和沪深股市上牛熊市波动非对称性差异,进一步验证沪深市场上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加剧了投资者在牛市行情中的过度反应,进而导致牛市行情中的波动正向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A股市场收益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ARMA—EGARCH及ARMA-TARCH模型,以1993年1月以来沪深两市的A股指数的日收益为研究样本,检验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波动的非对称性,结果表明:无论是上证还是深证A股市场,收益率波动的非对称性都表现出阶段性特征,股市发展早期,市场表现为反向的非对称性或非对称不明显,随着时间的发展,股市收益的波动则存在非对称性,且表现为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10.
11.
2015年2月9日,上证50ETF期权在上交所正式上市交易,我国资本市场进入期权时代.股指期权推出是否会使我国现货市场大幅波动直接影响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稳定,首次以我国上证50ETF期权为研究对象,使用GARCH模型和TARCH模型对我国股指期权推出后现货市场的波动性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指期权的推出使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增大,并且波动存在非对称性;在上证50ETF期权推出后利好消息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影响减小而利空消息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影响增大,即不对称性加大.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分析我国股指期权推出后导致现货市场波动增大的原因,并为我国现货市场的风险管理以及沪深300指数期权的正式推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在混合渠道下零售商创新投入对供应链的影响,分析了零售商创新成本系数信息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情况下各方的决策变量和利润受创新成本系数,制造商对零售商创新信息掌握的不确定性程度,需求转移系数,市场潜力及创新潜力等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制造商总能通过信息分享受益,另外得到了零售商愿意分享成本信息以及使得供应链整体受益的条件,这些为制造商信息分享决策提供了依据。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对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息不对称考量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优序及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结构啄序理论认为,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股权价值低估所引起的投资不足等问题,公司的融资优序应为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基于有序probit模型和似然比检验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序表现为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资本成本在这种融资优序中所起的作用大于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将高维混沌理论应用到中国证券市场的分析之中,指出了当前许多文献中计算中国证券市场混沌特征指数出现较大差异的原因.通过比较上证综合指数与英国M organ S tan ley C ap ita l In ternationa l指数后指出,中国证券市场较复杂,且存在较多的高维(接近四维)混沌成分. 相似文献
17.
信息非对称环境下产业创新平台多方主体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产业创新平台在多方主体模式下的协同合作策略问题。我国产业创新平台发展时间较短,部分平台系统的资源共享和服务能力处于“弱势”,但通过多方主体协同合作能有效提升平台系统的技术创新水平,所以主体间的博弈会影响平台系统的存续质量与运行效率。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信息非对称环境下“产业链相关企业-各类研究型机构-政府管理部门”主要三方主体的静态博弈模型,从利益实现机制出发,强化各方主体在产业创新平台运行中的理性,以破解产业创新平台运行效率低下困局。研究表明,企业、研究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是否会严格遵循契约治理规范自身行为主要取决于各自的资源共享力度、资源共享成本以及资源共享的收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聚焦消费者依赖搜索引擎平台的关键词检索实施购买商品行为的现象,尝试将消费者购买策略引入搜索平台竞价排名机制,构造内嵌搜索引擎平台、销售商、消费者三方主体的博弈模型,考察在互联网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竞价排名机制的信息匹配效率,阐释产品质量信号改善竞价排名机制信息匹配效率的理论机理。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及无产品质量信号机制的条件下,竞价排名均衡结果完全不能匹配消费者的购买策略,致使消费者福利因销售商逆向选择而遭受双重损失;植入产品质量信号后,搜索引擎平台能够通过识别销售商自带的产品质量信号,提高竞价排名机制的均衡结果与消费者购买策略的匹配度,进而部分地改善竞价排名机制的信息匹配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中国股指期现货市场之间风险溢出效应的非对称特征,本文利用已实现半方差将中国股指期现货市场的风险区分为下跌风险和上涨风险,并运用均值Granger因果检验和分位数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两市场之间下跌风险溢出效应和上涨风险溢出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中国股指期现货市场之间不仅存在显著的下跌风险溢出,还存在显著的上涨风险溢出,而且溢出效应随着分位数区间不同而呈现出显著的非对称特征。一方面,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下跌风险溢出在全部分位数区间均显著,而上涨风险溢出仅在分布的中间位置和上尾显著。另一方面,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下跌风险溢出主要集中在尾部极端分位数区间,而上涨风险溢出主要集中在分布的中间位置和低分位数区间。 相似文献
20.
以对沪深两市波动性指标的解构分析为基础,给出了基于GRACH模型、Granger模型的综合运用,同时引入协整检验和误差纠正机制的均衡分析方法,对沪深两市的波动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和模型检验,系统性揭示了沪深两市波动性的关键特征和沪深两市波动互相影响的因果规律,为基于沪深两市金融资产的定价和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