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方体线段     
所谓“正方体线段”是指以正方体的顶点为端点的线段。本文重点讨论它们之间的异面关系。  相似文献   

2.
如果一个数学问题,涉及到一批可以比较大小的对象(如实数、线段、角、面积等等),它们之间事前并未规定顺序。在解题时,若能按照某种顺序关系(如实数的大小、线段的长短等)把它们依次排列起来,对问题的解决常常是有益的。这种通过  相似文献   

3.
在平面几何里,有一类问题是求证形如 1/a 1/b=1/c的等式,其中a、b、是已知图形中的线段。关于这类线段等式的证明思路,本刊85年第9期《也谈〈关于证明“1/a 1/b=t/c”型线段关系式〉》一文,发表了有启发性的意见,读后得益非浅。作为对该文的补充,本文谈谈这类线段等式的另外几种证明思路,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家都知道,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日常生活中所见黑板框的上边缘,两村之间的一段笔直的公路,笔直的竹竿、电线杆、钢筋棒等都可以看作线段的现实原型.而线段正是从上述这些对象抽象而成的数学模型.在平面上给定  相似文献   

5.
<正>一、基础知识精要大家都知道,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日常生活中所见黑板框的上边缘,两村之间的一段直的公路,笔直的竹竿、电线杆、钢筋棒等都可以看作线段的现实原型.而线段正是从上述这些对象抽象而成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型如"1/a+1/b=1/c"的证明,通常是先变形为"c/a+c/b=1".再依据题设条件,应用相似形对应边的关系,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截线定理,利用三角、解析几何的知识找出有关线段的比来表示c/a和c/b,然后再证这比的和为1,这是证明此类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二)简单线段分析 1.线段的加减关系 可分四种情况进行讨论: (1)两个分量同总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例题讲解161.空间中有8个点,其中任何4点不共面,在这些点之间连结17条线段.求证:(1)至少存在一个由这些线段所构成的三角形;(2)由这些线段构成的三角形实际上不少于4个.证明 (1)由一个已知点所引的已知线段的数目,我们称为这点的“度”.取度最大的一点,设其度为n,则有n条线段由这点引出.如果不存在由已知线段构成的三角形,则这n条线段的另外n个端点之间均无已知线段相连.此外尚余(7-n)个点,每点的度不超过n,故每点至多引出n条已知线段,因而由它们引出的已知线段不超过n(7-n)条,于是已…  相似文献   

9.
在平面几何中常遇到①证线段比的和(差)等于1;②证两条线段的倒数的和等于另一条线段的倒数,这两种类型的题。对这两类题,学生常感到困难,以至束手无策。我们用所谓“归一法”来进行证明学生较易掌握。所谓“归一法”就是通过“中间比”,将欲证式中的线段归结到一条直线上,便于找它们之间的关系。题型:证n/m±n′/m′=1.(m、n、m′、n′表示线段)。方法;在n/m±n′/m′=1中,如果n/m(n′/m′也同样)的分子、分母(即n、m)已在同一线段上,可不动,而n′/m′(或n/m)用与n/m同分母的线段比p/m代替,并使p和m也在同一线段上。如果m、n、m′、n′都在同一条线段上,可通过“中间比”,把四条线段都介绍到同一线段上,使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正>性质"垂线段最短"经常用来证明与线段有关的不等关系,下面举几例说一说它们的应用.一、直接使用性质有些线段不等关系式是通过与垂线段比较大小得到的,所以当已知条件中出现垂直的条件时,就可以优先考虑使用该性质.  相似文献   

11.
<正>题目如图1,F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点,M为CF的中点,FE⊥AD于点E.(1)求证:MB=MD;(2)试判断线段MB和ME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问题(1)比较简单,利用三角形全等或正方形的对称性很容易证明.现在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2).线段MB和ME之间的关系应该包括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可以通过观察图形或采用度量的方法猜测MB=ME,且MB⊥ME.下面仅以两条线段的数量关系证明.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的北京中考或中考模拟题中,几何综合题中经常涉及到探究线段的数量关系的问题.研究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初中几何中一个重要的知识,因为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综合,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添加辅助线,因此这种类型的题目仍然成为丢分点.本文以2019年通县一模的几何综合题为载体,几经变式,由静到动,进行深入挖掘,得到了一类共端点的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侧"M"型问题的基本图形一般有开口向左和向右两种,即"M"或"M".与它们相关的问题很多,构造此基本图形解决有关问题非常方便、快捷,兹采撷一束,予以说明.一、侧"M"型问题结论问题如图1,AB∥CD,P为线段AB、CD之间的一点,则∠B、∠C、∠BPC之间有何关系?分析此图不是我们  相似文献   

14.
三角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类有关角与三角函数的不等式同学们往往无从下手,觉得角与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很难发现。下面就介绍一种这类题目的常用的证法——单位圆证法。这种证法的主要步骤是:在单位圆中将角与三角函数用它们对应的弧、线段表示出来,然后依靠图形直观地加以比较。这种方法简洁,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5.
文[1]给出了线段自映射的无限环的定义,并推广了著名的Sarkovskii定理。因此讨论线段自映射具有无限环的充要条件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定理1给出了寻找线段自映射具有无限环的较易识别的充要条件;定理2讨论了线段单峰自映射的极点轨道和无限环之间的关系。 I表示[0,1]闭区间,C~0(I,I)表示I到I的连续自映射的全体。对每个正整数n  相似文献   

16.
<正>三角形是由三条首尾相接的线段组成,但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经常发生漏解、多解、错解等情况.本文着眼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简化,让思路明朗化,做到轻松解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边,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  相似文献   

17.
<正>线段和角是两个基本的几何图形,在几何入门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它们之间联系密切,但又有区别,这里类比如下,以供参考.1.概念不同计数类似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或者看作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与二次函数相关的线段最值问题的考查,往往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其二是垂线段最短;其三是三角形三边关系等内容.如何针对这一考点引导学生对“动”和“定”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研究,处理问题中运动变化关系与几何元素的位置、数量关系,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识别能力,从而落实相关的探究活动过程,真正实现数学核心素养要求?本文中结合常见的几种类型作简单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在平面几何中怎样证明型如“1/a+1/b=t/c”(a、b、c表示线段,t是常数)之类的问题,中学生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就题论题,没有揭示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实际上,解这类问题的思  相似文献   

20.
型如“1/a 1/b=1/c”的证明,通常是先变形为“ac bc=1”.再依据题设条件,应用相似形对应边的关系,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截线定理,利用三角、解析几何的知识找出有关线段的比来表示ac和bc,然后再证这比的和为1初,中这几是何证课明本此习类题问题的基本途径.“已知:AC⊥AB,BD⊥AB,AD和BC相交于点E,EF⊥AB,垂足为F,又AC=p,BD=q,EF=r,如图证明:1p 1q=1r.这是一道很有用途的习题.现将该题作一简单推广.例1:直线AB之同侧有平行线AC,BD,连AD,BC相交于点E,又EF∥AC交AB于F,求证:A1C B1D=E1F.由证平明:行∵截A线C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