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娟  王冬 《应用科技》2006,33(9):21-24
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Al2O3p颗粒非均匀增强Al基复合材料,并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与均匀增强复合材料相比,其挤压铸造所需的浸渗压力以及预制体压缩变形减小,在保持复合材料强度的同时,韧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优化压铸工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不经变质处理的基体合中离异共晶Si的形成机理、形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随后的热处理中发现针状Si球化,材料强度得以提高;复合材料中大量界面及高密度位错吞噬了淬火空位,阻碍硬化相析出,纤维比大于10%以后,热处理后使其硬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用熔炼法制备TiB2/Al复合材料.通过添加Ti,B化合物,在纯铝基体中原位生成TiB2颗粒,基体得以增强.就TiB2的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种Ti,B化合物(Ⅰ,Ⅱ号)的增强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TiB2/Al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明显优于铝基体.与Ⅰ号Ti,B化合物相比,Ⅱ号Ti,B化合物能更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硬度.TiB2/Al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硬度随Ti,B化合物加入量增多而提高,而延伸率降低.含2.0%(体积分数)TiB2的复合材料其热轧退火态的拉伸强度和铸态布氏硬度分别为158MPa和388MPa,与纯铝基体相比,拉伸强度和硬度分别提高了111%和51%.  相似文献   

4.
SiCp/Al复合材料界面反应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界面反应研究是碳化硅颗粒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研发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各国研究者分别从界面反应规律、影响因素、控制途径等方面展开研究.界面反应规律方面研究了Al合金液与SiC颗粒可能存在的界面化学反应、界面反应过程和界面反应模型、界面上的相等;界面反应影响因素方面研究了界面反应与制备工艺过程、参数的关系;界面反应有效控制途径方面研究了、基体合金化、SiC颗粒表面处理、工艺选择与工艺参数控制等.今后的界面反应研究方向为:界面精细结构的研究;界面反应的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Al2O3短纤维增强Al—Si合金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采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分析Al2O3t/Al-Si合金复合材料的界面和拉伸断口形貌,发现界面处有Mg富集;Al-Si合金很好地润湿Al2O3纤维,并形成共格、半共格混合界面,提高了界面结合强度;纤维被剪切断裂,无拔出现象。  相似文献   

6.
宏观石墨颗粒增强工业纯铝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阻尼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运用空气加压渗流技术制备了宏观石墨颗粒增强的工业纯铝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温度为25~400℃和频率为0.5、1.0、3.0 Hz条件下,采用多功能内耗仪测量了材料的内耗和相对动力学模量,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依据内耗测量和微观分析研究了宏观石墨颗粒增强工业纯铝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阻尼行为,结果表明材料的界面阻尼机制为弱结合界面阻尼。  相似文献   

7.
Al2O3颗粒增强不锈钢基表面复合材料腐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湿法磷酸工况,设计了不锈钢基体的化学成分;在Al2O3颗粒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Ni涂层,解决了颗粒与基体的润湿性问题;采用负压铸渗工艺制备了氧化铝-锈钢基表面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在此工况下的静态耐蚀性能,发现了耐蚀性能超过了高铬钢。  相似文献   

8.
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满足轻量化用材的同时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复合材料。通过粉末混合、压坯和热还原,制备了含石墨烯的预制块,并将其作为中间体在搅拌铸造过程中加入,成功制备了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石墨烯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表明,搅拌铸造法制备的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结构完整,复合材料的晶粒得到明显细化。拉伸试验表明,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4%的铝基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维氏硬度分别较同条件下制备的纯铝提高了55%、47%和63%。断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9.
Al2O3短纤维增强锌基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挤压铸造法制备Al2O3/ZA27复合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Al2O3短纤维加入到ZA27合金中,可显著提高合金的高性能抗拉强度和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0.
对0.3 mm厚Al2O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薄板进行了储能点焊连接研究试验。发现其微型点焊接头由熔核区、热影响区和熔核向热影响区过渡的熔合区(线)组成。由于储能焊极短的焊接时间,大的冷却速率达到106 K/s,使得熔核组织显著细化,具有快速凝固特征。熔核中增强相Al2O3颗粒发生偏聚现象,在熔核边缘区域出现了气孔缺陷。当焊接电容C=6600μF、电压U=80 V、电极压力F=18 N时,获得较高力学性能的焊接接头。  相似文献   

11.
界面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纤维及其表面涂层与基体的相互作用(特别在高温时),一方面能提供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粘接,而有效地传递载荷;另一方面,过度的反应将改变碳/铝复合材料的破坏模式而严重影响性能.界面反应产物的多少及形状与纤维的种类、基体的成分、工艺方法及热处理温度等有关.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2.
将TiO2和B2O3原料混合后加入ZL102铝熔体,采用原位反应的方法,使其与铝液发生反应,制备出(TiB2+Al2O3)双相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用EPMA及SEM分析反应合成的增强颗粒在基体上的分布状态以及TiB2和Al2O3颗粒的微观组织,用显微硬度仪测定复合材料组成相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利用Al-TiO2-B2O3体系可以原位制备颗粒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合成的复合材料硬度比ZL102提高37.3%.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工程计算ANSYS有限元软件对搅拌坩埚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搅拌器结构对熔体流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多级搅拌器有助于搅拌混合过程.对搅拌制备工艺参数对颗粒分布状态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力学测试结果表明,与基体合金相比,SiC颗粒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延伸率略有下降.拉伸断口观察表明,铸态SiCp/2024复合材料主要断裂方式为SiC颗粒断裂和界面脱粘.  相似文献   

15.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Li5La3Ta2O12/Al基陶瓷复合材料,并评价其阻尼性能、硬度和屈服强度.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室温阻尼和力学性能较纯Al具有显著提高.当陶瓷颗粒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的室温内耗值可达0.010, 比相同温度范围内Al的内耗高约1个量级,对应的屈服强度和硬度值分别比Al提高约43%和28%.  相似文献   

16.
原位TiB2/Al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接触反应法(CR)制备了原位内生TiB2/A1复合材料。对制备工艺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润湿性、界面反应、搅拌。在此基础上,制备出了颗粒分布均匀、组织致密的TiB2/Al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7.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iCp/6066A1复合材料为例,计算和分析了界面性能参数(界面/基体模量比、界面泊松比和界面体积含量)及细观结构参数(颗粒形状、排列方式和尺寸变化方式)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分性能与界面性能对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影响显著,细观结构的影响不明显,在工程应用中可以忽略细观结构的影响.在保证复合材料延伸率的前提下,最有效增加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途径是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情况.当界面模量为基体模量的20%~30%时即可获得满意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8.
Li5La3Nb2O12陶瓷颗粒作为添加剂并利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金属铝基复合材料Li5La3Nb2O12/Al--80%,该复合材料在325K的温度下阻尼值可以达到0.011(测量频率为1.6Hz),是同温度范围下金属铝阻尼性能的5倍左右,并且该复合材料在室温附近的阻尼性能均超过了0.008,使得其在工业科技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AlN和Al2O3纳米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Cu/AlN和Cu/Al2O3两种复合材料,研究了两种纳米颗粒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和复合材料的软化温度,并探讨了相关机理,比较了AlN和Al2O3纳米颗粒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弥散分布在铜基体中的AlN和Al2O3纳米颗粒细化了晶粒;随着复合材料中AlN和Al2O3质量分数的增加,材料的密度和导电性都呈下降趋势,而硬度出现极大值;两种复合材料的软化温度均达到700℃,远远高于纯铜的软化温度(150℃),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综合各种因素考虑,AlN纳米颗粒对铜基体的增强效果要优于Al2O3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20.
自生长Al2O3—Al复合材料的制造及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熔融态铝合金表面的Al_2O_3膜在一定工艺条件下可被破坏,由于毛细管作用,内部的金属液将沿着膜上的破缺处上升至表面并产生新的非致密氧化膜。该过程具有自组织特征,一定时间后可在液态合金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自生长Al_2O_3-Al复合材料。材料中Al_2O_3含量可在20%-80%的范围内变化而其性能,尤其是硬度和抗拉强度可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