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以双通管为主体的复合微型实验装置,4 min 内完成了氯水的制备、氯水颜色的观察、氯水的萃取、氯气与水反应产物H+与Cl-的检验、氯水漂白性的实验。  相似文献   

2.
胥光勇 《化学教育》2011,32(9):86-88
在卤素单质间置换反应实验环境下,将氯水、溴水、碘水从有色饱和溶液逐步稀释到无色“溶液”,观察到一系列不同浓度下氯水、溴水、碘水的颜色。指出了卤素单质颜色的变化趋势、主要显色、相互共色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鉴定Cl~-、Br~-、I~-混合液中Br~-、I~-时,大都采用饱和氯水氧化、四氯化碳萃取法。该法存在几个问题:制取氯气并通入水中制成饱和氯水时,逸出大量巨毒的氯气,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氯水极不稳定,很易失效,一般存放不能超过24h,给工作带来不便;氯水浓度不易测定,是否达到饱和难以判定;使用饱和氯水时,加量不好控制,稍多加一点,就有可能将I~-直接氧化成无色的碘酸,而将I~-漏检。  相似文献   

4.
化学探究学习活动设计组织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云生 《化学教育》2009,30(9):23-25
比较、分析关于"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水的成分"的2个化学探究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方案,阐述化学探究学习活动设计、组织的指导思想,设计组织策略、方法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文娟  魏锐  于成玉 《化学教育》2017,38(17):60-63
通过运用自封袋和塑料点滴板等微型装置设计实验,并选用浓度较稀的盐酸和次氯酸钠溶液反应来制取氯气,采用滤纸来扩大性质实验中溶液的接触面积,可以很好地完成氯气的氧化性、氯气与碱反应、氯水的漂白性以及氯离子的检验等实验。该微型实验设计绿色环保,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
舒友忠 《化学教育》2002,23(4):43-43
“氯气与水反应”是卤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以为,在“氯气与水反应”的教学中,应着力解决好氯水的组成问题。因为氯水的组成不仅直接映衬着氯气与水的反应情况,而且还制约着后续学习中学生对氯水跟不同物质反应时表现的不同性质的理解问题。在1996年版教材中,编者限于学生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针对氯气有毒及其与金属反应易于泄露等实验不足,设计了氯气制取、氯气与金属反应和氯水成分探究的全封闭实验。其中,氯气与金属的反应采用原位电加热的方式,加热速度快,金属在氯气中的燃烧现象明显,且能快速识别产物,有效地消除了因加热带来的氯气泄露问题;氯水成分的探究是通过青霉素瓶在封闭条件下进行的。整个实验仪器常规,装置简单,药品用量少,操作容易,现象明显,安全无污染,非常适合课堂演示。  相似文献   

8.
陈裕森 《化学教育》1994,15(6):34-34
新编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实验1-6]介绍的氯水光照分解实验(同以前各版本相同,是将无支管的盛满氯水的圆底烧翻倒立在盛氯水的水槽内。)由于氯水与空气大贰积接触,氯气逸出污染实验环境且氯水易失效;不便于验证分解产物,使用新制氯水进行实验时即使在日光直射下也不能在45分钟内有明显现象。实验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9.
李超 《化学教育》1997,18(3):33-33
现行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通过实验〔1一6〕介绍氯水光照分解,验证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光照可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  相似文献   

10.
夏凯 《化学教育》2008,29(2):60-61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更应突出绿色化、微型化、定量化、探究性和趣味性,在进行氯气性质实验时,为了解决氯气的污染问题,体现无(低)毒、低污染原则,利用针管进行氯气溶解性实验、氯水漂白性实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很好地发挥了实验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蒯世定 《化学教育》1982,3(2):50-50
现行初三《化学》课本第四章第二节指出氯气具有漂白性;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又详细介绍了二氧化硫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实验;第六章第二节中又指出活性炭和木炭也能脱色。为了区别氯气、二氧化硫和活性炭的漂白,在教学时可增做下列实验: 【实验1】在碱性品红溶液里通入氯气,片刻红色溶液褪为浅黄色或无色,加热退色后的溶液,无明显变化。也可以在品红溶液里加入新制备的氯水,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铬黑T-乳化剂OP水溶液作为络合滴定指示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定量分析中的络合滴定实验,一般是用铬黑T(EBT)作指示剂测钙、镁离子总量.由于铬黑T水溶液不稳定,通常与氯化钠配成固体溶液使用.由于难于掌握用量,平行试样颜色深浅不一,是产生误差的原因之一. 用乳化剂OP~*和铬黑T配制成水溶液,其中OP浓度为1%,铬黑T浓度为10~(-3)M.这样的水溶液稳定性强,放置二个月后让学生使用,结果与使用铬黑T固体溶液的数据对比如下:  相似文献   

13.
荧光增强型共轭聚电解质的合成及对肝素的双通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制备了含有四苯基乙烯和苯并噻二唑2种结构单元的阳离子型共轭聚电解质P1,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确定了2种结构单元的比例为0.803:0.197,与投料比基本一致.当在P1的水溶液中加入不良溶剂THF时,在紫外光照下可以观察到其溶液颜色由土黄色(无聚集态)转变为橙黄色(聚集态).利用P1在不同聚集态下的荧光强度和发光颜色变化,可以实现对肝素的双通道检测.当肝素逐渐滴加到P1的水溶液中,P1的荧光发射强度随着肝素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且其最大发射峰峰位发生线性红移,正负电荷饱和时强度达到最大且波长不再移动,该性质可作为双通道检测信号来标定肝素的浓度,从而提高肝素浓度检测的准确性.动态激光光散射的测试以及肝素滴定紫外图谱的变化结果表明,肝素与P1作用时聚集诱导发光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两种作用共存,从而导致了荧光强度的增强,且伴随最大发射波长的红移.  相似文献   

14.
蔡宣步  冯文俊 《化学教育》2020,41(21):67-70
在一定温度和气压下,氯气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仅考虑氯气与水反应的平衡是不够的,氯三离子(Cl-3)的平衡和盐析效应也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工业数据和实测数据探究不同情况下氯气溶解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完善氯气在水溶液中溶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赵玉泉 《化学教育》2006,27(8):52-52
1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人教版)第四章“卤素”第一节“氯气”中,有关铜在氯气里燃烧实验(P65)是:实验4—1用坩埚钳夹住一束铜丝,灼热后立刻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里(图4—3)。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把少量的水注入集气瓶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据此实验情境启发诱导学生观察思考实验装置.操作、现象等,发现该实验方案存在着一定的污染问题!那么,如何改进实验防止污染呢?  相似文献   

16.
Reuben 等以叔丁醇作内标研究过稀土高氯酸盐水溶液~1H 的 NMR 信号,观察到较大的顺磁位移(如在1MDy~(3 )溶液中可达10ppm),其中以偶极位移贡献为主.为了避免稀土离子对内标的影响,在实验中常采用外标法.本文以 HDO 为外标,研究了稀土氯化物的水溶液,在0.1M 的稀土水溶液中观察到~1H 信号有相当大的位移(如在0.1MDy~(3 )溶液中高达20ppm,相当于在1M 浓度时为200ppm).用双谱仪方法和静态魔角方法进行研究后,确认此种位移现象系稀土水溶液各向同性的整体磁化率(bulk susceptibility)所致.由此可见,稀土水溶液~1H 化学位移所受到的整体磁化率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顺磁位移效应.  相似文献   

17.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经常需要制备一些气体物质的水溶液,如氯水、饱和的硫化氢水溶液等;有时需要将气体物质通入溶液里制取一些新的物质,等等。凡是将气体导管伸入容器中的液体里,必将有三种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8.
氯水和氢硫酸为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常用试剂,制取时一般采用向水中通入气体的方法。但氯气和硫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溶解速度又较慢,因此采用一般的用直导管向水中通入气体的方法制取其饱和溶液时,常因通入的气泡太大、吸收不充分而达不到目的。  相似文献   

19.
宗汉  高兴邦 《化学教育》2012,33(1):23-24
1课堂的引入——氯气能溶于水的事实起初设计时,我们设想先以氯气的泄漏事件为背景,通过图片和文字的介绍来引入课题,之后请同学们归纳和总结出氯气的物理性质.试教后,同学们对引入颇感兴趣,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氯气对环境破坏性强、对人体有害等等.备课组商量后,一致认为可尝试采用生活中的事例来引入.于是我们依据人教版《化学1》中的一句话:"目前,很多自来水厂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我们偶尔闻到的自来水散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就是余氯的气味."  相似文献   

20.
氯气与钠化合:钠比锑的金属性强,为什么锑粉与氯气化合不用加热,而钠与氯气化合反而要加热呢?钠新切开的断面很快的与空气作用,表面形成化合物的薄层。怎样使学生观察到钠与氯气反应的真实的化学现象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按如下的方法进行了实验。课前准备:用排气法收集干燥的浓氯气2瓶(1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