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丽 《科技咨询导报》2008,(22):188-188
煤液化技术是开发利用洁净煤技术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主要论述了自19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煤液化技术的研究情况,并展望此项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煤液化产品的分析和提质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煤液化油提质加工工艺和液化残渣的利用方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煤液化油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在40℃恒温水浴下用次氯酸钠对2种煤液化残渣进行氧化,将反应所得混合物用滤膜过滤,滤出液依次用石油醚、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和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的萃取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系统地考察了2种煤液化残渣中所含杂原子化合物的分布,为从煤液化残渣中选择性地脱除这些杂原子化合物及提取高附加值化学品提供了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磁力搅拌高压釜内进行了文题的研究。考察了五种石油加工工业催化刺单独和混合使用时,对煤加氢液化的影响。发现加氢裂解催化剂和加氢精制催化剂按1:1混合使用,可获得较高的煤转化率和油产率,氢耗也较低。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混合催化剂适于在较低温度下使用,最佳液化温度随其它操作参数变化。当有催化剂存在时氢压对转化率的影响比无催化剂时显著。催化剂用量增大对液化有利,但操作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神华煤为原料,四氢萘为溶剂,在微型反应釜中进行了神华煤加氢液化动力学研究,并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起始阶段,煤主要转化为前沥青烯和沥青烯,有少量油气存在.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前沥青烯和沥青烯产率出现最大值,油气产率逐渐增加.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合理拟合350~440℃范围内神华煤液化动力学过程,其反应速率常数为0.001 8~0.041 6 min~(-1),表观活化能为29.11~46.45 kJ/mol.  相似文献   

6.
煤显微组分荧光性的试验研究表明,煤样的处理、保存、测量的方法不同以及测定条件的变化都对测试结果有明显的影响,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变化原因,提出了测定煤显微组分荧光泊样品处理、保存、测量方法及部分测定条件。  相似文献   

7.
用两种间隙式小型高压釜,在不同条件下考察了究州煤的加氢液化性能,並与联邦德国加氢原料煤Wester holt煤和美国的Illinois 6号煤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兖州煤具有较高的加氢反应活性,它略高于后一种煤,明显高于前一种煤。以循环油为溶剂,拜尔赤泥为催化剂,在氢初压9MPa,435℃和60min条件下,兖州煤的转化率达84%:油产率为46%。  相似文献   

8.
张丽 《甘肃科技》2011,27(16):77-78,57
对天祝炭山岭上层煤(简称天祝煤)的液化适应性进行了讨论,有助于高效、合理地利用珍贵的液化用煤资源,实现以煤代油,发展煤化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年轻煤溶剂溶胀后加氢液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龙口局洼里煤、新汶局孙村煤为研究用煤。首先进行溶剂溶胀,实验表明吡啶溶剂的溶胀作用最强。溶胀率指标表明溶胀煤结构变得疏松;热重分析表明溶胀煤热分解活性增强。然后对原煤和溶胀煤进行加氢液化实验,通过煤的转化率、液化油产率和煤气产率等指标,表明洼里原煤、洼里溶胀煤和孙村溶胀煤具有良好的加氢液化性能,各溶胀煤比其原煤的油产率均有显著提高。对于所实验煤的基本液化条件进行了实验探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温、高压下盂县烟煤直接液化试验所得产物的分析,发现在加入我国自行研制的高分散铁系催化剂后,也能获得较高的油收率和煤转化率(分别为51.73%和83.9%)。本次试验液化单元的H2耗量仅为6.12%,低于国外典型的煤液化工艺,具有成本优势,而且实验装置的生产能力增高。在反应压力方面,本次试验压力仅为19MP,反应条件更加温和,对实验设备的耐压要求也进一步降低,安全性更加保证,并且反应的运行成本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借助~1H-NMR、IR、分子量测定和元素分析,采用Brown-Ladner方法,研究了煤加氢沥青质(Ⅰ)和苯加压萃取沥青质(Ⅱ)的组成结构,计算了碳原子分布、芳香度、芳环和脂环数等结构参数,推测了它们的化学结构模型,并与煤的化学结构模型进行了比较。Ⅰ随反应温度增加,芳香度急剧提高。390℃、430℃和470℃时,其芳香度分别为0.78、0.85和0.91,说明在高温下发生了脱氢反应。Ⅱ的芳香度随煤的变质程度增加而提高,其组成结构与煤本体没有根本的差别,是分散在高分子结构中的低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光谱学动态事件的时间标度与稀土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动态事件时间标度上的相对性来讨论稀土配合物的某些发光问题,着重探讨一种把复杂问题进行简化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煤层注水中粘尘棒溶液对接触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煤层注水中添加粘尘棒溶液降低接触角、缩短接触润湿时间的除尘方法.通过测定和分析粘尘棒溶液不同浓度下七种煤样的接触角和润湿时间,比较得出了七种煤样的临界表面张力,为35.0 mN/m,发现注入水的表面张力是增加煤层注水湿润效果的主要因素.该法可以大大提高煤层注水降尘效果,而且添加工艺简单,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液体在毛细微孔中接触角的测量方法。主要介绍了微孔式接触角测量仪的组成、测量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二次蒸馏水与正十四烷烃在石英毛细管中接触角的测量结果表明该仪器测量数据的重复性好、稳定性高。根据测量结果,讨论了液体在毛细管中接触角随着毛细管径的变化规律,接触角随着毛细管管径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沙漠区侏罗系煤下储层三工河组是主要油气高产层系之一,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目的层受地表沙漠和西山窑强煤层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分辨率低,反射能量弱,储层薄、横向变化快.将地质与地球物理技术有机结合,采用面向目标识别处理技术、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叠前储层预测和流体检测技术,取得了丰富的地震地质结果,为该地区的储量升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煤层注气促抽瓦斯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强化抽采技术,注气突破时间是该技术的重要参数之一。突破时间是指注源气体从煤层一端注入到另一端检测出该组分所需的时间,它与注源气体的吸附性、渗透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研究渗透和吸附对注气突破时间的影响规律,利用含瓦斯煤层注气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煤层注He,N_2和CO_2置换-驱替CH_4的实验室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考虑煤对气体吸附性的纯渗流条件下,N_2和CO_2纯渗流突破时间极短,仅为总突破时间的5.93%和0.28%,表明气体吸附性能是引起总突破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另外,随着注源气体吸附性增强,其总突破时间大幅度增加,He,N_2和CO_2的总突破时间分别为0.92,14,246 min。实验结果结合理论模型计算分析得出:注源气体吸附性越强,总突破时间越长,注气初期的置换效应越明显,但随着注源气体的吸附不断趋于饱和,其驱替效应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河南省 1949~ 1998年 49年原煤产量的档案资料作为研究材料 ,采用计算机处理模拟出时间序列动态数学模型 45个 ,从中选出 7个最优回归模型 ,并以模型对未来年份原煤产量进行预测。同时绘制折线图、曲线图 7个  相似文献   

18.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研究皖南地区二叠纪时期的聚煤环境、聚煤作用及其控制因素,并阐述聚煤环境的变迁对煤层中硫份含量的影响作用,表明皖南地区在四层序海侵体系域中煤层发育较好,而煤层中硫份含量因受海水作用的影响,全区为富硫~高硫煤  相似文献   

19.
NIPGA法检测煤炭元素含量中的煤层厚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子感生瞬发γ射线法分析煤炭元素含量中,用蒙特卡罗程序模拟出C,H和O的特征γ射线计数与煤层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煤层的厚度为63,116和51 mm,这3种元素的特征γ射线计数分别达到最大值.在试验装置中,煤层的厚度为80 mm,对C,H和O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分别为0.41%,0.16%和0.66%,低于煤层其...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边坡问题已经成为黄土地区煤矿工业场地建设的瓶颈问题,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以某煤矿工业场地为例,提出黄土高边坡稳定设计理念,包括稳定设计条件和内容,评价黄土高边坡稳定设计及其检算方法,认为利用传递系数法进行检算更具安全性。设计的"分级放坡+宽大平台+坡面防护+排水系统"综合治理措施已经施工,并经过一个水文年检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