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总结我国能源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包括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和开放程度,构建我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基于最优组合赋权法建立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并对2000~2011年我国能源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能源效率显著提高;第二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重工业占工业产值比重、第二产业增长值比重、R&D投入、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是我国能源效率最主要的影响指标,而天然气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和水、核、风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对我国能源效率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首次研究了村镇商铺的供应商问题,构建了包含产品成本、供应商诚信度、供应商实力、供应商服务水平、产品质量和供应商发展潜力6个指标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和方差修正G1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建立村镇商铺供应商的综合评价模型,以期能够为村镇商铺供应商综合评价问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有效地评价区域人力资本质量水平,构建了人力资本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G1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指标方法,建立了基于TOPSIS法的人力资本质量评价模型;并以河北省为例,构建了河北省人力资本质量评价模型,且以11个地市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1)
针对传统学术期刊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大多为单一赋权且评价信息难以集结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组合赋权和VIKOR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分别利用DEMATEL方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然后,利用乘法归一化方法计算指标的组合权重;最后,基于VIKOR方法计算各方案的利益比率值并排序.以教育类期刊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模型不仅能够充分考虑学术期刊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和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还可以有效避免个别较差指标的消极影响被其他指标中和,为学术期刊评价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矿井通风系统具有随机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一般单一的赋权评价法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优化评价.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不仅可以提升对目标评价的准确性还能避免单一赋权的偶然性和局限性,结合可拓学的优度评价法,依据优度排序,得到最优方案.事实证明,基于组合赋权的可拓评价模型较其他评价方法更为客观,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可为解决类似优化方案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最优组合赋权的城市生态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典型、高频率的指标为基础,并根据中国统计数据不全的现状,根据可观测性原则,根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构建了适用于地级市行政区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最优组合赋权建立了生态评价模型,并对辽宁省14个城市的生态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把人均绿色GDP、单位水资源工业废水负荷等指标纳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框架来构建适用于地级市行政区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二是通过最优组合赋权,实现了各评价对象加权得分与理想点广义距离最小,体现了距理想点越近、得分越高的原理。三是引入Jaynes最大熵原理,基于各评价结果一致性最大的思路确定最优组合权系数,避免了不合理的个别单一赋权方法对组合赋权结果贡献太小的问题。四是实证研究表明,影响辽宁省生态发展最主要的指标是人口增长率、单位水资源工业废水负荷、人均水资源量和人均绿色GDP。 相似文献
7.
基于二元语义组合赋权的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21世纪全球人类面临的共同选择,绿色创新也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学者关注的新领域。从绿色创新投入能力、绿色创新产出能力及绿色创新支撑能力3个方面构建了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二元语义AHM法、二元语义离差最大法及二元语义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基于最小距离-最大熵原理集成赋权结果得到组合权重,由此构建出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最后以黑龙江省两家装备制造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企业在绿色创新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且整体评价值对关键指标变动不敏感。此外,提出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具体决策指导,为我国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和未来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密切值法的组合赋权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主观赋权、客观赋权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运用密切值法原理,对多属性决策问题的权重确定采用主观赋权法与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思路,完善多属性决策问题的决策方法,并举例说明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区域能源供应系统综合性能评价影响因素,设计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加权灰色关联决策矩阵,最终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赋权和灰色关联投影法的区域能源供应系统方案优选方法.运用灰色关联投影值对备选方案进行优劣排序,案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程序化、科学实用、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合理地评价应急物流供应商对于建立健全救灾物质储备制度和应急物质保障体系意义重大.在总结现有研究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应急物流的特点,建立了应急物流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群决策相对熵集结方法与改进熵值法这两种主客观赋权法的组合求得评价指标的权重.将灰色系统理论与改进TOPSIS方法相结合,构建一种新的相对贴近度形式,根据相对贴近度的大小,对备选应急物流供应商进行排序和择优.通过与其它所提方法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碳减排对内生经济增长的影响,将碳减排比例引入生产函数,将对气候变化的警惕意识引入效用函数,建立了考虑碳减排成本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比较分析了各参数对经济增长路径的影响.长期来看,碳强度、碳减排比例与经济增长之间呈负向关系.低碳技术应用越广泛,研发成果对技术积累贡献率越大,消费者对当前消费的偏好程度越小,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警惕意识越强,越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选取我国1960~2009年的年度数据,建立了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并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倒U假说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Kuznets的假说在我国二氧化碳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稳定,随着碳排放量的增加,我国二氧化碳与经济增长之间先呈现"N型",之后呈现Kuznets的"倒U型",最后演变成一条水平的直线.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投人产出分析的中国能源消费分行业碳排放系数因素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结合部门能源消费数据,从最终需求的角度评估和计算了中国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碳排放量、碳排放系数、直接碳排放系数和完全碳排放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直接碳排放系数历年均是最高的,能源强度是影响这些行业直接碳排放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完全碳排放系数历年均居前列,中间产品投入和能源强度是影响完全碳排放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针对实证结果,现阶段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方向在于调控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等高碳排放行业,并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及优化能源结构来达到降低碳排放系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推荐的参考方法和参数,评估和计算中国1997年-2007年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并应用LMDI方法对碳排放强度进行因素分解.研究结果表明,能源强度因素对我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贡献率最大,达到139.66%;产业结构效应次之,为-28.23%;能源结构效应最小,为-11.43%.针对实证结果,提出现阶段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在于提高能源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及优化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16.
多属性决策中的一种最优组合赋权方法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在多属性决策中权系数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从最大地利用信息这个角度,综合各种赋权法的特点,以离差平方和为准则建立了最优组合赋权模型。并以实例表明该方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能源及其引致的碳排放等相关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全局和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更严峻的能源挑战.节约能源、大幅度改善能源效率是我国应对能源和气侯变化挑战的一条极其重要且有效途径.本文综合考量了能源结构、能源强度、能源效率及经济增长等4个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对中国一次能源利用的CO2排放及碳排放强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人口规模扩大引起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碳强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基于LMDI分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6-2009年我国碳强度分析,采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进行因素分解.结果显示1996-2009年中国碳强度总体降低了2.9078吨/万元,其中能源强度效应最大,贡献率为85.64%,能源结构效应偏小,为26.78%,而产业结构效应表现出小幅正负波动,总体为-12.0975%,这说明能源结构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降低高耗能产业的能源强度是短期内降低碳强度的关键措施,但长远来看改善能源结构以及优化产业结构是降低碳强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预测有效度的非负变权组合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以预测方法有效度为准则,分别在样本区间、预测区间及总区间上建立了非负变权的组合预测模型,并给出其线性规划的解法,该模型具有较二次规划计算简便的特点,而且目标函数具有可比性,能反映不同指标序列预测方法有效性,同时变权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