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摘要     
一种由La2O3水化制备棒状La(OH)3的简便方法丁家文,吴燕利,孙伟丽,李永绣*(南昌大学稀土与微纳功能材料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47)摘要:通过本体氧化物在常压沸腾水中的水化处理制备了具有棒状外型的氢氧化镧。XRD衍射图显示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六方相氢氧化镧,表明其水化过程是相当快的。所得氢氧化镧几乎完全呈针状和棒状外型,其宽度为2~3μm,长为5~8μm。对棒状氢氧化镧的形成机制作了适当解释,并通过煅烧该氢氧化镧微米棒得到了类似外形的氧化镧。该方法比水热法更易于实现工业化应用。(全文见: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6,24(4):44…  相似文献   

2.
用超高压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加热动态观察的方法研究从非晶氢氧化镧转变为纳米级氧化镧超细粉过程中显微组织和结构的变化。电子衍射花样证实在试样被加热到400℃以上时转变为氧化镧纳米粉,其颗粒尺寸为20 ̄50nm。  相似文献   

3.
以Al2O3和La2O3为原料,采用烧结法制备了La-β-Al2O3固体电解质。在10^-3~10^5Hz频率范围内,于800~1500℃温度区间测定了电解质的阻抗谱,度计算得到电导率。用该固体电解质组装成只有镧的化学位差的电池,得到了稳定的电池电动势,计算了待测合金中镧的活度,由此说明该固体电解质呈现La^3+离子导电性,有希望制成La传感器。测定钢和铸铁液中溶解态镧的活度。也可用于高温固态合金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硝酸镧、多聚磷酸和磷酸二氢钠为原料,在无任何添加剂和模板的条件下,采用水热法分别合成微纳米球和纳米棒两种形貌的磷酸镧.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PL)等测试手段对以上不同形貌的样品的相结构以及微观形貌进行表征.FE-SEM测试结果表明:当以多聚磷酸为磷源时,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得到平均粒径约为2μm左右的磷酸镧微球;而当以磷酸二氢钠磷源时,在酸性条件下则可以得到纳米棒;两者的分散性良好.XRD测试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形貌的样品均为单斜晶系结构.荧光光谱分析可知:Eu3+的掺杂浓度相同时,球状样品的发光强度远大于棒状样品.  相似文献   

5.
以硝酸镧为镧源、三乙胺为碱源和络合剂,通过简便的水热法成功合成了大量均一的氢氧化镧纳米棒。详细研究了三乙胺的用量、表面活性剂、反应温度和时间对产物形貌及尺寸的影响。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氢氧化镧纳米棒的形成机理。同时制备了稀土掺杂的氢氧化镧纳米棒。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所得产物的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  相似文献   

6.
刘莉  宋俊峰  俞鹏飞  崔斌 《中国化学》2008,26(1):220-224
氢氧化镧钠米线修饰碳糊电极对多倍斯伏安响应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其特征是多倍斯一对氧化还原峰的峰电流增大和峰电位差减小。这种增敏作用是由于氢氧化镧钠米线修饰电极有效面积的增大以及氢氧化镧钠米线与多倍斯间的化学作用。基于多倍斯在氢氧化镧钠米线修饰碳糊电极上灵敏的氧化峰,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多倍斯,线性范围是3.0×10-10~1.0×10-8 mol·L-1,检测限达5×10-11mol·L-1。  相似文献   

7.
以碳酸镧、氢氧化铝为原料,采用机械化学法在高温下合成了铝酸镧粉体.考察了球磨时间、二次球磨、煅烧温度以及煅烧时间对合成铝酸镧粉体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能谱仪等检测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一次球磨后制备的铝酸镧,同时有少量的氧化镧与氢氧化镧存在;二次球磨可使样品粒度细化,从而得到...  相似文献   

8.
汞胁迫下La(NO3)3对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营养液培养实验,研究了小麦幼苗在遭受汞胁迫后,镧对地上部及根系的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产物MDA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小麦幼苗遭受汞胁迫的初期,镧对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的降低的含量有一定的正效应;但随胁迫程度的加重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镧与汞发生协同作用,不仅不能缓解汞对小麦幼苗的毒害,而且更加剧了汞对小麦幼苗的毒害。  相似文献   

9.
共沉淀法制备铝酸镧超微粉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尿素-氨水在热水溶液中调pH共沉淀制备铝酸镧超微粉末。研究了氨水浓度、尿素浓度和尿素-氨水滴加速度对超微粉末颗粒的影响和焙烧温度对超微粉末颗粒微观变化的作用。在选定的条件下,制备成粒径为0.1~0.7μm、比表面93~112m~2/g的铝酸镧超微粉末。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碳碳化法制备氧化镧粉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氧化碳直接碳化制备氧化镧粉体进行了研究,以氯化镧溶液和二氧化碳为原料,通过调控反应体系pH值制备获得稀土碳酸盐,再经过焙烧得到粒径小、粒度分布窄的氧化镧粉体。研究表明:在不同反应温度和pH条件下,通过碳化法可以获得不同形貌的前驱体,其中控制反应温度为25℃,pH为5的条件下,可以获得片状碳酸镧前驱体;经XRD,FI-IR,TG-DSC分析表征,确定该前驱体化学组成为La2(CO3)3·3.2H2O;通过焙烧可获得中值粒径D50为4.75μm,粒度分布(D90-D10)/(2×D50)<1.00的氧化镧粉体。二氧化碳碳化法制备氧化镧粉体技术具有条件温和、产品粒径小、粒度分布窄、易规模化生产的优点,而且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利用以减少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1.
镧铬酵母中铬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在培养基中加入La2O3的方法,制备得到了镧铬酵母,并对其总铬、无机六价铬及有机铬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镧铬酵母中总铬含量可达到708.3μg/g,有机铬含量可达到639.0μg/g,是未加La2O3的铬酵母样品的近3倍;而六价无机铬占总铬的百分含量却由1.60%降至0.72%。通过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有机铬在260nm和478cm^-1处有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12.
在常温常压下由溴氧化镧与水蒸汽反应合成了溴氢氧化镧,用示差热分析和热失重分析方法研究了溴氢氧化镧的热分解过程--在空气中于360-405℃,在氮气流中于315-347℃热分解,脱水后生成溴氧化镧。用粉末X射线衍射确定了本实验所合成的溴氢氧化镧(La(OH)2Br)的晶体结构,是斜方晶系,a=8.9064Å,b=13.024Å,c=5.5630Å。讨论了溴氢氧化镧的有关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3.
用热重分析法研究氢氧化镧的热分解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固相交换反应过程中,我们对氢氧化镧进行了热重分析,发现氢氧化镧的热分解过程是分两步进行的,由其热重曲线计算了氢氧化镧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  相似文献   

14.
在光度分析中,采用双显色剂,可以提高灵敏度,本文用二溴羧基偶氮氯膦(DBCCPA)作显色剂,以结晶紫(CV)作第二显色剂。研究了显色反应条件及络合物的光度性质,用于检测陶瓷电容钛酸镧烧结物中未化合的氧化镧,获得满意的结果。 1 试验部分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721型分光光度计;PHS-29A型酸度计 镧标准贮备液: 1mg· ml~(-1);工作液:5μg· ml~(-1) DBCCPA溶液:0.1% 结晶紫(CV)溶液:0.05% 聚乙烯醇(PVA-124)溶液:1% 氯化钾-盐酸缓冲溶液:PH 2.21.2 试验方法 准确移取镧标准溶液5μg于25ml量瓶中,依次加 DBCCPA 0.5ml,PVA-1245. 0ml,CV0. 6ml,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溶胶-凝胶法合成La2O3合成过程进行研究,计算了La(NO3)3和La(OH)3的热力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氧化镧的合成过程进行热力学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合成工艺条件,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纳米氧化镧粉末.  相似文献   

16.
通过化学浸泡方法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了高防护性镧转化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膜组成的测试结果表明:镧转化膜主要由氢氧化镧组成,另外还有少量氢氧化镁及碳酸镧、碳酸镁成分。电化学技术测量成膜过程中试样开路电位(OCP)的变化,分为剧增、降低、缓慢平稳增长3个阶段。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膜层形貌的表征结果表明:镧转化膜最初为均匀致密膜,后出现纤维结构,然后纤维结构不断稳定发展。在上述结果基础上讨论了镧转化膜的形成机制:成膜过程分为紧密层形成、纤维层萌生、纤维层稳定生长3个特征阶段,前两个阶段发生非常迅速,后一阶段持续时间较长,是成膜的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17.
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铁增敏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在低功率下工作的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MPT-AES)存在对一些元素检测灵敏度较低和抗基体干扰能力弱的问题,以氩气为载气和工作气,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及镧盐对MPT-AES测定铁的增敏效应,考察了铁测定的工作条件和共存元素对铁测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铁的测定有抑制作用,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镧盐对铁的测定有增敏作用,其中镧盐增敏效果最好.以镧盐为增敏剂,不仅可提高MPT-AES测定铁的灵敏度,还可增加共存元素的允许量.当体系中镧浓度为0.500 mg/m L时,至少可使40倍的锌,30倍的钴,20倍的镍、锰,15倍的钙,10倍的镁、铜和钠不影响铁的测定.与不加镧时相比,铁的发射强度提高了2.4倍,检出限由原来的27.5×10~(-3)μg/m L下降为8.5×10~(-3)μg/m L.将本方法应用于原油样品中铁的测定,所得结果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氯化镧对缺钙黄瓜根系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缺钙营养条件下,5μmol/L的氯化镧促进了黄瓜的生长并使其根系活力增加。应用钙离子选择电极及ICP测定结果表明,在低浓度钙下,氯化镧处理抑制了黄瓜根系对钙的吸收并降低了植物组织中钙的含量;用两相法分离提纯了黄瓜根系的质膜组分,缺钙使质膜上K~ 、Mg~(2 )-ATPase活性降低,而氯化镧处理后则使其活性升高。这些研究表明,氯化镧对缺钙黄瓜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是通过增加植物对外部溶液中钙离子的吸收,而是通过改变一些质膜上受缺钙影响的生理生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熔盐电解制取镧铜中间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铜电极在NaCl-KCl-LaCl_3熔体中的电化学行为,获知La~(3+)在铜电极上的还原过程是首先生成镧铜合金,然后才析出纯金属镧。对用自耗阴极法制取镧铜合金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电解制取了含镧高达90wt%的镧铜合金,其组成为LaCu_2和镧,电流效率可达85%,镧的回收率接近90%。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盐酸-硝酸溶解钼镧合金样品,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钼镧合金中镧元素的分析方法,给出影响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选择379.478nm为镧的分析谱线,通过基体匹配法消除基体钼的干扰。在优化条件下对钼镧合金样品进行测定,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以上,定量下限为0.048%,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小于3%,回收率为93.00%~105.00%。该方法快速、准确,可以满足实际生产中钼镧合金样品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