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一个由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在零售商成本为私有信息条件下,假设产品的市场需求为零售价格的指数函数,研究如何协调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首先,给出了对称信息下供应链协调模型;然后,研究了不对称信息下集权式与分权式供应链的协调机制;再次,在突发事件引起零售商成本分布函数扰动情况下,通过引入供应商由于可能需要调整生产计划而产生的偏差成本,研究了供应链的最优应对策略。 研究表明,供应链的最优生产计划、最优批发价格和最优零售价格均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当突发事件造成零售商期望成本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扰动时,三者可以保持不变,当零售商期望成本扰动超过一定范围内时,则需要对之加以调整,才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
突发事件会增加供应链成本,如何进行成本分担是决定供应链能否协调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因素.用参数分别描述市场需求剧增时增加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剧减时发生的多余产品处理成本,在数量折扣契约基础上,研究突发事件发生后制造商的最优批发价格和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比较突发事件发生前后包括市场剧增与市场剧减两种情况下的差异,并给出了数值算例.结果表明,成本分担系数和市场需求分布及其变化都会影响最优批发价格和最优订货量,只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相应调整契约参数并合理分担由突发事件增加的成本,通过数量折扣契约供应链就能够协调应对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3.
协调供应链系统使其具有抗突发事件性的研究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议题之一。为了分析突发事件下需求信息不对称时的供应链协调问题,考虑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在随机市场需求下,首先分析了数量折扣契约对供应链的协调作用;然后探讨了突发事件导致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且变化后的需求信息是不对称信息时数量折扣契约对供应链的协调作用,研究表明:基准的数量折扣契约对突发事件下的供应链不再发挥协调作用,为此,给出了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最优应对策略,并调整了原来的数量折扣契约使其具有抗突发事件性。最后,应用一个算例对比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一条双渠道供应链存在一个传统零售商和一个拥有电子渠道的制造商,制造商采用了跟随零售商线上线下同价的定价策略。通过建立市场需求模型,求出供应链的最优价格、生产数量,利用博弈论和合同理论的原理设计收益共享契约。研究表明,当供应链处于稳定状态时,收益共享契约可以用来实现同价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当突发事件导致市场规模和制造成本发生扰动时,同价双渠道供应链存在鲁棒性,而收益共享契约也能够很好地协调同价机制下的双渠道分权供应链,最后给出一个算例验证了结论。  相似文献   

5.
双渠道供应链中存在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零售商拥有传统渠道,制造商拥有电子渠道,回收可以再制造的产品,当供应链系统稳定时给出了最优价格、渠道销售数量和回收率.当供应链面临着需求扰动,制造商在一定范围内不用调整生产计划,回收率和需求突变程度负相关,平稳状态时的契约将无法协调供应链,改进收益共享契约能够协调需求扰动下的闭环双渠道供应链.  相似文献   

6.
针对两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建立了制造商一方与零售商联盟,制造商另一方与之竞争、零售商类型为其私人信息下的博弈模型,从系统优化的角度研究了供应链系统批发价格如何应对突发事件.首先证明稳定条件下,零售商成本信息为非对称信息时,批发价格契约能实现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下-该供应链的协调.当突发事件造成零售商的成本分布变化时,通过求解突发事件下供应链系统最优利润的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提出了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最优策略,进一步证明了改进的批发价格契约可以协调突发事件下分散化决策的供应链系统.数值仿真表明,当零售商的成本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扰动时,原有契约机制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而当扰动较大时,需要对原来的生产计划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面向竞争性供应链协调的契约设计的高复杂度使得契约学习的成本大大提高,难以在现实中得到普遍应用。研究了由一个供应商和两个竞争性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的协调问题。分析了竞争性零售商对简单契约的选择问题,设计了一种不同于以往单一契约模式的契约选择模型,为订货能力不同的零售商提供可供选择的数量折扣契约和批发价格契约。实现了供应链的最优协调,使分散式决策的供应链的利润达到了集中决策的水平。最后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零售商负责回收闭环供应链的协调问题,首先设计了稳定环境下两部收费契约协调闭环供应链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突发事件影响下造成零售商面临的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运用K-T条件对集中式决策下的闭环供应链的最优利润进行求解,给出了最优应对策略。通过研究表明: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原适用于稳定环境下的两部收费契约将不再对分散式决策下的闭环供应链起协调作用。为此,本研究给出了两种协调策略,一是在制造商自身承担突发事件引起的偏差成本的情况下,通过对原有的两部收费契约中的批发价格和回收价格进行改进;二是若由零售商承担偏差成本,则可保持原有的两部收费契约中的批发价格和回收价格不变。在两种策略下,制造商和零售商均通过重新讨价还价确定合适的固定费用,可协调突发事件影响下的闭环供应链,并证明了两种协调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一个新产品和再造品存在差别定价的零售商负责回收闭环供应链为研究对象,研究突发事件干扰下如何采用收益共享契约协调分散式决策闭环供应链的问题。首先,给出了一个可协调稳定环境下分散式决策闭环供应链的收益共享契约;其次,在突发事件同时干扰闭环供应链中新产品和再造品最大市场需求规模的情况下,分析了集中式决策闭环供应链的最优应对策略,并证实了原收益共享契约在突发事件干扰下会失效;最后,通过对原收益共享契约进行改进,解决了突发事件干扰下的分散式决策闭环供应链协调问题,且改进后的收益共享契约也能够协调稳定环境下的分散式决策闭环供应链。  相似文献   

10.
考虑突发事件导致市场需求大幅波动、市场价格随机波动,构建生产成本信息不对称时应急供应链的数量弹性契约模型,寻找最优定价及订货策略;与完全信息情形对比,分析突发事件的信息共享及其对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在生产成本信息不对称情形下,突发事件发生时,虽然零售商设计的数量弹性契约可以有效体现真实生产成本,但对供应链协调不起作用。同时,如果市场需求规模缩减,制造商表现出隐藏信息行为,可以促使供应链整体效益增加。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这些结论。  相似文献   

11.
在由单个批发商与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时滞变质品供应链中,分别建立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系统的单位时间利润函数,通过比较得到集中决策优于分散决策的条件。引入数量折扣契约对时滞变质品供应链进行协调,促使整个供应链系统实现集中决策下的最优状态。设计收益共享合同来合理分配协调后的利润增量,保证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单位时间利润都比协调前有所增加,从而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帕累托改善。最后,通过数值算例演示了两种决策模式的单位时间利润情况,并分析了关键参数对供应链系统及各成员企业单位时间利润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两周期闭环供应链,在考虑突发事件干扰新产品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在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时闭环供应链在扰乱前后关于回收决策和协调机制问题的比较,得到了扰动前后的最优回收价格、回收数量以及制造商的最大再制造节约利润和零售商的最优回收利润。研究表明:当制造成本扰动幅度较小时,集中化决策者和分散化决策者均保持原回收计划,适当调整回收价格;当制造成本扰动幅度较大时,集中化决策者和制造商愿意调整其回收决策,而零售商在正扰动幅度较大时希望保持原回收计划,在负扰动幅度较大时倾向于调整回收决策。两部收费制契约可以协调制造成本扰乱之前和之后的闭环供应链。制造商获得的固定费用在制造成本扰动幅度较小时随扰动量绝对值的增加而增加;在扰动量幅度较大时随正扰动量的增加而减少,负扰动量绝对值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系统在碳税政策下的协调问题.对于市场需求率为时变函数且依赖于当前库存水平和销售价格的情形,建立分散式和集中式供应链决策模型.比较两种模型得出供应商和零售商合作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整体利润但是也会产生更多的碳排放.分别利用批发价格契约和两部收费契约协调分散式决策模型得出供应链协调的条件.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理论结果并分析碳税单价对供应链在两部收费契约下实现协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农产品供应链,研究市场需求受到努力水平影响的农产品供应链协调问题.由于双重边际效应,分散式供应链中的最优生产数量低于集中式供应链的情况,零售商努力水平也相对较低.引入期权契约时,在零售商主导期权契约的供应链中,研究得到零售商的最优初始订货量和最优期权价格,以及供应商的最优生产数量,实现供应链协调.数值分析证实了期权契约有助于提高零售商的努力水平以及整个供应链的利润.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are concerned with the coordinating quantity decision problem in a supply chain contract. The supply chain contract is composed of one manufacturer and one retailer to meet the random demand of a single product with a short lifecycle. Our analysis show that the retailer expects to obtain higher profit under proper ordering policies, which can also maximize the expected profit of the supply chain. The manufacturer may induce the retailer to order the coordinated quantity by adjusting the unit return price. As a result, the supply chain is expected to achieve the optimal expected profit.  相似文献   

16.
在需求不确定的情境下,研究由单一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系统的协调问题。设计了制造商—销售商采用期权契约,制造商—供应商采用回购契约的联合契约协调机制,分析了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和协调机制下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决策。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机制设计的有效性,并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制定合理的契约参数可以使供应链各成员的期望利润相比分散决策时有帕累托改进,从而实现三级供应链系统的协调。  相似文献   

17.
Carbon emission abatement is a hot topic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cap-and-trade regulation is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carbon emission. According to the real industrial practices, sustainable product implies that its production processes facilitate to reduce the carbon emission and has a positive response in market demand.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sustainability investment on sustainable product with emission regulation consideration for decentralized and centralized supply chains. We first examine the order quantity of the retailer and sustainability investment of the manufacturer for the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 with one retailer and one manufacturer. After that, we extend our study to the centralized case where we determine the production quantity and sustainability investment for the whole supply chain. We derive the optimal order quantity (or production quantity) and sustainability investment, and find that the sustainability investment efficienc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optimal solutions. Further, we conduct numerical studies and find surprisingly that the order quantity may be increasing in the wholesale price due to the effects of the sustainability and emission consideration. Moreover, we investigate the achievability of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by various contracts, and find that only revenue sharing contract can coordinate the supply chain whereas the buyback contract and two-part tariff contract cannot. Important insights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