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短地描述了含单胶子交换的手征夸克孤粒子模型;将此孤粒子模型里所确定的夸克-胶子耦合常数及所解得的夸克波函数,输入到相对论的两夸克集团理论,研究了两核子系统问题.本文完整地考虑了夸克交换核中的动能和相对论运动能量项,由此改进了3S1道和1S0道的相移.相移与Arndt等人的实验相移基本一致.计算结果表明,单胶子交换和夸克交换提供短程排斥势,手征场则提供了中、长程吸引势.  相似文献   

2.
将IBM推广应用于轻核时收IBM4.本文讨论了其中的下述群链.U(36)U6(sd)×U6(ST) SU3(sd)×SU3(S)×SU3(T) SU3(sdS)×SU3(T)× O3(J)× O3(T)的约化、典型能说与E2跃迁,并用它对sd壳的核基态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3.
朱重远 《物理学报》1975,24(5):351-365
新发现的J(3100)及ψ(3700)粒子可能可以按SU6(1)×SU3(2)模型或SU8模型分类。本文用引进等效层子次强作用的方法,研究这两个模型中多重态的次强质量分裂,得到了一系列有新自由度的粒子的质量关系。由于本文对等效层子作用的具体形式未作没有太大根据的取舍,所以,结果与模型的关系比较直接。本工作的结果还表明,完全可以用一个统一的等效层子作用去描写重子及介子的次强质量分裂,而不与现有的实验值冲突。  相似文献   

4.
李炳安 《物理学报》1975,24(1):21-45
本文从层子模型的基本假定出发,对介子和重子波函数进行了探讨。文中讨论了介子、重子这样的强耦合束缚态的物理特性,指出“层子对”的产生效应对波函数的贡献是重要的。文中给出了具有任意角动量的介子波函数的一般形式。在质心系中,假定介子波函数和重子波函数具有近似的SU6对称性质,得到了在质心系具有SU6对称性质的介子波函数和基态重子波函数的一般形式,禁戒了实验中不出现的介子态。在质心系假定了O3?SU6对称性,写下了在质心系具有这种对称性的几个低激发态重子的波函数。在每一个O3?SU6多重态中的介子和重子波函数都含有两个洛仑兹协变的空间函数,对强耦合的束缚态,由于“层子对”的产生效应是重要的,这两个不变函数一般是不相等的。由于只在质心系假定了SU6和O3?SU6对称,因而可以使波函数具有洛仑兹协变性,即运动系中这种对称性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陈金全  王凡  高美娟 《物理学报》1978,27(2):203-218
本文证明了置换群CG系数和外积约化系数分别就是将任一SUm和SUn不可约基耦合成SUmn?SUm×SUn和SUm+n?SUm?SUn分类基的耦合系数,并给出了将SUmn?SUm×SUn和SUm+n?SUm?SUn分类基用Celfand基展开时计算展开系数的几种方法。给出了基本粒子中常用的SU6?SU3×SU2和SU8?SU4×SU2重子波函数。  相似文献   

6.
罗遼复 《物理学报》1965,21(6):1132-1138
本文用SU3和G2羣讨论了奇异粒子非轻子衰变的弱作用的变换性质。若强作用是SU3对称的,可引进类似于同位旋(T旋)的V旋和U旋,和T旋一起来表示奇子非轻子衰变的选择定则。求得了简单选择定则情况下各个衰变过程的关系,其中包含了前人的结果而避免引用过多的假设。若强作用是G2对称的,可引进包含同位旋在内的六种“旋”来给出选择定则。根据这些定则求得若干衰变过程的关系。证明了弱作用不能按G2羣的七维或十四维表示变换。  相似文献   

7.
奇异介子光生反应的QCD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娟  马维兴  彭光雄 《中国物理 C》2001,25(11):1051-1057
从低能QCD有效拉氏量出发,利用重子夸克结构的[SUSF(6)⊙O(3)]sym.⊙SUc(3)波函数,研究了在核子上的奇异介子光生反应.计算了γ+p→K++Λ反应的微分截面.结果表明:与传统唯象的强子理论相比,仅有一个自由参数(即强相互作用耦合常数)的QCD理论成功地描述了反应过程,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马维兴  武青 《中国物理 C》1997,21(4):362-367
建立了质子自旋依赖的结构函数的第一矩与GDH求和规则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个求和规则和重子结构的[SUsf(6)⊙O(3)]⊙SUc(3)夸克模型,讨论了质子的自旋问题,并把理论的结果与EMC和SLAC的实验作了比较,结果相一致.发现在低动量转移区,P33(1232)的光激发的贡献是最重要的,而且是负的.在高动量转移区,P33的贡献是正的,而且随Q2的增加很快减小,可以略去,从负值到正值的转折点是在Q2=0.32GeV2附近.  相似文献   

9.
杨新娥 《中国物理 C》1985,9(5):537-541
我们提出一个包括两种基本费米子和一种基本标量粒子的轻子-夸克复合模型. 其中, 基本费米子无质量并且不带色, 基本标量粒子是色的三重态. SU(3)H定域规范作用将基本粒子束缚成轻子、夸克和弱玻色子等复合粒子. 轻子是由三个基本费米子组成的三体复合粒子, 夸克由一个基本费米子和一个基本标量粒子组成. 本模型基本粒子的数目较少, 存在为数不多的exotic粒子. 解释了轻子-夸克的对称性. 弱作用是超色单态之间的一种短距剩余作用, 它只在复合层次出现. 通过动力学对称破缺破坏了宇称守恒.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夸克传播子的Dyson-Schwinger方程,计算了夸克胶子混合真空凝聚和夸克真空凝聚. 这些凝聚不仅联系着夸克在真空态中的虚度,而且也表征了真空中夸克分布的空间宽度. 真空凝聚的存在直接反映着QCD真空的非微扰结构. 计算表明:上夸克与下夸克的虚度为λ2u,d=0.7GeV2,奇异夸克的虚度为λ2s=1.6GeV2. 这些结果与许多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潘峰  曹雨芳 《中国物理 C》1990,14(7):642-645
本文导出了部分U6 SU3,UN (U1)N SO7 (SU2)3同位标量因子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SU3羣无穷小算子的对易关系,求出了SU3羣的所有不可约U表示,并导出了SU3羣的约化系数满足的方程。作为例子,我们计算了SU3羣的(01)×(10),(11)×(10),(11)×(11),(30)×(11)的约化系数。  相似文献   

13.
在共振群的框架下, 研究了双重子Ξ*Ω(0,1/2)的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在推广手征SU(3)夸克模型下, 它仍然是一个深束缚的双重子束缚态.  相似文献   

14.
潘峰 《中国物理 C》1990,14(9):851-854
本文导出了一些SUN SON SON-1按 SUN SUN-1 SON-1态展开系数.利用该系数及已知的SON SON-1同位标量因子,我们求得了SUN SON关于耦合[w1w20…0]×[w30…0]→[w1w20…0]的无多重性同位标量因子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5.
 在费米实验室Tevatron质子-反质子对撞机上的CDF实验得到了第六味夸克(顶夸克)存在的证据(今年三月份,D0和CDF实验组同时宣布他们观测到了顶夸克--译者注),它使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标准模型中的粒子的不寻常质量模式上。标准模型包含有三对夸克、三种带电轻子(电子、μ子和τ轻子)和其对应的三种中微子。夸克之间通过胶子“场”进行相互作用,同时也进行弱电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发现Υ→3g三胶子碎裂的末态强子多重数满足与e+e→q0q0事例相同的普适质量关系,表明胶子、夸克碎裂成强子时有相同的规律性.不需引入任何其它假定,就自然解释了Υ→3g三胶子碎裂末态重子多重数增高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亚层子模型. 层子和轻子是由rishon T和V组成的. T和V是SUH(3)×SUC(3)×SUG(2)×U(1)群的多重态. 由这些多重态可以自然地得到三代层子和轻子. 在此模型中质子衰变为μe+e+或eμ+μ+.  相似文献   

18.
杨新娥 《中国物理 C》1985,9(6):660-668
为了解决夸克和轻子的家族问题, 本文提出两类SU(3)sc×SU(N)复合模型(模型A和B). 基本组元preon是两种无质量自旋1/2的费米子. 应用费米原理于三个preon超色单态复合体系, 得到了符合模型要求(同一个来自SU(N)的相同表示并按水平规范群的相同表示变换)的各种SUsc×SU(N)模型包含的夸克和轻子家族数. 其中, 模型A的SU(3)sc×SU(6)和SU(3)sc×SU(5)分别预言了三代和五代轻的夸克和轻子家族.  相似文献   

19.
按照夸克组合模型, 通过分析给出e+e→q0q0→h′s过程轻味夸克jet事例中各种粒子的产生几率以及相对比值. 给出奇异、非奇异粒子多重数比率γ与奇异抑制因子λ之间的关系, 不需要假设奇异抑制因子改变, 能够解释粒子比率增大的实验.  相似文献   

20.
SELEX合作组发现的DsJ(2632)引起了很多的讨论, 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争论. 它的自旋宇称还没有最后确定, 如果它真的存在, 它的夸克结构可能是奇特的. 以前有的文献假定DsJ(2632)是1的径向激发态, 我们假定它可能是夸克结构为qq,JP为2+的基态或者0+DsJ(2317)的第一径向激发态, 用Bethe-Salpeter方程重新计算了它的衰变宽度. 计算结果表明, 理论值和实验数据还是存在尖锐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