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国外报道,冠心病的发病率与食物中铜含量低有关。美国有关部门分析过1942~1966年间的47种新鲜食物中的含铜量,其中有37种下降,而同期冠心病的发病率却上升了44%。有人认为,冠心病发病率与锌铜比有关,锌铜比高,冠心病发病率高。钙可将组织中的锌置...  相似文献   

2.
钙:当饮水及食物中含钙量高时,可与植酸盐形成植酸钙,在pH为碱性的小肠内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而妨碍锌吸收。还有报导指出,高锌尿与高钙尿有关。推测,饮食中钙含量高导致的低锌,不仅钙能妨碍锌吸收,也由于它能增加锌从尿中的排泄。钙不利于氟的吸收,主要与氟结合成牢固的化合物而减少氟化物的吸收利用。相反食物缺钙可增进氟吸收。应用大剂量的钙治疗氟中毒也是基于钙的这一特点。过量钙存在会阻碍锰和铁的吸收。此外,实验证明高钙饲料可抑制大鼠对铅的吸收。有人发现澳大利亚南部牧羊需铅量较大,与同时摄入大量的碳酸钙有关。  相似文献   

3.
火锅是一种中国传统特色美食。在食用过程中,人们通常通过定性观察来判断食物的生熟程度,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故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本文通过构建简化模型,借助物理化学原理对片状和球状食物的传热过程进行了讨论,发现1.8 mm厚的肉片在沸水中加热15 s时,其中心温度即可接近100oC;而对于直径2.6 cm的肉丸,其中心温度接近100oC需要8 min以上。这些结论对保障饮食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调查并评价了会宁县高一学生机体钙、铁、锌、铜、镁、磷6种矿物元素营养状况,包括: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研究对象;24h回顾法结合称质量法、记账法,收集被调查者连续7d的食物摄入情况;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测血清磷含量以及指端末梢血测钙、铁、锌、铜、镁含量,同步测量体格发育状况(包括身高、体质量和胸围)和智力相关指标(联合瑞文IQ值)。结果表明,调查对象血液中6种矿物元素含量在性别间的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全血锌和全血铁含量低于参考值低限的百分比女生多于男生,其余男生多于女生;32.25%的男生和13.89%的女生全血钙含量低于参考值;不足1%的全血镁含量低于参考值低限;血清磷含量均在参考值低限之上;全血铜含量城乡分布存在差异(P〈0.05)。调查对象膳食铁、钙和锌摄入量在性别间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调查对象膳食摄入量99%以上钙未达到适宜摄入量,20%左右锌、铜、镁未达到适宜摄人量。调查对象瑞文IQ值性别间差异不明显。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锌、磷、镁含量的多寡对该地区学生智力发育有较大的影响,而磷、镁、钙对体格发育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膳食供给中80%的钙、90%的铁、85%的锌、90%的磷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可见调查对象6种矿物元素血中营养水平未达到参考值的人数和膳食摄入量未达推荐摄入量的人数均较多。膳食矿物元素供给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少,建议因地制宜,合理地调控食物供应,增加动物性食物的供给,同时对当地人群进行营养教育,以便于进一步提高当地学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纳米znsn(oh)6对软质pvc阻燃和抑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氧指数法、烟密度测试、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等评价了纳米羟基锡酸锌颗粒对软质PVC阻燃和抑烟性能的影响。在质量分数为1%~8%的范围内,纳米羟基锡酸锌的阻燃和抑烟效果均优于微米羟基锡酸锌。其中,添加纳米羟基锡酸锌质量分数为1%时,氧指数由27.1%提高到29.5%;添加质量分数为6%时,烟密度等级由88降到81。热重分析表明,纳米羟基锡酸锌的加入使软质PVC的残炭量在400℃以后均高于微米羟基锡酸锌,550℃时比微米羟基锡酸锌提高了4.3%,比空白PVC提高了6.4%。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添加纳米羟基锡酸锌的PVC燃烧残渣明显呈膨胀状态,结构最密实,起到了较好的隔氧、隔热及抑制可燃性气体逸出的作用。对试样的部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纳米羟基锡酸锌的PVC试样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也有所改善,添加量在质量分数为4%时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锌在食管癌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日立180-30型原子吸收火焰分光光度计,对36例食管癌组织中的微量元素锌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食管癌患者的癌旁正常食管组织和12例正常人的食管组织进行了对照比较,结果表明:癌组织锌含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锌含量,癌旁组织锌含量又显著低于正常食管组织锌含量,有淋巴结转移和恶性程度高的食管癌组织中锌含量明显减少,提示锌缺乏时可以诱发食管癌,在食物中补充锌等能预防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多元素营养鸡蛋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制出钙、铁、锌含量(×10-6)在430~49)、22~32、23~26的多元素营养鸡蛋,临床上给61名儿童、20名孕妇、8例糖尿病人、6例肿瘤病人连续食用2个月后复查,指血钙、铁、锌值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提高,尤其对处于生理需要量增高时期的儿童、孕妇效果更明显(P<0.01).表明选用鸡蛋作为补充钙、铁、锌元素的载体.是防治人体必需元素缺乏的一个良好途径。还就食物中各元素问的相互作用、体内代谢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温敏性金属酞菁聚合物的制备及光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氨基锌酞菁进行改性,并将其以共价键接枝到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分子链上,制得一种新型的既有温敏性又有光活性的锌酞菁聚合物.与小分子氨基锌酞菁相比,所合成的锌酞菁聚合物能溶解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和水,而且,在水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温敏性,其低临界溶解温度为34.1℃.通过锌酞菁聚合物对单线态氧捕捉剂1,3-二苯基苯并呋喃的光催化降解测试,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锌酞菁聚合物无论在溶解状态还是沉淀状态都具有较高的光活性.基于这些特殊性能,这种锌酞菁温敏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光敏剂,有望在光动力学治疗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营养学家曾对食用野菜进行了分析,发现野菜的营养价值很高,能提供优质蛋白,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野菜的药用价值更高,经常食用野菜能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但目前关于野菜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报道尚不多见。本工作采用微波消解处理野菜和蔬菜样品,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铁、铜、锌和锰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锌从土壤向食物链的迁移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锌是生物必需微量元素,但过多时对动植物都有毒害。本文对锌在人类食物链中的行为及在土壤--植物--人类和动物系统中的迁移,决定农业系统中锌动力学的关键过程,锌在作物可食部位的丰度,影响锌生物有效性的土壤环境,植物因子及锌在食物中的需要量等作了综述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人体锌缺乏主要原因有:(一)摄取不足,食物中缺乏动物性蛋白质,或由于加工不当,使食物中锌含量降低;或因疾病妨碍了锌的吸收;(二)锌的过度丢失;(三)锌需要量急速增加,以至供不应求,如妊娠、哺乳或创伤恢复期等。(四)小儿异食癖多由于锌吸收减少所致。(五)引起锌缺乏的疾病:肠源性肢端皮炎及营养性侏儒症等。  相似文献   

12.
将氨基锌酞菁(ZnTAPc)与甲基丙烯酰氯反应制备出含有不饱和双键的取代锌酞菁衍生物(MeZnAPc),采用ATRP法将聚乙二醇单甲醚大分子引发剂(mPEG110-Br)与甲基丙烯酸(2-异丙胺基)乙酯(DPA)和MeZnAPc共聚,制得一种新型pH响应两亲嵌段锌酞菁聚合物光敏剂(PEG110-b-P(DPAn-co-MeZnAPcm)).用1HNMR,FTIR对MeZnAPc和聚合物光敏剂进行表征.UV-vis测试表明该聚合物光敏剂在pH6.0~6.5具有较好的pH响应性.以1,3-二苯基苯并呋喃(DPBF)为底物研究了该聚合物光敏剂的光催化氧化效率,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光活性.利用该聚合物光敏剂在不同pH的水溶液中对L-色氨酸进行光催化氧化实验,结果发现在pH5.5不存在胶束时,锌酞菁可以较好地分散在溶液中,并能维持较高光活性,而在pH7.4形成胶束时可以将锌酞菁很好地包裹在其内部,使其光活性大大降低.因此,这种pH响应两亲嵌段锌酞菁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光敏剂,在光动力学治疗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锌掺杂的SrTiO3光催化剂,测试了掺杂样品在400 W高压汞灯照射下,分解纯水制氢的活性。考察了锌的掺杂量及样品的焙烧温度对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对掺锌与未掺杂样品进行了XRD、UV-vis、XPS及SEM表征分析。结果表明,Zn掺入可显著提高SrTiO3的光催化活性,适宜的锌掺杂摩尔分数为1%左右,相应的掺杂量下,适宜的焙烧温度为950℃左右,上述条件制得掺锌SrTiO3的产氢速率较未掺杂样品提高了120%左右。表征结果显示,掺摩尔分数1%的锌未改变SrTiO3的晶体结构及结晶完整性,但样品表面发生了锌的富集,而且在一定的掺杂范围内,锌掺杂使SrTiO3催化剂的粒度有所增大。推测掺入的Zn与存在于SrTiO3表面的富钛相反应生成Zn2TiO4,使SrTiO3表面的缺陷浓度降低,光催化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FeCl2、Zn(NO3)2、Ni(NO3)2和NaOH为原料,借助针状α-FeOOH做为中间体,用共沉淀法和柠檬酸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得掺有镍和锌的针状纳米α-FeOOH,在其表面包裹镍和锌的柠檬酸配合物后,经热处理制得了针状的纳米Ni0.5Zn0.5Fe2O4,并通过控制共沉淀法过程中镍和锌的掺入量,有效地控制了针状纳米Ni0.5Zn0.5Fe2O4的粒径和长径比。利用XRD、TEM对样品的物相﹑形状和粒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共沉淀过程中Ni和Zn的掺入量对制备的Ni0.5Zn0.5Fe2O4的形状有重要的影响,随着镍和锌的掺入量的增加,制得的针状纳米Ni0.5Zn0.5Fe2O4的直径逐渐减小,长径比先增加后减小,当nNi∶nZn∶nFe=0.3∶0.3∶2时,样品的长径比达到最大为20左右。利用振荡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进行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针状Ni0.5Zn0.5Fe2O4矫顽力主要取决于样品的各向异性,随着样品的长径比增加,各向异性增加,矫顽力增加。随温度的提高,晶体结构趋于完善,样品的矫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一、钙:当饮水及食物中含钙量高时,可与植酸盐形成植酸钙,在pH为碱性的小肠内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而妨碍锌吸收。还有报导指出,高锌尿与高钙尿有关。推测,饮食中钙含量高导致的低锌,不仅系钙能妨碍锌吸收,也由于它能增加锌从尿中的排泄。钙不利于氟的吸收,主要与氟结合成牢固的化合物而减少氟化物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6.
钙:当饮水及食物中含钙量高时,可与植酸盐形成植酸钙,在pH为碱性的小肠内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而妨碍锌吸收。还有报导指出,高锌尿与高钙尿有关。推测,饮食中钙含量高导致的低锌,不仅系钙能妨碍锌吸收,也由于它能增加锌从尿中的排泄。钙不利于氟的吸收,主要与氟结合成牢固的化合物而减少氟化物的吸收利用。相反食物缺钙可增进氟吸收。应用大剂量的钙治疗氟中毒也是基于钙的这一特点。过量钙存在会阻碍锰和铁的吸收。此外,实验证明高钙饲料可抑制大鼠对铅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碱性锌锰电池用化学二氧化锰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直接氧化法生成的初级二氧化锰经饱和水蒸汽处理后,进行重质化处理,制成碱性锌锰电池用化学二氧化锰,所研制样品表现出n-型半导体特征,从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的测试,发现成品的理化性能和结合水含量有较大的改进,电化学活性也有较大提高,所制成LR03实体电池电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8.
现在一般的分析书上,介绍制还原剂用的锌粒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喷雾法,用较大压力的空气吹散熔融的锌,但是这种方法在实验室很少有条件实现。在实验室常用的是下面两种方法:一.将锌块或大锌粒在200℃或接近锌的熔点在400℃左右焙烧一段时间,迅速取出,放入冷水中,再取出研磨得到合于分析用大小的锌粒。二.将锌熔融,通过有孔的铜筛或铁筛,让锌通过筛孔落于水中,再选出合用的锌粒。这两种方法均很难掌握,一法的缺点是有时根本就打不碎,更不谈研磨了;二法得到的结果大多数皆是蝌蚪状的东西,很少有合用的锌粒。为了解决制得锌粒的困难问题,我们经过多次试验,找到了一个非常方便的方法,能制得较大量合于分析用的20到30筛孔的锌粒。方法的原理是利用锌粒在其熔融点附近有晶格变化,而使锌变脆的特性。方法的操作如下,将合于分析用的锌块或锌粒在铜制或铁制坩埚内熔融,如果用一般的喷灯或煤气灯加热,最好选择100到150克容量的坩埚。熔融的锌少量地倒到一块白素瓷砖上(即普通铺通风橱台面的薄瓷砖,倒在未上釉的那面)或耐火砖上,注意其冷却情况,待锌要凝结时,急速地用玻璃棒搅动,使有脆性的锌的晶格固定下来,在砖上的锌此时就从整块流动的发金属光泽的东西,转变为像毛玻璃状糊状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以四羧酸酞菁锌为光敏剂的新型光催化释氢体系。工作中发现,在水溶液中存在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时,不仅可以减少在光化学反应中非活性的二聚体含量,而且可以促进电荷分离并提高四组分体系的光催化反应效率。简单地讨论了四组分体系释氢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三聚氰胺作为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装饰面板、涂料、模塑粉、纸张等,当这些材料与食物接触时,其中所含的三聚氰胺就可能迁移到食物中,从而影响人体健康[1,2]。三聚氰胺经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