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了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热力学稳态仿真模型,在相同理论容积输气量的条件下,分析了吸气过热度、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对以R22、R32和R290为制冷工质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对比研究表明:在相同工况下,R22的性能系数COP最大但与R32接近,R290的COP最小;若压缩机高低压比降低,COP增加明显;当仅增加吸气过热度时,R32、R22的COP变化很小,而R290的COP增加较为明显,并逐渐接近R32和R22;吸气过热度仅对排气温度有较大影响,而对质量流量、功率、制冷量、COP的影响很小,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对热力性能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利用软件EVAP-COND,模拟对比了在室内换热器中分别采用R22与R410A制冷剂时冷凝器的性能随支路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室内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R410A的换热量比R22的要大,换热量的差别是由两排管共同造成的,两排管中R410A的换热量都比R22的要大;随支路数的增多,第一排管对冷凝器换热量差值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而第二排管的影响逐渐减弱;第一排管换热量的差别主要受传热系数的影响,而第二排管受传热温差和传热系数的综合影响。因此,支路增多时制约R410A和R22冷凝器换热量差别的因素,从传热温差和传热系数共同作用逐渐转变为传热系数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R717双蒸发温度回路三级混流制冷系统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降低初投资、节约能源、与环境友好及符合国情的原则,从制冷剂选用和制冷系统构成两个方面,探究"超低温"冷库制冷系统的设计方案和适用技术路线,完成了以天然工质氨为制冷剂,双蒸发温度回路三级混流制冷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及其关键设备的开发设计,并以此建造了具有-30℃和-60℃库温,库容分别为30吨和200吨双冷间的"超低温"实验冷库。试运行半年,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已通过山东省科技厅专家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4.
对两台常温热泵压缩机—开启式活塞式压缩机和全封闭涡旋式压缩机进行了中高温热泵工况、中高温热泵工质下的性能实验研究。实验工况范围为冷凝温度75~95℃、循环温升35~45℃,实验工质为HFC245fa。结果表明,两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均在允许范围内,两台压缩机的综合效率值与各自在常温热泵工况、原设计工质下的综合效率值相比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闪发型经济器系统对制冷剂为R717的冷冻机组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补气压力的变化对机组制冷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器的补气压力的升高,冷冻机组的制冷量和轴功率逐渐减小,而制冷系数先增加后减小,从而确定最佳补气位置。  相似文献   

6.
以单元式空调的IPLV测试工况为依据,进行某船用空调系统R404A和R407C替代R22的性能测试,得出了吸、排气压力,排气温度,制冷量,功耗及COP随冷凝器进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对于多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混合制冷剂的选取和组分配比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分别采用R22/R23/R14/R740/R728和R134a/R23/R14/R740/R728两组混合制冷剂应用于五级自动复叠系统,对系统高温级制冷剂R22与R134a进行理论分析和对比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R134a更能有效控制系统排气温度,获取了更低的制冷温度。  相似文献   

8.
汽车空调系统中使用较多的制冷剂是R134a,但其GWP(全球变暖潜能值)高达1300,R1234yf作为一种新型制冷剂,其GWP仅为4,且具有与R134a相似的热力学性质。基于动磁式无油直线压缩机对R1234yf和R134a两种制冷剂的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当换热器温度分别为-3℃(蒸发器)、40℃(冷凝器)时,R1234yf和R134a的冷却能力分别为92 W和117 W;在冷凝器温度为50℃时,R1234yf的冷却性能与R134a几乎相同。验证了R1234yf替代R134a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自然工质R290具有优良的热物理性能,且理论制冷循环性能与R22工质相近,是R22的较佳替代工质,适用于房间空调器。文中建立了R290旋转压缩机性能仿真模型,分析了润滑油对R290压缩机的影响,并采用CFD及CAE仿真工具对压缩机的排气通道进行了优化。样机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活塞压缩机R1234yf制冷剂泄漏问题,运用Fluent模拟软件对活塞压缩机一个运动周期内制冷剂R1234yf的内部流场和泄漏趋势进行模拟,通过对不同吸气温度和吸气压力下制冷剂R1234yf的泄漏速度以及泄漏质量流量的对比分析,确定了制冷剂R1234yf在活塞压缩机内的泄漏规律,为制冷剂R1234yf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温热泵机组广泛应用臭氧破坏势ODP为0、温室效应GWP较低的R245fa工质,为此,本文对机组的膨胀阀和水系统进行优化改进,并对R245fa过热度实现精确控制,而后在蒸发器侧平均水温为40~60℃的工况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蒸发器侧平均水温60℃时,冷凝器侧出水温度最高可达105.8℃,此工况下的COP为2.701,此时排气温度和冷凝压力均较低,符合机组安全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R449A是一种HFO类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物性参数与R404A接近、但GWP值大幅减小。选择R449A作为原R404A压缩冷凝机组的替代制冷剂开展直接替代试验研究,并进行了R449A与原型机用润滑油和辅料的相容性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原机组不做任何改动,以吸气侧中点为蒸发温度基准,采用R449A制冷剂的压缩冷凝机组与原R404A机组相比运行性能略有优势,替代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3.
变频空调制冷系统流量调节性能分析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分析不同膨胀阀开度和压缩机频率下系统性能。过热度在‘0’点及前后情况下,制冷系统性能及回油状况随膨胀阀开度调节,会出现较大变化。且在过热度为‘0’时系统制冷量和能效比最高。同时对不同频率下系统性能参数变化规律尤其是换热器效率影响进行分析。给出膨胀阀开度和压缩机变转速联合调节在系统性能最优状态下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下,基于换热器中传热窄点温差的限制,对R32/R290二元混合制冷剂在不同质量配比下热泵循环系统特性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工作条件下,混合制冷剂R32/R290的最优质量配比为16/84,系统制热性能系数COPh为4.644,较R22系统提高了6.7%,分别比纯质的R32和R290系统高出3.2%和16.8%;在最优质量配比下,系统冷凝压力为2.308MPa,系统压比为2.793,压缩机排气温度为71.88℃。  相似文献   

15.
为了找出适用于再循环重力供液蒸发器管内强制对流沸腾换热系数的关系式,通过对以R404A为制冷剂的重力供液实验台的研究,编程计算出J.Chawla关系式及Shah关联式对重力供液沸腾换热系数进行预测值。与实验结果比较可知:J.Chawla关系式在较低温度下较接近于实验值,Shah关联式在较高的温度下可以对实验值进行预测,两种关系式相结合的方法就可以较好对重力供液蒸发器管内沸腾换热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谢堃  余克志  王丰兴 《低温与超导》2011,39(4):70-74,82
文中提出了一种采用氨做制冷剂、可用于获得低至-60℃低温的新型制冷系统,为我国低温冷库的建设提供了一条新型环保技术路线.该制冷系统具有两个蒸发温度回路,高温回路的蒸发温度在-35℃~-28℃之间可调,低温回路的蒸发温度在-50℃~-65℃之间可调.两个回路在低压循环桶处汇合.在对该系统进行热力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系统的...  相似文献   

17.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ozone-safe liquid refrigerant R507 was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high-frequency thermal waves with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297.95 … 332.55 K and pressures from the saturation line up to 3.7 MPa. The estimated errors of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are 0.1 K, 3 kPa, and 1.5 %, correspondingly.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liquid R507 was calculated on the saturation line. Approximation dependences for thermal conductivity were derived for the whole range of studied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and on the saturation line. The work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Russian Foundation for Basic Research (Grant No. 07-08-00295-a).  相似文献   

18.
风冷螺杆机组冬季风侧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存在分液不均问题,换热器集气管温度波动,影响制热量。通过实验测试找出原因:翅片换热器上下进风量不均;通过换热器各路铜管的制冷剂质量流量不均。调整换热器管路布置;计算调整混合室的内径获得雾状流。通过性能更好的分液器和适当的换热器设计,取得了较好的分液效果,提高了机组制热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