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的“村改居”社区居民及部分社区工作负责人为调查对象,对“村改居”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期为“村改居”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以来,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下,“村改居”工程普遍实施,“村改居”社区数量激增。与此同时,经历突然制度变动和身份转换的农民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村改居”社区自身的治理与发展也陷入困境。究其根源,是社会急速转型过程中由文化堕距衍生出的价值规范断裂和传统与现代冲突所致。基于此,打破传统熟人社会中维系人际关系的血缘纽带,重构现代社区文化建设要求的“契约式”融合,通过完善社区服务和健全社区保障创新社区文化建设手段来推进社区文化顺利转型应不失为“村改居”这种过渡型社区文化重建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分析了“传统苏南模式”兴衰的制度因素,并阐述了“新苏南模式”崛起的制度原因,力在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解读“传统苏南模式”向“新苏南模式”转变的过程,并根据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对“新苏南模式”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5.
国民政府时期农村信用社制度曾发生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欲挽救"农村破产",农村经济却愈加衰落;欲使农民得利,农民却几乎是"被得利";欲使农民自愿参与合作,农民却是"被合作";欲遏制旧式高利贷,却产生了"集团高利贷"。国民政府时期农村信用社制度异化是由于其陷入"囚犯困境"的漩涡所致,这对于当前如何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杜鹏  宗刚 《凉山大学学报》2004,6(2):90-92,101
在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中,定量分析是个弱点,对制度的实证研究也一直是经济研究的难点,非正式制度更是如此。本文通过对西藏这一非正式制度变迁范例的研究,从数据的选取、方法的探讨等方面,给出了西藏非正式制度变迁的量化指标和分析方法,得出了关于非正式制度变迁实证方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沈阳市建筑工人群体的调查,分析乡村社区"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现状,寻找乡村社区"农民工"医疗保险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提倡医疗保险衔接机制和监察并重,推动"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后 ,那善屯“打工族”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文化变迁 ,它包括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择偶方式与婚姻的变化、现代意识的增强等方面。“打工族”的出现既是文化变迁的结果 ,又是一系列社会文化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而居住环境作为吃、穿、住、行中的重要一环愈发显示出其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调研中,社区服务这一要素时常达不到居民预期。因此,社区管理的优化便被提上一个更为紧迫的日程。这次的调研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并为现实改进提供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村改居”是政府指导的社会变迁,是城市化潮流中推进的结构性社会工程,引发了大量的社会文化变迁现象。作者关注在东莞“村改居”过程中的生活方式转型问题,分析了近年来东莞社会在文化调适中的各种变化,由村民变成居民带来的文化层面和社会层面的转型效应.行政性社会工程要增加对社会整合的思考,使“村改居”工程带来持久和谐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1.
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运动式”治理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方式,但其在运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这主要表现在:环境治理政策制定过程中农民主体性缺失、政策转换中权责不匹配与转换僵化、政策执行刚性化与非系统性、政策效果评估片面化与主体单一化。“运动式”环境治理低效的根源是政府试图通过技治主义、科层动员及压力型体制来达到政策预期目标,却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压缩基层政府自主性治理空间,导致刚性治理手段过多而柔性治理手段不足。农村环境治理本质上是对农民生活的治理,治理效能取决于农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变革。因此,要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效能,就必须由“运动式”治理转向常态化治理,即通过转变政府治理思维、调整治理评估体系以及激发农民内生性动力,使环境治理政策具有本土性、灵活性以及长效性。  相似文献   

12.
宫泽 《海峡科学》2023,(2):125-129
2008年以来,社区基金会凭借其多方面的功能和优势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该文选择发展相对完善的上海Y社区基金会开展案例研究,发现其存在理事会人员组成公众缺位、缺乏专职工作人员、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弱和透明度有待提升问题;面临政策供给不足等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社区基金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开展社区管理与社区建设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然而过去的社区建设经验已不能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相适应,我国社区建设面临着种种困境。我们应该及时转变思路,总结国内外先进社区建设经验,走出一条社区复合治理的道路,从而促进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回族婚姻是回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一个鲜明文化符号,具有民族宗教和地域性特点。受现代主流社会的影响,传统的回族婚姻文化发生了变化,一些反映回族地域性的婚姻文化符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些不被人们所关注的变化,折射出了回族社区变迁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城乡边缘社区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一个特殊社区,是农村城市化与城市扩大化的产物.其管理上存在体制性困境、经济性困境、利益性困境和群体性困境,这些困境使得城乡边缘社区在逐步转为城市社区的过程中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严重阻碍了我国城乡一体化与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扩大农民自主权”是农村初始改革的关键起点。从“治理”的视角出发考察农村20年制度变迁,认为改革在历史的进程中建构着一条“自我强化”的路径。即“扩大农民自主权”与“治理转型”的互赖过程:⑴通过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而形成农民自我治理的发展;⑵经治理的传递性而促使国家层面的治理变迁。因此,“路径依赖”使改革积累了巨大绩效且为后续的改革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伟大战略实践中,城市社区社会组织作为社会自治的主要功能载体,是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重要依托。对深圳市D社区的个案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经历了从关系松散的草根型组织到关系紧密的集团式组织的发展过程。目前,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尚存在定位不准、资金不足、人才缺乏、信任缺失等一系列发展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观念落后、管理体制不规范、发展基础薄弱、居民参与意识不强和监督机制不健全。消除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困境,一方面需要政府强化社会组织外部责任约束机制,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组织自身优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民营化是在政治压力和财政压力的驱动下进行的,其经济逻辑是产权改革、市场演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制度分析的框架下,县域经济民营化的制度演进形式表现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从智力外溢和企业家效应两个层面对民营企业集群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可以为解释民营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育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湖北枣阳摩擦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对这一解释给予经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制度是文化的产物,一种制度安排必然建立在对世界认知的基础之上,反映所在群体的共同追求。以世代传承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民族文化传统势必会深刻影响制度的设计与选择,而制度天生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性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强化、深化文化传统。日本江户时代的“奉公人”制度就是一种与“和”观念、集团意识、等级思想、“家”原理等民族文化传统高度契合的经营管理模式,其终身雇佣、年功序列等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一直延续至今,已经内化、沉淀成了一种社会文化。“奉公人”制度充分验证了文化传统与制度安排之间是一种相互蕴含、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村社区是一种半城市化的社区,它容纳了多重身份的社区居民、多种行业的企业组织、多重社会关系、多种利益诉求,并体现出高度的开放性、流动性和异质性。多种原因使基层政府在社区治理中出现了权力"悬浮"的困境。转变治理观念、探索新的治理体制、调动基层政府的积极性、规范公权力的运行、重构官民之间的联系纽带是破解治理"悬浮"困境,实现新型农村社区"善治"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