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出了这种可植入人体的微型传感器。该传感器虽然只有尘埃般大小,比头发丝还细,它却能全面、持续地监测你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量子效应是微观世界中的现象,但英国科研人员不久前设计出了能用肉眼观察到的量子效应,让人们能够直接目睹这种奇妙现象。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半导体芯片装置,如果用激光照射其中的电子,就可以形成一种"电磁耦子"现象,它能够表现出量子效应。与通常的量子效应发生在极其微小的粒子中不同,这些"电磁耦子"可达头发丝直径大小,并且在显示量子效应时还会发光,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  相似文献   

3.
日前,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简称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正式公开宣布,该院已经成功制备出国内首片15英寸的单层石墨烯。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单原子层平面薄膜,可以作为制备新型触摸屏的核心部分——透明电极的材料。据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副主任史浩飞介绍,石墨烯只有0.34纳米厚。粗略估计,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概等于十万层石墨烯叠加起来  相似文献   

4.
《分析测试学报》2013,(12):1501
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近期开发出一种由碳纳米管制成的柔性电池,未来有望在柔性显示器和可穿戴电子设备上获得应用。电子产品制造商现在已经制造出了柔性OLED显示器,这种开拓性的技术将让我们身边的电子产品发生根本性的改观,可以折叠的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正在从科幻走入现实。而这种新型柔性电池的研制成功无疑让这些柔性可折叠设备离我们更近了一步。领导该项研究的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教授萨曼尼·米特拉说,这种电池由碳纳米  相似文献   

5.
韩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小型生物芯片传感器,可快速、准确地对食品和环境污染进行检测。据韩联社报道,由郑奉铉领导的韩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所研发的这种生物芯片传感器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即通过接收被扫描物体表面反射的激光共振信号来辨别分子层面的结构,从而检测被测对象的DNA和蛋白质是否受到污染。郑奉铉说,与那些只能用在实验室的笨重检测设备相比,这种可单手提起的新装置可进行“即时检验”,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这种生物芯片传感器经过改造后,还可用于药品、供水系统的检测,甚至可以应用于军事领域。韩国研发出小型传感器监测食品污染  相似文献   

6.
《化学分析计量》2012,(4):58-58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西班牙维哥大学科学家联合开发出一种高灵敏的测试技术,能在疾病最初期就查出相关信号。研究论文发表在2012年5月27日的《自然·材料》上。疾病早期检测,为症状恶化前遏制疾病提供了机会。最新生物传感器能在分子浓度很低的情况下探测出表征某种疾病的特殊分子。论文高级作者、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材料与生物工程系教授莫利·斯蒂芬说:“对很多疾病而言,想用现有技术发现早期信号就像大海里捞针。而新测试技术确实能找到那根针。”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图尔克在Motek展会上推出首例用于无菌生产的不锈钢全金属超声波屏蔽传感器。全封装M25U是由罔尔克研发的一款被完全地封闭在不锈钢外罩和不锈钢声波转换器表面中的传感器,并且符合IP68/IP69K防护等级。因此,这款由变送器和接收器组成的超声波屏障传感器尤其适用于在无菌生产中检测各类瓶装及罐装容器,例如在过氧化氢环境下进行的装瓶操作。  相似文献   

8.
美国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个微型纳米探测器,能够探测活细胞中的致癌毒素或追踪癌症药物的效用。这是一个追踪身体内特定化学药物的全新工具。该研究成果发表在2008年12月14日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研究人员把碳纳米管植入DNA分子内制成传感器,以便置入活细胞内。该传感器可以探测多种特定的损害DNA的物质,比如某些毒素分子、自由基以及一些癌症化疗药物分子。它能定位这些分子在细胞内的准确位置,尤其对于过氧化氢这种氧化剂,其探测精度可以达到单个分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小组开发的传感器将成型的碳纳米管与DNA包裹在一起,使其能与细胞内损伤DNA的“代理”相结合。该传感器能发出可在近红外线光谱附近被探测到的荧光,因为人体组织在这个光谱内不会发光,纳米管因此显得很突出。当传感器同细胞内的DNA相互作用时,光信号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识别特定的分子。因为该传感器被涂在DNA内,它们能够被安全地注射进活细胞内。最终,细胞吞噬掉涂层表面的蛋白质,探测器就能“脱颖而出”。这种细胞“探测器”可用于癌症患者的化疗监测,确保化疗药物有效发挥作用。研究人员解释说,有很多化疗药物都会对细胞内的DNA产生极强的破坏力,引发严重副...  相似文献   

9.
阴离子在生物、化学化工及环境领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阴离子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识别与传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反应型化学传感器是基于传感器与客体分子之间的特殊化学反应而实现的,通过巧妙地设计分子结构,将反应活性基团与荧光团或发色团结合起来,利用反应前后化合物光物理性质的不同,可以实现对被分析物的检测.这种不可逆体系充分利用了化学反应的专一性,因此通常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自1992年被首次报道以来,反应型化学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表现出优秀的传感性能.综述了基于化学反应的荧光和比色阴离子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包括氰离子、氟离子、亚硫酸氢根、硫氢根离子、次氯酸及次氯酸根、次溴酸及次溴酸根、过氧亚硝酸根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日立制作所开发出了在硅底板上制造的MOSFET栅电极上层叠Pt和Ti薄膜的氢气传感器,可在约1S内检测浓度为1000μmol/mol以上的氢气。试验结果表明,产品可以使用3年以上。传感器部分的尺寸只有2mm×2mm。晶体管工作时的阈值电压误差小,可对氢气浓度做出准确反应。为促进反应只需加热100℃左右,与使用陶瓷等材料的传感器相比,可在低温下工作。由此可将耗电量降至100mW。  相似文献   

11.
出于安全考虑,世界上大多数民航机场都对乘客携带液体做了严格管制。主要原因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检测仪可以准确快捷地把危险液体和普通液体区分开。德国尤利西研究中心发表新闻公告说,该中心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检测仪,可以在几分之一秒内准确检测出危险液体。目前这种仪器的原型已成功通过相关测试。据介绍,在此之前就有类似的仪器,原理是利用不同液体反射电磁波射线的特征来判别它们的成分构成,这种构成是各种液体物质具有唯一性的“指纹”。但是,以前的仪器只能对范围比较窄的电磁波频率段进行扫描,这样得到的液体“指纹”只是一小部分,因此依据这些有限的“指纹”并不能保证准确判定各类液体的性质。尤利西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说,新型检测仪扩大了电磁波频率的扫描范围,可以从几千兆赫兹到几百万兆赫兹。在完整记录下来的液体“指纹”帮助下,新型检测仪就可以准确分辨出各种危险液体。研究人员说,下一步将对这种新型检测仪进行技术细节改进,并使之小型化,不久这种仪器将会进入市场。德开发出可准确分辨危险液体的检测仪@英  相似文献   

12.
向四海  崔大付  蔡浩原  陈翔 《分析化学》2003,31(12):1425-1429
在理论上,基于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生物传感器的酶促反应检测分析方法被证明是可行的。这种方法与通常SPR传感器检测技术不同,它消除通常当成检测目标的表面吸附信号,而检测通常认为是噪声的本体折射率变化信号,以此实时检测酶促反应的动态过程。利用自产的SPR2000生化分析仪,在检测胶原酶I降解胶原I的实验中检测到了反应引起的反应液本体折射率的上升变化,从而证明了这种新颖的检测方法实际上也是可行的。这种技术一旦成熟,可以用来进行酶学分析及酶靶标的药物筛选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3.
原油溶胶-凝胶等温转变过程中的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使用RS75流变仪,采用小振幅振荡剪切方法和稳态剪切方法对含蜡原油在溶胶 -凝胶等温转变过程中的流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温转变成的凝胶原油的结构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预剪切速率,非牛顿含蜡原油在结构恢复过程中表现出不可逆的 触变特性.而凝胶原油在外力作用下向溶胶状态转变的过程中,要经历从线性粘弹 性变形,到非线性粘弹性变形,再到结构屈服的过程,且高剪切应力下的溶胶原油 结构与预剪切速率无关.  相似文献   

14.
生物传感器阵列自动检测仪是一种对结核杆菌、乙肝病毒等病原体进行临床检验的新型临床检测设备,它综合了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器的优点,将常规物理检测指标引入到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诊断领域,根据生物传感器芯片表面的频率变化,实时反映出待测临床标本的靶分子含量。  相似文献   

15.
自组装有机纳米功能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小东  陈彧  刘莹  蔡良珍  林楹 《化学进展》2007,19(11):1653-1661
大量研究发现自组装材料可以具有导电、电致发光、光-电转换等优异功能。由简单到复杂的自发组装过程无处不在, 在此基础上已经制备出了功能化染料膜、有机/无机杂化结构的组装膜、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光通讯元件等功能膜材料和器件。通过分子自组装形成共价键合的、具有稳定和结构可控的材料结构在生物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如今它已日渐成为非生物学研究的焦点,有理由相信它最终将成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帮助我们制造大量复杂有用的功能材料。本文介绍了有机自组装材料的结构、自组装方法及其在应用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6.
柔性传感器因其在弯折、扭曲、拉伸等大变形条件下具有稳定的传感性能,所以在软体机器人、可穿戴电子和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与传统光刻技术相比,印刷技术制造作为增材制造,具有绿色、低成本和可大面积制造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柔性电子器件制备。其中,电流体动力喷墨打印(电喷印)技术因其具有多种功能材料的兼容性,被认为最有可能替代传统的光刻技术,实现柔性传感器高分辨率和跨规模制造。近年来,电喷印技术在微型化柔性传感器制造领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潜力。本综述重点介绍了电喷印刷柔性传感器的工艺、材料和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详细介绍了电流体动力喷墨打印技术的工作原理,总结了用于电喷印的各种功能性墨水材料,然后,介绍了电喷印刷中墨水和柔性基底间表界面调控的问题。随后,综述了电喷印方法在柔性压力传感器、柔性气体传感器和柔性电化学传感器等柔性传感器制造的应用进展。最后,总结讨论了下一代电喷印刷技术在柔性传感器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超声波在两种介质间传播时,声动量的转移在界面处产生超声辐射应力引发水凝胶形变。为研究光热敏感水凝胶在超声波、光辐射、机械载荷以及温度耦合作用下的大变形行为,采用变分法建立了光热敏感水凝胶声-光-力-热耦合本构模型,研究了声匹配条件下水凝胶单轴预拉伸时超声波强度、光强和温度对其溶胀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轴预拉伸数值越大,水凝胶的平衡溶胀率越大;超声波强度越强,水凝胶的平衡溶胀率越大,平衡溶胀率随超声波强度增大呈线性递增关系;而随着温度升高,水凝胶的平衡溶胀率先减小后增大,存在一极小值;平衡溶胀率达到极小值时的温度值随预拉伸和超声波强度的增加而升高,随光强增加而降低;当环境温度超过极小值出现时的温度值后,预拉伸和超声波强度变化对水凝胶溶胀行为几乎没有影响,但光强变化对水凝胶溶胀行为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聚吡咯修饰烟酸电位型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对烟酸有良好Nernst电位响应的聚吡咯修饰烟酸化学传感器。传感器的响应是基于烟酸根离子在掺杂了烟酸的聚吡咯膜中掺杂=释放平衡。研究了聚合条件对传感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表征了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将Nafion膜包埋血吸虫抗原固定在石英晶体微天平表面上,构制了用于测定血清中血吸虫抗体的压电免疫传感器。这种生物敏感膜由涂敷在石英晶片表面上的一滴Nafion+血吸虫抗原磷酸盐缓冲液干燥而成,它的构制和再生过程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这种生物敏感膜的形貌,并对传感器的构制参数、测量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的传感器埘血吸虫抗体的检测范围为0.2~6.0mg/L。本传感器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可判断血吸虫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20.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 Jagdish Narayan 和他的合作者,最近研究出了一种成本比较低的制造金刚石单晶薄膜的新方法。这种薄膜可以用来大量生产,其性能要大大超过硅片的新一代微电子器件。过去,研究人员是采用化学蒸气沉积的方法来培养金刚石单晶的。但这种方法必须要使用很贵的金刚石基底物,因而它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而现在提出的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